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诗词名句

描写女子的名句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如果说,描写美貌女人的词,历史上数不胜数,倾国倾城的不在少数。

但是,对于一首诗词而言,流传最经典,最常见的经典词语,对于大众而言,那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莫属了。

长恨歌主要讲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和同唐玄宗李隆基的感情。

小编来分析一下。

开篇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我们来分析一下。

1,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其实,天生丽质难自弃,成为千古经典的词语,这代表美貌女子,也证明杨贵妃的美丽,天生丽质,美丽得难自弃了。

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句更是千古经典中的经典,可以说形容女人美貌已经最巅峰的词语了,一个人把六宫粉黛(指宫内皇后、妃嫔及宫女)压下去了。

3,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个词语想必很多人熟悉,从此君王不早朝,老司机都懂的。

4,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据记载,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宫女四万人。(三千指发泛指)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意思: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心生悲戚?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6,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意思: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

7,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意思: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

8,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意思: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金钗劈开黄金,钿盒分了宝钿。

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意思: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这些可以说都说千古流传的名句,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

描写李白和朋友的友谊名句是什么

描写李白和朋友友谊的名句:

最出名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最深刻的~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君马黄》

最骗人的~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赠友人三首》

最浪漫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最期望的~故人西辞黄鹤楼,樱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林陵》

最醉人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最遥远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最伤感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如何用“她一身”来描写古代女子成亲时的衣服

随笔回答头条问题。今天是郎君上门迎亲的日子,这一天她整整期盼了三年,闺阁里弥漫着玫瑰的清香,花瓣浴后的她一身丝滑的贴身内衣,婀娜身姿若影若现,丫鬟润芳服侍她穿上了老太太昨儿个送来的凤袍,一身艳红典雅,戴上金钗头冠,扑了些胭脂,染了些朱唇,不愧为将门之后,英姿飒爽,雍容华贵。

《红楼梦》里经常有姑娘生病的描写,是否证明古代女子以病态为美

古代女子非以病态为美。

曹雪芹老先生一部《红楼梦》道尽了整个封建社会的世态百象,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当时封建男权社会对女子的审美观。这方面有红学文化研究会众多学者的学术成果为证,笔者在此不再赘述,只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首先,文章里多有姑娘生病的事例描写,我觉得应该是作者故意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而设计的。作者笔下描绘的林黛玉娇媚纤巧,弱不经风是为了突出主人公迎风落泪、对月长吟的多愁善感人物形象,以此来博得男性读者诸君对她的怜香惜玉之情。女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低下,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男权主义思想的鞭笞。

其次,曹老先生在《红楼梦》里第一回里有几句自我评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作者假借主人公对爱情的痴心来暗喻自己对文学艺术的执着呢;还有就是作者假借女子柔弱多病来暗示旧时黑暗的病态封建君主制度呢?明白了作者对于整部著作的写作意图来讲,故在一个病态的社会审美意识形态里,女子以柔弱瘦小,盈盈病态为美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在古今中外的主流审美文化导向意识里,人们应当以健康为美才是正确的。

金庸原著中对女子外貌的描写,哪一段你最喜欢

最喜欢神仙姐姐。

王语嫣:只见一个身穿藕色纱衫的女郎,脸朝着花树,身形苗条,长发披向背心,用一根银

色丝带轻轻挽住。段誉望着她的背影,只觉这女郎身旁似有烟霞轻笼,当真非尘世中人……

眼前这少女除了服饰相异之外,脸型,眼睛,鼻子,嘴唇,耳朵,肤色,身材,手足,竟然没一处不像,宛然便是那玉像复活。……一双眼只是瞧着她淡淡的眉毛这么一轩,红红的嘴唇这么一撅……

顺便再写一写天龙八部中其他美女。

钟灵:那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一身青衫,笑靥如花,手中握着十来条尺许长小蛇。

玉像:这玉像与生人一般大小,身上一件淡黄色绸衫微微颤动;更奇的是一对眸子莹然有光,神彩飞扬。……这对眼珠乃是以黑宝石雕成,只觉越看越深,眼里隐隐有光彩流转。这玉像所以似极了活人,主因当在眼光灵动之故。……玉像头上的头发是真的人发,云鬓如雾,松松挽着一髻,鬓边插着一支玉钏,上面镶着两粒小指头般大的明珠,莹然生光。

甘宝宝:内堂出来一个妇人,身穿淡绿绸衫,约莫三十六七岁左右年纪,容色清秀,眉目间依稀与钟灵甚是相似。

木婉清:眼前所见,如新月清晕,如花树堆雪,一张脸秀丽绝俗,只是过于苍白,没半点血色,想是她长时面幕蒙脸之故,两片薄薄的嘴唇,也是血色极淡。

秦红棉:窗外站着一个中年女子,尖尖的脸蛋,双眉修长,相貌甚美,只是眼光中带着三分倔强,三分凶狠。

阿碧:一个绿杉少女手执双桨,缓缓划水而来,口中唱着小曲……只见那少女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说话声音极甜极清,令人一听之下,说不出的舒适。这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满脸都是温柔,满身尽是秀气。……只见阿碧抿着嘴,笑吟吟的斜眼瞅着自己,肤白如新剥鲜菱,嘴角边一粒细细的黑痣,更增俏媚,……是瓜子脸,清雅秀丽。

阿朱:她身旁站着个身穿淡绛纱衫的女郎,也是盈盈十六七年纪,向着段誉似笑非笑,一脸精灵顽皮的神气。这女郎是鹅蛋脸,眼珠灵动,另有一股动人气韵。

王夫人:原来这女子身穿鹅黄绸衫,衣服装饰,竟似极了大理无量山山洞中的玉像。不过这女子是个中年美妇,四十岁不到年纪,洞中玉像却是个十八九岁的少女。段誉一惊之下,再看那美妇的相貌时,见她比之洞中玉像,眉目口鼻均无这等美艳无伦,年纪固然不同,脸上也颇有风霜岁月的痕迹,但依稀有五六分相似。

康敏:马夫人脸上似笑非笑,嘴角边带着一丝幽怨,满身缟素衣裳。这时夕阳正将下山,淡淡黄光昭在她脸上,萧峰这次和她相见,不似过去两次那么心神激荡,但见她眉梢眼角间隐露皱纹,约莫有三十五六岁年纪,脸上不施脂粉,肤色白嫩,竟似不逊于阿朱。……那妇人身穿缟素衣裳,脸上薄施脂粉,眉梢眼角,皆是春意,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便如要滴出水来,似笑非笑,似叶非叶的斜睨着段正淳,正是马大无的遗孀马夫人。

阿紫:瑟瑟几响,花树分开,钻了一个少女出来,全身紫衫,只十五六岁年纪,比阿朱尚小着两岁,一双大眼乌溜溜地,满脸精乖之气。

阮星竹:只见她穿了一身淡绿色的贴身水靠,更显得纤腰一束,一支乌溜溜的大眼晶光粲烂,闪烁如星,流波转盼,灵活之极,似乎单是一只眼睛便能说话一般,容颜秀丽,嘴角边似笑非笑,约莫三十五六岁年纪。

天山童姥:见她容色娇艳,眼波盈盈,直是个美貌的大姑娘……童姥嘻嘻一笑,玉颜生春,双颊晕红,顾盼嫣然

李秋水:见那白衫人身形苗条婀娜,显然是个女子,脸上蒙了块白绸,瞧不见她面容……透过她脸上所蒙的白绸,隐隐约约可见到她面貌,只见她似乎四十来岁年纪,眉目甚美,但脸上好像有几条血痕,又似有什么伤疤,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李秋水缓缓回过头来,伸左手揭开蒙在脸上的白绸,露出一张雪白的脸蛋。虚竹一声惊呼,只见她脸上纵横交错,共有四条极长的剑伤,划成了一个“井”字,由于这四道剑伤,右眼突出,左边嘴角斜歪,说不出的丑恶难看。……图中美女右手持剑,左手捏了剑诀,正在湖畔山边舞剑,神态飞逸,明艳娇媚,莫可名状。

梦姑:但觉那少女吹气如兰,口脂香阵阵袭来……只闻到一阵馨香,一只温软柔滑的手掌已握住了他手,

梅兰竹菊:但见四女不但高矮浓纤一模一样,而且相貌也没半点分别,一般的瓜子脸蛋,眼如点漆,清秀绝俗,所不同的只是衣衫颜色。

才疏学浅,欢迎补充。

酷暑结束秋风迎面而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名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有:

王维《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己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