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1660”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战国策里面有一篇讲王斗见齐宣王的精彩故事。里面饱含很多的人生智慧。
王斗见齐宣王
其原文如下,写的极其精彩,不想看文言文,可以直接看下面。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庐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这段文字反应成白话文,大致如下:
王斗求见齐宣王。宣王吩咐让他进来。王斗说:“我赶上前去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主动来见我,则是求贤礼士,不知大王意思怎样?”侍者回报。宣王赶紧说:“先生慢行,寡人亲自来迎接!”于是快步前去迎见王斗入宫。宣王说:“寡人不才,有幸得以事奉先王宗庙,管理社稷,我平时听说先生能直言进谏,无所讳言。”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于乱世,事奉昏君,怎么能直言进谏?”宣王极为不快。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先主齐桓公,有五样爱好,后来九合诸侯,匡扶周室,周天子赐给封地,承认他为诸侯领袖。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与先主相同。”宣王高兴了,但仍极力谦辞:“寡人才识疏浅,治国安邦还担心力有不及,又怎能有先主的四样爱好?”王斗说:“当然有。先主好马,王也好马;先主好狗,王也好狗;先主好酒,王也好酒;先君好色,王也好色;先主好士,王却不是那样。”宣王勉强说:“当今世上没有优秀的人才,寡人如何喜爱他们?”王斗说:“当世没有骐骥、耳这样的骏马,卢氏那样的良犬,大王的马匹、猎狗已经够多的了;当世没有毛嫱、西施一类的美女 ,可大王的后宫俱已充盈。大王只是不喜欢贤士而已,那里是因为当世无贤士?”宣王说:“寡人忧国忧民,心底里就盼望聘得贤士共治齐国。”王斗进一步说:“臣以为大王忧国忧民远不如爱惜一尺绉纱。”宣王问道:“此话怎讲?”回答说:“大王做帽子,不用身边的人而请能工巧匠,原因何在?是因为他们手艺高超,会做帽子。可是现在大王治理齐国,不问才德,非亲不用,故我私下以为在大王心中,国家社稷不若一尺绉纱。”
宣王顿悟,谢罪道:“寡人于国有罪。”于是,选拔五位贤士任职,齐国因而大治。
给齐宣王戴高帽—还戴了两次
王斗同学来见宣王,见宣王自己不来迎接。他怎么办呢?也许有的人会扬长而去;有的人背地里说宣王不好;而王斗同学有自己的办法。他给宣王戴了个高帽—礼贤下士。这个帽子宣王喜欢的不得了,就屁颠屁颠的来迎接他了。
这是第一顶高帽。
为了指出宣王的不足,他又一次使出'戴高帽’手段。他说,宣王,你和先王齐桓公差的不多,就差一个爱好。齐宣王听了高兴坏了,就谦虚了一下,然后掉到坑里了。
这是第二顶高帽。
这个故事含义深刻,还有很多其他的智慧,这里先只关注'戴高帽’的智慧。
'戴高帽’的智慧有什么实用价值呢?
我觉得,应用的空间应该极其广阔。大家自己多多研究了。
有一种情况应该是很有用的。就是劝架的时候。如果有人吵架了,给强势的一方,或者双方,戴个高帽。
这个高帽就是—说他'宰相肚里能撑船’,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和一般人纠缠不清的。一般来说,别人说自己肚量和宰相一样,人们是乐于承认这个事实的。
这个办法有时候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