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名人名言

道德经名句方而不歌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有人说,孔子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人,中国人为人处世都无形中渗透着儒家的和谐、中庸等思想。但是,很多人低估了老子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事实上,如果说孔子思想对中国人思想渗透到了肌肤里,那么,老子的思想就可以说是渗透到了血液里、骨髓里、灵魂里。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我们的举手投足、家长里短事都和老子的思想密不可分,只不过是我们日用而不知吧了。比如说,现代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歌曲,你能想到他们和传统文化《道德经》有联系吗?

恐怕没人想得到,一个是新潮的流行元素,一个是古板的传统元素。但事实上,很多流行音乐都有传统文化的背景。抛开周杰伦的中国风不说,单说“道德经”,就有不少歌曲在用道德经的语言做歌词。

很多人都喜欢无印良品的一首歌“掌心”,大家还记得歌词吗?“摊开你的掌心,让我看看你,玄之又玄的秘密,让我看看里面是不是真的有我有你”,这里面就用到了老子《道德经》中的玄,老子道德经第一张就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正因为老子的这句话,玄之又玄不仅成了一个成语,中国的周易、风水、八卦等传统文化还被称为了玄学。而奉老子为道祖的道教还被称为“玄门”。而这个玄,就是众妙之门。

曾经的流行巨星苏芮,她的一首歌传唱度也非常的广,曾经我们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她的歌声,她最为流行的一个首歌“酒干倘卖无”中唱道:“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这还表达的不够清楚,又继续用不同的话重复表达歌词的意思:“有天才有地,有地才有家,有家才有你,有你才有我。”这不就是《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注解吗?

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无法道,道法自然。”看看,比较下苏芮“酒干倘卖无”反复传唱的歌词,是不是和老子的话“同曲异工”。如果老子在世,一定很高兴,小姑娘在歌曲植入给自己做广告呢!

这些,还都是不够,另外一个干脆就直接把他的歌曲名字以老子命名了,就是很多人都喜欢听的吴克群的“老子说”,还把老子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原原本本地放到了歌词里。当然,如果老子在,恐怕还要向他要求“知识产权”呢!

小结:

所以,不要以为老子离我们很远,什么传统文化,什么道德经都是古代老掉牙的东西,读来无用。老子无处不在,细看看这些用道德经做歌词的流行歌曲,是不是很有文化很经典。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被书呆子们评价为缺乏“思想深度和严肃性”的流行音乐歌手和 年轻一代能喜欢这些歌曲,也是对老子的认同,同时这些歌曲的传唱也在无形中传播者老子的思想。

老子无处不在,细数那些用“道德经”做歌词的流行歌曲,太经典了!道友们,您还发现哪些现代元素具有的老子的影子呢?

/完/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谈论《道德经》时,只论"道"而不谈"德"呢

这个提问是有水平的,基于道、儒的几千年道统之争,故今人一提起《道德经》,大多都羞于谈「德」,这其实是一阵莫名其妙的“政治正确”,徒让《道德经》的本意失真。

首先还是得科普几个常识:

一、按《道德经》的本意,道家似乎的确十分反儒,比如说十分有名的这一段: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再配上“不尚贤,使民不争”和庄子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十足的“铁杆”反儒呀,是不是?

但其实,这是望文生义。

首先,在老子那个年代「道」和「德」不分家,证据就是郭店版的《道德经》,原名就叫《老子》,(也讲《上经》)不分篇章。其二是马王堆的《道德经》就分出了上下两篇,不过它是《德经》在前——所以,《道德经》原名似乎应该叫《德道经》更恰当?

总而言之,老子并不反儒家的「德」,来看清楚人家的原意。

二、道家的「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天道地德,天有道,地成德,万物资始。天仁、地义、人信(礼)。

毫无疑问,在道家的眼里就没有坏人——这就是道家空想主义的一面,所以老子才会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但是他前面却明确说到了“失义而后礼”。

就是说: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再讲礼有啥用?

这句话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以后不要再搞「反德主义」,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应该成为争吵的原则性问题,搞清楚道家的真义是以「道为宗」——即讲究「天地人为一体」。而儒家则是「人定胜天」。

一种是「人为道服务」,另一种是「道为人服务」,仅此而已。

老子道德经中“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什么

老子在《道德经》全篇中,对"无为而无不为"有多处论及,这是老子的政治理念及治国的核心思想,最集中的表述,是在上篇"德经"收尾时做出的概括性总结。原文如下: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通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对此段文字,我在口袋书《老子略谈·逼近本原》中,作如下大义直解:

柔韧与弱小,最终都能胜过刚硬与强大。鱼应潜游于深广的水域才安全,一个国家的战力及战略,绝不能拿出来显摆。道(宇宙时空及其规律和法则)貌似无作为,但却无处不在作为,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执政者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奉行"无为而无不为",那么,万事万物都会归属在自己的轨道本位上,自主、自动、自律地前行。执政者非要妄为胡为的话,我的意见就是镇之以"不可言喻的朴"--即运用道的法则,透过宇宙时空运行的规律和法则,来实现教训和惩治,以灭减其贪欲和权力欲,这样执政者才会安静。执政者安静了,天下就安定了。

这就是老子的伟大,这就是《道德经》之所以广受人类大众喜爱的根由。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文出版的书籍,发行量长期占据第一和第二位的,即是《圣经》和《道德经》,最近,《道德经》已超越《圣经》,排名第一。

如何理解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非,道,非,常,道,水道,气道,天道,水道属地,气道属人,法道属天,也叫做,天,地,人,人身,人生的来头,来源,关系人,关系户,关系,,,明,非,明,非,常,明!!!做人一身一世,到要依规,依矩,依正途,正道,正心,正身,正觉,正体,正人,正口,正言,正语,正句,证据。来做人,做事,生存,生话,做生意关系,,,简単讲!!!道就是名正言顺,名证言顺,关系!!!千其不要,见人,讲人话,见鬼讲话!!见神就讲大话,,,否则你做人,一身一世,一生一世,字作自受,自作自受,枉来白做人一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如何看待日本现行高中二年级国语课本讲授《道德经》的名句名篇

今日在头条上看到日本国现行高中二年级国语教科书讲授老子的“小国寡民"“不尚贤“等名句名篇,而且是汉字的繁体字,感到非常震撼!我国目前高中语文还未把老子的章句正式编入教科书,刚出版的《大学语文》第十一版才编入老子两章,看来国学的传承竞落后邻国日本,如此文化自信从何谈起?本人《还原〈道德经〉本意》这由无名小卒的鄙作都卖到日本,标价一千四百日元,可见它对中囯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得不由衷敬佩。我曾和一位在高中教语文的同学探讨老子章句为何不编入高中正式教科书之事,他说因老子缺乏文学性而庄子富有文学性而编入,这是片面乏理性的错误观点,教学以传授道理为中心,人不懂道理就没有灵魂,什么文学性只能算是杂技从属的东西。老子的五千言是传授道理的无与伦比的精华,在此疾呼全社会与各界尽快达成共识,尽早把老子五千言全部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这无疑将极大有利于学生树立敬畏道理,学习与探索道理,遵守与运用道理这一人生最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快国人的现代化步伐,尽早圆中华复兴之梦想!

道德经不求得道,求下联

道德经不求得道,韩非子难免诽韩!

《道德经》中有何“天机”

可以说《老子》道经全是天机,道可道,非常道是天机;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视之不见日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孔德之容…都是比较明透天机。不学佛怎么也说不清,道不明。就是告诉我们反朴归真。南无阿弥陀佛

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冬天多云的阳光更有老子紫气东来的气味,宁静里有隐忧,宁静和死一般,生于忧患。

人一呼一吸间,自有道魔,悟道,生于忧患,就是道高一丈。成道就是死于安乐。

唯之于阿,相去几何,美之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兮。众人兮兮,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众人昭昭,我独昏昏,澹兮其若海,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段老子对自己心理路程的描写,事业不顺,爱情不顺,感觉人生之路漫漫,大家快乐,只有自己心在漂流,修炼成了心和大海一样宽阔,所以来老子佳人无梦以后,就有写道德经的丰富素材。

善行无辙迹,阳光照身体,心结打开。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爱其师,不贵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老子有了丰富修炼经验后,就想当老师。当老师,远古有用的书很少,天下人有智慧但容易迷惑。老子要写一本叫要妙的书,这本要妙的书正式书名就是德道经。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信者,吾善信之,不善者信,吾善信之,得善信。圣人在天下,翕翕焉,为天下混其心,百姓皆注目之,圣人皆孩之。

老子充满悲天悯人的胸怀,浓缩自己修行的思想,写成一部书,天下人聚精会神于这本书,老子像孩子一样发出宽慰笑声。

我言甚易知,甚易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故圣人谒衣而怀玉。写成道德经很多人都因为私心重而难于理解,所以感叹老子穿旧衣服,衣服里的道德经就是一块温润的玉石一样。

出土了2300年前的《道德经》没有记述“圣人不仁以……”这些名句,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的看法是:证据不足,不能妄下定论。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是目前最早的道德经版本,其实早在1993年10月就被发现,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在世界范围内也曾经有过热烈的反响和研究热潮,却又纷纷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现行道德经版本5000多字,而郭店出土的只有2000多字,墓主人下葬年代距离老子生活年代大约300年,并不能以此说明,这就是老子原篇,因为是手抄本,非老子本人所写。


郭店的版本,分甲乙丙三部分。甲本约1086字,乙本约390字,丙本约575字,分别对应现行版本的部分章节


我的看法是,郭店版本有可能是原本,也有可能是摘要、节抄。


另外,我觉得,即使现行道德经版本不是原始版本,也说明不了什么,因为道德经本身就是在老子学说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的,说白了,老子不是一个人,道德经是道家学者的集体成果和智慧结晶。正如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佛经也非世尊亲笔。其实,郭店出土的版本,本身也并不完全 ,因为据说经过盗墓者的洗礼,出土的典籍已经有部分丢失。


至于现在普遍流传的河上公本和王弼本,多多少少肯定是经过加工的,但这并不影响原著的思想。


道德经现行版本是目前世界流传最广的典籍,有着非常严谨,完善,和谐统一的文字结构和思想内涵。如果存在严重纰漏和伪造成分,是不可能立足于世的。


所以,不必纠结于版本的不同,也不必区分言语的差别,学道德经还是要以意会为主,旨在提升自己。不管郭店本有没有天地不仁的词句,天还是天,地还是地,道也还是道,不会因此而有丝毫的不同。

《道德经》哪个版本最好

我学的是《陕西省旅游社出版》,那个最好,说不上,因为只学此本。抱欠!阿弥陀佛

《道德经》中“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什么意思

《论语》里面记载过一个故事:“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比孔子小九岁,是个武力出众,年轻时候喜欢身披野猪皮,头上插几支野鸡毛,腰中斜插一把好剑的人物。子路的悟性在孔子学生里面不算高的,悟性高的有颜回、子贡,这些都是能举一反三甚至更厉害的人物。子路自己也知道他悟性不高,所以就有上面的做法:“子路听闻了道理,但还没来得及实践,就唯恐听到新的道理”。

子路的资质和我们一般人也许差不多,但是他身上的特点就符合“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理只有和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去验证道理,反思道理,人才会不断进步。

相反魏晋时期的清谈之士,谈道似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其著名人物如王弼王辅嗣上不能安邦治国,下不能保全性命,有大名而长于非人,为君子所疾,岂非“多言数穷”的典范,老子再世当言“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以此喻之,此非“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乎?

下士闻道,大笑者。道亦笑之,所谓的下士,是学道理喜欢繁难复杂,隐密几微的人,认为越复杂的道理越有用,越看上去高深难以理解的越是大道理,以“有”为道,以“无”为无物,见之而不识,用之而不能守,闻小道则轻天下,见巫鬼而心驰神醉,这种人,何足与之论道!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