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故事大全

军服:变幻的魅影-视野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梦幻终结者】
  
  1899年,英国军队为了钻石和黄金不远万里来到南非,他们与当地的荷兰人后裔布尔人展开了激战。英军人多势众,布尔人兵少力微,双方兵力对比5:1,英国人原以为这是一场轻而易举的战争。出人意料的是,在南非森林和热带草原郁郁葱葱的一片绿色之中,英军猩红色的上衣格外醒目,成了布尔人一打一个准的活靶子。而聪明的布尔人却将自己的服装和枪炮都改成绿色,隐藏在密林丛中,采用游击战,将英军打得措手不及。虽然英军最终取得了英布战争的胜利,却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在南非作战的15万英军,先后有9万人死于布尔人的突击和狙击手的射伤。从此之后,英国军队将军服换成了卡其色,各国也开始纷纷效仿。就此,几个世纪以来,军服繁花似锦的华丽时代也跟着结束了,军服从此进入朴素的绿色时代。
  
  比起讲求实用的英国人,换军服对于爱美的法国人来说,无疑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直到一战前的1912年,法国人还穿戴着19世纪30年代的红军帽、深蓝上衣、红长裤。法国陆军部长梅西米在巴尔干前线观战时,注意到保加利亚人因为军服颜色的暗淡而受益匪浅,他回国之后便决心改革法国军服,他提出将军服改成从头到脚一致的蓝灰色或青灰色,结果,招来一片气势汹汹的抗议之声。后来,直到法军在一战初期因显眼的军服挨了不少枪子儿,才在1914年的年底换上了蓝灰色军服。
  
  当然,法国拿破仑时代军服的华丽与耀眼,可能是现今的人们难以想象的,这也难怪他们不愿脱下旧日的军服。最有趣的当数他们戴着的熊皮帽,本来掷弹骑兵就因为身材魁梧高大被称为“高跟鞋”,再戴上一顶一英尺高的黑色熊皮帽,让他们看起来几乎如众神一样,足以令敌人闻风丧胆。从实用的角度来说,熊皮帽比双角帽更能防护军刀的砍击,也比平顶高筒军帽更难被劈开,此外还拥有比头盔更好的衬垫材料,戴起来十分舒适。但制作一顶一英尺高的熊皮帽,却价格不菲,通常需要一头甚至两头黑熊的皮。所以,法国到了19世纪,除了在一些特殊的仪式、军乐场合之外,基本已经不再使用熊皮帽,之后更是以非常简便、朴实的圆筒军帽完全替代了熊皮帽。倒是英国人对熊皮帽矢志不渝,情有独钟,作为国家荣誉的象征,至今依然保留在英国皇家卫队的头上。
  
  熊皮帽不过是18、19世纪军服高度华丽的缩影之一,在短兵相接的作战年代,军服的高度可视性本身就是实用的。滑膛枪和黑色火药总是让战场上硝烟弥漫,阻碍士兵的视线,军服鲜艳的色彩帮助士兵表明自己的身份,不至于让他们在混战中误伤自己的同伴。你还可以想象,当军队以集体队列的方式,向敌人发起进攻的时候,整齐的华服,俊美的军容,视觉上的震撼,在热战上演前就让对方在气势上矮了三分。1812年的博罗迪诺战役中,近卫军穿着军礼服参加了战斗,据一位参加战役的军官回忆,当时红色的肩章和高高的红色羽饰“就像一条血练横过战场”,气势逼人。对于身穿华美制服的士兵,这种华美既是一种国家荣誉的褒奖、一种自我的炫耀,也是一种穿透肌肤、渗入内心无时不在的责任提醒。
  
  几乎是在一战前后不久的一夜之间,各国军服集体进入绿色、卡其色时代。除了英法,普鲁士军队、美国军队也相继在1914年至1916年间将军服由鲜艳的蓝色改成绿野灰或卡其色。而随着远射程武器和高威力大炮的使用,很多士兵戴着19世纪那种皮质的漂亮帽子,经常被炮弹的碎片伤及头部,一战各国为了应付这种局面,几乎同时发明了各自的金属头盔,这些头盔在后来的二战中得到进一步改良,但在一战时已基本具备今天的样式。
  
  适时地改变军服颜色,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好运,这个好运唯独没有落到德国人身上。一战后,1919年德国陆军设计了一种实用型军服,军服造型朴素简洁,去掉了普鲁士军人时代过多繁杂的装饰物。这套军服,一直沿用到1933年。不久之后,随着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并开始扩充军备,新军服的标准也重新建立,并于1936年开始发放标准服,以作为士兵的日常和作战使用。军服增加了四个带褶皱的水平贴带,以五粒纽扣替代了之前的八粒纽扣,衣领、标志底版均用暗绿色替代了之前的绿野灰。德国军服看起来如此有型,与军服常常是特别量身定做有关,至少是军官级别以上的军服,都是由裁缝亲自上门测量尺寸。军官的军服采用含丝的密纹面料,做工上采取西服工艺,除口袋外,基本不露缝线。
  
  除了款型上的精工细作,纳粹充实着德国军服上繁密的荣誉符号系统,从袖标、臂章、领章、胸章到帽徽,从传统的十字勋章到运动会奖章,从击落某架飞机的表彰,到服役年限和地区的标志,不一而足,成为德国军服熠熠生辉的另一张面孔。比如,纳粹在传统德国鹰的下方加上一个由橡树枝包围的“x”字符,使之更符合国家社会主义的理念,如果鹰头看向自己的左翅,就代表纳粹党,反之,如果鹰头看向右翅,就代表国家。德军的肩章也继承了魏玛时期的传统,除了表示等级,肩章上还可以写上部队番号,用不同颜色的肩章滚边表示兵种,用一些特殊记号表明身份,比如,军医肩章上就有蛇与医杖的图案。功勋卓著的部队,还可以往肩章上镶嵌上自己的荣誉标志。
  
  说到对肩章的迷恋,则不能不提及俄国人。1854年,崇尚奢华的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间,用金丝编织了金光闪闪的肩章,当它们第一次出现在俄国军官的肩头,用以表示军官的军衔官阶和荣誉,立刻引起了欧洲各国军界的极大兴趣,德国、法国、奥匈帝国的军队随后也纷纷效仿实行了军衔制,从此肩章便在世界各国军队中逐渐流行起来。有趣的是,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进行十月革命,认为肩章是剥削阶级军队的产物,废除了肩章,并简化军服,结果士兵人心涣散。到了斯大林时代,为了激发人们参与卫国战争,击退德军,被废除的宽大肩章与具有帝国奢华味的立领、大檐帽也随之恢复。
  
  军服从来不单单属于军人,尤其当整个德国纳粹的复仇计划处在如火如荼的酝酿之中时,军服无异于一剂迷人的春药。事实证明,德国军服是成功的,它合身的剪裁、硬朗而宽阔的肩线、精工细作的细节,塑造出男性英挺的气质,具有古希腊雕塑般的美感,也将人们重新带回那并不久远的普鲁士帝国的强盛记忆之中。被称为盖世太保的希来姆在年轻的时候,在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纳粹之前,就凭着对这身军服的向往,懵懵懂懂地参加了纳粹党。
  
  【英雄的胜利服】
  
  尽管二战德国军服设计出色,但它的影响力最多只限于军队内部。在军装之外,德国军服的影响力,就算是存在,也几乎是隐蔽的。不会有服装设计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宣称自己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德国军服。这让人想起HugoB0ss创始人的一段往事,这位生活在1886年德国斯图加特以南一个小镇上的裁缝,开始以生产雨衣、工作服和制服起家。数年之后,因德国经济萧条,HugoBoss陷入破产。1931年,命运给了HugoBoss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他在一次纳粹党举办的舞会上幸运地接到了为纳粹军队生产制服的订单。此后十余年中,HugoBoss专为德国突击队和德国政治军事组织生产制服,而且专门供应纳粹少年团的全套装备。二战结束后,HugoBoss因为和纳粹渊源颇深被列为“第三帝国的投机倒把者”,他被剥夺了投票权,并处以80000马克的罚款。
  
  所以哪种军服能在战后变得在大众中流行,也并非偶然。美军陆军那臃肿的制服实在缺少魅力,尽管有人认为他们更舒适、更自由,使人体得到解放。所以,人们迷上了那些更能强调人体美的空军制服。
  
  巴顿将军是美军中出了名的最重视仪表的将军之一,他就喜欢头戴闪闪发亮的头盔,身穿镀金纽扣的军服,外加一件加长款的B3夹克。在1944年的冬天,美军正是靠着这件夹克在没有加热设备、华氏零下60度的冰点温度环境中执行空勤任务。在巴顿将军的指挥之下,飞行员穿上这件全部以羊羔皮制成,拥有大毛领,衣服的袖口和下摆都有外翻的毛边的暖和和的衣服,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阿登之战”。从此,B3飞行皮夹克就永远地与二战的空中英雄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直到现在,B3夹克,仍然是非常流行的一款夹克。
  
  1950年之后,美军用尼龙取代皮革,作为飞行夹克的新面料,至此产生了MA1飞行夹克。这件夹克曾是20世纪70~80年代最流行的服装之一,在美国街头到处可以看到穿MA1的人。这股风潮甚至在亚洲的日本都盛极一时。连饭岛爱都曾在自己的传记中写道,在学生时代,大家都以拥有一件美国原产的MA1夹克而自豪,但是毕竟作为学生没有钱买,就不惜和年纪大的男孩子们去偷,被发现后,大家四散奔逃。后来有人拥有了那种夹克,却不过是日本的仿制品罢了……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