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故事大全

名人故事 - 误打误撞的王中军:渴望那种有梦的感觉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人生是一条有无限多的一个岔口,每个人都要不停地进行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必定会遇见不同的风景,造就不同的人生。

——题记

在中国电影界,有一个人,他既不是演员,也不是导演,但是,他与现代电影的繁荣、发展,又是那么的密不可分。他是“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幕后策划者;作为当前中国最成功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他还投资出品了《手机》、《寻枪》、《大腕》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他创立的公司,目前位居中国500强第359位、娱乐传媒业的“龙头老大”。他就是王中军,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1960年,王中军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艺术家。那时,他对画画入迷,甚至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画痴”。

童年给予王中军最深的记忆,是不断变化着的家。由于父亲在野战部队服役,决定了他家不能像大多数家庭那样,长期安定于某个地方:上面一道命令下来,王中军一家就得搬迁。在他上学前,全家已在张家口、义县和保定等地来回搬迁多次,最终才在北京南口安定下来。

初中没毕业,他就“子承父业”,参军入了伍,16岁就成为一个尖子“侦察兵”,复员后被分到国家物资总局,当了一名保卫干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血气方刚、独立独行的王中军辞去令无数人艳羡的铁饭碗,干起了个体工作——职业设计师、摄影师。两年后,他一年就能挣上30万。几年下来,王中军成为当时北京先富起来的人之一。1987年,他就拥有自己的第一部座驾——天津“大发”牌面包车。

事业干得有声有色,王中军的名声在业界也渐渐大了起来。不久,他应聘到中国永乐文化发展总公司当部门经理,随后承包了这家公司,当上总经理。这就是他和弟弟王中磊后来成立的华谊兄弟广告公司的前身。在此期间,虽然没干出多大的成绩,但是,王中军开始隐约觉得广告这条路挺适合自己的。

王中军一直是个有梦想的人。富庶的物质生活,远远不能满足他的精神需求。回想起来,16岁时,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排长;等当上排长,正赶上恢复高考,他的理想又变成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干了个体户,虽然也不错,可那终究不是他理想的生活。野心勃勃的他,更渴望那种有梦的感觉。

我要创建自己的公司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出国狂潮,一些人抱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想法,纷纷出国镀金或淘金。王中军身边的朋友也不乏其人。将近而立之年的他自然不甘落后:去美国,看看去!既然在国内自己混得还不错,去美国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1989年秋天,29岁的王中军义无返顾地卖了车,带着妻子一起飞往美国。

从王中军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就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拿到学位,二是要在1993年底攒够10万美元。为了达到目标,王中军在美国的几年,几乎都是在紧张忙碌地学习、打工中度过的。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他,那就是"I will organizea company"(我要创建一个公司)。

在美国,他吃了许多苦。学习之余,他拼命打工,主要是送外卖。每逢周末要做13个小时,有时达到16小时。回到家,要先休息半个小时才有气力去洗澡。那时,5美元以上的鞋,他没买过,衣服经常穿一周才换一次。他最多一天能挣到100美元。四年多下来,他真的积攒了10万美元。1994年,在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后,他意气风发地回到北京,开始进军广告业。1994年2月10日回京,5月16日公司注册好正式开业。由此可见,他的工作效率之高。

当时,公司招了30多人,初步计算,他带回的美金只够给员工发半年的工资。租用国际饭店的一间套房,房租不菲。每次开会,连窗台上也坐满了人。即便如此,王中军在公司开业宣传上,一出手就在《北京晚报》刊登通栏广告,与员工一起开西式Party,还叫了Pizza,买了红酒,这在当时可都是相当新潮的做法。冲着这些,员工们觉得这个老板确实不一般,见识广博,顿时信心倍增。

“门面”工程,王中军是做足了;到动真格吃苦的时候,他更是丝毫不含糊。

可以说,任何一家企业在起步阶段,都是一个艰难的时期。王中军的广告公司当然不例外。每天就看着钱哗哗地往外出,没进的份儿。员工那边不能省,怎么办?王中军就从自己身上“下工夫”。为节省开支,每天早上,他骑着自行车到地铁口,锁好车后坐地铁,到建国门下车,再步行去公司。每天员工们都会看到老板精神抖擞地来上班,谁也不会想到他其实是骑自行车来的。至今回想起来,王中军都觉得有些滑稽。

公司成立后,王中军亲自上阵当老师,对员工进行培训。在美国给餐馆送外卖的时候,他经常会看到类似"Menuin NewYork"等字样的一些册子,上面会罗列当地美食的图文,方便,实用。有一天,王中军忽然想到:公司何不做一份这样的小杂志呢?他立即开展市场调查,当时的北京像这种风格和用途的小册子还真没有。于是,他当即决定投入生产。为打开销售渠道及方便客户使用,王中军把这份杂志定位为直递形式,印好后直接邮寄到各驻华机构、外资企业和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公寓。一开始,生意做得还行,算是小打小闹,能维持公司的基本运转。可是很快,餐馆尝到了甜头,要求加大广告投入。王中军取得了初步胜利。这种小册子让他赚到近100万,且发展势头似乎还越来越好。

不久,华谊广告迎来了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一年半时间,一家小小的广告公司,完成了中国银行15000多个营业点的CI标准化设计,把标志全部改成红标、黑字、白底,为其推广企业形象标准化、零售网点视觉形象标准化和信用卡标准化,最后做到了该银行的广告综合代理。因为他是业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利润“很理想”,第一桶金就赚了几个亿。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几乎一夜成名,发展步入快车道,这一宗大买卖之后,他先后接下国家电力、中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等大单子。

投资电影 名利双收

依靠广告起家的王中军,走上投资电影之路,纯属偶然。1998年的一天,他在路上碰见了以前的同事刘晓玲,一直在电视剧圈里做事的刘晓玲告诉王中军,拍电视剧怎么怎么赚钱。王中军听着,颇有些心动。

很快,他投资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拍摄完成后,仍然以广告为主业的他发挥了一下特长——拿电视剧跟电视台换广告时段,这种轻松的合作方式,为多家电视台愉快接受。《心理诊所》很快被凤凰卫视买走,之后,全国多家电视台相继买走他的播映权。

不仅插播广告很饱和,贴片广告也卖得很火。该片120秒的碎片广告中,中国银行长城卡、高乐高等大客户成了这个创意的受益者,当然也成为该片强有力的支持者。片子最终销售额达900多万,利润400多万元,回报率高达90%左右,这主要归功于王中军巧妙地运用了影视广告。

初尝甜头的他,从此一头扎进影视圈,一发不可收拾。

2000年12月18日,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王中军出任总裁。

如今的华谊兄弟,早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营电影公司,海外票房分成、多元化、重组、上市……在不知不觉中,华谊兄弟改变了中国电影人传统的市场观。他们投拍电影十多部,在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创造了连续三年冠军的传奇神话。

从最初创办广告公司,到后来进军影视投资行业,王中军认为自己做事风格就是简单而感性,看准一个行业就果断出手,很少经过长期、反复的分析和考虑,凭着自己从小对艺术的喜爱和领悟,他对影视投资有着特别敏锐的嗅觉。

与绝大多数创业成功者不同的是,王中军身上特有的艺术家气质,让他即使有了今天的成就,依然显得简单而快乐。对于经营管理,他认为只需把握企业发展战略大局,管好关键的人事即可,至于其他事情,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别人去做。因此,他也就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体验自己的精彩人生。

精彩内容推荐:

名人故事 | 他写了《肉蒲团》,却是一个真正有趣的情种

名人故事 | 安德鲁·卡内基:一位亿万富豪的财富观

名人故事 | 他成就了赵本山昔日的辉煌,如今自己过得怎么样了?

名人故事 | 世界首富如何炼成?比尔·盖茨的成功“秘籍”

名人故事 | 著名作家铁凝的成功之路:从知青到中国作协“掌门人”

名人故事|我和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不得不说的少年情谊

名人故事 | 从小就想当小提琴家的爱因斯坦,为何终生未能如愿?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