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驿站,《辞海》上说:“古时供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很有点内部的性质,与曾经遍布国土的“招待所”有点相似。再说白了的话,驿站,也算得上是旅馆、旅店之一种。
但驿站是很有着古典美的,这词只是搁在那儿,就似乎有一种韵味四溢开来。很容易就让人想起古人依靠双腿、依靠马匹、依靠樯帆所完成的漫漫苦旅。
陆游诗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断桥和寂寞而灿烂的梅花,以及自远而近的驿马之蹄的得得声,写尽诗人肉身和精神的飘零之感;温庭筠有“鸡声茅月店,人迹板桥霜”句,尽管诗中的“茅店”,可能接近于今日的“大车店”,或者像是县镇中的三流旅馆,但它仍让我产生了与驿站相同的联想:闻鸡鸣而早行的旅人们,风尘未及抖去,被衾尚有余温,却又匆匆踏上了旅途;在凝着薄霜的路面和桥面上,追随着更早的旅人们的足迹。鸡鸣寒霜中的赶路,似乎有着淡淡的无奈和伤感。但似乎更透着较为强烈的体察自然,拥抱岁月的乐趣。
而苏东坡的“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尽管不曾有“驿站”、“茅店”之类的字眼,但把旅人对家园、对驿站的亟盼和向往之情,抒发得淋漓而酣畅。而且,苏东坡遭贬谪、遭流放的一生,不就是漫思家园、漫思驿站的一生吗?一杯热茶或凉茶、一杯苦茶或香茶,只不过是驿站的一种寄寓罢了……
见过一幅照片,照片的背景是斯德哥尔摩的一幢三四层楼的古朴简陋的旅馆。从外观上看,它肯定够不上任何星级,但它据说是每一届诺贝尔奖得主下榻的地方。这是那些“五星级”伟人们的“驿站”。
确确实实是驿站。他们在这儿承受了荣誉,同时也承受了对人类发展的责任。他们到这儿来,是为了给他们的驿马,再备些草料;为了给他们的行囊再添些沉重……他们中的许许多多人与奢华无缘。
还听过一首歌。那歌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歌名是:《我想有个家》。它忧伤的旋律,却让我想起我的一些朋友们。他们是常常出没于有着几个星级宾馆的一些人。他们为公务或商务而踏上匆匆的旅程,或者,即使是生活在自己户籍所在的城市,也是常常到宾馆去吃法式大餐或者潮州粤菜,在那儿玩保龄球,玩台球,洗桑拿,唱卡拉OK。他们在唱卡拉OK时,也常常唱那支《我想有个家》。他们会唱得声情并茂、感情真挚而充沛,但他们其实都是有家室的人。
那么,在他们脑际所萦绕不绝的“家”,究竟为何物呢?我想到的是“驿站”。他们其实是一群都市中的流浪者,有着疲惫,有着无所归依的无奈,而这种感觉,那些下海日久的朋友尤甚。他们拥有了一些钱款,但远没到巨贾豪富的地步,他们继续为钱奋斗的动力,因而既不强大,也不弱小。但他们确确实实是疲累了,渴望港湾,渴望驿站,也就是渴望家园。
其实,无论他们或者我们,都是离不开驿站的,离不开那种“驿站”,所蕴含的古典意境:苍茫、无奈,但却执著、坚定,将脚印一个接一个地叠印在寒霜之上、山径之上、沙尘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