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单位新领导上任作为下属如何表态发言
一表拥护上级领导的决定二表示对上任领导的绝对支持三表示工作上积极配合,坚决服从。
车间主任给员工开会需讲些什么
我刚写的样本,考一下
愿能帮到你
大家好,我叫余彪,很高兴任来到这里,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工作,第一次给大家开会我有点小紧张,大家不要笑,我来这里有好几天啦,大家给我的感觉还是非常很不错的
第一次来到你们这里就有人问我来干嘛的
听到这句话我很高兴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看到了你们的关心和团体精神,我相信大家刚来到这里上班第一天是很陌生的,大方一点还好,还会主动和别人交流,谈谈工作怎么样,内向一点的就傻乎乎哪里站一下这里站一下
希望大家在以后工作互相关心和照顾,大家能够认识是一种缘分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为了生活,大家来到公司上班,的不容易
希望在以后工作中大家互相学习和支持
我的管理要求很简单,第一安全生产,我希望大家开开心心来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健康就是我们最好的本钱
身体是自己的,在以后工作大家随时保持警惕,要有安全意识,第二产量和质量,必须严格服从领导下达任务,完成当天合格班产
必须严格遵守公司标准,对产品白分白自检
第三就纪律上班就像个上班的样,不要吊二郎当的
想来上班就来上班,不想来上班就不来,你以为大家是过家家啊,早会晚会我不希望有人缺席,还有开会我不希望我来请你们
开会我们提前十分钟准时开会
没有来的
不好意思
我会按照20元一次考核没有请假没来上班的我会严厉按照公司制度来考核你,如果真的有事,就请个假,找好带班人员,我不会自私的不让你们请,人的是互相尊重,但没事不要给我瞎捣乱,没事也想给我请假,那没门
希望大家把工作放第一位,还有你们卫生和工艺记录要按时打扫和填写
不要让我来请你
大家的是成年人了,有不是小孩子
不要逼我拿考核单来请你,大家打工的不容易,不要辛辛苦苦一天,还被罚款,不值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也是大家不希望大发生的事情
希望大家记住我今天说过的话,我不希望我以后开会开这么长时间,不好意思今天耽搁大家好长一段时间了
散会
新任经理第一次会上如何讲话?
首先恭喜你事业的突破
你的问题很笼统,我从以下方面给你点建议:
【第1句】:首先是要做心态的重新定位。
你已经是一名经理,这需要你做的第一个工作是角色的转变,由单纯的做人做事过度到管人管事;它不是说你不做事了,而是说由做好自己和管好自己转变到关注管理好人和管理好事;
【第2句】:经理人得职责也要把握清楚,你的职责重在“承上启下”,或说上传下达,是管理流程中的具体化;关键核心在于执行!有效的执行,主动的执行,变通的执行,要让你的团队围绕公司领导的目标行动起来;
【第3句】:具体到你问的第一次会上讲话,我的建议是:5步,1步,感谢公司和领导,复述领导对你的目标要求,告诉大家这是你带领团队需要完成的使命;2步,感谢同事(下属),总结现有的基础离不开大家的贡献(说具体点更好),特别是老员工和重要员工;3步,沟通和记录,在第一次会上不要轻易表达和决策,但以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大家把现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工作讲出来(注意控制话题别跑太远),拿出本子做好记录;4步,归纳和复述大家的问题和建议,以刚上任情况需要了解,提出下次会议讲具体探讨解答,结束提问。
5步,会后和领导沟通以上你认为重要的问题。
多学习管理的书籍,多少会有提高的,重要的是实践找到符合你自己性格的管理之路。
新上任的部门主管上任讲话应该讲些什么
新上来的部门主管上任讲话,应该讲些什么
当然是一些古人系,还就是对企业的发展一些见解
销售名人的姓名和事迹
李嘉诚 李嘉诚目录 一.李嘉诚简介 二.辛酸的童年 三.意大利偷艺 赚得千万归 四.李嘉诚的爱情传奇 五.李嘉诚用人之道的关键 六.李嘉诚侃谈管理艺术 七.李嘉诚给年轻商人的98条忠告 八.李嘉诚做人经商之道 九.李嘉诚14句经典成功格言 [编辑本段] 一.李嘉诚简介 李嘉诚,男,汉族。
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五号的祖家(今属潮州市湘桥区) 星座:狮子座 生肖:龙 绰号:幼时校友叫他“李大头”
【第1句】: 家庭情况 父亲李云经,母亲庄碧琴 弟弟李嘉昭,已故,妹妹李素华 已婚,妻子庄月明,跟李嘉诚诞下两子:长子李泽钜,已婚,妻子王富信,1996年,(李泽钜大女儿李燕宁出世,次女于2000年6月出生,2004年8月5日,李泽钜的第三个女儿出世,2006年李泽钜儿子出生,这是李嘉诚的第一个男孙。
) 李嘉诚幼子李泽楷
【第2句】:人生经历 ⊕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
⊕1932年,9月进入北门街观海寺小学读书 ⊕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投靠亲戚。
年底进入香港的中学读初中。
⊕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
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李嘉诚当时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
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
[1] ⊕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在北角购入一幅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
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1963年,与庄月明女士结婚。
⊕1964年,8月长子李泽钜出生。
⊕1966年,10月次子李泽楷出生。
⊕1967年,左派暴动,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8年,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
【第6句】: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
【第22句】: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6年,5月1日李嘉诚母亲逝世。
⊕1986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会见了李嘉诚。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0年,1月份,夫人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第3句】:历年得奖纪录 ⊕ 1981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 ⊕1981年,获选为“香港风云人物” ⊕1986年,2月6日香港《信报》排出香港十大财团,长实系四家上市公司市值达三百四十三亿港元,名列榜首 ⊕1986年,3月25日香港大学授予李嘉诚名誉法学博士 ⊕1986年,被比利时国王封为勋爵 ⊕1986年,香港大学校监、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诚名誉法学博士称号。
⊕1989年,1月1日获英女皇颁发的CBE勋衔 ⊕1989年,6月获加拿大卡加里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0年,12月15日港督卫弈信向李嘉诚颁发“商业成就奖” ⊕1992年,4月28日北京大学授予李嘉诚名誉博士称号 ⊕1994年,被评选为1993年度香港商界“风云人物” ⊕1994年,11月22日获《亚洲周刊》颁发的首届“企业家成就奖” ⊕1995年,12月1日被(香港)“国际潮团联谊会”推举为大会名誉主席 ⊕1996年,第三期《资本》杂志公布香港华人富豪榜,长实系三间上市公司市值3,250亿港元,占全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第13句】:7%,居华人财团榜首;个人资产600亿港元,并列全港华人富豪第2名 ⊕1999年,《福布斯》(Forbes)世界富豪排名榜中位列第十,是亚洲首富 ⊕1999年,4月被英国《泰晤时报》选为千禧年企业家年奖大奖 ⊕1999年,5月被英文版的《亚洲周刊》,评选为亚洲区五十位最具权力人物之一 ⊕199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①1995年-1997年出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②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 ③1985年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员 ④1979年与霍英东等人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董事
【第4句】:公益事业 1981年创立汕头大学,至今对大学的投资已过31亿港元(包括长江商学院)。
1987年,他捐赠5000万港元,在跑马地等地建立3间老人院。
1988年,捐款1200万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
并对香港肾赃基金、亚洲盲人基金、东华叁院捐资1亿港元。
1989年,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北京举办第11界亚洲运动会。
1991年,李嘉诚向英国保守党捐赠10万英镑作竞选费用,引发英国两大政党争议。
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曾捐助300万美元赈灾。
1997年,北京大学100年校庆期间,李嘉诚基金会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1000万美元,支持新图书馆的建设。
1999年,李嘉诚基金会捐款4千万港元予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将设于信德中心的持续及社区教育中心命名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2002年李嘉诚海外基金建立长江商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实行教授治校的商学院。
2003年11月MBA第一批学员入校,MBA学员GMAT入学成绩高居亚洲首位,现在已在北京 上海 广州等地设立学校,目前是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学院之一,目标是用十年的时间进入世界十大商学院之列。
2004年南亚海啸,李嘉诚透过旗下的和记黄埔及李嘉诚基金会,共捐出300万美元予受灾人士。
2005年5月,李嘉诚向香港大学医学院捐出港币10亿元以资助医科学生及医学研究用,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称将重新命名香港大学医学院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易名,此次转名引起社会巨大争议。
2005年10月10日基金会与和记黄埔合共捐出50万美元予巴基斯坦地震灾民。
2005年11月,李嘉诚(加拿大)基金向加拿大多伦多圣米高医院捐出2500万元加币(当时约1亿6仟4百75万港元),兴建以他命名的医学教育大楼。
于2009年落成。
2007年3月,李嘉诚向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捐款1亿新加坡币(逾5亿港元),创立教育及学术发展基金,设立教授席及40个硕士奖学金等。
志在培育区内公共管治人才。
这笔捐款一半由李嘉诚基金会捐出,其余则由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分别捐出四分之一。
获捐款的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布巴尼表示,新增奖学金将惠泽中国大陆、香港、印度、越南、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新加坡学生亦可受惠。
继香港大学医学院后,新加坡国大校园内一幢建筑物,将其中一幢建筑物命名为“李嘉诚大楼”。
在新界粉岭的东华三院李嘉诚中学,亦是以他命名的。
校内不少设施的建设费用亦是由他捐赠的。
这包括学校在礼堂的冷气系统和建造校舍新翼之费用。
2008年3月十九日,李嘉诚致函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再以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的名义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为灾区学生设立特别教育基金。
加上此前李嘉诚教育基金捐出的三千万元人民币,李嘉诚捐款已达一亿三千万元人民币。
李嘉诚在信件中称,自四川省发生重大震灾以来,本人每日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并于灾后立即以基金名义认捐三千万元人民币(未计集团名下其他公司之捐款),冀能尽一分之力。
从过去一个星期以来报道所见,灾区同胞情况之惨重,感同身受,不禁怆然。
现再以基金会名义捐款四千万元、长江集团及和记黄埔集团各三千万元,合共一亿元人民币,捐款将获教育部配套,用于为区内受灾学生(包括大、中、小学)设立特别教育基金,使获得资助生活费及学费以作日后继续升学之用。
2009年4月22日,李嘉诚旗下长江集团、和记黄埔联合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捐赠人民币1亿元人民币。
[编辑本段] 二.辛酸的童年 李嘉诚的祖先原为中原人士,因灾荒而南迁至福建莆田。
后又因战火连绵不断而由世祖李明山带领全家迁至粤东潮州府海阳县,定居于潮州城内北门面线巷。
从此李氏家庭同大批因战乱而南迁的中原人一起成了潮州各部落、各家族中的一支。
李氏家庭可以说是书香世家。
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曾经是清朝每12年选拔一次的文官八贡之一,一时传为佳话。
李氏祖居门前用于插贡旗的碑座,就是历史的见证。
因其家族人士治学风气甚浓,知书识礼,学问渊博,在乡村之中颇有名望,颇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极高。
大凡有志之人,无论年长年幼,只要心里一旦有了宏大的目标,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永不气馁的行动。
所以李嘉诚一有时间就躲在小书房里,如痴如醉地看书,海阔天空地去考虑问题。
即使有很多书他不能看懂或似懂非懂,但他仍能凭他的天赋和聪颖努力去领悟。
在书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诚常常做着状元及第、衣锦还乡的好梦,他对那些精忠报国的有识之士敬佩不已。
然而美丽与祥和却是暂时的。
1939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这片宁静的土地。
整日整夜,日本的飞机对潮州地区狂轰滥炸,宁和而美丽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废墟。
李氏一家冒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躲着不时而来的流弹,爬过一道道封锁线,步行十几天,一路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到香港。
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
祸不单行,这时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
他知道父亲是给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取得好成绩,让生病的父亲能获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的生活过得相当清贫。
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
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诚的父亲身上,希望他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能度过这一难关。
父亲没能熬过那年冬天,还是撒手归西了。
作为长子,李嘉诚从此不得不眼含热泪,无奈地结束他的学业出来打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死后,14岁的李嘉诚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用他还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
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他每天总是一个到达公司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辛苦而困难的3年过去了,当年那个14岁的少年已经长成精瘦但结实、英气十足的小伙子了。
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当今世界很多杰出的企业家都从事过推销工作。
推销是一门十分复杂而且不容易学会的工作。
李嘉诚酷爱读书。
每天白天工作之后,晚上他还要买些旧书来自学,学完的旧书再拿到旧书店去卖,再用卖掉的钱买“新”的旧书。
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节省了很多钱。
最初,李嘉诚向客户推销产品之前,心情总是十分紧张。
于是他就在出门前或者路上把要说的话想好,反复练习,从而成功地克服了紧张的心理。
渐渐地,李嘉诚发现自己不仅推销有术,而且大有潜力。
他那与生俱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适合于做推销员。
他总是能凭着直觉看出客户是什么类型的人物,并且能马上了解客户的心理和性格,从而定好相应的推销策略。
李嘉诚认为,在从事推销工作的时候,必须充满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销的产品,尽最大努力,设法让客户感到你的产品是廉价而且优秀的。
很快,李嘉诚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
但李嘉诚从来不喜欢高谈阔论,他认为从事推销工作,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勤劳,二是创新。
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李嘉诚18岁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被提升为这家塑胶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
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形成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丰富了他的商业知识,而且也使李嘉诚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
同时,在推销过程中,也使他学会了宽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编辑本段] 三.意大利偷艺 赚得千万归 1957年春天,李嘉诚揣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
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就及不可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来到该公司门口,但却戛然却步。
他素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
也许应该名正言顺购买技术专利,然而,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出手。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
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
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老板给李嘉诚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
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却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
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
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
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
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
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李嘉诚满载而归。
随机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
临行前,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多家花店,了解销售情况。
他发现绣球花最畅销,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作样品。
李嘉诚回到长江塑胶厂不动声色地把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办公室,他宣布,长江厂将以塑胶花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
李嘉诚在香港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
按理说,物以稀为贵,卖高价在情理之中。
但是李嘉诚明察秋毫,他认为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
倒不如在人无我有、独家推出的极短的第一时间,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掀起新的消费热潮。
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
这样,即使效颦者风涌,长江厂也早已站稳了脚跟,长江厂的塑胶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
李嘉诚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
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
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果不出所料,很快,香港冒出数家塑胶花专业厂。
长江厂只是先行一步,等待它的,将是与同业的公平而无情的竞争。
大家都在抢占市场,而长江厂的现有规模,无法保证长江号在同业的龙头地位。
李嘉诚到亲友中集资招股,筹集的资金用于租赁厂房,添置设备。
他赴意大利考察塑胶花,同时对欧洲的企业结构和管理方式抱有浓厚的兴趣。
他深知私营企业财力单薄,发展缓慢。
他看好股份制企业,他决定分两步走。
第一步,组建合伙性的有限公司;第二步,发展到相当规模时,申请上市,成为公众性的有限公司。
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由新莆岗搬到北角,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
李嘉诚把塑胶花作为重点产品。
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厂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塑胶花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还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侧目。
[编辑本段] 四.李嘉诚的爱情传奇 李嘉诚先生已经连续多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称号。
关于他缔造商业神话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
然而,关于他感情世界的文章却极为鲜见。
为什么呢
李嘉诚不喜欢谈私人感情。
近日,笔者在陪同撰写李嘉诚传记的青年女作家丽妮采访李嘉诚时,总算对这位富豪的情感世界有了一点了解。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1928年7月29日(农历六月十三日),李嘉诚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教师之家。
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李云经的引导下,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李云经与妻子庄碧琴商议,决定带上李嘉诚、李嘉昭和李素娟三兄妹前往香港投奔妻弟庄静庵。
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是香港钟表业的老行家。
今日有关香港钟表业的著作,莫不提及庄氏家族的中南钟表有限公司。
庄家长女叫月明,比李嘉诚小四岁,聪明伶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月明在教会办的英文书院念书。
小月明一点也不嫌弃穷表哥李嘉诚,相反还十分同情他。
李云经发现香港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商业社会,于是告诫李嘉诚兄妹,要在香港生存下去,就要学做香港人。
而要与香港社会融为一体,第一步就是要过语言关,改掉潮汕口音,学好广州话。
从此,月明就成了李嘉诚的广州话老师。
表妹用心教,表哥认真学。
不久,李嘉诚便能用广州话与香港人交流了,月明十分高兴。
李嘉诚也发挥自己的长处,教月明学习中国古典诗词。
这一对“金童玉女”两小无猜、互相学习的情景,是当时庄家最为动人的风景。
那一段日子,也成了李嘉诚动荡童年中最温馨的回忆。
赤手空拳打天下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圣诞节前夕,香港英军向日军投降。
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生活愈加困难,而李云经又在这时病倒了。
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求人不如求己。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
”15岁的李嘉诚坚定地点了点头,李云经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父亲去世了,李嘉诚自觉长大了许多,他明白,从此以后他要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了。
尽管舅舅表示要资助李家,但倔强的李嘉诚仍然决定中止学业,打工挣钱。
他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能出人头地。
舅舅表示支持他,因为舅舅自己也是十多岁就离开父母到广州打天下的。
不过,他仍然没有让李嘉诚进他的公司。
李嘉诚明白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他必须赤手空拳闯出一条路来。
月明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
她以优异成绩从英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于日本明治大学。
她的生活之路充满阳光和鲜花。
但难得的是,她从来没有嫌弃过表哥。
而且,她与李嘉诚两小无猜的纯真感情还随着年龄的增长转变为热烈的爱情。
她一直牵挂着在香港拼搏的表哥。
李嘉诚踏上谋生路后,不管是当茶楼的堂倌、还是当钟表公司的学徒,月明对李嘉诚都是一往情深,她在精神上对李嘉诚的慰藉和支持,鼓舞着李嘉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
“长江”取意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李嘉诚的雄心壮志。
月明更加欣赏表哥,并为他感到自豪。
办厂初期,曾经出过质量事故,李嘉诚再一次体会到世态炎凉。
危难之中,不变的是庄月明对表哥的一片赤诚之心。
爱情的力量,将历经磨难的李嘉诚锻造成不屈的男子汉。
1955年,长江塑胶厂终于出现了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1957年,李嘉诚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胶花,随即成为热销产品。
不久,他又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很快就成为“塑胶花大王”。
1958年,李嘉诚涉足地产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1960年,又在柴湾兴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李嘉诚的事业迅速走向辉煌。
有情人终成眷属 李嘉诚已经事业有成,他与庄月明的爱情也本该瓜熟蒂落,但好事多磨,若按世俗的眼光,他们并不门当户对。
月明出身富贵名门,受过高等教育,才貌双全;而李嘉诚出身寒微,只读过初中,虽然事业初成,但将来怎样还是未知数。
而庄静庵和李嘉诚母亲庄碧琴也表示反对。
转眼到了1963年,李嘉诚已经35岁,月明也已经31岁,他们对爱情的执著和真诚终于感动了庄静庵夫妇和庄碧琴,同时李嘉诚在商业上创造的奇迹也越来越让庄静庵感到惊奇,他们终于同意两人结婚。
在一片祝福声中,李嘉诚牵着庄月明的手,幸福地踏上了红地毯。
为了让爱妻住得舒适,李嘉诚斥资63万港元买下一幢花园洋房,这就是李嘉诚现在仍然居住的深水湾道79号3层住宅。
当时李嘉诚并不算大富豪,一下子拿出63万港元很不容易,所以有人说,这是他送给妻子的最好礼物。
婚后,庄月明加入长江工业公司,她流利的英语和日语、谦和勤勉的作风,深得同事的尊敬。
1964年8月和1966年11月,李泽钜和李泽楷兄弟相继出生,庄月明渐渐退居幕后,相夫教子,孝敬家婆。
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李泽钜、李泽楷兄弟均勤奋好学,先后赴美国大学深造。
1972年11月,“长江实业”上市,这是李嘉诚事业上的重大转折点。
庄月明出任执行董事,是公司决策层的核心人物之一,李嘉诚不少石破天惊的决策,均蕴含了庄月明的智慧和心血。
但庄月明在公众面前始终保持低调,她很少露面,也不接受记者采访。
所以人们在谈论李嘉诚的“超人”业绩时,很少会提到庄月明。
其实如果李嘉诚的生命中没有庄月明,真不知他会变得怎样。
一生只爱你一人 进入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的事业如日中天。
庄月明别无所求,丈夫事业成功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1989年12月31日夜,李嘉诚携夫人出席在君悦酒店举行的迎新年宴会,夫妇俩容光焕发,是宴会上最“抢镜头”的一对伴侣。
不料翌日下午,庄月明却突发心脏病,于医院逝世,年仅58岁。
当时李嘉诚也才60出头,身体硬朗,精神奕奕,又是富豪,因此不乏主动示爱的美女。
香港不少富商都以绯闻为荣,但李嘉诚始终如一块白璧。
港人都知道李嘉诚和庄月明情深似海,所以至今竟无人向他提及续弦之事。
这些年来,李嘉诚获得了无数的名誉,这便是他的人品的最好证明。
[编辑本段] 五.李嘉诚用人之道的关键 出身寒门的李嘉诚通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每当提起他的成功,李嘉诚总是坦然告知,良好的处世哲学和用人之道是他成功的前提。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在其长江实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专业人才,而他当时的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较为严重。
李嘉诚克服重重阻力,劝退了一批创业之初,帮助他一起打江山的“难兄难弟”,果断起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员,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他制定了若干用人措施,诸如开办夜校培训在职工人,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出国深造,而他自己也专门请了家庭教师学习知识、自学英语。
在李嘉诚新组建的高层领导班子里,既具有杰出金融头脑和非凡分析本领的财务专家,也有经营房地产的“老手”,既有生气勃勃、年轻有为的香港人,也有作风严谨善于谋断的西方人。
可以这么说,李嘉诚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和他回避了东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分不开的。
他起用的那些洋专家,在集团内部管理上把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带入长江集团,使之在经济的、科学的、高效益的条件下运作;而对外,李嘉诚不但把西方人作为收购的主要对象,而且让西方人作为进军西方市场的主导。
名人的成功之路
李嘉诚,男,汉族。
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
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
1942年,父亲病逝。
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
开始,李嘉诚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
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
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的总经理。
两年后,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
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其所管理的企业,于1994年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李嘉诚创业史 从推销员到总经理“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
”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一九四○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十四岁。
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
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
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
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
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等“窍门”。
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如是。
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
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
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
十八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
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
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长江”最初的风波 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
一九五○年,二十二岁的李嘉诚终于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
当时,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七千港元,实不足以设厂。
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
起初,李嘉诚只知不停地接订单及出货,忽略了质量控制,致使产品愈来愈粗劣。
结果不是延误了交货时间,就是引起退货并要赔偿,工厂收入顿时急跌。
加上原料商纷纷上门要求结账还钱,银行又不断催还贷款,“长江”被逼到破产的边缘。
这使李嘉诚明白自己实在是操之过急,低估了当老板的风险。
如何才能挽救绝境中的长江塑胶厂
李嘉诚靠的还是“信义”二字——与客户有信,与员工有义。
他召集员工大会,坦言自己在经营上的失误,衷心向留在厂里的所有员工道歉,同时还保证,一旦工厂可以度过这段非常时期,随时欢迎被辞退的工人回来上班。
之后,李嘉诚穿梭于众多银行、原料供应商及客户之间,逐一赔罪道歉,请求他们放宽还款期限,同时拼尽全力,为货品找寻客户,用蚀本价将次货出售,筹钱来购买塑胶材料和添置生产机器。
到一九五五年,高筑的债台终于拆掉,业务渐入佳境,没多久还开设了分厂。
一九五七年初的一天,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说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常这给了李嘉诚很大灵感。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类价廉物美的装饰品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而香港有大量廉价勤快的劳工正好用来从事塑胶花生产。
他预测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
李嘉诚抓紧时机,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塑胶厂去“学艺”,在引入塑胶花生产技术的同时,还特意引入外国的管理方法。
返港后,他把“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积极扩充厂房,争取海外买家的合约。
在“长江”的客户中,有个美籍犹太人马素曾订了一批塑胶产品,打算运到美国销售,后来不知何故临时取消合同。
李嘉诚并没有要求赔偿,他对马素说:“日后若有其他生意,我们还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
”马素深感这位宽厚的年轻的创业者,是个可做大事的人,于是不断向美国的行家推销“长江”的产品。
自此,美洲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李嘉诚由此进一步感悟“吃亏是福”的道理。
投资房地产业 创业五年后,“长江”逐渐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型塑胶花厂。
李嘉诚被行内人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雅号。
而李嘉诚租用的那所厂房的业主也趁机把租金大幅度提高,这反而促成了李嘉诚自建物业的决心。
一九五八年,他投得北角英皇道的地皮,兴建一幢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留下数层自用,把其余的单位出租。
大厦落成后,香港物业价格随即大升。
李嘉诚发觉房地产大有可为,于是开始部署把资金投放到地产市常六十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产经历一场狂炒后,一落千丈。
李嘉诚独具慧眼,认为土地价格将会有再度回升的一天,决定实行“人弃我缺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在观塘、柴湾及黄竹坑等地兴建工厂大厦,全部用来出租。
不出三年,果然风暴平息,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急涨。
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
这次他的策略是只买不卖,全都用来兴建楼宇。
七十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达六百三十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超过三十五万平方英尺,每年单是收租,已达四百万港元。
一九七一年六月,李嘉诚正式成立了负责地产业务的“长江置业有限公司”。
在“长置”成立大会上,他为日后定下的目标,是超越号称香港“地产业王”的“置地”。
置地公司由英国商人保罗·遮打,跟当时“怡和洋行”的香港负责人祈士域联手创立,号称全亚洲最大的发展商,也是全港最大的商业机构。
一九七二年七月,李嘉诚把“长置”易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这年十一月,“长实”在香港挂牌,在市面公开发售。
“长实”在香港准备上市期间,李嘉诚遇到不少障碍。
在那困难的时刻,他都得到夫人庄月明的鼓励。
庄月明是他的表妹,比他小四岁,两人可说是青梅竹马。
庄月明的父亲庄静庵是香港著名的钟表商,拥有老字号中南表行。
庄月明从香港大学毕业后,曾到日本明治大学深造。
一九六五年事业有成的李嘉诚跟庄月明成婚。
“长实”在地产业屡出大手笔。
先是拿出六千多万元资金购买物业及地皮,并积极兴建高级住宅与商业楼宇。
到一九六七年,又动用二亿三千万港元,买入美资集团、希尔顿酒店及凯悦酒店,开创了华资在港吞并外资机构的先河。
而李嘉诚历时两年半之久,全面进军“和黄”的整个过程直如“蛇吞大象”,实为香港开埠以来华资收购英资的经典之作。
“和黄”是老牌和记洋行及黄埔船坞的合作品。
到一九八○年,“长实”终于持有“和黄”超过百分之四十的股票,李嘉诚当上了“和黄”董事会主席。
至此,李嘉诚坐上了香港华资地产龙头的位置,“李超人”的绰号不胫而走。
树大招风 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欧洲议会发表报告,点名指责以李嘉诚为首的李氏家族生意,在香港市场占有率太高,可能对香港经济造成支配性影响,甚至会出现垄断情况。
报告又关注李嘉诚两名儿子在若干的上市及收购事件中,获得有关当局的优惠,而这种不公平的特权,将不利于外国商人在香港投资。
报告声称:“这个家族的业务共占香港股票市场资本估值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当中包括的行业有电话、移动电话、电力、超级市场及地产等等。
” 报告中还提到,二○○○年初,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夺得香港最大电讯公司——“香港电讯”的控制权后,香港不少传媒均关注李氏家族日渐增大的影响力。
还有未经公开招标的“数码港”,以及在创业板上市时获多项豁免条件,这些事件都惹来很多争议。
报告更认为,香港有需要引入公平竞争法防止垄断。
李嘉诚纵横欧亚多年,从未被国际间如此高调抨击,故对欧洲议会的报告,立即作出回应,通过旗下的长实集团发表声明反驳,指出该报告不但计算错误,且指李氏家族影响力巨大的评论更属谬误。
“长实”发言人称,李嘉诚名下四间公司市值,只占港股市值一成半,连同次子李泽楷的“电讯盈科”,五间公司占股市总市值也不足一成八。
香港联交所行政总裁霍广文亦驳斥有关报告,指在创业板获豁免部分上市条件,当时只是属于弹性安排,非李氏家族享有特权。
他更指称,芬兰、加拿大等地也有个别公司在整体上市公司市值中占了颇大比重,不明白为何欧洲议会的报告只提及香港而不提其他地方。
港府也强烈否认在“数码港”事件或上市事件上对李家有任何偏袒。
至于市场占有率高是否即等于垄断
身兼港府公平竞争委员会成员的浸会大学经济系教授曾满基指出,高市场占有率不代表一定有垄断。
垄断是取决于公司的行为,如业内公司实施限制性行为,共同定价或限制供应等。
正当各界争议不休时,事情只相隔一天,李嘉诚再被欧洲委员会警告,指“和黄国际港口”在一九九九年收购鹿特丹欧洲组合码头时,可能违反欧盟竞争法,并强调如果被裁定属实,有关合并的交易可能要被取消,“和黄”更要面对罚款。
据悉,欧委会所持的理由,是这个商业计划未被知会,这宗交易可能违反合并条例。
欧委会追查一宗未被通知的商业合并计划,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和黄国际港口”当即发表声明,否认有违反条例。
欧洲议会如此高调地把李嘉诚点名,引来了很多猜测。
香港著名经济学者曾渊沧在《香港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欧洲议会突然管起香港的经济,这主要是欧洲商人已经开始对李嘉诚的商业王国进军欧洲感到不安,因为不少欧洲商人已经尝过败在李嘉诚手上的滋味。
他在文章中指出:“千千万万的欧洲人已经在使用‘和黄’欧洲提供的电讯服务。
‘和黄’卖英国的Orange(英国一移动电话通讯公司),获利一千一百亿港元。
之后,‘和黄’再卖MMN电讯(德国最大的移动电话商)与沃达丰(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之一)的部分股权,不但获得近千亿港元的现金,也轰动了整个欧洲。
欧洲商人才真正明白一位来自香港的商人李嘉诚,是一个很强的竞争对手。
他们开始惧怕李嘉诚,因为他们不是李嘉诚的对手。
“看李嘉诚从卖Orange开始,每一仗打得多漂亮。
不但不断地增加现金收入,也取得了英国3G牌照、意大利3G牌照。
当人人出高价抢德国3G牌照,‘和黄’急流勇退。
全球电讯股股价急跌后,拥有大量现金的‘和黄’才来买平货,以低价取得德国的3G牌照。
这样出色的商业手法,是应该赞扬的,为什么欧洲议会会反过来抨击李嘉诚呢
” 是非不断,但公道自在人心。
在未来的日子里,“李家商业王朝”当然会继续在全世界绵延下去。
除了迎接无限的商机外,它还将不可避免地迎接更多国际间的挑战。
职场名称
白领(white-collar worker)一词是绝对的舶来品,康熙字典没有登录,敦煌壁画中没有提示,民间流行口语里更缺乏此类说法。
白领:从事脑力劳动,工作时要求穿西服等正式服装的阶层 白领是指有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士。
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又称白领阶层,与蓝领对应。
“白领职工”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
它的范围包括一切受雇于人而领取薪水的非体力劳动者,因而有“白领职工” 之称。
他们一般工作条件比较整洁,穿着整齐,衣领洁白,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事员、推销员、打字员、速记员、文书、会计、店员及教师、医生、律师、普通职员等。
这些人的经济收入和工作条件较好。
尽管如此,由于不掌握生产资料,他们仍处于受雇佣地位。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白领总数超过蓝领约占工人总数的 60%-70%。
白领阶层福利好、收入高、职位稳定,是令人羡慕的职业。
按美国的标准,白领是指年薪在8万美元、从事纯粹脑力劳动的人。
除了个别技术性特强的行业,大多数的“白领”都是有生存危机的。
劳动制度的不够完善,使白领无法有应有的保障。
但是到1996年,8万的数字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
当然各国甚至是各地区收入水平差异很大,因此白领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全国最大的白领网站“白领工社”则认为,白领泛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脑力劳动的员工。
网络营销的“白领”:免费体验、免费试用。
不用花钱所得到的物品。
白领现在还有了动漫的形象代言人,那就是白领漫画 张小盒 ,张小盒的漫画表现了中国目前白领的酸甜苦辣,备受当今白领的喜欢。
号称中国白领代言人。
灰领”一词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概念的提出,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择业观念的思考,更是带动了全社会对“灰领”职业的探讨。
“灰领”人才的内涵是动手与动脑能力的结合,他们是“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技能人才”。
“灰领”gray collar,原指负责维修电器、上下水道、机械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常穿灰色工作服出现,此类职业也随之得名。
如今灰领的范畴已扩大,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工程师、绘图工程师、喷涂电镀工程师等。
相比白领和蓝领,“灰领”职业人既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要有动手实践的能力,是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金领(Gold-collar worker) 金领是社会对这些人的知识结构、公关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管理经营能力、社会关系资源等综合素质的认可。
一般认为,金领,不仅是顶尖的技术高手,而且拥有决定白领命运的经营权。
他们的年龄一般在30岁以上,很多人从国外拿回学位,凭借自己精深的专业知识、职业女性的优秀素质和对生活的感悟力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金领”阶层一般是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某一行业有所建树的资深人士。
银领是既要能动脑,又要能动手,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熟练掌握高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是知识与技能都要具备的复合型、实践性人才。
他们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属于应用型白领。
他们有着独立的智能结构和职业特征,从事一些时髦的工作,工作对于他们是一种可以享受的状态。
她们对于生活意义的理解不再是去实现什么,而是去享受什么。
她们没有蓝领的生活压力、不懂白领的办公室哲学、也没有金领称雄一方的财富与权力、但是比粉领更热烈地享受生活——我们把她们归纳为银领。
自由、独立、时尚是银领的生活信念。
享受更轻松、更自由、更新鲜的过程,是她们生活的意义。
族代特征 作为新潮一族,银领们更轻松、更自由、更新鲜享受工作与生活。
她们怎么自由怎么来,怎么简单怎么穿,两个字:个性。
她们的职业或者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们做不到的。
她们对时尚敏锐,走在时尚的最前端,善于接受最前沿的信息。
你刚在哪本杂志上看到的天桥表演照片,指不定抬脚走出家门就能看见一银领穿着同样的款式迤逦而行,连脸上化的妆也和杂志上的一模一样。
银领:silvercollar,又称“灰领”,一般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有一定知识水平,熟练掌握高技能的高级技能人才。
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
大部分集中在新型制造业,如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汽车维修师、高级焊工等;一部分在新兴服务业,如网络管理、动漫画制作人员等。
绿领是指从事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农业科研、护林绿化等行业以及那些喜欢把户外、山野作为梦想的人们。
绿领们虽然寄情于山水之间,但要享受顶级绿领生活,就要具备一些蓝领的体魄、白领的知识,这样,绿领们才能通过蓝天、白云和金色阳光创造出绿色的生活。
黑领(black collar)是对某一类职业人群的称呼。
另一解释,泛指公检法工银税企事业中不住寻常屋、不坐寻常车、不理寻常人、不给寻常脸、不办寻常事、不吸寻常烟、不吃寻常饭、不饮寻常酒、不睡寻常女、不出寻常差、不报寻常销、不拿寻常钱、不违寻常纪、不犯寻常法、不激寻常怒、不入寻常院、不愿寻常死、不走寻常路之要人。
在我们中间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开着“自己的”大排量名牌汽车,出入高档酒楼,高级夜总会,乘坐头等舱或软卧,住星级宾馆,拥有黄金位置的几处豪宅,购全套红木家具,在位置最好、景观最佳,装修最豪华、质量最安全的办公楼上班,独立办公室,不打卡,饭局,会面,喝茅台五粮液,品天价普洱,抽极品中华,精装《毛评二十四史》,VIP,炒股投资保险理财,收藏古玩字画珠宝黄金,高级会所,劳力士,路易威登,奢侈品,国际顶级品牌服饰,高尔夫,公派出国,移民,护照,拉斯维加斯,美容减肥按摩,组织体检,疗养,免费医疗,贵族学校,MBO,脱产学习,党校,佣人,情人,养藏獒,带薪假……”“相对于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白领,他们的衣服是黑色的,汽车是黑色的,脸色是黑色的。
他们的收入是隐蔽的,生活是隐蔽的,工作是隐蔽的……所谓隐蔽,就是像站在黑夜里的黑衣人,你知道他在,他也知道他在,但你不知道他什么样,在做什么。
”他们就是就职于政府和官有垄断企业的那个庞大群体——黑领
【第1句】:粉领族(pink-collar worker)是一个外来的生活型态类别用词。
意谓著女性的上班族,很可能是传统类型的工作职务,与男性的专业没有重叠,与白领族也不同。
粉领族在社会学者的定义上,通常是指执行次要工作的女性,例如最具代表的粉领族工作之一,就是秘书,此外,亦有资料输入员、卖场销售员、教书或是其他教育类的工作;其他则包括了护理、清洁等职务。
在西方社会当中,将女性归类为粉领族已可算是一种性别区分上的陈腔滥调,原因是这种分类过于不平等化,有一种加诸传统性分工、和限制妇女有更多工作机会的争议观点。
粉领并非指在这样族群中所有女性都身著有粉红色领子的衣着,而是为了要与另外两个;蓝领族、白领族论点做区分,而用粉红色来代表女性族群。
粉领族这个名词出现在上列两词之后,有可能源自于1997年Louise Kapp Howe所写的同名书籍。
今日在某些地区的媒体还经常使用粉领族一词,因此出现了一些反粉领族的运动,以及探讨粉领族心理和消费层面的书籍,如1993年出版的《粉领族的忧郁》(Pink Collar blues;ISBN 0522845207)就探讨了科技产业中女性工作者所遇到的许多具争议性的问题,如职务的分配和升迁的制度等。
在亚洲世界使用粉领族一字,通常不代有贬意,反之则是流行与行销主要生活型态的用词之一,许多女性杂志定位在粉领族的销售推广,此外,粉领族与(Office Lady)的区隔尚不明显,绝大部份时候,OL与粉领族指的是同一种人。
【第2句】:粉领指的是那些在家工作的自由职业者。
他们可以睡个懒觉,中午吃饭不必太讲究。
家既是她们的栖息地又是她们的工作场所,她们凭借电脑、电话和传真与外界联系,对白领工作环境中很多令人紧张的人情世故知之甚少。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粉领已成了追求自我心理满足和自由创业女性的心仪职业,而现代科技也为催生孵育粉领创造了条件。
粉领多出自“食脑”阶层,大多从事自由撰稿、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工艺品设计、产品营销、进出口贸易、媒体、管理、咨询服务等工作,她们的出现使就业方式更丰富化、乐趣化和个性化了。
族代特征 粉领们是指在家上班的SOH0族丽人,她们不用早起,不需像白领那般朝九晚五;她们不用看上司的脸色,不需察同事的反应,怡然自得;她们不用像白领那样着套装、化淡妆,可以穿着睡袍或内衣在房间里穿行,甚至可以脸上敷着面膜上网搜寻信息,收发邮件。
除了SOH0族外,粉领还包括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经济独立、寻求个人价值、有消费激情、有勇气、自信而平淡从容的现代女性。
紫领(purple-colar) 古代,紫色是最稀有、最有个人风格的颜色。
职场上,“紫领”(purple-colar)令人称羡。
他们具有Practical(能动手操作)、Progressive(积极创新)、Personal Brand(拥有个人品牌)等特征,是“蓝领手(技艺)+白领脑(智力)”,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是新职场明星,在各自的领域红得发紫。
当然,要成为“紫领”也相当不容易,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具有全球视野的知识,能在高度竞争环境下管理;具有调和冲突的概念化能力,能够删繁为简;具有调和组织需求的弹性,以达成管理最适化;具有极佳判断力,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下管理;具有对多元价值的敏感度,以领导团队;具有开放的心态,能不断自省、学习。
做一名“紫领”的快乐是能亲手去创造新的东西(且是只属于自己的东西),让人产生非凡的成就感;而痛苦在于,在被肯定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波折与挫折。
蓝领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这个概念是在美国五十年代提出的,即美国进入信息化时提出的。
“蓝领职工”一词出现较晚,始见于40年代,被称为白领的相对一族,指的是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如一般工矿工人、农业工人、建筑工人、码头工人、仓库管理员等。
他们干活时所着的工作服通常为蓝色,故而取名。
简单来说就是从事劳动工作的雇员,典型的代表可能是工厂作业员,蓝领经常被用来与白领比较,蓝领族的生活型态很明显的不是在办公桌前从事文书工作。
目前众多的技术类工人都被称作蓝领。
蓝领一直是国内众多企业紧缺的人才。
蓝领一词原属美式英语,历史可追溯到早期工厂的服装规定。
当时工厂统一发给作业员藏青色的制服,以耐久耐脏的布料制成,设计上依作业员所处的产品线有所不同,如有的有帽子,有的则配有更多口袋,但大部份的颜色都属于深色系列,相较于白领的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
蓝领这个字有时也被用来加在环境、餐馆或酒吧等词上,以代表该区域是蓝领族经常拜访的、或是具有吸引蓝领族特色的。
然而,这样的形容并非都是正面的,有时形容一个酒吧为蓝领酒吧,可能代表著暴力、粗糙、仅有基本服务等负面的形容。
西方在用到蓝领一词经常带有一些贬意。
较为正面的说法可能有对手工特别努力、对功能特别要求、对繁文缛节较不在乎、不会吹毛求庛等。
许多蓝领族在工作上是相当有经验和博学的,仅管他们不见得都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累积了一定经验之后,通常会被上司指派为团队的负责人,如工头,就是一个例子。
其他蓝领族的特色还有薪水的计算与发放方式,通常是以时计薪,可能领周薪而非月薪、亦可能是领现金、而非支票或汇款银行。
实行轮班工作制(en:Shift_work)的蓝领族,假期较不一定。
蓝领族的薪水在多数情况下是低于白领族薪水的,某些非常专业的蓝领族亦可能领有高薪。
最后,比起白领族,蓝领族所面对的职业伤害和风险是非常高的,通常也享有一定的医疗保险福利。
累死我啦~~这回那你看行不~
电影目击证人
片名:目击证人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集数:19集 导演:赵为恒 制片人:毛力 美术师:张岩 摄影:刘伟明 作曲:郭晓天 录音: 编辑本段
【第1句】:主要演员 左翎饰江平 樊志启饰计伟 陈希光饰周奇 饰卫华 马跃饰大李 编辑本段
【第2句】:剧情介绍 19集电视连续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名律师江平和即将升任市政府秘书长的丈夫纪伟酒后驾车,撞倒了少女小小。
他们逃离现场,但是有人目睹了撞人的过程:一个是纪伟的助手曲凡,另一个是摄影师赵大年。
两个“目击证人”各自心存别念,都没有报案。
于是,这后面的故事就显得颇为意味深长…… 该剧由赵为恒导演,主角江平由著名女演员左翎饰演,纪伟则由樊志启担纲。
八套2003年8月3日起播出。
编辑本段
【第3句】:分集介绍 第一集: 著名的女律师江平受命审理一名名叫苏珊的女杀人犯。
这个对生存已经完全丧失信念的女杀人犯苏珊在看守所频频攻击与她接触的人,但江平却认为苏珊的案子另有隐情。
芭蕾舞演员公演成功,身为报社记者的好友卫华前去祝贺。
江平的丈夫纪伟从党校毕业归来,并得知即将升任市委秘书长之职,二人到酒店祝贺。
酒后的纪伟执意开车,归来途中,却不慎将刚刚演出完的小撞伤并逃逸。
恰在此时,家住出事地点附近的摄影师赵大年将这一幕全部拍下。
纪伟与妻子江平因肇事逃逸事件产生了争执,后二人又折回现场,发现正被刑警大李送往医院抢救。
而此时的记者卫华正在撰写关于苏小小演出成功的稿件。
凑巧的是,看到纪伟撞人的不止赵大年一人,还有辅助纪伟工作五年的秘书曲凡,当他与女友小红约会时心不在焉,小红却提议让新来的纪伟主任帮助他们分到新房。
江平怕因此事耽误纪伟的前途,全力劝说纪伟不要自首,纪伟无奈,只好同意。
医院中,医生赵主任为抢救苏小小的生命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小小的母亲伤心欲碎。
与此同时,摄影师赵大年也冲出了苏小小出事的所有照,同时他允诺母亲,半个月后做拆迁决定。
第二集: 江平到医院打听苏小小的伤势,当得知小小被截肢后,心里惭愧不已。
纪伟选定曲凡做自己的秘书,但曲凡不安的情绪让纪伟疑惑不解。
交通队到医院调查事发情况,卫华也跑来看望昏迷不醒的苏小小,与苏母哭作一团,卫华下定决心要帮助公安局找到凶手。
赵大年也通过照片上的车牌号查到肇事车主,根据线索找到江平所在的事务所,遂又一直跟踪江平进行偷拍。
江平再次到看守所盘讯苏珊,得知苏珊另有隐情,正巧遇前来采访苏珊的卫华,无意的谈话中,江平得知卫华与苏小小是朋友关系。
纪伟偷偷到医院看望昏迷中的小小,不禁又回想起那天的车祸。
苏小小终于醒过来,但无法接受自己被截肢这个残酷的现实。
江平为苏珊的事找到苏珊所在的天奇公司的老板周奇,而周奇正是二十年前为钱财抛弃江平的旧日情人,这让江平气愤不已。
卫华将出事当晚刑警大李为救小小而暂时押在医院的警官证还给大李,同时要求大李帮助寻找撞伤小小的凶手。
第三集: 江平为赢得苏珊的官司,特地约上卫华一同到看守所询问苏珊,希望借助媒介手段给苏珊带来一线生机。
此时,周奇也通知江平愿意为赎自己二十年前的罪而出庭作证。
而这一切的发生,亦被赵大年偷拍下来。
交通队到医院询问苏小小当晚的事,但万念俱灰的小小却什么也想不起来,只记得出事半分钟前,她不小心撞到的一个男人。
而此人正是纪伟的秘书曲凡。
赵大年以照片相要侠,要江平付五万块交换证物,江平为此心神不宁,并将此事告之纪伟,二人决定花钱买下证据。
纪伟对曲的情绪紧张越发怀疑,并试探曲凡说出上周三晚上的事,但曲凡,令纪伟更加不安。
苏珊的案子开庭了,江平拒理力争,拿出了所有对苏珊有利的证据,周奇也如约出庭。
同时,赵大年也将交款方式通知了江平。
苏小小的万念俱灰令苏母和卫华伤已不已却无力唤回她的生存信念。
而内心一直受谴责的纪伟也与江平起了争执,二人产生了芥蒂。
第四集: 江平为维护,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全力为苏珊寻找可以证明她无罪的线索。
纪伟也徘徊在公安局门口犹豫不决。
正当准备跨进大门时,碰巧路过公安局的江平暗示他不要做傻事。
后二人在茶馆互诉苦衷,解除了芥蒂。
赵大年也从银行取走了向江平索要的五万块。
苏小小在医院割腕自杀,幸好被护士及时发现方才无事,但苏母却为小小此举痛心不已。
卫华再次要求大李帮助破案,但大李困于太多的急案处理,无暇顾忌小小一事,引起卫华不满。
江平将案子遇到的阻碍告诉苏珊,苏珊大为光火,但江平却告之只有找到她丢失的孩子才能救自己。
卫华路经拆迁区遇到赵大年,当她询问起出事当晚的事,赵大年的强烈反映引起了卫华怀疑。
纪伟告之曲凡房子有了着落,曲凡满心欢喜中却说漏了嘴,再次引起纪伟的怀疑。
而曲凡与小红去看新房时,曲凡没有一丝快乐反而有一种不祥的预兆。
第五集: 周奇在饭店为江平过生日,将二十年来写给江平的信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江平,再次让江平想起二十年来的委屈。
卫华找到江平,将苦恼告诉江平,恰在此时,得知苏小小从医院出走,大家四处寻找,心急如焚。
正当在海边的小小要寻短见时,被一个叫罗章的青年阻止。
谈话间,苏小小了解到,原来罗章是与她同一所医院的病人,他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但却以小小为榜样才坚持活了下来。
二人被相互感动,成为情人。
与此同时,江平也在海边找到他们,把她带回了医院。
而苏母见到江平不知想起了什么。
卫华为大李的不帮忙赌气,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目击者。
第六集: 卫华擅自在报纸上刊登了寻找目击证人的文章,遭到报社主编的批评。
小红将卫华的报纸拿给曲凡看,可曲凡却不承认自己就是那个目击者。
纪伟也找到江平询问报纸的事,又让二人愁眉不展。
卫母帮女儿介绍对象,卫华却将来人羞辱一番。
小红找到纪伟感谢分给他们的房子,同时要求带曲凡去医院见小小以确定目击者是不是曲凡,此事让纪伟坐卧不宁。
赵大年再次打电话向江平索要五万,这次的交换物却是江平与周奇约会的照片。
卫华通过大李的上司跟随大李进行实地侦破采访,大李无奈接受。
但在抓捕行动中,卫华不听指挥被歹徒抓作人质,大李不顾个人安危救下了卫华,令卫华对他蒙生爱恋。
小红一行人到医院看望小小,给她带来了社会上热心人的来信、捐款,令小小激动不已。
第七集: 由于赵大年的再次索要钱财,令纪伟和江平寝食难安。
无奈之下,江平到银行复制了一盘监控录像,但未发现任何线索。
曲凡要陪纪伟下去检查工作一个月,找到小红告别,二人对纪伟的举动顿生怀疑。
医院马上要为苏小小进行手术,江平也欲送假肢给小小,小小对此。
江平为苏珊的正当权益找到周奇,周奇答应将苏珊的工资全部补上,并提供苏珊走丢的孩子的线索。
赵大年恰在此时打来电话,江平要求当面交易。
可赵大年没有按时赴约,却要挟周奇付钱。
周奇为了江平的安全决定自己揽下来。
在与赵大年见面时,赵大年误认为撞人的是周奇,周奇大惑不解。
当他质问江平赵大年敲诈的原因,江平无奈,只有将原委告诉周奇。
卫华将大李带回家见父母,令二老大喜。
第八集: 罗章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在小小的鼓励他要勇敢地坚持下去。
这时,纪伟也因工作劳累过度被送进医院,江平看望他时将找到的赵大年的消息告诉他,两人认为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
江平又通过拆迁办找到赵大年的住处,此时赵大年正在家中相对象。
曲凡想与小红办理结婚登记,可又被小红提及到医院看望小小,曲凡一气之下摔门而走。
江平又去医院看望了苏小小,并询问苏母为何小小跟母姓,苏母似有难言之隐。
江平鼓励小小只要有爱,就一定会和罗章战胜困难。
当小小要求江平要时常来看她时,江平羞愧难当。
遂后江平又找到赵大年,两人为这场危险的游戏大吵起来,最终江平还是被迫答应再给赵大年五万块算作最后的交易。
卫华对大李说出了她对赵大年的怀疑,大李打算亲自出马。
纪伟出院后,与江平合计以后的对策,并认为应该为小小做出点什么。
第九集: 当江平销售赵大年拍下的证据时,心中百感交集。
市委为苏小小搞捐款活动,并点明由纪伟主持此项工作,纪伟无奈之下试探曲凡,并确定曲凡就是当天的目击者之一。
纪伟终于在医院见到了小小,羞愧难当。
当苏母得知纪伟是江平的丈夫时,心头又蒙上一层阴影。
小红对曲凡最终点破了他不能去医院的原因,曲凡更加不知所措。
新婚之夜没有丝毫的喜庆心情,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内疚与自责。
在小红的劝说下,曲凡终于对小红说出了实情。
医院的赵主任告诉苏小小将有北京的专家为她做腰椎手术,这令大家兴奋不已。
而此时的卫华正因擅自刊登悬赏捉拿目击证人的文章一事而被报社主编骂。
苏珊的孩子终于找到,但已被人领养,江平告之周奇,无论任何代价也要把孩子带回。
大李与卫华找到赵大年,但他守口如瓶让大李更生怀疑。
纪伟为公安局刊登的悬赏文章与江平起了口角,气得江平离家出走。
正当此时,赵大年告诉纪伟让他找江平的情人周奇问问清楚。
第十集: 大李终于等来了目击者的电话,此人声称要五万块才肯作证,大李通过录音鉴定打电话的就是赵大年。
赵大年又找到江平想诈取更多的钱,令江平气愤不已。
当江平回到家中被母亲告知有一个男人打来电话让纪伟找周奇,江母担心二十年前的秘密将会被揭发。
纪伟得到了周奇的情况,醋意大发。
大李决定派人盯赵大年的梢,断定他与肇事人有联系。
病床上的罗章面容憔悴,令守在一旁的小小痛心不已。
赵大年再次找到江平索钱,声称即便进了监狱也会为她保守秘密。
江平答应了他的要求,将此事告之了周奇。
赵大年误认为江平买鼠药要毒害他,交易过程中欲杀掉江平,幸亏周奇及时赶到,但周奇却失手杀死了赵大年。
第十一集: 曲凡因内心的不安时常做噩梦,无法摆脱自责的阴影。
当大李赶到赵大年的死亡现场时,却发现现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办公室中的周奇坐立不安,江平也被母亲看透了心事。
江平去医院看望正在接受腰椎手术的苏小小,卫华顺便把赵大年被杀的事告之了江平。
江平即随后告诉周奇说警方没有发现任何线索,令周奇很高兴,同时江平对周奇的旧怨也因此事而烟消云散。
苏小小的手术非常成功,加之罗章的安慰令小小信心倍增。
曲凡因此染上了酒瘾,小红对此非常不满,却又毫无办法。
赵母确认了儿子的尸体,痛心不已。
从赵母不经意的一句话,大李确定了线索还没有断。
而纪伟向江平询问赵大年被杀一事,江平却矢口否认。
第十二集: 江母打开了与女儿江平说好永远封存的箱子,原来江平在二十年前生下一个与周奇的私生女,但因种种原因却没有承担起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曲凡约出江平,道出了他内心的痛苦,希望江平可以给他一些帮助,但江平因为心情低落,无意为曲凡出谋划策,曲凡表示以后的事会按江平和纪伟的行动处理。
内心的自责让曲凡产生了远离这个城市的想法。
周奇欲将找到苏珊孩子的事告诉江平,而接电话的却是江平的丈夫纪伟,纪伟在电话中阐明了不干涉他与江平见面的观点,令周奇十分不安。
江平为周奇谴责纪伟的事大发争吵,尽管如此,周奇还是努力帮助江平找苏珊的孩子,只希望得到她的原谅。
苏珊在看守所又沉不住气了,可当她得知自己孩子有了下落,对江平痛哭流涕,乞求江平能够救救她。
卫华与大李找到了伤心欲绝的赵母了解情况,从报纸的照片中,赵母认出了曾经找过赵大年的人正是江平。
第十三集: 大李带着搜查令来到赵大年家,发现了一张储蓄卡和天奇公司的手提包。
与此同时,纪伟对曲凡也捅破了窗户纸,得知曲凡是为了报答纪伟对他的培养之恩才一直隐埋至今。
纪伟怒斥曲凡,认为事到如今只有他自己是小人。
苏珊的审判终于开庭了,周奇也带着孩子及时赶到,为最终判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大李又带人到赵大年的工作地点进行搜查,并联系了银行进行监控录像的取证,从银行人员处得知江平也曾来过这里要这盘带子。
案件日趋明朗化。
卫华和苏小小先后来到江平办公室,江平见到自己走来的小小激动不已,原本想来质问江平的卫华也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罗章与苏小小的谈话间无意中及到小小的生父,但小小却不知如何作答,隐约中,她觉得自己的身世有隐情。
而新婚的小红和曲凡正打算以出国来躲避此事。
大李约见了江平询问关于赵大年的事,对于大李提出的疑问江平都一一承认,令大李大为吃惊。
第十四集: 江平告诉大李,赵大年因为偷拍到了她与旧情人周奇约会的照片而敲诈周奇并非她,并且提出了赵大年被杀当晚,她与周奇不在现场的证据。
苏小小执意要请江平一同庆祝她的生日,但苏母的力拒令她伤心不已。
此时江平来到周奇的别墅,又谈起了发生的这一切,两人喝酒消愁,痛苦非常。
纪伟将撞人一事告诉了江母,江母十分吃惊。
大醉的江平回到家中,让纪伟十分无奈。
江母始终不敢相信女儿江平是用如此的方法处理此事,痛心不已。
大李与卫华又找到周奇盘问赵大年被杀一事,周奇也矢口否认。
曲凡想辞职并离开这块是非之地,纪伟答应了他的要求,但要他保证一定守口如瓶。
曲凡告诉纪伟,在他眼里,纪伟始终是他的好领导、好大哥。
第十五集: 报社主编对卫华毫无进展的工作表示不满,而卫华却表示一定会给全市人民一个大惊奇。
曲凡与小红来到小小的出事地点想再最后一眼,巧遇匪徒行凶抢劫,曲凡奋勇救人时受重伤被送往医院。
而小小也因生日聚会不能如已所愿而提前回到医院。
曲凡重伤之下要求见一见小小,并请求小小把所有责任算在他一个人身上,小小答应了他的请求,曲凡最终如愿地闭上了眼睛。
卫华抵不住内心的疑惑,向苏母询问为何不能请江平来的原因,原来江平竟然是小小的生身母亲。
而此时的江平正独自在酒店为失散的女儿庆祝生日,不禁悲从中来。
卫华将曲凡的意外告诉了睡梦中的江平,江平与纪伟异常惊讶。
在曲凡的墓碑前,江平与纪伟心中无限歉意。
第十六集: 曲凡死后,大李与卫华找到小红了解曲凡最后要见苏小小的原因,可小红的心情极度难过,并选择了尊重曲凡的意愿,并未告诉他们实情。
小小不想再追究事故的责任人,卫华也只好同意,但大李却不能接受,并与卫华发生口角。
小红准备去美国,临行江平与纪伟前去送行,小红将曲凡在那件事后发生的变化告诉二人,让他们惭愧不已。
大李为了案子进一步明朗决定到省公安厅进行技术鉴定,可卫华的不屑一顾让大李十分不满。
卫华去看赵母,赵母感动之余将儿子赵大年拍下的照片交予卫华。
卫华拿在手里却不想交到公安机关。
大李去拜访周奇,但被一个人甩在办公室,大李趁机进行取证,希望有所发现。
小小出院了,并决定练习钢琴,这令苏母心中泛起一阵酸楚。
第十七集: 卫华告诉苏母小小的父亲是周奇,但不知为何会走到今天这步,苏母产生了要将小小还予她亲生父母的想法。
大李去看卫华时无意发现了卫华认定曲凡就是目击者的文章,大李责怪卫华知情不报,而卫华却心有苦衷。
律师事务所里,卫华与江平发生争吵,卫暗示她不要认为什么都能隐藏得很好,并告知了苏小小即是她的亲生女儿。
悲痛欲绝的江平将过去遭受的痛苦全都倒给了周奇,周奇才恍然大悟自己竟然有一个女儿,二人的痛苦难以言表。
纪伟向江母询问江平与周奇的事情,这才明白江平只是嫁给了一个外壳。
恰在此时,周奇打来电话说江平因悲伤过度导致心肌炎,江母与纪伟急忙赶到医院。
苏醒过来的江平将小小的身份告诉了江母,卫华得知江平入院立刻赶来看望,当她离开时,发现早已等在外面的大李。
大李告诉她不要陷得太深,不希望有朝一日看到她站在被告席上。
第十八集: 为了不让江平的证据落到大李手里,卫华使用小手段摆脱了大李的纠缠。
周奇终于见到了江母,江母又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将江平所受的磨难告诉了周奇,周奇自责不已,在他心中不禁产生了要赎罪的想法。
苏母将小小的身世告诉了她,在小小不知所措之时,医院通知小小,罗章的病情恶化。
小小含泪来到罗章身边,告诉他自己是江平的女儿,罗章告诉小小,爱可以化解一切。
在小小的陪伴下,罗章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小小陷入了无限的痛苦之中。
小小去医院看望了江平,说出了自己不恨她们的心里话,令江平感动得流了泪。
大李再三劝说卫华交出证据,可卫华尊重小小的意愿,依旧不为所动。
周奇交代了公司的事,平静地走进了公安局的大门…… 第十九集: 公安局里,周奇意外地将撞伤苏小小、杀死赵大年的事一并揽在自己身上。
与此同时,小小收到一封装有一串钥匙和一张500万支票的匿名信,苏母猜是小小生父周奇寄来,可小小却因惑不解,为何会在从未见过生父的情况下收到这封来信。
最终,在苏母与卫华的说服下,小小决定收下这笔钱,并用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江华出院后得知纪伟擅自为儿子办理了赴澳洲的签证,无奈之下只有同意。
大李由于不相信周奇的供词,对他再次盘,但周奇却守口如瓶。
到周家进行搜查,也依旧毫无所获。
小小来到事务所找江平,想要江平亲口告诉她实情,江平无颜面对,情急之下,小小终于大声喊出了妈妈,两人相拥而泣。
纪伟与江平一并送走了儿子,经过一番深思之后,两人最终作出了自首的决定。
编辑本段
【第4句】:相关内容 《目击证人》有一个非常好看的故事,在情节氛围营造上具有悬疑剧的特点。
本来,交通肇事逃逸案是司空见惯的,《目击证人》却由此生发出层层悬念。
比如肇事者本以为夜深人静没人发现,却有两位目击证人出现了。
曲凡为感谢纪伟的提拔之恩选择了逃避,赵大年明明可以指证嫌疑人却选择了敲诈。
紧接着,在江平和纪伟之间,又冒出了第三者周奇, 使夫妻关系雪上加霜。
该剧就是让观众在非常细微的情节中去感受、去醒悟。
此外,深入挖掘人物心理层面,也使该剧更具震撼力。
该剧在13集以后,情节发展似乎该结束了,但剧情却转向更深入挖掘人物心灵深处的东西。
赵为恒导演介绍,有一场戏是后来加上去的,就是纪伟自首前说:“当再大的官也没用,还是先学会做人吧。
”江平也感悟到:自以为懂得法律,可以钻法律的空子,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全剧由左翎、樊志启、陈希光、马跃等领衔主演,他们都极富创造力,好多精彩的戏都是临时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