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人生哲理经典语句
【第1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第2句】: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第3句】: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第4句】: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第5句】: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第6句】: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
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第7句】: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第8句】: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第9句】: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第10句】: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第12句】: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第13句】: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第14句】: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第15句】: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第16句】: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第17句】: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第18句】: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
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第19句】: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
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
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第20句】: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第22句】: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第23句】: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第24句】: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第25句】: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
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第26句】: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
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第27句】: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
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第28句】: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第29句】: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第30句】: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
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
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第22句】: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第23句】: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第24句】: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第25句】: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
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第26句】: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
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第27句】: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
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第28句】: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第29句】: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第30句】: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
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
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第42句】: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第43句】: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第44句】: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第45句】: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第46句】: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第47句】: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第48句】: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第49句】: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第50句】: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第52句】: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第53句】: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54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第55句】: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
有德自然香。
【第56句】: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第57句】: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第58句】: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第59句】: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第60句】: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第52句】: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第53句】: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54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第55句】: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
有德自然香。
【第56句】: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第57句】: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第58句】: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第59句】: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第60句】: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第62句】: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第63句】: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第64句】: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第65句】: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
只要他有向善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第66句】: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第67句】: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第68句】: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
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被批评的。
【第69句】: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
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良师,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第70句】: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乐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第72句】: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第73句】: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第74句】: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第75句】: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第76句】:你接受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接受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第77句】: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
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第78句】: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
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第79句】: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第80句】: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庄子田子方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原创) 文\\\/平淡才是真 因为看清看淡的缘故,我想看孔孟、老庄的文学,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
简介庄子的个人情况: 庄子生于公元前369死于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宋国蒙(河南民权)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摘抄的名言:
【第1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庄子·知北游》
【第2句】:“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庄子·杂篇·列御寇》
【第3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
【第4句】:“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
显则明。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第5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第6句】: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山木》
【第7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庄子·人间世》
【第8句】: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
【第9句】: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
【第10句】: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
吾葬具岂不备邪
《庄子·列御寇》
【第11句】: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列御寇》
【第12句】: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宗师》
【第13句】: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胠箧》
【第14句】: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刻意》
【第15句】: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刻意》
【第16句】: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刻意》
【第17句】: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至乐》
【第18句】: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外物》
【第19句】: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庄子·让王》
【第20句】: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
《秋水》
【第21句】: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庄子·渔父》
【第22句】: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第23句】:“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第24句】: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第25句】: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夫》
【第26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
【第27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
【第28句】: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
【第29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第30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逍遥游》
【第31句】: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逍遥游》
【第32句】: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
夫知亦有之。
《逍遥游》
【第33句】: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齐物论》
【第34句】: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
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齐物论》
【第35句】: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
《齐物论》
【第36句】: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齐物论》
【第37句】: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齐物论》
【第38句】: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齐物论》
【第39句】: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齐物论》
【第40句】: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齐物论》
【第41句】: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
【第42句】: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齐物论》
【第43句】: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齐物论》
【第44句】: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齐物论》
【第45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养生主》
【第46句】: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养生主》
【第47句】: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第48句】: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养生主》
【第49句】:汝不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人间世》
【第50句】: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人间世》
【第51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人间世》
【第52句】:绝迹易,无行地难。
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人间世》
【第53句】:朝受命而夕饮冰。
《人间世》
【第54句】: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人间世》
【第55句】: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可不慎邪
《人间世》
【第56句】: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
【第57句】: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德充符》
【第58句】: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德充符》
【第59句】: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德充符》
【第60句】: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德充符》
【第61句】: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大宗师》
【第62句】: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
【第63句】: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骈拇》
【第64句】: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骈拇》
【第65句】:天下尽殉也。
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
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骈拇》
【第66句】: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胠箧》
【第67句】: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胠箧》
【第68句】: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胠箧》
【第69句】: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胠箧》
【第70句】: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道德不废,安取仁义
性情不离,安用礼乐
五色不乱,孰为文采
五声不乱,孰应六律
《庄子·外篇·马蹄》
【第71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庄子·外篇·在宥》
【第72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庄子·外篇·在宥》
【第73句】: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第74句】: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庄子·外篇·天地》
【第75句】: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庄子·外篇·天地》
【第76句】: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
……吾将曳尾于途中。
《庄子·外篇·秋水》
【第77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外篇·秋水》
【第78句】:“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外篇·秋水》
【第79句】: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
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第80句】: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庄子·杂篇·徐无鬼》
【第81句】: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
《庄子·杂篇·外物》
【第82句】: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杂篇·天下》
【第83句】: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
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
《庄子·杂篇·天下》 感动的话题:
【第1句】:人要活得轻松些。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
【第2句】:养生之道,我们要不卑不亢,老实按自然规律做事,认真踏实,既不感情冲动,也不伤神费心,这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文惠君曰:“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第3句】:返朴归真,人应当在精神上还一个单纯的自己,一颗本真的心。
“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
【第4句】:书是精神食粮,读书人要敢于质疑、思考,学以致用,读而有所得。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
语有贵也。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后则君之所读,古人之糟粕已夫君。
”
【第5句】:知鱼之乐,因为自己感觉是快乐的,反过来想及鱼也是快乐的。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 我的读后感言: 接触了《庄子》一书,对于我们了解、认识、领会中国先哲的思想情趣和思维方法是有帮助的,能使我们的心变得潇洒脱俗、清明透亮,利于我们养成追求自由、坚守理想的信念。
阳光心态的心得体会
关注你的问题好几,还是没人回答,我这里个上过我课的学员写的,对你有一些帮助。
参加员工素质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有感触,短短四天的“员工素质”培训学习已经结束。
这个培训班是我思想系统化和深入化的过程。
它使我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实践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使我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中找准前进的方向。
此次培训班的课程很丰富,有心理学、服务礼仪、沟通技巧、团队的凝聚力等课程。
作为客运站的一名员工,我会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不辱使命。
勤奋严谨,求真务实。
认真学习客运行业的服务质量和规章制度。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从服务上完善自己,体现出旅客就是上帝,做到与旅客交流时,保持面带微笑,目光注视旅客,让旅客感到我们的诚意。
所以我们在接待旅客时应热情周到,和睦友善的为旅客服务,耐心解答旅客的询问。
不得对旅客的态度生硬、冷淡、表现出不耐心、搪塞、敷衍的心态。
不管旅客再怎么蛮不讲理我们都要面带微笑,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中,要有一种阳光心态。
XX老师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最好的沟通条件”。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就行了,那就是:“不是我没气生,我就是不生气”。
这几天在工作中,我时常把这几句话记在心中,因为XX老师讲:你开心时,花儿会开
你不开心时,花儿还是一样会开
只要你心情不好或是倒霉的时候,心里就想着有人比你还倒霉,比你更糟糕,这样或许心里会平静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阳光心态。
我觉得“要想别人善待自己,首先是自己善待别人”,与旅客之间也是如此。
其次我们要善学。
读书离不开思考,思考促进能力提高。
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善于在学习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善于挤时间和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现在有的员工抱怨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可是却把大量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应酬、赴饭局、打麻将、聊天上,时间就这样白白溜走了。
殊不知,放松和放弃学习,这是人生最可怕的浪费。
正如心理学XX老师说的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最多也只有29200天,为什么我们不能趁活着的时候好好来把握和珍惜呢
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公司领导给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运用到工作中去。
最后我们还要苦学。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浅尝辄止,不能学到一点东西就满足了,贵在持之以恒。
要记住当我们知识越多的时候,就越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作为客运站的一名员工,我深感惭愧,同时更觉得责任重大。
我想我们不能有任何懈怠,必须付出更艰苦的努力。
对待企业我们要忠诚,对待工作我们要勤奋,对待自己我们要严格,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团结一心,我相信我们亨运XX公司的明天将是更加美好的
因为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富有凝聚力的团队。
我从中看到的是知足、感恩、乐观开朗这样一种心态,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它让我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人生,释放强劲的影响力;它让我们心境良好,人际关系正常,适应环境,力所能及改变环境,人格健康;它让我们深刻而不浮躁,谦和而不张扬,自信而又亲和;它让我们讲和谐,不仅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注重人的内心和谐。
人的内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高境界。
让我们点亮一盏心灯,塑造阳光心态,照亮别人、照亮自己、温暖别人、温暖自己吧。
塑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良好开端。
一个人是否拥有阳光般的心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在忙于日常繁杂事务时,往往忽略调节心态。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顺境也有逆境。
我们希望更多地去经历喜和乐,但是遇到怒和悲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就会帮助我们战胜悲痛,找到生存的力量。
人生中遇到的挫折难以计数,当我们拥有一个阳光般的心态的时候,就有力量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工作,如果心态不平衡的话,干工作时就会一味地埋怨,发牢骚,找各种理由不去完成,并且时常会觉得自己得不偿失,贡献大回报少,这也不称心,那也不如意,啥都看不惯,啥都不满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不良工作作风。
“工作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这个工作的态度”,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工作,就要改变对工作态度,就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准确定位,珍惜自己的岗位,不比、不攀、不等、不靠,立足本职,从而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学会快乐的工作,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给每个接触你的人带去快乐,进而给更多的人带去快乐。
一样的完成工作,何不端正自己的心态,快快乐乐地去工作呢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麻烦和困扰:工作环境不称心,事情处理不公平,经济条件不宽裕,没有能力自己购买住房,长期疲劳工作健康欠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好心未得好报,先进评比没有份,自己工作最辛苦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受冤枉挨批评等等。
对这类事情,如能持积极心态,心里就会想得开,心胸也就会豁达,就能妥善对待、处理好这些事情,工作顺利,心情舒畅。
如果总是想不开,越想越气,自控能力减退,情绪失去控制,言行也就出现反常现象。
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大闹一场,出言不逊,开口伤人,使你的人品大为降格,人际关系受损。
更有甚者,干脆连工作也不想要了,提出辞职。
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提出辞职,到头来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根本不值得。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是心态出了问题。
心态出了问题,那就要调整好心态,好心情才能欣赏好风光。
塑造健康的心态,塑造知足、感恩、乐观开朗的阳光心态,就是要让朋友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人生,释放强劲的影响力。
你内心如果是一团火,就能释放出光和热;你内心如果是一块冰,就是融化了也还是零度。
要想温暖别人,你内心要有热;要想照亮别人,请先照亮自己;要想照亮自己,首先要照亮自己的内心。
怎样照亮内心
点亮一盏心灯,塑造阳光心态。
良好的心态能够很好地影响个人、家庭、团队、组织,最后影响社会。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质上与财富、相貌、地位、权力没多大关系。
幸福由自己的思想、心态而决定,我们的心可以造“快乐的天使”,也可以造“阴险的魔鬼”。
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阴险,你就生活在“悲哀”里;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快乐的天使,你就生活在“愉快”里。
如果你能把别人变成丑陋的魔鬼,你就在制造“悲哀”;如果你能把别人变成快乐的天使就在制造“愉快”怎么才能把别人变成快乐的天使呢
要学会感恩、欣赏、给予、宽容。
我们享受生活,要建立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是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
这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事至关重要。
因为,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用阳光心态享受生活,要善于发现美。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
要学会欣赏每个瞬间,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用阳光心态享受生活,学会放下。
该放下的放下,学会谅解、宽容。
不原谅别人,等于给了别人持续伤害你的机会。
要学会放下,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
一个人没多大本事的时候,养自己;本事大了,养家人;本事再大了,造福社区;然后就是造福社会,这个人的生命就很有价值。
所以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人的生命价值在于被需要。
心态是我们调控人生的控制塔。
心态的不同导致人生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会有天壤之别。
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决定成败。
心态是后天修炼的。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修炼我们的心态来成就我们的事业,改变我们的人生。
生活因为热爱而丰富多彩,生命因为信心而瑰丽明快,激情创造未来,心态营造今天。
如果你心情好,你会发现沙漠为你唱歌,小草为你起舞;如果你心情糟糕,你会发现开放的玫瑰在留泪,奔腾的小溪在哭泣,这叫境由心造、相由心生。
因为快乐的心态会像一缕温暖的阳光驱散心里的阴云,阳光会铺满每个角落。
愿我们能带着阳光心态,缔造阳光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励志宣誓词
【第1句】:励志宣言一分耕耘分收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
【第2句】:一个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第3句】: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第4句】: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第5句】: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第6句】: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第7句】: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第8句】: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第9句】:我们用青春的名义宣誓—— 我要用智慧培育理想
我要用汗水浇灌希望
我要踏过书山坎坷
我要渡过学海茫茫
我没有失败的理由。
【第10句】:我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成功的保障
我不负父母的期盼; 我不负恩师的厚望; 我不负天赐的智慧; 我不负青春的理想
不做怯懦的退缩, 不做无益的彷徨
我将带着顽强的微笑, 去赢得志在必得的辉煌
相信自我,不断超越
【第11句】:一心读遍圣贤书,三心二意无益处,四书五经励我志;五洲四海任我游,三堂二课皆用功,一生前程始于此。
【第12句】: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的。
【第13句】: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坚持的路。
茶艺学习心得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
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第一节 什么是茶道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
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尽管“茶道”这个次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那么,什么是茶道呢
一、日本对茶道的解释 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
近几百年来,在日本致力于茶道研究的人层出不穷,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给茶道下定义。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
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
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
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
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面对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如何给茶道下定义,可难为了日本学者。
二、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
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 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
”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
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
”月之一轮,映像各异。
“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 -- 作者:依依不舍 -- 发布时间:2005-4-12 0:57:37 -- 第二节 中国茶道“四谛”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
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
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
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
“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
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
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
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在世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什么是茶道的精神内涵呢
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
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 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
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
“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
“怡”是欢乐怡悦。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
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
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第2句】: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
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
【第3句】:“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一、“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
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
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
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
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 -- 作者:依依不舍 -- 发布时间:2005-4-12 0:58:11 -- 第二节 中国茶道“四谛”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
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
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
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
“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
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
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
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在世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什么是茶道的精神内涵呢
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
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 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
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
“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
“怡”是欢乐怡悦。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
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
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第2句】: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
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
【第3句】:“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一、“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
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
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
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
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 -- 作者:依依不舍 -- 发布时间:2005-4-12 1:01:03 --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
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
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
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
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伏明,而况精神。
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 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的诗中云: 白云南风雨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诗中无一静字,但意境却幽极静笃。
戴昺的《赏茶》诗: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连黄蜂飞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可见虚静至极。
“卧听黄蜂报晚衙”真可与王维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相比美。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写时声。
枯肠未易禁散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称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铜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且可成为男儿中之豪情。
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
我们常说:“禅茶一味”。
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还很多,唐代皇甫曾的《陆鸿渐采茶相遇》云: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
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
宋代杜小山有诗云: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写的是夜之静。
清代郑板桥诗云: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是心之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
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
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
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 -- 作者:依依不舍 -- 发布时间:2005-4-12 1:10:27 -- 三、“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怡”者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
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
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
。
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他们中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
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朋结友。
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间性成佛。
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
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瓯,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
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 -- 作者:依依不舍 -- 发布时间:2005-4-12 1:12:04 -- 四、“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著于“道”,追求于“真”。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
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
【第1句】: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第2句】: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第3句】: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爱护生命,珍惜声明,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的追求的最高层次。
有关家风家训的诗句
:养身莫善于寡欲。
刘备:勿以恶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服于人。
李世民: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
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
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
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
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
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林则徐: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正,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救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恶肆意,阴陟无益。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论述以王维诗歌及水墨山水华为代表的禅境。
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一回中进京求取功名,在路过姑苏的时候淹蹇住了,暂寄在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字画作文为生。
后来得到的接济,得以上京赶考。
后来得到贾府的帮助,补授金陵应天府的缺。
上任第一件事情便碰到了葫芦案,也就是为抢夺英莲而打死冯渊的案子。
而在这里,正好碰到了因当年元宵佳节庙中不慎失火,无处安身,遂趁年轻蓄了发,充了门子的小沙弥。
正欲发签捉拿,被门子制止,还给了暗喻四大家族的“护官符”,建议他不要得罪权势,草草结案。
徇情枉法,胡乱结案后,因恐葫芦僧对人说出自己当年贫贱之事,将他寻了个不是,远远充发了去。
由此贾雨村乱判了葫芦案。
有人会认为这里的葫芦僧是指小沙弥,其实不然,在判里整个案子上,贾雨村只是表面上听从了门子的指挥,在经历了前事被贬之后,雨村对于官场早已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在这个案子中,门子只是起推动作用,真正的决断者还是贾雨村。
将贾雨村称为“葫芦僧”,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当年寄宿在葫芦庙,受到恩泽,后来答应寻找香菱,但现在却置之不理的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