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读书感言两百字
ingenious
市级三好生(中职学生)获奖感言,急,求帮忙。
明天就要用。
这个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一年一度的评奖评优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过去的一年是奋斗的一年,这个金秋即是我们收获累累硕果的季节。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我们在特殊的日子里回味春日的辛勤,体味秋日的甘甜。
最近,笔者将部分采访三好生的心路历程的资料作了一下整理。
我们可以来领略一番他们奋斗的足迹及获奖感言。
谈起他们初进校园时的感受他们竟如出一辙:“当我背负行囊迈进这所高等学府校门的那一刻,我激动万分。
自己终于实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这是一片新天地,也将是我人生的又一段旅程。
在感受浓烈的大学氛围的同时,我也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但我渐渐地发现自己是何等渺小。
俗语说: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
自己的成功已经属于昨日,明日的成功还需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确实许多优秀的学生正是这样实践他们的梦想的。
“披星戴月、闻鸡起舞”是他们勤奋苦读的真实写照。
清晨,镜湖畔有他们琅琅的读书声。
深夜,自习室里有他们奋笔疾书、冥思苦想的身影。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正是这份坚韧,这份执着,今日的荣誉对于他们才当之无愧。
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在寻梦的旅程上我们相遇、相识。
未来的目标虽然不同,但奋斗确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要有恒心和毅力,等待梅花傲雪绽放的绚丽景色的日子就屈指可数了。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四年的大学时光稍纵即逝。
昨日的辉煌已经沉入历史的江河。
今天,我们应该蓄势待发,去寻找属于我们的一片蔚蓝的天空。
怎样才能写一篇好文章
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及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不必须对客观事物作仔细的观察。
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
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r二、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
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会吟。
”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从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变化多一些。
\\r三、巧选材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
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批要选择一般人没有接触过的,或熟视无睹崦实含表深刻意义的。
一经作者笔之于书,就会发人深思令人感奋的材料。
选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写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材料。
为此,必须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新颖。
而这种积极思考、反复推敲的选析工夫,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r四、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
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
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
”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实践,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
实际上,我们第学习一篇课文后都可以进行练笔。
而片断练习是练笔的一种好方式,片断练习所花的时间不长,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
写日记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俄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r五、勤修改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
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
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是改出来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秦的《战争与和平》反复修改了七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初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
修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
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
”一般来说文章总是越改越好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
散落一地音符 的感言: 小弟佩服
嘻嘻
高中语文作文怎样写才能得高分
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 2009-04-04一、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及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不必须对客观事物作仔细的观察。
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
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二、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
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会吟。
”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从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变化多一些。
三、巧选材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
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批要选择一般人没有接触过的,或熟视无睹崦实含表深刻意义的。
一经作者笔之于书,就会发人深思令人感奋的材料。
选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写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材料。
为此,必须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新颖。
而这种积极思考、反复推敲的选析工夫,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
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
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
”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实践,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
实际上,我们第学习一篇课文后都可以进行练笔。
而片断练习是练笔的一种好方式,片断练习所花的时间不长,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
写日记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俄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五、勤修改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
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
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是改出来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秦的《战争与和平》反复修改了七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初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
修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
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
”一般来说文章总是越改越好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
提问者 的感言: 很好 万一还是拿不到高分怎么办啊。
初中我作文分还是很高的呢。
高中怎么就不行了
太极拳能速成吗
编辑导读内容简介“太极十年不出门”,是三百多年拳史对太极拳的定位。
然而,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呀
有多少人能穷一生精力去研究她、追求她、修炼她
那么,练太极拳就没有捷径可寻了吗
非也!武式太极拳老前辈李亦畲的《五字诀?序》日:“母舅武禹襄……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本书作者以自身修炼太极拳两年零九个月求得懂劲的实践为依据,用独树一帜的观点、另辟蹊径的方法,赋予了太极拳全新的理念和定位?太极拳速成,并诠释了太极拳速成的秘密,而且还保留了太极拳的原汁原味。
作者认为,练习太极拳“一年左右入门,两年懂劲(出功夫),三年一小成(功夫中乘)”是没有问题的,并设计了一条速成的捷径:明理?基本功训练?单式训练?套路训练。
答案是:能
作者简介本书目录第一章 启悟第一节 太极拳的十大魅力第二节 太极情缘?我的学拳经历第三节 练拳感言?速成原因的个性化分析第二章 揭秘第一节 什么是速成第二节 入门之秘第三节 懂劲之秘第四节 怎样练能速成第三章 基本功训练第一节 一二三四五旋转第二节 一二三四五划圆第四章 单式训练第一节 太极拳对各关节、部位的要求第二节 强化训练中的单式动作第五章 陈式太极拳大架一路第一节 动作名称第二节 动作图解附录一 推荐书籍附录二 如何快速练好太极拳后记精彩书摘
茶艺学习心得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
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第一节 什么是茶道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
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尽管“茶道”这个次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那么,什么是茶道呢
一、日本对茶道的解释 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
近几百年来,在日本致力于茶道研究的人层出不穷,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给茶道下定义。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
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
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
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
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面对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如何给茶道下定义,可难为了日本学者。
二、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
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 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
”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
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
”月之一轮,映像各异。
“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 -- 作者:依依不舍 -- 发布时间:2005-4-12 0:57:37 -- 第二节 中国茶道“四谛”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
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
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
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
“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
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
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
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在世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什么是茶道的精神内涵呢
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
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 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
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
“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
“怡”是欢乐怡悦。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
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
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第2句】: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
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
【第3句】:“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一、“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
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
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
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
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 -- 作者:依依不舍 -- 发布时间:2005-4-12 0:58:11 -- 第二节 中国茶道“四谛”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
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
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
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
“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
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
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
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在世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什么是茶道的精神内涵呢
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
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 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
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
“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
“怡”是欢乐怡悦。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
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
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第2句】: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
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
【第3句】:“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一、“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
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
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
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
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 -- 作者:依依不舍 -- 发布时间:2005-4-12 1:01:03 --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
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
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
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
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伏明,而况精神。
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 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的诗中云: 白云南风雨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诗中无一静字,但意境却幽极静笃。
戴昺的《赏茶》诗: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连黄蜂飞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可见虚静至极。
“卧听黄蜂报晚衙”真可与王维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相比美。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写时声。
枯肠未易禁散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称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铜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且可成为男儿中之豪情。
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
我们常说:“禅茶一味”。
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还很多,唐代皇甫曾的《陆鸿渐采茶相遇》云: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
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
宋代杜小山有诗云: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写的是夜之静。
清代郑板桥诗云: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是心之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
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
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
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 -- 作者:依依不舍 -- 发布时间:2005-4-12 1:10:27 -- 三、“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怡”者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
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
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
。
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他们中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
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朋结友。
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间性成佛。
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
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瓯,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
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 -- 作者:依依不舍 -- 发布时间:2005-4-12 1:12:04 -- 四、“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著于“道”,追求于“真”。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
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
【第1句】: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第2句】: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第3句】: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爱护生命,珍惜声明,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的追求的最高层次。
《大国崛起》每一集的读书笔记
第一集:海洋时代 内容:葡萄牙 西班牙 15世纪,欧洲最早诞生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性落幕。
第二集:小国大业 内容:荷 兰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
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第三集:走向现代 内容:英 国(16 - 17世纪)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但是,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
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第四集:工业先声 内容:英 国(18 - 19世纪)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
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五集:激情岁月 内容:法 国 17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并籍此将法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带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时期诞生。
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好培育了国民对思想文化的推崇,席卷了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法国得到了普遍传播。
启蒙思想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而法国社会一直无法解决的三个等级之间的矛盾却愈演愈烈。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
但是,欧洲各君主国的绞杀使法国出现了极端事件和长期动荡。
这时,拿破仑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现,用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颠峰。
然而,武力扩张并不能维持大国地位。
直到二战之后,法国才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带领下,恢复了往日的光荣。
第六集:帝国春秋 内容:德 国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
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
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饲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
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
第七集:百年维新 内容:日 本 150年多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
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
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注脚。
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
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
和所有迷信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
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
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第八集:寻道图强 内容:俄 国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
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
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
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彼得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
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
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
在战争-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复中,这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俄罗斯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
第九集:风云新途 内容:苏 联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
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
苏联经济逐渐复苏。
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
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
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
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
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无古人的经验和思考。
今天,俄罗斯人正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这个民族的未来值得期待。
第十集:新国新梦 内容:美 国(17世纪 - 19世纪)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
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
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一场内战。
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
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
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 内容:美 国(20世纪初 - 二战结束) 自由竞争,使得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
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但问题很快显露: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平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
美国人开始反思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
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
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
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第十二集:大道行思 一、大国之谜 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
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
二、大国之惑 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好;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
德国的兴衰是最好的例证。
同样,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英国在主导世界两个世纪后也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位置。
三、大国之路 二战后,各国逐渐开始理智地寻找大国之路。
日本通过跨国公司战略实现了经济崛起;美国在信息革命和高科技领域的领先使得国家持续发展。
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连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的国家开始作出理性的判断。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中,法国和德国携手开启的欧洲新秩序引人关注,欧盟为和平与合作的国家发展模式提供了时代的注脚。
四、大国之思 对于理想的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
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 (完)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00字左右就可以了
第一次参加实我明白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近三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