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正比例的教学,是在孩子们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孩子们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知识,内容抽象,孩子们难以接受。学好正比例是学习反比例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寻找相关联的两个量,然后通过呈现现实生活中的三个素材路程、速度,总价、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2、在观察中思考

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两个相关联的量,思考他们之间的特征,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所有孩子们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在合作中感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孩子们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引导孩子们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敢于放手让孩子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做到:孩子们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4、在练习中巩固提升

为了及时巩固新知识,完成了练一练习题后,又设计了两道加深题,让学生自己研究圆的半径和圆有什么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孩子们在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学会通过研究会判断,同时孩子们的思维也得到了提高;最后引导孩子们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孩子们的归纳能力,使孩子们进一步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交流

讲故事《大胆的小猴》,并与大家交流,对学生进行自信、勇敢的培养。

设计意图:课前三分钟交流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在这短短的三分钟时间里带给自己快乐、自由和成长。这个环节是师生的最爱。学生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内容的丰富,真可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富,可以是数学古诗、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数学成语、数学符号的由来等等形式多样。真是万紫千红,各有千秋。

小组交流、探究、合作学习

一、展示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数学学习内容远离生活无疑是导致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的根本原因,它使本该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死气沉沉。有鉴于此,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 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体现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

二、小组交流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比较。两个量比较才能产生百分数,只有一个数量是不能产生百分数的。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比较的结果,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让学生自探明之,自求得之,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

三、小组交流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百分数时注意要读成百分之几,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写百分数时,通常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并注意%的两个小圆圈要均匀且不能过大,以免和分子混淆。

在半分钟内写十个百分数,看看写出的百分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并用自己喜欢的一个百分数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并展示生活中找到的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又加深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四、小组交流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意义不同

分数代表一个数值,也可以代表一个分率。而百分数只能代表一个分率。

(2)读法不同

分数读作几分之几,百分数读成百分之几,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

(3)写法不同,百分数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就行了,而不是写成分数的形式。

(4)分母不同

分数的分母可以是任何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

(5)分子不同

分数的分子必须是自然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可以小于100.

(6)百分数不可以约分,分数可以约分。

(7)分数单位不同,分数的单位是几分之一,而百分数的单位只能是百分之一

设计意图:百分数源于分数,而又有别于分数。实践证明,学生认识这一点非常困难,这是长期学习的种属概念负迁移所致。学生会误认为分数与百分数是包含关系,分数有的属性,百分数也一定具有。为了跨越这一认识上的误区,我采用了小组探究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区分清楚百分数和分数是不一样的。

五、生活中的应用

1、经典文化中的百分数。

百发百中——100% 百里挑一——1%

2、做游戏。

石头 剪刀 布

规则:两人十次,想一想,你赢了对方几次?赢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找成语中的百分数和做游戏,已能找出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能将百分数应用到平时玩的游戏中。所以此环节承上启下,意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在生活中找例子。

生本教育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所以课堂练习要设计有挑战性习题,可以通过游戏、猜谜、闯关练习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六、总结

请告诉大家你这节课学习情绪的比率。

愉快占( )%

紧张占( )%

遗憾占(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感受数学的奥秘,培养数学兴趣。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根据上学期“比的认识”,怎样的两张图片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相除关系,且它们的比值相等时,这两个比组成比例关系。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题。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比值相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究。

回顾

产生疑问

1、比例的意义

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要求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写出每个图片的长与宽的比

(2)求出各比的比值

(3)观察特点,写出规律

板书:

图片a:6:4=3:2=1.5

图片b:3:2=1.5

图片c:8:3=2.66……

图片d:12:8=3:2=1.5

图片e:12:2=6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连接起来,这种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结论:像12:6=8:4,6:4=3:2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巩固练习:

(1)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教师巡视指导且批阅。

(2)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题,完成后由教师批改。

2、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该比例的项。

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6和8是比例

观察

先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

共同发现、小结

理解

自主思考

小组内交流探究

汇报交流

独立填写

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1、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比值相等)

2、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指名谈发现

理解

识记

(一)填一填。

1、在4:7=48:84中,4,7,48,84,叫比例的(),其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用6,3,9,8组成一个比例是()。

(二)下列那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什么?

(1)4:5和8:20

(2)15:30和18:36

(3)0.7:4.9和140:20

(4)1/3:1/9和1/6:1/8

(三)按要求写一写。

1、先写出比值是3的两个比,再组成比例。

2、根据1.2×25=0.6×25写出两个比例式。

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

评价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自由小结

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

12:6=8:4

6:4=3:2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3、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感受反比例的变化,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20支铅笔、一个笔筒;相关课件;学生分小组(每组一份观察记录单)

每次拿的支数

10

5

4

2

1

拿的次数

总支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什么?

3、练习:课本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小组协作 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一)活动一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按要求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单。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单的填写结果。

2、引导观察:在填、拿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你能根据表格,写出这三个量的关系式吗?

4、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次拿的支数变化,拿的次数也随着变化,但每次拿的支数和拿的次数的积即总支数总是一定的。

5、揭示反比例的意义(阅读课本,明确反比例关系)

6、如果用x、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反比例关系式怎样表示?

(二)活动二:(例3)

1、课件出示例3,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总结归纳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强化练习 发展提高

1判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们的( )是否一定。

2全班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 )和( )是相关联的量。

每组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所以( )和( )是成反比例的量。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糖果的总数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4机动练习:

想一想: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1、你能不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预习书19---21页内容

1、填好书中所有的表格

2、理解粉色框中话的意义,体会正比例的两个量有怎样的关系?

3、把不理解的内容用笔作重点记号,待课上质疑解答

二、展示与交流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 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

爸爸的年龄/岁3233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 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24---26页内容

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2、情境一中的两个表中量变化关系相同吗?

3、三个情境中的两个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

二、展示与交流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情境(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情境(二)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情境(三)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活动四:想一想

二、 反馈与检测

1、判断下面每题是否成反比例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

(3)一个数和它的倒数。

(4)一捆100米电线,用去长度与剩下长度。

(5)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6)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7)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8)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2、教材“练一练”p33第1题。

3、教材“练一练”p33第2题。

4、找一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苹果、梨、橘子的图片 问:起一个总的名称是什么?

2. 出示:仿照第一题填空

(1)时间:3小时 20分 2小时45分

(2)总价:5元 ( ) ( )

(3)( ):6千克 800克 3吨350克

填后问:左边的是什么?右边对应的是什么?你还能举出一种量和它对应的数吗?

二、学习新课

(一)相关联的量

教师做实验,向弹簧称上加钩码问:

(1) 这其中有哪两种变化着的量?(2)弹簧长度为什么会变化?

指出:弹簧长度是随着钩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把他们叫做相关联的量。

追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相关联的量了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1、出示19页表格

观察图像,填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 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 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3) 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4)它们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20页第2题

3、正比例的意义

(1)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

师指出: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成正比例关系。

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吗?自由说说 指生回答 阅读课本

师板书关系式:y/x=k(一定)

(2) 那么,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该看什么呢?

三、 巩固提高:19页说一说。

四、 全课小结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八

教学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__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为大家整理的10篇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课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o位置

半径r 圆的大小

直径d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1、口答。

458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dc=2r

3.14223.144

=6.28(厘米)=83.14

=25.12(厘米)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dc=2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3.14x=3.77

1.2(米)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r=c(2)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1.223.14

6.28x=1.2=0.191

x=0.1910.19(米)

x0.19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1)3.148

(2)3.1482

(3)3.1482+8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125.6=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学追记: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问题。因次,教学中,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兴趣。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一

【课前慎思】

《圆的认识》一直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大家都用过这节课来“吟诗作画”,各领风骚;后生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异彩纷呈。

我在欣赏品味之余,发现我们对于“圆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注重组织学生通过折叠、测量、比对等操作活动来发现圆的特征,不重视通过推理、想象、思辨等思维活动来概括出圆的特征;第二,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不重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第三,注重数学史料的文化点缀,不重视数学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

我思考——“圆的认识”这节课究竟要讲什么?

我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慎思明辨,我认识到“圆”这一节课应该讲的有价值的东西实在是太多,有舍才有得,一课一得足矣!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创造“圆”

1.课件创设问题情景。

2.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3.展示学生的作品。

二、追问中初识“圆”

1.结合学生作品,追问:是什么?为什么?

2.课件动画演示。

3.研讨圆的特征。学生说,古人说。

4.质疑古人说法。“大方无隅”。

三、画圆中感受“圆”

1. 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并标上半径、直径。

2.从不圆中,感悟圆的画法。

3. 追问“为何这样做?”

四、球场上解释“圆”

1.出示篮球场。

2.播放篮球开赛录像。

3.探讨大圆的画法。

4.追问大圆的画法。

五、回归情景突破“圆”

1.出示爱因斯坦的名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2.追问中提升认识。

六、课后延伸研究“圆”

1.依一天时间顺序,配乐出示各种各样的圆。

2.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追问研究。

【试教后的反思】

非常成功,非常享受!已经拖课了,学生还是不愿意下课。

师父张兴华满意地对我们几个徒弟说:“应龙的这节课,我就七个字——浑然大气铸成圆!”

认识决定行为。已有的会成为包袱。备课时,我就觉得半径、直径不要像原来那样教,一问学生“这是一个多大的圆”,学生就会说出“半径、直径”。课堂事实也是这样,就让自己不再思考了。试教后一反思,才发现“宝物在哪儿呢?”是个更妙的问题,首先是回答了探讨的问题,其次是凸显了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现在想来,这样问,味道好极了!

正像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妈妈对阿甘说的:“要想往前走,就得甩掉过去。”是啊,我今天的教法不就是想“甩掉过去”吗?但甩掉别人的过去容易,甩掉自己的过去就难了。否定别人容易,否定自己难。我是这样,听课老师会不会也是这样,而不肯接受我这节课呢?应该坦荡荡,何必长戚戚,“我的地盘我作主”,30年后再说吧。哦,我不该这样想,数学研究者往往是孤傲的,认为只有自己发现的“1”才是对的,我应该再思考,再否定自己,就像硬汉海明威说的“比别人优秀并无任何高贵之处。真正的高贵在于超越从前的自我”。

顿悟:几何画板上显示“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应该从正六边形开始,这样暗合了刘徽割圆术也是从正六边形开始的,并且解决了几何画板上正三角形不正、看着不舒服的问题,还解决了与前面研究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一中同长”重复的问题。哈哈,反思真好!

课上学生画出的“不圆”的资源化运用,感觉真好:有方法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善意、借走橡皮的回应,那意境真有林黛玉说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妙。

…………

整体感受——在学生需要教的时候再教,效果就是好。看来我说“教是因为需要教”,没错!

自己以前也教过《圆的认识》,为什么没有今天这么享受呢?莫名地,我想起《老子》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完全做成的东西,看上去好像缺了些什么,但用起来却一点也不差。完全装满水的容器,看上去好像是空的,但用起来却一点也不少。非常直的东西看上去却好像是弯的,大的机巧看上去倒好像很笨拙,特别善辩的人看上去倒好像不会说话。

那,我“成”在哪呢?在没有增加新知识点的情况下,上得学生不愿意下课。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一样的,让学生体验到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圆的“规矩”的同时感受了研究问题的“规矩”,让学生体验到追问“为什么”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了理解并产生出热烈的情感,那才是最基本的。”

哈哈哈,现在的我真是在理想“圆”里!

为什么今天的我能这么上、敢这么上?课程改革的深入,百花齐放的氛围……大抵还源于自己对自己和他人教育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的意义和价值的哲学之思。

“花未全开月未圆”,大成“有”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拖课了,总是不好,如何在40分钟内和学生交流?要舍什么?

华应龙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整理:云山 雪燕子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

生思考

师: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的话,能 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想,开始。

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生思考。

师:好,很多同学都想好了,我们来看屏幕。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课件演示:在红点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3米的点]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

生纷纷举手。

生:认识,圆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范围内,在圆的这条线上。

生:可以这样对小明说:“以你的左脚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在这个圆的周厂上取任意一点,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埋宝物的地方”。

生:3米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如果只告诉左脚是圆心的话,那圆可以无限延伸。就没法掌握圆的周长是多少。

师:那个圆可以无限延伸。我理解他的意思了,你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没定,圆的大小没定。对不对。

生:对

生:不行,那样圆的位置就可以无限延伸,。

师:除了说“以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上”还可以怎么说?生活中听说过吗?

生:也可以说直径是6米。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可以说:以左脚为圆心,直径为——”

生:6米

师:对。这个“直径:也能表达圆的大小。[板书:直径]

师:为什么 宝物可能所在的位置会是一个圆呢?

生:因为在一个圆内,所有的 半径都相等。

师:哦,他说了这个。什么 宝物可能所在的位置会是一个圆呢?

生:因为以他的左脚为圆心,他可以随便走一圈,就变成圆了。

生:我觉得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生:它既没有棱也没有角。

师:同意吗?同意的请点点头,她说圆没有棱也没有角,对吗?

生:对

师:没有棱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棱是说它没有边,它不象正方形有4条边。

师追问:那它是没有边吗?

生:不是,有边。

师:有边,几条边?

生:1条。

师:那你们说圆的边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过的图形的边是直线,而圆的边是曲线构成的。

师:同意?

生:同意。

师:看来我们从角来看,圆是没有角的。从边上来看,圆有没有边?

生:有!

师:有,几条边?

生:一条边。

生:是曲线的。

师:是曲线的。其他的是直线或者说是线段围成的。

生:圆心

师:同长,什么同长?

生:半径

师:半径同长,有人说直径也同长。同意古人说的话吗?

生:同意。

师:“圆,一中同长也”。难道说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行不是“一中同长”吗?

认为是的举手,认为不是的举手 。为什么不是呢?

生:这些图形中心到角的距离比到边的距离要长一些。上前面指着说。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一中同长?

生:不是。

生:3条。

师:正方形呢?

生:4条。

师:正五边行呢?

生:5条。

师:正六边行?

生:6条。

师指圆:

生:无数条。

师:无数条?[板书]为什么是无数条?

生:圆心到圆上的半径都相等。所以有无数条。

师:我们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我们解决的问题是相等的半径有无数条。

师:为什么有无数条?

生: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

师:圆周上有多少个点?

生:无数个。

生:无数个。

生:认同。

生读。

师:圆有什么特点?

生:一中同长。

师:我们来看小明的宝藏在什么范围?我们第2个问题解决完了吗?

三、 画圆中感受“圆”

1从不圆中,感悟圆的画法。

师:孩子们,想自己画一个圆吗? 画圆用什么?

生:用圆规。

师: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看,规就是圆规、矩就是带着直角的尺。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

师:既然大家都回会画?画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

(生自己画圆)

师:画好了吗?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此时的作品都不怎么标准)

师:从这些圆里,我们是否可以想象,它们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师:看来画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小组里交流一下,怎样画圆才能标准?

(生小组交流)

师:大家交流完了,好了。那现在你们说一下是怎么画的?

生:用圆规

师:了解圆规的发展,现在圆规的优点在哪里?

师:用这样的圆规画圆,手必须拿着哪,圆规就不动了?

生:拿着圆规的头,不能捏着它的两条腿。

师:对,就是拿住圆规的头,而不能捏着它的两条腿。

*(课件出示:再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

生画,师巡视

师:哎呀,老师在巡视时,我发现你们画的较规范的圆,大小不一样,为什么?

生:这里要我们画的是直径4厘米的圆。

师:你知道什么是直径吗?顾名思义,它和半径是什么关系?

生: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订好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师:孩子们,谁愿意上来画一画。这个机会老师留着了。

师:展示画圆,故意出现破绽一:没有“圆”上?破绽二:没有画完?

生:两脚之间距离变化了;粗细不均匀;

师:你们真仔细,我把汗都画出来了。

2标上半径、直径。

师:学生标直径和半径;你说在画半径时特别注意什么?

生:在画半径时特别注意对齐圆的圆心,画完后表上字母r;

师:半径有两个端点,一个端点在(圆)上,另一个端点呢?

生:圆心;

师:再画一条直径;刚才他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应该特别注意什么?那位戴眼镜的小伙子。

生:一定得通过圆心。

师:直径用字母d表示,数学上就是这么规定的。d和r是什么关系?

生:2倍,d=2r。

师:画圆是怎样画的?

生:圆规画长是半径

师:为什么这么做呢?先确定圆心,半径长度。

生: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就不相等了

师:圆的特点:圆一中同长。知道圆的特点太重要了。

四、球场上解释“圆”

1.出示篮球场。

师:是什么?中间是什么?中间为什么是个圆?不知道篮球比赛是怎么开始的,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

2.播放篮球开赛录像。

师:为什么中间要是个圆呢?

生:刚开始比赛要往对方场地传球,这样中间画圆比较公平。

师:队员在圆上,球在中心。圆一周同长,比较公平。

3.探讨大圆的画法。

师:这个圆怎么画?

生:先找到圆心,两点间距离固定好,再画

师:大圆,再大,超大呢?没有圆规可以画?

生:用大拇指当圆心,用食指画

师:画大圆?

生:确定圆心半径再画。

师:这个大圆,没有圆规怎么画?

生自由交流

4.追问大圆的画法。

师:不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吗?怎么没有圆规也能画圆?

生:规矩不一定单独指圆规,指的应该是画图的工具。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来画。

师:我们这句话还是对的。

五、回归情景突破“圆”

1.出示爱因斯坦的名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2.追问中提升认识。

生:地下。

师:拿西瓜说事。我们就想到球了,球也是一中同长。圆和球有什么不同?

生:圆是平面图形,球是立体图形。

六、 课后延伸研究“圆”

依一天时间顺序,配乐出示各种各样的圆。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 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 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3、 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 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 圆的半径与周长。

10、 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在书上表格填写。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根据上表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5、 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读出未知数据再算一算,比较两次结果。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活动四:练一练。

1、 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 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 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 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 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信息流广告 网络推广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好做题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爱采购代运营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主题模板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石家庄网络推广 培训网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网站转让 鲜花 社区团购 社区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