【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特殊教育教师在特殊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特殊教育质量,提高特殊教育工作实效的关键。“如虹特教”专栏的开办,是从推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康复质量的角度,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搭建研讨、学习、分享的平台,倡导教师以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常态化的研究、实践和反思性学习,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更好地为特殊少年儿童提供优质、适宜的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01
作者简介
魏玮,中共党员,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教龄19年,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常年从事听障语文教学工作。先后获得“宝鸡市青年突击手”“宝鸡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宝鸡市教学能手”“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曾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3项,参与省级精品课1项,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
02
教学论文
高年级聋生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为例
【摘要】文章通过如何联系聋生实际用正面析理的方法,唤醒道德意识;直观再现发挥视觉优势寻找情感共鸣,进而培养亲社会行为;立足教材坚持语言积累,注重潜移默化;通过创设情境调动情感体验,丰富语言实践等四个方面落实聋校育人理念。
【关键词】聋生语文教学 德育
聋生因为听力损伤造成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缓慢,容易产生自卑、多疑、懒惰心理。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八年级聋生不像普校学生全身心投入紧张的学习中,表现尤为明显的困扰有:不知如何与异性交往、不善与他人合作、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具体的奋斗目标。语文作为传情达意工具的同时还兼具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应深入、全面的研究教材,挖掘适宜聋生的德育价值。《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使聋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语文教学又是聋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在听障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进行德育渗透尤为重要。帮助聋生养成健全、健康的思想道德体系,规范社会行为,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一、联系聋生实际正面析理 唤醒道德意识
对聋生而言,好的教育当是以正面教育为主,采用正面析理的方法可以规避不必要的误解。可选用教材中的经典智慧言论开导孩子,规范举止。正面告知聋生怎样是正确的,怎样是错误的,让他们明明白白的学习和接受。再将聋生在生活中见过的、做过的、想过的与文本结合起来,引导聋生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参与到文本的学习中来。聋生本身缺乏正确的理解,如果反面教育多了,容易误把反面教材当正面,没有正确的示范和引领,聋生反而愈发迷茫。
由于听力缺陷,多数聋生一直在父母、祖辈过度的保护和关爱中成长。到高年级时常表现出生活要求高,攀比、追求高消费,自卑,缺乏劳动习惯等情况。可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借圣贤从卑微贫困到名垂青史的典型事例,引导聋生正视自身残疾,明白风雨过后方见美丽彩虹。领悟人要经过艰难磨砺才能有所成就。
大多数聋生都有曾被家长带着四处求医问药的经历,所以在学习《背影》一课时,适时引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与关爱,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对文本的感知、体验、表达等活动,实现聋生与文本之间情感的碰撞、交融,引发共鸣。可事半功倍的唤醒聋生对亲情的感受,体会长辈的不易,激发感恩之心,帮助树立道德意识。
二、寻找情感共鸣直观再现 培养亲社会行为
听力障碍使聋生对事物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聋生会从视觉、触觉、振动觉、嗅觉、味觉等健全感觉,发挥补偿听觉缺陷的作用。其中,视觉起的作用最大。聋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主要依靠眼睛的观察,以目代耳,观察事物比较敏锐细致。可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发挥聋生视觉优势,通过图片、视频、纪录片等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产生情感共鸣。通过语文课堂引导聋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对聋生融入社会意义重大。例如教学《一着惊海天》时,通过播放歼-15舰载战斗机着舰视频短片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惊心动魄的着舰一幕,感受激动人心的现场气氛,透过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感知祖国的伟大,培养民族自豪感。
聋生在青春期由于沟通不畅,更易出现叛逆心理、问题行为。利用教材引导其体验在某些情境下他人的心理感受,进行移情训练,激发同理心,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做出恰当的反应。帮助高年级聋生寻找到良好的情感依托,体验与人交往的分寸感,获得更多交流的机会,帮助聋生打开心扉,接受外界事物。维持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帮助聋生融入团体,进而产生亲社会行为。
三、坚持语言积累立足教材 注重潜移默化
聋生的语言形成与生活经验不同步,他们每天接触的生活现象并不少,但表达各种生活现象的语言并没有同时习得,造成他们见到的不少,会说的不多。直观刺激的第一信号与表达直观刺激物的第二信号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八年级聋生对给课文分意义段和概括中心思想仍显得比较困难,因为这需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有的即使分出了意义段,却不能充分表达理由,因为他们掌握的语言还不足以指导和概括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语言积累需要大量的阅读、背诵为基础,所以,抓住课堂教学培养聋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尤为重要。
每节课必须保证充足的朗读时间,一遍一遍地读书,读熟以后再练习背诵。每篇白话文均选择优美、易理解的句段进行背诵练习,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储存到聋生的语言仓库里,能够烂熟于心、脱口而出。语言材料积累越丰富,语言表达、理解才会越具体、越准确。从反复出现的语句中体会句子的表达形式和连词成句的规律,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培养语感。让阅读理解与积累沉淀“两条腿”走路。注意由少及多,由简入繁,循序渐进,防止聋生产生畏难情绪。
四、丰富语言实践创设情境 落实育人理念
聋语文课堂要实现“从教课文到学语文”的转变,语文课不是教课文内容,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学语文。注意选择教材中的正面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多讲多写,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在讲故事过程当中学习讲故事。要把事件正确、通顺地讲出来,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所以课堂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学生读、说、写实践上,在实践当中去体会、去感悟,领悟那些读写的方法和策略。
利用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孩子进行说和写的表达实践。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可带领学生走进这样的情境:夜深人静,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交流想和藤野先生说的话,在充分的交流练说和自我修正后,鼓励聋生写一段话。能更深入的体会作者的深情和藤野先生身上的可贵品质,促进聋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
聋生高年级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八年级聋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错的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可举办名人故事读书分享、编排课本剧、演哑剧、辩论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持续德育渗透,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写板报、墙报等。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独立工作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
总之,听障语文教学要承担起自身的德育功能,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可一概而论,当结合聋生实际,调动其他学科,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为聋生融入社会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思想道德之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
[3]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
[4]张文京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重庆出版社 2008
图文 | 魏 玮
编辑 | 李雪亮
初审 | 姜少华
复审 | 蒋志瑛
终审 | 刘宝春
往期回顾
爱润无声 心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