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收藏界,大藏家马未都的一个决定曾轰动一时:私人藏品全部捐出,一件也不留给儿子!
他的藏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惊叹。他说:一个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我将收藏品悉数捐给观复博物馆。
捐给观复博物馆并非个人炒作,自己捐给自己。事实上观复博物馆不是马未都一个人的,有一个5个发起人组成的董事会在运筹帷幄。
捐出之后希望观复博物馆成为大家共有共管的,使这家私人博物馆能够更好运作。马未都说:在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在一个文化昌盛的环境里,私人的财富实际就是国家财富的重要体现。
1997年1月18日,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北京创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取名观复博物馆。
观复取自老子《道德经》之《归根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至今观复博物馆已历经20个年头,观复博物馆以传承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明为己任。
马未都,他的名号在文物界无人不晓。近年来他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为我们讲授中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脱口秀《都嘟》中的马未都
文明的魅力很难用语言来表现,无论是谁,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明面前,都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马未都,他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使者。
下乡
马未都,祖籍山东荣成,1955年生于北京。父亲是铁骨铮铮的军人,年轻时和日本人拼过刺刀,从未怂过。马未都从小就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
1966年,马未都上小学四年级,恰逢文革开始,没有学校可上,所以他的学历只有小学四年级。早年下过乡,插过队。他去下乡临走的时候,向他父亲告别,他父亲当时躺在床上都没站起来指着他说:你去了好好干啊,到了别丢人!
那时他还没满18岁。
青年马未都(左一)和朋友
那时候条件差,他刚到农村天冷时,没有厚被子,只能是去找老乡的稻草,盖在身上取暖。
他后来回忆说:人只有享不了的福,永远没有受不了的罪。那时候的他并没有觉得条件艰苦,觉得一切都很平常,也从来没有抱怨过半句。那个年月虽然缺吃少穿,但是却磨砺了他,真正让他快速成长起来。
当工人
马未都从农村插队两年后回到了城市,20岁进的工厂,当时叫做七机部,就是现在的航天工业部。
那里的工人都是非常优秀的工人,进了车间后每个人分配一个师傅,他在工厂学的是机床铣工,马未都跟的是一位姓董的师傅,进去之后就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师傅。
每天上班他一定要比师傅早到,到车间之后看师傅没来就特别高兴,然后给师傅去机房旁边的热水房用大瓷缸打热水。如果抽烟一定要先给师傅一根,毕恭毕敬地给师傅点上。
那个时代的人保持着良好的师徒关系,马未都也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他在工厂待了五年,这五年也让他学到了很多。
马未都说:如果国家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他很有可能就是个优秀的工人,现在以一个老工人的身份退休。
旅行
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马未都年轻的时候也有旅行梦。当时并不是想着玩,就是简单地希望自己能走遍全中国,看遍祖国的每个美好的地方 。
他有一次去新疆的经历,是他很难忘的。那是1984年,他做了充分的准备,8月20号,正值秋天,是新疆最美的时候,气候也最舒适。
那时候从北京到乌鲁木齐要4天,他给领导说你只要让我坐飞机,我一定给你拉一个广告,挣点钱,领导就同意了,就这样,他坐上了免费的飞机。第一站飞到乌鲁木齐。到乌鲁木齐之后,为了看沿途新疆的风土人情,他就自讨苦吃选择了坐汽车。
通过达坂城,但是并没有看到歌词中的姑娘。在库尔勒吃到了传说中因水分大掉在地上就会化的香梨。在重镇阿克苏,体验了两毛钱一脚--就是你交两毛钱,杏树上的水果踹一脚掉下多少你要多少。
从阿克苏到阿拉尔,途中没有汽车,只能搭顺风车,他拦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车后有一口大锅,上面已经有3个人,他只能站在锅顶,手抓着前面的栏杆,这么一路颠簸了一百多里地。
他只身在新疆40天,在新疆能感觉到中国有多大,坐在车上一条路笔直伸向天边,你的目力有多好你就能看多远。
一个人经历得更多,他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开阔,不会被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所羁绊,更能经得起大风大浪。
搞文学、做编辑
年轻时的马未都是非常不安分的,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1981年,马未都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写的是一个车工被车间女神爱上的故事。《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这篇小说。
那时候是文学最好的年代,文学被禁锢十余年后,全国刚开始解放。马未都的这篇小说很快风靡全国,他一炮而红,那时候非常缺少这种能写文章的人。
《青年文学》主编陈洁东上门找他,给了他一篇稿子,问他:这,你能改吗?马未都接到稿子,用了一下午改好了。陈洁东一看,特别满意,对他说:你来杂志社当编辑吧,60块钱工资。第二天,马未都就去编辑部正式上班了。
就这样,小说发表后仅仅73天,他被破例调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成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这一年,他26岁。
马未都的虽然学历最低,但眼力却是最好,80年代最负盛名的作家,莫言、余华、苏童、刘震云、王朔,稿子都是从他手里过的。他也由此认识了很多当时乃至现在依然很出名的作家。
干了10年以后,他又把这个铁饭碗给扔了。在别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中央一级的大出版社,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
因为他觉得这个社会的变革要到了,他又是个敢于对抗所有人,敢于把梦做到底,敢于把人做到极致的人。
开歌厅、拍电视剧
马未都确实是个敢想敢为非常有魄力的人。
改革开放后,当时流行唱歌,歌厅刚开始有,那时的歌厅都是人满为患,马未都和朋友看到开歌厅挣钱,经不住朋友的鼓动,就开了个歌厅取名为海马歌舞厅,他投进去了40多万,那时候1万块在北京能买套四合院了。
当年和现在不同,有一种风气叫以不给钱为荣,说这老板我认识,今天我请客了,实际上也就是老板请客。马未都当时结交的朋友比较多,晚上到歌厅看一眼,就知道今天没钱,因为一屋子的人他都认识 。
不仅不会给钱,而且走的时候还会拿东西。他的好朋友会说:今天玩得挺开心的,有什么能带的啊。就这么玩半宿没掏一分钱,走的时候还带箱饮料。长此以久,他没有挣到1分钱,他知道自己开歌厅的事就算是失败了。
马未都和王朔
一天晚上马未都和好朋友王朔,在路边的国槐树下,看着满地的落叶感觉甚是萋凉。
这时候,王朔又生出一个主意,咱们拍电视剧吧。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马未都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
海马歌舞厅剧照
拍《海马歌舞厅》时,马未都到处找投资,联系了烟台北极星钟的老板,这位山东老板人极厚道,并且财大气粗,说:我投资,100万。当时的100万相当于现在的差不多1个亿。马未都问您投资要给您什么回报?他说:我就投资啊,要什么回报。
马未都就明白过来了,因为当时的人对投资回报没概念。不过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在歌厅门口摆一个有一人高的大钟。
虽然摆个大钟在歌厅并不搭,为了他的投资,也就只得同意了强势植入这则广告了。马未都成功拉来了投资。
现在的好多明星大腕都在这部戏里演过角色,包括于谦、黄磊、姜文。
于谦在《海马歌舞厅》中饰演的佩角
因为《海马歌舞厅》的拍摄场地是歌舞厅,三教九流都会来,会发生各种稀奇有意思的事,就使这部戏有很强的可看性。这部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直到现在还是会有人提起这部戏。
马未都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生就是这样,在你觉得失败无望时,转机或许就在你身后,换一种方式,你会有另一个天地。
收古董、创立博物馆
80年代,马未都为古董痴狂,当时,人们对于收藏毫无概念,马未都捷足先登涉足这个行业。
那时候的马未都为收古董可动过不少鬼心思。下乡到村里收古董,先给村长买两条烟、两瓶酒,这些东西在过去就是天大的礼了。
然后村长在广播里喊话,让每家每户都把自己家的椅子弄到院子里来。弄过来一看收购人员立马就知道,这是红木的,就是紫檀的,这是黄花梨的,直接用大卡车拉,全部50块钱一对,直接装车。
这时候就能看出中国人的特性了,从众心理极强,没有人去怀疑这件事情,生怕自己的东西没人要,争先恐后要那50块钱。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马未都发现了一个大爷家有个瓷罐子。他动起了心思,每天下班后就往大爷家跑,陪大爷聊天,帮大爷干活,完了就一直盯着瓷罐子看。
长时间下来大爷就发现了他的心思,感觉他人也不错。
老先生一高兴说:孩子,看你真喜欢这玩意儿,喜欢你就抱回家吧。
天上真掉馅饼了,还是个肉馅的。马未都非常高兴,又怕老先生反悔,抱着古董撒腿就跑了。
确实,在收藏领域,捡漏一事充满诱惑,令人神往,收藏大家马未都捡漏之种种,向来为人津津乐道。我们在谈论马未都精明、运气好的同时,也要清楚捡漏的背后是他在古董方面多年的付出与学习造就了他的好眼光。
马未都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在古玩界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
1996年10月,在马未都的奔走下,观复博物馆终于获准成立。1997年1月18日,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正式成立。这时的马未都已经有上亿的身价。之后马未都又在杭州、厦门、上海成立观复博物馆分馆。至今观复博物馆已历经20个年头。
上海观复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以传承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明为己任。历年来,观复博物馆相继策划出近百场主题特展。匠心独具的展览,专业亲民的经营理念,观复让博物馆走下神坛,走进人心,吸引海内外无数游客徜徉流连在此。
他们跨越国界、民族、年龄在这里“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找到属于自己那份对文化的情怀。
观复博物馆展览的金器
马未都说:“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物质上的追求温饱的趋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一种社会动力;第二重是趋名,希望心情愉悦,表现为精神上有所寄托;第三重是灵魂上的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有些人就将收藏艺术品当做一种修行,马未都希望自己也能达到这种境界,至少要像丰子恺所说的处在坐二望三的“二楼半”。
养猫
马未都和猫
马未都年轻的时候喜欢养狗,现在特别喜欢猫。他说:猫的动作很轻,不会吵到人,在半夜写东西的时候,猫会卧在你旁边,彼此对视一眼,感觉极好。
现在,观复博物馆有30多只猫,这些猫大多是他收养的流浪猫。他尊重猫,认为猫和人一样也是应该有自己的姓的,他给这些猫取名为韩昏晓、黑包包、白拖拖、黄枪枪、蓝毛毛、麻条条、云朵朵、王情圣。
观复猫韩昏晓
这只猫名叫韩昏晓,取自杜甫名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黄昏拂晓,意境玄妙。他喜欢阴阳脸的猫,人和猫的不同就在这张脸上,人的阴阳不表现在脸上,但心里是一半一半的,而猫却不是这样,你对它好,它就跟你亲;你冷漠它,它自然不会亲近你。
观复猫漫画
在观复博物馆,马未都为猫搭建猫别墅,“聘请”猫为猫馆长,希望猫和他一起传递文化。他还把观复博物馆的猫做成漫画,让孩子在趣味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看马未都的节目,读马未都写的书,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流。
有很多人说马未都是人生的赢家,其实他也是人生的一个大玩家,他以他的人生方式真正“玩儿”出了点名堂。
- END -
(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何评价马未都
马未都,以前是文人,现在是一台行走的印钞机。
试想一下,突然有一天,你成为一个专业的收藏家,古董鉴定专家。而且最最关键的是,你还家喻户晓、人畜无害、老少皆宜……那么恭喜,你也就光荣的成为一台行走的印钞机了。
为什么?
别人拿过来一个古董,找你端详端详。
你掌一眼:“吆,不错,汉朝的,存世量少,你瞧这纹理,你瞧这款儿……”
然后最关键的时刻来了,“好好给后代留着吧,现在少说能拍个几百万吧。”
有了“行走印钞机”的点评,原本拿过来时都不敢断定是什么玩意什么年代,是现代工艺品还是绝世古董的藏主,立刻就知道接下来干什么了。马先生说至少几百万,估计出了门,经过各路人马一忽悠,就成几千万了。
同样,若是“行走的印钞机”心情不好,或者一走眼,把一几千万的东西地下一摔:什么玩意儿,仿的倒是挺真的,但确实是假的。
那真的也就成假的了。
所以,中国寥寥无几,但目前也最著名的“行走的印钞机”,就是马先生。
很多金融人士、收藏人士、娱乐人士、财经人士都对马先生毕恭毕敬高看一眼的原因,除了他的专业,就是他多年积攒下来的好人品——他不爱钱,不乱说话。
他想挣钱的话,路子很多,就不多说了,说多了泄人家行业的密。
所以,最至高无上的金钱观是什么——被公认的好品德。
马先生没什么大的身世背景。最早以前是媒体人,文学编辑。
可能因为是王朔第一本书的文学编辑,所以连王朔这样狂傲的世外高人,提起他,也比较尊敬和客气。
马先生的收藏历史基本上就是他的人生历史,那会儿当个知名出版社的编辑还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那会没有收藏热,潘家园还能淘腾点东西,所以,马先生每月发了工资以后,除了家用之外的大部分钱,就都用来骑着自行车四处捡漏儿了。
这就必须提一句:书中自有黄金屋。
别以为倒腾古董的都是鬼吹灯盗墓笔记里的江湖高手。
真正的高手全得是有文化的人。
否则,秦始皇用过的夜壶,在你这,说不定就当成工艺美术馆造的酒壶了。
马先生是难得有文化的人,所以,马先生在我们都还不知道收藏为何物,路过废品收购站都只会捏鼻子跑过的时候,骑着大二八自行车倒腾出了现在观复博物馆里不少让我们瞪大眼睛流连忘返的宝贝。
快回家好好学习,然后多看各种“没用的闲书”吧,你的未来,不仅在黄冈的测验题里,其实大把大把的颜如玉、黄金屋和印钞机,都在书里放着,只是你不愿意看而已。
马未都搞收藏多少年了
靠,我不是马未都的心腹管家,我哪会知道他弄几年???
马未都为什么这么出名
同样的问题,马云为什么出名,家族。族里有出息的都得出来露个脸,给家里长脸,给祖上增光,名,利,孝,“也可倒过来念”富不过3代,一般指的是底层出来的,《没贬低的意思我也是修地球的,勿喷!》为什么人家有钱,天时地利人和,人家就占了3样或者2样,咱一个农村的,种种地吃饱饭看看就可以了,真有能力的《农村天才也得靠上面赏饭才能出人头地》说完了,明天早上6点半还起床上工呢!
马未都在文玩圈算什么地位
题目说文玩,其实说古玩更妥当一些。因为文玩范围太大了,很多现代的木头、串串、核桃、葫芦等等皆在此列,而马未都的领域主要是古董,特别是瓷器杂项等等,范围要缩小很多。
马未都在整个收藏界的地位究竟如何,由于不是人家那个圈子的,而且圈子里互相鄙视攻击的现象也很多,我只想说一下马未都对古玩收藏的推动与贡献,说一说他在普通人眼中的地位。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其实这话说的并不全对,纵观整个历史,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大家都喜欢金子,而在绝大多数历史阶段,即使是乱世,也总有既得利益者,也有很多人喜欢珍奇异宝,收藏古玩这事就没断过。可以看到,不管是三国还是民国,古玩都是有人玩的,民国够乱吧,但肯为了某个古董一掷千金的大有人在。然而,在近代却有那么一个时期,古玩古董居然成了罪恶,被查出来可能全家都要挨罚被斗,古玩不仅带不来任何经济利益,反而是各种惩罚的来源,这个时期,古玩的经济价值和历史地位降到最低,一个清朝的瓷碗还不如两斤猪肉来的实在。后来这些东西不再是罪恶的代名词,但是人们依旧心有余悸,避之唯恐不及,马未都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收藏的,可以说是在古玩的历史最低点搞起了古玩的收藏。这里不能说是马未都眼光多么毒辣,只能说他是真的喜欢这些东西,是纯粹的爱好。
后来经济腾飞,全面开花,古玩的经济价值和历史地位开始实现了大规模的复苏,而后又迅速经历了暴涨,马未都的爱好成功折现,到底给他带来了多少财富,外人难以估计。在这个过程中,马未都对收藏界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首先,马未都在收藏的最低谷时期开始收藏,引领了收藏的先河,促进了收藏的良性有序发展。马未都早前做过编辑,在文娱届发展多年,他很懂得利用媒体的力量推行自己的观点,看看马未都先生在各个节目中频繁露脸,可以说现在收藏在民间的大规模的推动和普及,马未都功不可没。
其次,马未都收藏,他向普通人传达了很多收藏的理念,无疑都是十分正确合理的导向。比如马未都在鉴定节目里只鉴定不估价,这是行内人的基本操守和准则,因为古玩本来就是少数人的玩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价格可能因为环境人员因素的变动千差万别,不给行外人估价是一个基本准则。马未都还讲过古玩里面的一些基本规矩,比如如何看货,不能手对手接货,不能随意还价,因为还价以后如果卖主答应,那就要买下来……诸如此类的规矩也让普通人知道了如何在古玩圈里厮混。马未都也曾经提到现代科技鉴定手段对古玩的影响,他对此也持一个肯定态度,因为现在的仪器鉴定技术确实更客观更准确,特别是珠宝玉器等的鉴定,那是最基本的依据,作为一个近代最老牌的收藏者,可以接受现代科学技术鉴定也是不容易的。马未都对古玩的断代也颇有见地,比如他说什么时期的产品都会有时代特征,古玩收藏绝对跳不出时代特征,就好像现在液晶电视盛行,如果五百年后有人出土一个液晶电视,非要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那时候压根就不生产液晶电视。总之,马未都传播的收藏理念都是十分正确的,而且浅显易懂十分接地气,这无疑引领了正确的收藏风向标。
再有就是马未都先生建立了大规模的私人博物馆,这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自己收藏的古玩向世人展示,让人近距离感受古玩的魅力,这种直面效果是文字图画很难替代的。
其实在古玩圈子里有很多不好的风气,比如有人专门拿假货BC货冒充老东西,最典型的就是老翡翠,明明是现代注胶产品甚至是玻璃,或者是成色很差的翡翠,硬要去冒充什么老翡翠,简直可笑至极,做一下仪器鉴定就说仪器不准确,还说老东西不能用仪器等等,真是一群无知的妄徒。还有一种风气就是拼凑文物,有些人为了造假,会把各个朝代的东西拼凑在一起,或者把不同领域的东西拼在一起,杜撰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来迷惑世人,比如问答里有个人说什么楠木名人字画床,这就是典型的东拼西凑,这样的人自娱自乐就好,拿出来现那就是贻笑大方了。
我们这个时代还是需要马未都先生这样的收藏家,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而且传播正确的收藏理念,那些稀奇古怪的造假者还是自己玩乐就好,就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马未都、老梁和高晓松,谁的知识面更广
他们三个各有侧重的领域吧。
马未都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古玩都颇有研究,而且还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梁宏达先生,对于当代中国生活、人情世故、电影、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几乎是烂熟于心,张口便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高晓松,就像个邻家大哥哥一样,为人感觉很厚道的样子,风趣、诙谐、幽默。高晓松对于古今中外,上下5000年,凡是人们想知道的,几乎都能侃侃而谈且对答如流,而对于音乐、电影艺术等更是亲力亲为的践行者。
如果一定要区分出来,他们三个人知识面的广度,感觉高晓松所涉猎的面要大得多的多。
马未都和梁宏达你更喜欢哪一个
马博土和梁宏达一个是自学成才,达到了统一江域奇峰突起傲笑江湖。一个江湖的吹鼓手,那热闹那里少不了他,虽然声嘶力竭,却大家明白他是江湖小丑为大家娱乐的人物,搞笑材料赚钱的匠人。充其量就是一位如成名的翻唱歌手,实质上没有一项精专独到方面,面面俱到,面面无彩,缺乏深度只有泡沫。但我们很喜欢他的精采评论,如春风沐浴似香气沁人。但过去就过去,有热闹非他不可,有疑问必找博士。一个从没有经过大师锻炼的人。经过干苦万辛达到人生顶点,一揽众山小,放眼我为峰的境地,绝不是平常人,你喜欢不喜欢那层面,是必然敬重尊崇的心情,对待心中神象的行动语言,更不要说人家著作那么多的名著,不是喜欢是平等层面。尊崇绝不那个人,都能享受幸福。喜欢梁宏达是大家心情。但尊敬马博土是业内的必然。
梁宏达、马未都、高晓松谁懂得更多
这三位都是当代的文化名人,就像是知识的海洋没有穷尽的时候,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社会人文,街邻巷里都侃侃而谈,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也许我们只看到镜头前他们的光鲜亮丽的一面,没有看到镜头下为之付出的努力。
梁宏达,黑龙江人,省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媒体评论人,出版人,担任过《当代体育》《环球体育》《当代歌坛》的总编,央视著名主持人,自媒体节目《老梁观世界》《老梁故事会》,直到现在的《大唐雷音寺》的节目,老少咸宜。
马未都,北京人,初中毕业,下过乡插过队,担任过文学杂志的编辑,写过小说,剧本,后主要经历从事收藏,创建中国第一家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百家讲坛主讲人,马未都说收藏,自媒体节目《嘟嘟》,节且更新之勤,年轻人都望尘末及。
高晓松,北京人,清华大学,后转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4年出版校园民谣,创办太合麦田,自编自导《那时花开》《我心飞翔》,加盟阿里音乐,脱口秀《晓说奇谈》,《晓说》。2008年移居美国,懂好几国语言,英语和普通话一样好,熟知西方历史。
以上是三位的简短经历和成就,他们年龄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本来是很难评价的,如果一定要分出个高下,那我斗胆分析一下,梁宏达对体育方面的知识要高于二位,他长期担任体育类节目的编辑,主持人,对体育不但熟知,还有独到的见解。
马未都,收藏类知识无人能敌,包括陶瓷,家俱,玉器,漆器,金属器等,我们知道,学习佛法有八千四百种方式,其实我们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何止八千四百种,就单单拿陶器一种都够学习个半辈子,有的专家穷其一身也就学了个皮毛。
高晓松音乐类,电影类知识,其他二位是难以比肩的,高晓松不仅懂,在这方面成就也很大,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三位在各自领域各加二分,那三人持平,各自领域之外来看,大家都滔滔不绝,天文地理,政治历史,各抒己解难分胜负,谁也没显江郎穷尽之时,应各加三分,还是持平。唯独世界知识,尤其西方的历史,地理,军事,政治,经济,音乐,电影,体育等等方面高晓松懂得的更多是不争的事实,其他二位即使谈到,也是照搬过来的,显的生硬,高晓松谈及似信手拈来,好像说的自家事一样,那样的从容和自然,我都不知道该打几分了?有此我得出高晓松更胜一筹,懂得的也更多一点。
以上观点纯属一己之见,不很成熟,不知大家如何认为请留言。
为什么有很多人喜欢马未都
我认识和知道马未都先生以及他的观复博物馆是从他上百家讲坛讲收藏开始。他的那个系列其实比较杂,不是很好讲的,马先生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把那个系列讲的非常生动。结合这中国文化,受益匪浅。
之后,在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节目中,马先生经常作为嘉宾出现。知道他是一个经历丰富和有观点的人。有观点,不说假大空,作为公众人物已经很难得了。
去过观复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中的家居和窗两大展厅给了超好的印象。国内像观复博物馆那样尽量原样陈列中式家具的不多见。
还有,也经常听他的观复都嘟。还是结合着中国文化,讲着过去的习俗,传统的东西。很多东西已经是我们所不能经历的了。所以,听听也好啊。
马未都和王刚谁才是文物收藏的真正大家
这个问答题的提出者对中国的古玩收藏不太了解,或者说缺少视界。古董收藏!历代以古董可玩为主,以奇、稀、精、独、绝、珍、雅为上品。民间民用品为中品。以仿製、复製为下品。以臆造、赝品为滥品,毫无收藏价值。
问答题提出马、王谁是收藏大家,在我眼里马未都是古董奸商,托儿,识古不入流。王刚是演员是丑角名演员,与古不占边,就他占了“金瓜槌”的光。此问答题头图片,器物都是地摊上的低档次新东西,臆品------垃圾。中国江湖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收藏大家的藏品不在于藏品数量很多,而在于藏品是否立于巅顶,能否有颠覆不破理论保持藏品的根基。历代:第一次、第二次,第三第四,这第五次、今后谁是收藏大家?!只有藏品能证实:谁是收藏大家、谁是鉴藏大家!
我的藏品不多,但随便拿一件出来,可碾压全世界的展览馆。如瓷器:以時空而论,纵不掉线(脉)横可成片。现发几件瓷器图片,以供大家鉴赏。
瓷器:青花釉里红,元代。器型:罐,形似莲花。纹飾:鸳鸯、荷花纹。曾经:被专家判定为:粉彩、琺琅彩仿品,可笑…………(捡漏儿)
琺琅斗彩。元代。梅瓶。鳯凰纹。
玉壶春瓶之王。元代。兰釉白地龙纹。款识字显银白斑。高:670mm。
将军罐:元代,至正十一年(底下暗款:元至正十一年)四开光,四狮四系, 转麟凤吉祥纹大瓘。器身青花浓处呈银白斑。清代:乾隆御製,戏嬰碗,乾隆御前三品侍郎世宁杰作,并提诗,据说乾隆皇帝总想在瓷器艺术超过他爺爺和他父親雍正,最后做了这只小碗,确实达到了精美绝伦的水平。清代:乾隆御製 ,黄釉葫芦瓶一对,高:19Cm,黄釉、绶带鸟、玉兔都皇帝专享,尤其双玉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现代称中国红(清代不知叫什么红)乾隆皇帝六十大寿郎世宁的贺礼。清代,雍正御製,红楼梦仕女纹,精美绝伦。高:67Cm。
仿古铜百花不露地天球瓶。雍正御製,天球瓶之王。高:630mm
雍正御製象耳四开光花鸟纹琺琅彩大罐:
全罐採用霁兰、娇黄轴,十分雍容华贵,轧道纹(又叫錦上添花)第一次出现,且精美绝伦。
明代永乐甜白簿胎簿意九龙纹大碗,飲流斋说瓷,是瓷中神品!历代巅顶明珠!
余一共收藏十八项有九项收到巅顶(明珠)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 清明上河图本来拍了视频,上传不了,系统说文件太大上传不了。
乾隆八骏图:宫廷画工王致诚作品:
乾隆八骏图。作者:乾隆御前三品侍郎郎世宁(原籍意大利)宫廷画家。此立幅高:【第2句】:1米,宽:【第1句】:01米。手卷百鹤图:
清代乾隆御製玉经书 ,金丝织锦。 乾隆御製漆合:文房之宝:唐代御墨,千年之物,奇香扑鼻。各博物馆、网上未见第二块。
文房之宝:乾隆亲督、提词、御製八卦研(砚):唐代御墨,清代皇研(砚)可谓巅顶绝配!
名人砚清代乾隆年间金农遗物,…………没发
御印:《古希天子》铜质,西洋货,纹饰:太狮、少狮。 掐丝琺琅彩:元代。宫廷之物,五爪龙为证,蒙古人崇右,龙出右为证。器物掐金丝 ,玻璃光,现世品谨见。此器虽小(高:【第21句】:8mm),但可小中見大,不可复製。
宣德炉:现世的宣德炉未见比这宣德炉精美 、大气的。
石头: 玛瑙石,有逊故宫玛瑙石羚羊杯。但此玛瑙石鱼头可称一奇,可欣赏:
有兴趣再续……(图片已达到五十张了,不能上传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