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人物,他懦弱、自私、愚昧、狡猾,常以“精神胜利法”,即心理调节和自我暗示来获得心态的平衡。他后来被人当作了中国人的劣根性的代表。今天,“阿Q精神”已经家喻户晓,完全变成一个带负面意思的概念。其实,阿Q形象能在中国广泛地流传,并成为大众嘲笑的对象,这正反映了国人的民族性格。
中国人是一个比较不快乐的民族,倾向于悲观、忧虑,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的历程,才比较能理解此民族性格的形成。世世代代衍生于华夏大地的中华民族,处于一个极其恶劣的生态环境,人口过剩、自然资源紧缺,走过了多灾多难的历史,饱受战争、疾病、饥荒、动乱等社会性大动乱。古代多次经历过人口的锐减,那是生存斗争的残酷表现形式,也是大自然以其固有法则重建起人口与资源的平衡。中华民族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中形成她的性格,带有很大的悲观性。只要把中西文化相比较,我们就会注意到差别了:中国人惯用激将法,而西方人则着重于正面鼓励;中国人强调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而西方人更提倡积极思维。其实,西方文化中才包含着“阿Q精神”的深厚底蕴,西方人也善于用精神胜利法来达到心态的平衡。我们来看一下类同于阿Q的思维方式吧:
幸福不在于你是谁或拥有什么,完全在于你如何去想。(戴尔·卡耐基)。
除了相信自己的美丽外,没有其他什么能使一个女人更为漂亮。(索菲亚·罗兰)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烧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也要感谢上帝,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会欢乐无穷。(契诃夫)
若是生活在西方文化中,就会无时无刻地观察到阿Q精神的痕迹。其实,这种精神胜利法,其核心就是西方文化中常见的积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