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有感
为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革命传统教育,我前往了渡江战役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参观时,我严肃认真地听工作人员讲述渡江战役的历史片段。
参观后,也深深地受到了教育,感悟颇深。
渡江战役纪念馆以实物、图片、文字和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生动展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画卷,是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学习了解我党我军光荣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是继承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
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站在纪念馆前,我们就感受到了纪念馆庄严的气息。
广场上,仡立着当年指挥渡江战役的总前委成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老一辈革命家的雕像,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拿着提前准备好的鲜花依次向五位老一辈革命家献花,以此来纪念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
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进入了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大型雕塑,气势恢宏,战士们的姿势、神态都十分传神,栩栩如生,仿佛再现了渡江战役的画面。
我们边走边听工作人员解说,各种文物、复制品、照片应接不暇。
其中利用现代声光模拟技术对历史战争场景的再现、历史文物与珍贵照片的展出以及对健在战斗英雄采访视频的播放,生动展示了渡江战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感想 50-100字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2月5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
【第3句】: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
【第52句】: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10月30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卢沟桥畔的。
它坐落在发生地—宛平县。
在这里,我们了解并见证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
于1987年7月6日“”50周年前夕落成。
由序厅、展厅、半景画馆三部分组成。
以声光结合立体画面再现了日军在卢沟桥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壮烈情景。
进入序厅,迎面是一座长18米,高5米的大型铜铸浮雕,分别反映着抗日战争时期不同人们激昂的抗日情怀,象征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分别镶着和的曲谱。
顶部由15个方形藻井组成,悬挂着14口方形古钟,象征着14年抗战,蕴意着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的警钟长鸣。
展览分为“综合厅”、“日军暴行厅”、“人民战争厅”和“抗日英烈厅”四部分,陈列形式采用巨幅照片、形象图表及现场复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结合的方法组成立体空间,使观众产生强烈印象,如“景观”、“景观”、“”等立体模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半景画的陈列采用声光变景技术,使半景画的陈列艺术达到了当前的先进水平,再现了“七·七事变”的战斗场面。
英烈厅中的主题雕塑更达到了震撼心灵的效果——战士倒下了,亲吻着祖国的大地,但手中的刺枪直指晴天。
意喻着英烈不屈的精神。
其中综合馆展示全国抗日战争全过程;日军暴行专题展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其中有“七三一”细菌部队和的现场复原陈列;人民战争专题馆展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日救亡任务和场景,其中有台儿庄、平型关、等著名战役的介绍;抗日英烈馆展示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彭雪枫、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半景画馆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模拟七七事变战场,形象生动,触动我心。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参观着展馆,我的心不时为之震撼,心生感触,在国家危机存亡时刻,无数的英雄的无畏壮举令我感动,触动着我;无数的抗日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充分的展现出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奉献精神;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聪慧,地道战、游击战、百团大战…他们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各国人民,用自己的力量,振兴了中华民族,撑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复习历史,是为了不忘记那段历史。
因为无论何时,忘记历史,将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历史还将重演。
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热爱这个历尽劫难的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时刻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不论战争或是和平,我们都要很好的发挥下去,万众一心,团结奋进。
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2024年3月23日初春暖意大地还阳,一阵阵春风抚爱着大地。
草绿了,花开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天津红军后代联谊会首次组织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这天也是红军四渡赤水纪念日。
红军后代们缅怀父母,心中对革命前辈们无限的庄重敬意。
集结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广场上。
在纪念广场上,中央竖立着高64米的胜利纪念碑巍然屹立,那是一柄高耸入云的不锈钢三冷刺刀直插云霄。
庞大的建筑透出庄重,摄人心魄,一组的雕像,无论是炮手强壮的手臂,还是骑兵果敢的眼神,亦或是前赴后继的士兵手中的钢枪,它把你带回那个战马嘶鸣、炮声隆隆的年代。
总体环境艺术以胜利为主旋律。
两根高大花岗岩圆柱构成胜利门,柱顶分别伫立着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战士雕像。
两壁反映军民团结奋战、欢庆胜利的花岗岩浮雕墙分列胜利门两旁。
广场东西两侧的大型锻铜群雕,烘托出人民战争的磅礴气势。
纪念馆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
走进了平津战役纪念馆,也就走进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到了那在战火中燃烧的青春。
前区是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古朴庄重;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恢宏壮观。
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序厅——大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墙屏上毛泽东主席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浮雕手迹熠熠生辉;环周巨幅壁画《胜利交响诗》反映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
战役决策厅——通过对中共中央九月会议和全国与华北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平津战役的方针和部署等诸多重大历史事实的在追溯,展示了平津战役发生的背景与全国战场的关系,着力表现了中央军委,特别是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将国民党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就地歼灭的英明决策的过程。
厅内设置了毛泽东主席西柏坡办公室旧址复原蜡像以及大量历史文物,照片多媒体演示,将毛主席驾驭战争的伟大气魄,运筹帷幄的高超指挥艺术,形象生动的地表现出来。
战役实施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等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
本厅设置的巨幅塑型电动图、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场面。
人民支前厅——运用大量史料,翔实地展现了东北、华北各级党组织、政府和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
伟大胜利厅——陈列了平津战役取得的辉煌战绩和北平、天津以及全国各地欢庆胜利的场面等内容,并设置了缴获武器陈列台。
同时对平津战役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概要介绍。
反映了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重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历史演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英烈业绩厅——陈列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和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悬挂了英模群体的锦旗;展出了大量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
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的6639名烈士姓名镌刻在上,寄托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多维演示馆——运用现代声、光、电高科技与多元化视听的技术手段,把全景式超大屏幕环球电影、背景画、战场微缩景观结合起来表现战争时空氛围的音响合成,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听艺术形式,气势恢宏地演示了平津战役多维空间历史画面。
兵器布列——广场东西两厢布列着火炮、坦克、装甲车等重型兵器,渲染出军事纪念馆的浓重色彩。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也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个战役。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并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是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这是有深远的军事意义。
东北解放以后,据守张家口、北平、天津、唐山一线的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50多万人,面临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已成惊弓之鸟。
是撤是守,蒋介石、傅作义各有打算。
虽然他们的主张不同,但都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而对我军的力量估计不足。
因此傅作义集团采取了暂时固守平津,确保海口,以观战局变化的方针。
为了防止傅作义集团南撤西退,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主力联合举行平津战役,就地歼灭傅作义集团,并采取了这样几条措施:东北野战军立即结束休整,取捷径以最快速度隐蔽入关,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和天津之敌,斩断敌人海上退路;徐向前兵团停止攻打太原,杨成武兵团撤围归绥(现呼和浩特),以免傅作义作战失利后向西北逃跑;通过与傅作义进行谈判,将其稳住等。
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参战总兵力100多万人,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党的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作战和接管平、津、张、唐等地的一切事宜。
平津战役开始以后,我军首先对傅作义集团进行分割包围,截断其西退、南撤的通路,将这只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
然后按照毛泽东确立的先取两头后打中间的攻击次序,逐一歼灭被围困在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等地的敌人,解放了天津和塘沽。
天津解放后,北平守敌25万人陷于绝境。
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中央军委决定继续同傅作义谈判,争取和平接管北平。
通过谈判,傅作义接受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
一个多月后的3月15日,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到北平,人民解放军总部也随之迁到北平。
又过了6个多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此役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
【第52句】: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
【第3句】:9万余人。
这一伟大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有着深远的军事意义。
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并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
当我们参观后再次来到纪念馆前的广场,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成千上万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地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战火中活下来的我们父辈,又是赤胆忠心报国一心为民做事,我们应该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发扬红军光荣传统。
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200字
参观焦庄户地道战遗址有感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期间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一种作战形式,根据这一作战形式改编的同名电影更是经典,让人百看不厌。
2006年9月15日,在这建国57周年来临之际,国家图书馆采选编目部组织部里的部分同志参观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让大家在历史的遗迹前感受到了身临其境的震撼。
焦庄户地道站遗址位于顺义区燕山余脉歪坨山下,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组织领导下,焦庄户村人民同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
在长期的战争中为了便于打击敌人、保护自己,于一九四三年春开始挖地洞并在实战中不断地改造、扩展,到一九四五年形成了村村相连户户相通全长达23华里的地下长城,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战斗型地道网,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地道内有休息室和指挥所,有单人掩体、陷阱、碾盘和庙台暗堡等战斗设施,还有水缸、炕洞、墙柜、锅台、猪圈、马槽等较隐蔽的出入口和瞭望楼。
这些密布的地道,简陋的作战工具,充分显示了我国各族人民打击侵略者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在这里,大家久久驻足,深刻切实地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英勇和智慧。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浓缩了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浴血奋战、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浓缩了我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刻揭示了我党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劳苦大众闹革命、求解放的光辉历程。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满怀感恩和感激之心,谨记先辈们为我们的和平和幸福所作的努力和牺牲。
没有他们的流血,战争也许还要持续很久;没有他们的浴血,敌人也许还要多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数日。
国家的孱弱,她的人民就要承载苦难。
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抗战史是一部胜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复兴的轨迹清晰地勾勒出回归大国的坐标时,我们才可能最终体验到“胜利”的完整涵义。
我们要发扬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因为,我们都不能忘记那段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
参观集宁战役官心的体会
大同集宁战役历时一个半月,我军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给敌沉重打击,歼敌
【第1句】:2万人,但由于指挥官二次关键指挥错误,使战役失败,大同未攻下,集宁又失守,张家口处于敌军两面夹击不利形势下。
集宁失利,大同撤围,导致了晋察冀我军对敌斗争形势急剧恶化,并使 西北野战军在战略上极为被动,使 胡宗南得以无后顾之忧出兵延安,给中央造成极大麻烦,为华北关键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