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请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
放得辟谷术,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值月夕或至宵分,自豹林抵州郭七十里,徒步与樵人往返。性不喜浮图氏,尝裂佛经以制帷帐。所著《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颇称之。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其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咸平元年母卒,水浆不入口三日,庐于墓侧。翰林学士宋湜、集贤院学士钱若水、知制诰王禹偁言其贫不克葬,诏赐钱三万、帛三十匹、米三十斛以助其丧。
大中祥符四年四月,求归山,又赐宴遣之。所居山林,细民多纵樵采,特诏禁止。放遂表徙居嵩山天封观侧,遣内侍就兴唐观基起第赐之。然犹往来终南,按视田亩。每行必给驿乘,在道或亲诟驿吏,规算粮具之直,时议浸薄之。
八年十一月乙丑,晨兴,忽取前后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诸生会饮于次,酒数行而卒。讣闻,上甚嗟悼,亲制文遣内侍朱允中致祭。归葬终南,赠工部尚书,录其侄世雍同学究出身。(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有删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
B.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
C.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
D.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束脩,古代学生入学与教师初风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所以后来用束脩指入学。
B.浮图,是梵语的音译,是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也作浮屠或佛图。
C.缗钱,是指古代用绳传连成串的钱。一千个方孔铜钱用绳穿连在一起,就是一贯。
D.斛,是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五斗,后来改为十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放年轻时便有隐居之意。父亲令他考进士,他却以学业未成理由推辞,每每往来于嵩山、华山之间;父亲去世后,他与母亲一起在终南山隐居。
B.种放对仕途并不热衷。陕西转运使宋惟干向朝廷推荐他,宋太宗下诏令让人召见他,但他因为身体有病而没有动身出发。
C.种放隐居时生活随性、自由。有时至月夜或半夜,他会从豹林谷抵达州的外城七十里,与樵夫一起徒步往返。另外,他还写了很多作品,这些作品得到人们的称赞。
D.种放很得皇帝喜爱。他向朝廷主动请求返回终南山,皇帝赐宴送他。还特地诏令禁止百姓在他所居的山林随意砍柴,并给他建造府第。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
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3分)
②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3分)
③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5分)
④然犹往来终南,按视田亩。每行必给驿乘,在道或亲诟驿吏,规算粮具之直,时议浸薄之。(5分)
参考答案
4.D(3分)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粟。
5.D(3分)
6.B(3分)
7.①秦有富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来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3分)
②登上东面的小山来抒发心声,站在清澈的小溪边吟诗作赋。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尽头,乐天安命,有什么可疑虑的呢?。(3分)
③我常劝你不要聚徒讲学。你既然已经隐居了,还写什么文章?如果你真的被朝廷任用而不能再隐居了,我打算离开你独自前往深山隐居了。(5分)
④但种放还往来终南山,查看田地。每次出行必定给驿乘,在路上有时诟骂驿吏,估算粮具的价值。当时舆论逐渐鄙薄他。(5分)
参考译文
种放,字明逸,是河南洛阳人。种放性情沉默,爱好学习,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不与小伙伴们玩耍。父亲曾让他考进士,种放以学业还没有完成为理由,认为不可以妄动。常常往来于嵩山、华山之间,慷慨地有隐居山林中的意思。不久父亲去世,几个兄长都营谋官职地位,唯独种放与母亲一起隐居在终南山豹林谷的东明峰,用草搭建房舍,仅能遮蔽风雨。种放把教书作为职业,得到学生送的礼物用来供养母亲,母亲也乐从天道,不执著食物的滋味。
种放得到辟谷术,在峰顶另外构建房子,整天端正地坐立遥望云彩。每逢山中雨水暴涨,道路被阻隔断,食物缺乏断绝,就只吃红薯板栗。种放喜欢饮酒,曾种植高粱自己酿酒,每日借助清寂空山来放空心灵,因此得到云溪醉翁的称号。(种放)裹着头巾穿着短短的粗布衣服,背着琴提着壶,逆着长长的溪流而上,坐在厚重的大石头上,采摘山药来佐助饮食,往往是整天。在月末有时到夜半,从豹林谷抵达州的外城七十里,他与打柴的人步行来回往返。性不喜欢佛教徒,曾把佛经撕开用来制作帷帐。所撰写《蒙书》十卷以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们很是称许。
宋淳化三年,陕西转运使宋惟干向朝廷上奏种放的言行操守,宋太宗诏令使人召见种放。种放的母亲抱怨说“:我常劝你不要聚徒讲学。你既然已经隐居了,还写什么文章?如果你真的被朝廷任用而不能再隐居了,我打算离开你独自前往深山隐居了。”种放对朝廷的人说自己有病而没有动身出发。他的母亲拿出他的笔、砚台全部烧掉,与种放转移居住到深山更偏僻的地方,人迹罕至。太宗称赞种放的节气,诏令京兆府赐给他钱财让他供养母亲,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官吏每年按季节时令抚恤慰问。咸平元年母亲去世,三天水、米浆不入口,在墓侧边构屋居住。翰林学士宋湜、集贤院学士钱若水、知制诰王禹偁向朝廷诉说种放因贫困不能够埋葬母亲的事情,皇帝诏令赐给他三万贯钱、三十匹帛、三十斛米帮助他办丧事。
大中祥符四年四月,种放请求返回终南山,皇帝又赐宴送他。种放所居山林,很多百姓随意砍柴采摘,皇帝特地诏令禁止。种放就上奏表迁居嵩山天封观侧边,皇帝派内侍靠近兴唐观的地方建造府第赐给他。请假超过一百天,继续给他俸禄。但种放还往来终南山,查看田地。每次出行必定给驿乘,在路上有时诟骂驿吏,估算粮具的价值。当时舆论逐渐鄙薄他。
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早晨起来,种放忽然取出前后奏章奏疏的草稿烧掉,穿道士衣服,召门生一起饮酒于停留处,几巡酒后安然离世。死讯传到朝廷,皇帝很是感叹哀悼,亲手写祭文派内侍朱允中致祭。归葬终南山,赠工部尚书,录用他的侄儿种世雍为同学究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