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名人名言

鲁迅名句名词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终于开播了,官方宣称,“鲁迅所创作的古体诗词也首次纳入题库”,对于这样的提法,六甲番人认为是不够准确的,必须纠偏。

一、什么叫“古体诗词”?

“古体诗”是指近体诗(格律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词”是指按照固定词牌填写的诗歌体裁,“古体诗词”就不知道是什么诗歌体裁了,学术界似乎也从来没有这样的分类,一般会将区别于现代诗的古代诗歌体裁统称为“旧体诗”、“古典诗歌”或“古典诗词”。

二、鲁迅的旧体诗:

鲁迅所创作的旧体诗大约有61首,基本都是按照近体诗(格律诗)的格律要求写的,绝句和律诗兼有,没有填过词,其中的《自嘲》、《惯于长夜过春时》、《题三义塔》和《答客诮》最为出名,也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鲁迅的旧体诗是否符合格律:

作为大文豪,鲁迅的文学修养是无可非议的,也绝非当代的那些所谓获奖文学家所能比拟,今人点评多是从思想性的角度出发,六甲番人对此不置可否,本文也无意涉及思想方面,仅从文学方面分析。

那么鲁迅的旧体诗是否符合格律诗要求呢?且举例分析说明如下:

【第1句】:《自嘲》分析: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的七律,用韵平声十一尤。从平仄分析,是没有出律的,其中的“过”是平声,“为”是平声,“孺”是仄声;颔联和颈联也分别对仗;用韵也依照平水韵的平声十一尤。

【第2句】:《惯于长夜过春时》分析: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也是一首平起入韵的七律,用韵平水韵平声四支。从平仄分析,没有出律,颔联和颈联也分别对仗,但用韵有点问题,最后一句的“衣”是名词,按平声应是五微,而前几句的“时”、“丝”、“旗”、“诗”都是平水韵平声四支,所以判断为本诗出律了。

尽管鲁迅有个别旧体诗出律,但不妨碍他的旧体诗的文学成就,应该说,在近现代乃至当代,鲁迅的旧体诗都算是不错的,当然,放入唐代,那是入选不了三百首的。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传统文化尤其是诗词方面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鲁迅先生的名句你记得多少

鲁迅妙语名言

【第1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第2句】: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第3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4句】: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第5句】: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6句】: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第7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第8句】: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9句】: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第10句】: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第11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第1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13句】: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第14句】: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第15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16句】: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第17句】: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第18句】: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第19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第20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第21句】: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第22句】: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第23句】: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第24句】: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25句】: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第26句】: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第27句】: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第28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第29句】: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第30句】: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第31句】: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第32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第33句】: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第34句】: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第35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36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第37句】: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第38句】: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第39句】: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第40句】: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第41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第42句】: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第43句】: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第44句】: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鲁迅的“两株枣树”,重复又不简洁,为何很多人把它奉为名句

名句谈不上,如发生在其它人写的话就认为是病句或是赘言。但鲁迅先生笔下的"两棵枣树"是意有所指:一.是指两个男人,因当时鲁迅先生和周作人闹矛盾,鲁迅不知如何处理,感觉到很苦闷。二.指两个女人,1924年5月,鲁迅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居,和母亲.朱安居住,陷进朱安的传统婚姻和许广平的新式自由恋爱漩涡里。

院子外面有两棵树,先说一棵是枣树,那么读者会以为院子外面有其它东西,其实没有其它的也还是枣树。体现了,孤寂.单调的情感,还有对这种单调状況的无奈。这种情感用"院子外面两棵树"是达不到浓厚的表达效果的。

鲁迅先生的"我家门口有两棵树"是《秋夜》中的笫一句话,给读者先入为主的感受,门前只有两棵树,除了枣树,还是枣树,这渲染了一种孤寂悲凉的气氛,也引导了全文的主要氛围。

综上所述,鲁迅的"两棵枣树"是有来历和故事的。鲁迅在1934年10月9日给萧军的信中:"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很多钉子写出来的,我希望你脱离这种颓废心情的影响"。从这可见"两棵枣树"的缘由!

鲁迅写的“两株枣树”有点啰嗦的病句,为何大家都说是千古名句

“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是这句吧。说这句话不对的,是说他不符合语法,一个句子有两个主语吧;说这句话不妥的,是讲这句话啰嗦了,直接写两棵枣树不就好了。

前段时间,想了想,这句话其实写的真的挺好。

这句话是写的从一个比较远的角度看过去的景象的句子。人从远处看过去,首先聚焦到了院子,说明院子很显眼,然后再细看,看到院子里有两棵树,然后再细看,聚焦到一棵树,看出来了,是一棵枣树,然后再把视线移动到另外一棵树,也分辨出来了,是枣树。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其实详细的写出了笔者的观察过程。而且观察的很仔细,并没有在凑字数。

再进一步的想。笔者能这么仔细的观察,说明当时是比较休闲的,不会火急火燎的一眼瞄过去,院子和两棵树,然后就干其他的去了。

鲁迅的原名是

鲁迅的原名是周树人,其发表文章常用的笔名是鲁迅。还有其他笔名。此简单答复供参考。

网络图片。

鲁迅是什么“学家”

鲁迅首先是个作家。

而且是一个非常先锋前卫的作家。

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已经无师自通地使用后现代手法,而当时现代派手法尚且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例如施蛰存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梅雨之夕》,今天才被认识并收入大学语文。鲁迅在《故事新编》里表现出来的后现代手法竟类似今天周星驰电影的价值解构无厘头恶搞,你说得有多先锋多前卫?

其次,鲁迅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不仅文学,而且美术,北大的校徽是他设计的,设计得那么经典。

如果你硬要问鲁迅有什么学问,那么我告诉你他没什么学问。

原因之一,鲁迅特别厌恶学问。

原因之二,鲁迅最不在乎现成的东西,他向世界发出的声音,都是从未有过的崭新的声音。

如果你还要坚持问,那么我告诉你,鲁迅是用文学研究社会、人性的,所以有些情绪化,不是学问化。文学是情感,不是学问。

最喜欢鲁迅哪一句话

最喜欢鲁迅的一句话《而己集》:九斤老太说:一代比一代强。鲁迅野草“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立论》

鲁迅的为人怎么样

鲁迅先生,为人怎么样?看看咱们官方认可的当代文学大师的排名,鲁、郭、茅、巴、老、曹,这,便是答案。

但是,最近总有人说,现在如何如何神话鲁迅,其实他就是一个人,还有,他的作品晦涩难懂,等等一系列的不太中听的言论。

笔者觉得,鲁迅先生,就是一个人,他也从来没有要求别人神话他,现在也没有人会去神话一位文学作家,这些事情,都是出于众口,与先生何干?

现在,对先生所谓人品的非议,大致有三点:

一是,对待日本的态度。

二是,与兄弟,弟媳的事情。

三是,批判国人劣根性,却似乎不够实际。

其一,先生的作品,的确大多数,是描写国人在昏暗年代的麻木不仁,懦弱无能,很少痛骂日英法俄,这些欺负咱们的国家,特别是日本。

但是,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先生曾经在日本留学,他的思想启蒙老师,藤野先生,给他的影响很大,所以,日本普通老百姓,对于鲁迅来说,并非是魔鬼,而是最为普通的人。第二,如今,我们也曾经历过被人家欺负到家门口的事情,我们也一个劲儿的骂人家,咒骂他们怎么这么的不符合什么原则。有用吗?自己不发奋图强,你那就是精神胜利法。

其二,先生的私事,涉及到影响到任何人了吗?而且,大多数道听途说,好,笔者把自己道听的版本,简单叨咕一下:先生花了一大笔钱,把自己三兄弟都接进北京大宅子里,而且每月赚钱都交给兄弟媳妇,之后,弟媳不愿与先生同住,周作人写了一封信给鲁迅,先生便只带了自己的书,搬出了大宅——回去拿行李,遭到撕打,日记里这样写着:他们又动起手来……不言自明。

其三,这第三点,是源于最近这些年,似乎都对先生只批判人性,不做制度上的探索颇有微词。似乎,那意思是,胡适先生这些文人,尽管曾经走到不同的方向,但起码算是探索了,就该支持该表扬。

其实,这种观点最为需要警惕。不可否认,那个时代,有识之士,的确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为中国的未来,探索道路,有的走出阴霾,有的坠入深渊。

可是,需要明确一点。不要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符号:鲁迅就是批判人性,不做制度研究,别人就如何如何身先士卒。举个例子——各位知道吗?鲁迅先生曾经一直与“光复会”、“同盟会”关系密切,而且像光复会名单这样的机密文件,经常交给鲁迅保管。列位觉得,先生是什么事情也不参与吗?

所以,没有什么神话不神话的事情。可是,一个被全中国都熟悉、爱戴的文人,必定有其优秀的地方,有应该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品德。

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文人草堂。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