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并无自性,所谓“缘起性空”。下面是雨露文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悟禅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第1句】: 亦复如是者、是标明、受想行识、与前色字、合为五字、一体也、五字者、五蕴也、五字、五则者、亦名五阴。亦复如是者、五蕴、五则、亦如是也、如是者、五蕴、五则、非一非二也。非一者、色、受、想、行、识、五则、五义也。非二者、其五蕴、五则、即是一体也、一体者、喻人身、与两手、两足、合为一体也、所谓一体者、非一非二也。我等参者、理当、一体皆空也、方为、五蕴皆空也。集 句。亦 复如是者 、如是 修、如是行、如是悟、如是证、如是本末一体、即无有不清净、之处。清净者、空五蕴也、能空五蕴时、其他诸行、不空亦空尽矣。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第2句】: 受是接受(二)想是妄想(三)行是行为(四)识是识别(五)与前色字、合并为伍、其名为、五蕴、其号为五阴。五阴者【第1句】:色者、倘见诸色时、心无迷惑、在无迷惑中、无贪、无爱、无取、无舍、是名色空【第2句】:受者、若遇诸受时、非义勿受、弗以道性者、勿受、受无爱相、是名受空【第3句】:想者、真心无相、亦无想执、更无推测、本无希望、即无我相、是名想空【第4句】:行者、若一举一动、一勤一止、以及、知觉、无 污其心 、无动其 意、其 心若水、其意如山、其名为识空。集句。受相行识、与色为伍、即名为五蕴、倘无、人我是非、即名、为空、倘时时如是、即名到彼岸。倘空五蕴、即得其纲、所谓纲举目张。纲举者、真心明也、目张者、本性见也、明心见性之人、弗得其果、弗证其道者、弗可能也。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第3句】: 空即是色者、真空能含、万象、其万象者、皆是真空之中、而显也。凡夫倘能、空其心、即不名为凡夫也。空心者、何能无四相、能空五蕴、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嗜、舌之所尝、身之所触、意之所感、识之所别者、见如是等、而不生其心者、其名为、能空其心也。而不是、不见、不闻、不嗜、不尝、不触、不感、不别者。而是、无染、无住、无能动其心也、倘能如是、即证得三果之人也。 ――涤 华禅师 《心经 注解》
【第4句】: 空者、是真空也、真空者、有灵有觉也。而不是玩空者、玩空者、空无灵觉也、真空能含一切、一切不碍真空。所谓真空、能含妙有、妙有能显、真空、之德、之用、之灵也。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第5句】: 色者、多种颜色也、色者、多者、多种、多类、之别也。色者、是某心内、分别、诸众生相中、多类之别也、色者、凡是、有形有相、有动、有止者、其性皆不离、其色也。以及妄念、与欲性、亦复如是、总名为色也、甚至举心动念、行住坐卧、生活之中、皆有色性也。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第6句】: 舍利子、三个字【第1句】:是佛大弟子中、之一也【第2句】:是佛在般若会上、呼名提字、以彼而作、代表之人也。使彼遗留是经、度诸有情也、有情者、有七情也、度有情者、是断有情也。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也。集句。舍利子、复名、舍利弗者。按理解之、是如来、头顶中、红色高起、舍利子也。寄名取义、而使我等、得入般若门、而进般若室也、即坐般若座、而行般若道、即用般若、之大 用也。 ――涤 华禅师 《心经注解》
【第7句】: 度者、从此岸度到彼岸也。度者、经过其度者、从苦厄处、度到常乐我净之处。度者、度出我等、出此生死海也。度者、使诸众生、出此五阴之狱、直赴无为之大道、而到究竟、之彼岸也。度者、度我离欲离妄、真心归觉地也。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第8句】: “照见者、而不是眼见也、亦非非眼、”以回光反照、照明自心“空”。观自在者、其意若似也、所谓、修菩萨行读恒时、行读形菩提道者、必须回光反照、反照自心、之中、所见五蕴、空是不空。五蕴不空者、生死不空也、生死不空者、即生死不能了也。五蕴空时、生死亦空也、生死空者、是不生不死也。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第9句】: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第10句】: 论理。观者、以自心眼、反观本觉、真心之中、有无尘相否。有尘相者、即当、舍之断之、“灭之”绝之。无尘相者、即为真心也。真心者、到彼岸也。观者、喻立大圆宝镜之前、当知、宝镜之中、之人是谁。亦名、回光反照、照明本心也。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第11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夫心经者、真心大道也、真心、无遍、无不遍、大道、无到、无不到、所谓、在无无之中、真心明也、大道见也、然而、明无明相、见无见执、在无相、无执中、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故名、为大觉、大觉者、觉三世、非三世、亦非非三世、觉十方、非十方、亦非非十方、在非非中、觉性圆已、道心成矣、亦无圆成相、是名为如来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第12句】: 让你烦恼的人,是来帮你的;让你痛苦的人,是来渡你的;让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贵人;让你讨厌的人,是助你成长的;因为,凡是你所抗拒的事物,其实都是你自己的侧面,是另一个你自己。
【第13句】: 人生好比一条长长的路,命运之神会为每条路都设置一些障碍,只不过有的设在路前端,有的设在路后端。若把人生拉长看,就会发现命运总体是公平的。不要在逆境的时候悲观绝望,前面也许就是一马平川,也不要在顺境的时候得意忘形,前面也许暗礁密布。
【第14句】: 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 注:心若清净,则世界清净。心若染污,则世界染污。所以,佛法以心为关键,世间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变现。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第15句】: 人生中难免遭遇痛苦,生起烦恼,但我们不必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墙上的几个墨点不放,黑暗就会占据你的视野。同样的道理,如果总是粘著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会让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过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放生。
【第16句】: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杂阿含经》
【第17句】: 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第18句】: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第19句】: 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第20句】: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第21句】: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第22句】: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静,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第23句】: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第24句】: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第25句】: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第26句】: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第27句】: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第28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个是最出名的四偈。 意思是: 世界上一切有所作为的事物,都如梦如幻,如水中的汽泡, 如镜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如同闪电一般, 瞬息即逝,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这样看待。 ――罗什 《金刚经》”
【第29句】: 金刚经中关于四句偈,历代注疏者的猜测大概有这么一些: 一是第五节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二是第二十六节中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三是第三十二节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最近还有研究者根据佛陀之言,认为四句偈是:“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第30句】: 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并无自性,所谓“缘起性空”。
【第31句】: 万物非有非无,而又非非有非非无;中道不片面,而又非不片面。 《大藏经卷四十五》
【第32句】: 传说惠能就因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开悟。 ――鸠摩罗什三藏法师 《金刚经》
【第33句】: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本经总题。含义即是以金刚般的无坚不摧、无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对治一切虚妄执著,达到对实相的理解,得到解脱,到达彼岸。 ――鸠摩罗什三藏法师 《金刚经》
【第34句】: “随其心静,则佛土净”。 ――慧能 《坛经》
【第35句】: “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慧能 《坛经》
【佛语经典语录】
【第1句】: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第2句】: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第3句】: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第4句】: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第5句】: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第6句】: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第7句】:不可说。
【第8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9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10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第11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12句】: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第13句】: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第14句】:一切皆为虚幻。
【第15句】: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第16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第17句】: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第18句】: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第19句】: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第20句】: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