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故事大全

原创 民间故事:两个功力深厚的骗子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原标题:民间故事:两个功力深厚的骗子

-1-

早年,在福建建阳有一个叫邓招宝的人,以贩卖猪崽为业,买贱卖贵,刚能糊口。

某一日,这邓招宝贩得猪崽4只,装于两个箩筐、一担挑着,往崇安、大安之地去卖,一路深一脚、浅一脚。

也不知道这天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因为在当走到马安岭上、还未抵达目的地时,竟就遇到一个买猪的客户。

邓招宝大小算个生意人,谨慎之心还是有的。此时此刻,他当即就盘算起来:“这荒郊野岭,人迹罕至,还是得小心为上”……

于是,他就问买猪者:“请问家住何方,为何会在此同我买猪崽”?买猪者说:“前边马安坪便是”。

邓招宝听后,觉着不远,说道:“既是这样,我同你一道去你家,做这桩买卖”。可买猪者却说:“我这正准备去趟县城,你是这,先让我看看猪崽,如果看上,咱们再一道去未迟,倘不行,那我也就直接去县城里了”。

邓招宝一听,觉得此话没有毛病,于是就从箩筐中拎出一只,交于买猪者。买猪者接过之后,抓着猪尾巴,放于地上,仔细观看……可看着看着,竟故意一松手,让猪跑脱,然后假装很紧张,意欲逮回来。而表面上是逮,实际上却是驱:原地跺脚、大声呼喊,同时从地上捡着石块驱打……猪崽渐行渐远……

好一会儿后,邓招宝方才反应过来,急急去逮。这买猪者见邓招宝跑开,赶紧从一个笼子里拿出另一只猪,又一脚踢倒另一个笼子,让另外两只猪也跑出来,自己携一猪也拔腿就跑。

追出去的邓招宝此时才真正看开了口子,可已然无暇顾及,既想追那骗子,又担心另外三只猪跑丢,最终只能无奈地弃小保大,眼睁睁地看其逃脱。而还好幸运的是,另外三只猪均已追回,但还是恨恨而去。

-2-

福建的城西驿站距建溪陆路约60里,不长不短,但走起来还着实费事儿;这条路上,人也不多不少,陆陆续续总有客商在走。也总有人不想走……于是,抬轿业便在此处应运而生。

经年累月,抬轿市场价也渐渐出来了:一般情况下抬一次一钱六分,遇淡季则可跌至一钱到一钱二分,遇赶考等旺季,则可涨至两钱到两钱四分。

其实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往来客商也都能接受,关键是这抬轿夫商业道德已然缺失,因为要想乘轿,就得先付款,而客人付款之后,这些人便就开始各种欺宰,每抬五里就得让客人下来走上二三里;每遇小坡不好抬,客人也得下来;更夸张的是,这些人往往抬上个二十里左右,便将客人以极低的价格再“转卖”他人。而“转买”者的服务态度如何?自是不难想象……

于是,客人要想一路舒服,那就只能一路加钱。当然所谓的舒服,也只能停留于身体层面。

对于这种现象,一般人也就得过且过,毕竟只是偶尔乘之,就好比今天我们在某些火车站、某些旅游景点被宰之后,也往往不去深究,只是在内心深处问候一下这些人、或这些地方的人的老母……

再当然,这条路上的乘客也有一些特别的人。比如有一小官,因公事、私事,常需从此路经过,而在被宰几次之后,其就有心思“回报”一下这些人。

某一日早晨,小官又要回县城里,在出发之前,他先取来纸笔,在一张纸上题了一首嘲弄诗,又将两把破扫帚柄裁齐,并用锦纸精心包装了一番,使得看起来像两匹缎子。

就这样,小官带着这些东西来到轿夫集中候客处。未出所料,轿夫争相拉客,这时,小官便开口说道:“我今日回家有急事要办,走的着急,未带现银,不过到家之后,可以支付二钱,并管今晚、明早酒饭,你们谁如果能接受这不预付并且不‘转卖’的条件,咱们现在便可上路”……

因生意毕竟也不太好做,况这价格合适,所以就有两人愿意接单,于是启程,而那小官又刻意地将两匹“缎子”系在轿子上。

快到下午时分,也快到了小官的家,而小官的家附近有寄信地方,所以在抵达此处时,小官便让二人停下稍等,自己去寄一封信,片刻就归,“缎子”权当抵押物,二人于是也不疑。

可一顿饭功夫过去,那小官还是未归,二人于是就商量,快特么不等了,恰好这有两匹缎子,远值两钱,人拿一匹,速速离去得了。

于是,疾去。

此时的小官,其实压根儿不是去寄信,而是抄小道早已回家。那两个抬轿夫也因做贼心虚,一路狂奔,半夜时分也已返程。这时,其中一人提议,缎有两匹,各拿一匹,各回各家。但令一人却说,还是拆开看一下为好,如果两匹质量不同,咱们互相也贴补一下差价。

于是,二人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可一层层的锦纸包裹着的,竟是两把破扫帚柄,两人当时就差点气晕,旋即破口大骂:“这特么是黑吃黑呀”!而两人略冷静下来后,才发现包裹在锦纸内的还有一封书信,于是急急拆开,拆开的信封内却写着短短的四行字:

轿夫常骗人,今也被我骗;若非两帚柄,险失两匹缎。

两人几乎就要吐血。

但毕竟因为理亏,所以也只能受着,受自己白出的力,受同行笑掉的大牙。

而那小官也不是吃素的主,三天之后,在路过轿夫候客处时,主动上去跟轿夫们说有两人三天前拿走了自己的两匹“缎”,轿夫们则笑着说:“你也不必要你的缎了,轿夫也不会要你的钱”……

-3-

准确地说,该文的标题不精确,精确一点来说的话应该是,一个功力深厚的骗子、另一个功力深厚的“骗子”。两人一个即兴发挥,一个完美地“以牙还牙”,一个让人深恶痛绝,一个让人拍手叫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