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生活是民俗的核心,都市民俗应该成为现代社会个体安顿自身的一种方式。
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开始,奇装异服开始频频出现在城市的各种公共空间,交通工具、商场马路。对于家有幼儿的家庭来说,西方“万圣节”更成了延绵不绝的狂欢派对,从社区到幼儿园,为孩子们准备南瓜灯、各种cosplay服饰是必做的功课,是否组织孩子们挨家挨户完成“讨糖”(不给糖就捣乱)习俗,甚至成了检验居住社区是否有凝聚力的一个标准。然而,真要问“万圣节是哪一天?”很多人摸摸脑袋,并不清楚。
万圣节是起源于凯尔特人传统的鬼节,如今的万圣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了更多变化,被现代人逐渐当成亲子节和狂欢节来过,各家商户也趁机推出各种亲子活动。在城市生活中,民俗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消费主义的侵染,同时也因与城市生活的结合而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洋节日”过得热闹,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民俗能不能更好地在城市生活中散发魅力?近日在沪举行的“都市化进程中的民俗走向”高端论坛将目光聚焦于都市民俗。在专家看来,过去讨论民俗,多注重其传统、乡土的一面,但要让民俗真正发挥传承传统的作用,必须促进传统文化和当代城市生活的交融互动。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演变,民俗文化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都会发生变化,但永远不会消失,只有将民俗文化遗产从抢救保护到进行研究、弘扬,由相对的静态式转化为动态式,将都市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将优秀传统民间习俗与现代都市文化相融合,才能真正满足都市百姓的民俗需求,发挥民俗文化的积极能量。
“把濒临或已经消失的传统节日再组织、再建构,使其成为具有现代功能的新节庆,国外有很多例子。”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徐赣丽说,拿圣诞节来说,从宗教节日演变为如今最大的消费主义狂欢节,绝大多数人圣诞节在商场,而不是在教堂,这就充分说明了节日是变化的,民俗也在变化。
浙江农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毕雪飞连续多年以日本七夕为中心,在日本多地进行田野考察。七夕本是中国传统节日,日本的七夕节自江户时代起作为平民化的城市民俗,伴随日本近代化以来的城市化发展,形成了极具有公共性特色的节日。它以开放、兼容的姿态,在讲述传统的同时,更多地附着了商业气息与大众娱乐,从而杂糅成了传统与现代并蓄的都市民俗祭礼,丰富着都市民众的生活。以日本东北三大祭之一仙台七夕祭为例,不仅成为商业振兴的楷模,也是观光化的样板代表,每年七夕祭之际,数百万游客到访仙台。
“日本都市七夕祭乍一看似乎很日本,事实上,万变的日本都市七夕祭的基调中仍然讲述着来自中国的七夕传统。”在毕雪飞的观察中,日本都市七夕祭宣传中首先讲述七夕节的由来,讲述来自中国的牛郎织女故事,他七夕祭中最典型的造型,基本都是中国古装形象的牛郎织女执手相视的画面。都市七夕祭的主要活动是祈愿,来自中国的穿针乞巧,演化成方方面面的愿望祈求。当然,七夕传到日本已有一千多年,本土化要素也不断地被附加进来,特别是对于都市七夕祭而言,不仅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任务,还有商业振兴及观光等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有大众娱乐等公共民俗的特性,其变化与城市发展的命运紧密相连。
“传统民俗在漫长的历史中具有活力的最重要原因是,那是古代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恐惧、期待,和依赖自然的特质息息相关,由此带来了敬畏、美、艺术,甚至唤起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的情感。可以说,任何民俗最初都是基于自然存在而养成的人与自然的功能交互与情感感知,它既是集体的行为,也是个体一蔬一饭的日常。”任教于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的石圆圆说,“生活”是民俗的核心,从本质上来说,都市民俗应该成为现代社会个体安顿自身的一种方式,只有与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旨趣结合,才能激活传统民俗在都市生活中的新活力。
“民俗学研究开展多年,过去大都聚焦于传统习俗的解读,其实,不单要解读现象,更要挖掘习俗现象形成的原因,才能发现背后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何承伟说,习俗伴随人们的生活演变,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开展“都市化进程中的民俗走向”讨论,乃题中之意。“消失的是昨天的习俗,诞生的是今天新的习俗。习俗是大众创造的,让传统习俗在都市生活中活跃起来,也必须依靠大众的参与。对于民俗学者来说,要以尊重大众的态度挖掘新民俗中的优秀元素,同时不妨借鉴他者的经验,让传统与现代并蓄的都市民俗,成为人民大众获得感的组成部分。”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上观新闻
最美的句子
数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有没有古风的句子
浮世三千,
吾爱有三日, 月与卿;
日为朝, 月为暮, 卿为朝朝暮暮。
.
姑娘的眼睛甚是好看,没有风亦没有月,
没有星星也没有我.
.
襟上红尘太厚,
而你一笑清明,
抖落我好多年的江湖。
.
你是我终生求 医不得的隐疾,
终于挫骨扬灰 这一世在劫难逃。
.
鲜衣怒马, 金冠彩霞,
惟愿执子之手, 与卿厮守年华。
.
山水落你眉间痴长缠绵,
望尽了也是一眼。
.
倾城一笑,
也抵不过你眉间一点朱砂。
.
一曲成殇,
你说莫失莫忘,
后来花月生凉。
淤积成病再无良方。
.
你是无意穿堂风,
却偏偏孤倨引山洪。
我是垂眉摆渡翁,
却独独偏爱哝。
.
回首来路三千,
一晃数载流年,
深知我若是游子,
你便是人间。
.
倾心一个人 ,
岁月亦须礼让三分。
.
北城别,
回眸三生琥珀色;
西城诀,
转世一身琉璃白。
.
策马飞沙,
风云叱咤,
纵这江山崩塌,
寄人篱下,
也护你一步一莲华。
.
那三生七世的相许,
只为祭奠一次曾经的相遇。
.
梦里不知身是客,
只愿长梦不复醒。
.
世人谓我恋长安,
其实只恋长安你。
.
一念起,
天涯咫尺;
一念灭,
咫尺天涯。
.
这世间青山灼灼星光杳杳,
秋雨淅淅晚风慢慢,
也抵不过姑娘眉目间的星辰呀。
中国节日,你感觉哪个节日最热闹隆重、节日气氛最浓
节,第一当然是春节,春节在国人的心中并不是春天的节日,而是过年,是一年的终结,也是新一年的开始,所以也叫新年。中国的过年或新年不是公历元旦,而是春节,春节在近代之前称为元旦。春节的传统和习俗非常多,节日味非常重,像鞭炮、贴春联、压岁钱、送年礼、团圆饭、走亲戚、贴福贴财贴剪纸等等多不胜数,让人目不暇接又心情亢奋。过年那几天,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都变了,变得自由、放纵、奢侈和宽怀,人们自由行动不受治安限制,人们大吃大玩不受礼仪作制,人们大花大买不受钱财所系,人们大敬大笑不受交往所置。人们在过年中极尽人间之爱天伦之乐!每逢一年春节,人们在12月就开始翘首期盼,到十二月半基本就人心惶惶无心工作,都盼望早点放假好回家过年。人们一年的辛辛苦苦坚强忍受将在过年的到来得到舒解和安慰,人们一年来赚来的钱或做来的事将在过年得到补偿和回报。再吝啬的人在过年花钱也会大手大脚,再悲观的人在过年也是眉开眼笑。过年虽然定义是三天假,即初一、初二、初三,但实际不低于八天,从除夕的前两天到初五,人们都是在过年。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中国每年的“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春节越来越国际化,外国人越来越清楚猴年马月,不出意外,在不久的将来春节将成为世界第一节日!现在的春节,世界已经不敢小视,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欧盟主席、英国首相、加拿大总理、拉丁和非洲等世界各地的政要都会向中国及中国人民送来祝福和拜年!春节并不是春天的节日,元旦被公历抢夺之后,我的意见是将“春节”名称更改为“过年”。
清明是一 个重大节日,其影响力不容低估。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具体就体现就是在清明节。对祖先、对死者的追思和祭拜,就是最好的尊重和敬爱,因为这是念念不忘的延伸和实质。通过对祖先的祭扫,也是对后辈和儿童的教育和怜爱,因为这是祖先在天之灵还对后辈庇护和关心。当然,这是中国作为宗族社会的一种必然结果,也同样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清明的习俗也有不少,扫墓是主题,祭拜祖先是关键,孝子贤孙是表现。古时的清明节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清明节比中秋节还让人们忙得多,在交通和沟通工具发达的今天,清明节已经超越中秋节成为第二重要的节日!清明节和中秋节在一年中的一前一后,遥相呼应又相映成趣!
中秋节在历史上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这个在百度百科也有说明。中秋是最诗意的节日,因为有最诗意的月亮,因为是处在人们离乡最长又最盼望团圆的时段。无数的古诗古词抒发思乡的情绪和对月亮的寄托!中秋的习俗是祭月,风俗是拜月饼。中秋节是悲伤的,也是休闲的,人们一边赏月亮思亲,一边又和坐闲谈。不管现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的工业化和快节奏,中秋节就是被受人们喜爱和尊重。不管是家庭还是工厂,人们都会早早的买好月饼,都会在晚间默默的守候着天空和月亮!中秋之所以显得较静,是因为不像春节和清明节要回家才能过节日,而是随时随地都能过,这对广大背井离乡的人们,是多么的重要!中秋节的特色是孤寂、浪漫、沉默,而不是热闹、单调、急躁!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节日,这是中国人乡土观念的具体化!
元宵节是第四大重要的节日,它的地位应该在端午之上。元宵节现在国家将他搞成春节的延续,就像元宵晚会是春节联欢晚会的延续一样让人不解。元宵节的吃亏就是太接近春节了,就像天津太接近北京一样常让人易忽视。但元宵节不是这样的附属品,他是具有特色和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古代,它的影响力更大!据说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它后期是一个赏灯赏月的日子!一个浪漫的日子,故也有中国情人节之称!中国古代的妇女保守而又有封建束缚,在一年之中只有元宵节才能让少男少女花前月后!元宵节的主题词是年轻,浪漫、花前、月下、狂欢、追逐和自由!古代没有电的夜晚只有到元宵节才到处张灯结彩通宵达旦,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其中吃元宵,也就是吃汤圆,已经成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之一。
端午节在韩国端午祭申遗之后得到国家的重视!端午节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好多地方俗称五月节,最重要的节目就是赛龙舟,另外就是吃粽子!我老是觉得端午节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节日,这个节日没有什么心灵寄托,也没什么特别意义!但它是一个热闹且重要的日子。端午节之所以没那么节味,可能是跟处在炎热的夏天有关,炎热的夏天让人疲劳懒散!虽然现在国家称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但我觉得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而言,是比上(春节、清明、中秋)不足比下(重阳、七夕、冬至)有余。当然,端午节还有采药、贴符、饮蒲酒、挂艾草等习俗,在古代社会是很有影响力的日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在我潮汕地区,冬节过后就算长了一岁了,而不是要到过年才算。冬节有好多俗语,比如俗语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这跟清明一前一后。冬节的节味在民间是很浓的,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也许比不上重阳,但在近代,已经超越重阳节了,只是国家并不承认它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的诗词非常多,因为文学“老人”的感慨一般在重阳节就会增多!九月初九在一年中是一个重要的黄金时段,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只是在近代的条件下已经越来越淡了!
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人称之为中国的“情人节”。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个晚上相会。现在民间很多地方还在这天做节,俗称七月节。这个节日也有“女儿节”之称,在我们潮汕地区,七月初七是女儿家回娘家做节,和庆祝儿女成年(15岁虚岁)的日子!
除夕是算在春节范畴里面的,至于其他节就不提了,重要的节日感觉就只有上面这些!小节的如春分、立夏和腊八节等影响力太小,国家式的节日如国庆节、劳动节、教师节、妇女节等节味太轻且极限一部份人,西方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影响力刚上来,但还没有到达众国人及其内心深处。至于名人的记念节日,不提也罢。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冲突和排斥力量。像中国许多传统地名被改得乱七八糟,像中国法定的传统节日长期只有春节一个,这让我在小时候非常不解。对传统文化的蔑视,像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可见一端。直至2007年,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才得以成法定假日。共和国成立58周年之后才将四大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是不是太迟了呢?而且让人感觉跟韩国争端午节有关,中国好多传统文化都要韩国来争才会重视吗?其实传统的好多东西对国人的影响力才是最大的!它影响着国人的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