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9140”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又到香椿飘香时的优美散文
初春时节阳光和煦春光明媚,正是香椿生长发芽的季节。住在农村老家,当我望着一棵棵、一树树冒出嫩绿色、紫红色嫩芽的香椿,在微风吹拂中轻轻摇荡,散发出阵阵香味直钻鼻孔,顿觉心旷神怡,于是满脑子堆满了关于香椿的记忆……
在我们鲁中地区的偏僻农村,过去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种植香椿的经历。大家习惯在房前屋后的闲地上,栽上几株香椿树,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自家吃起来既方便、又实惠而且属于无公害蔬菜自然非常放心。我清楚记得,儿时的我与姐姐一道,在院子中央围着一棵棵香椿树穿梭、打闹、嬉戏的场景。母亲看到后,不由分说对我们一顿训斥,为了不让我们损坏树木,第二天母亲便用草绳围着香椿树一圈一圈缠了起来,即使这样也没能挡住我们爱玩的天性。只是天真的我始终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对香椿树如此爱惜?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懂事了。母亲告诉我,香椿芽可是咱家的救命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样一个物质条件匮乏的时期,全家还指望它打打牙祭、改善生活呢!我听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每年清明过后谷雨前夕,正是香椿疯长的季节,也是采摘香椿的最佳时节。儿时的我提着篮子,如同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站在了树下,带着憧憬和羡慕的目光,看着父亲用绑着钩子的长杆子,从香椿树上将那些嫩绿的、紫红的香椿芽采摘下来。我一边唱着不知名的歌儿,一边忙不迭地的将飘落在地的香椿芽一枝一枝捡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在篮子里面,集中交到母亲手里。忙碌的母亲不断地将香椿芽分类整理,清洗干净并晾晒后,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出各种美味佳肴。
在农村香椿芽的吃法很多,其中腌咸菜的做法最为普遍。我清楚记得,母亲将采摘下来的香椿晾好后,均匀地撒上精盐轻轻揉搓,揉至稍萎蔫蔫时,再开始装盆(缸),并分层压实,随装香椿随撒盐,并加入了少许酒、醋、红糖等作料……这样腌制的香椿芽咸菜,口味纯正色泽光鲜,能够始终保持芳香嫩脆的特点,等待一周以后即可食用。记得1982年我在桓台县陈庄中学就读时,每个星期带着一兜干粮,每次母亲总是给我放上一瓶香椿芽咸菜,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就是最美的“享受”了。中午时间,我吃着掺杂着玉米面的卷子,就着娘给我腌好的香椿芽咸菜,真是越吃越香,其他同学看到后,纷纷过来索要,你两根、我三根,大家吃的狼吞虎咽,往往一瓶咸菜不到两、三天的时间便一扫而光了……
香椿芽的另一种吃法,就是打上鸡蛋,放上面糊,与香椿融为一体进行油炸,出锅后的香椿变得色泽鲜亮,非常诱人,吃在嘴里自然是又香又嫩又可口回味悠长。由于油炸香椿使用油较多,当时在家庭条件异常拮据的情况下,我很少享受到这种美味罢了。有时候母亲为了给我解馋,把树上摘下的香椿芽用刀切碎,加入鸡蛋和少量淀粉,放入适量食盐,专门为我烙成香椿馅饼,吃起来照样津津有味松软可口,至今还有深刻的印象呢!
以后,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多,我逐渐了解到,香椿芽还可以烹调出多种特色的菜肴。如:香椿拌豆腐、凉拌香椿、椿芽炒肉丝、香椿酱油拌面、香椿辣椒、椿芽辣子汤,都别有风味。特别是香椿拌豆腐,至今是我饮食中的最爱。这种菜的`做法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2—3厘米的方丁,香椿加少许食盐,倒入开水适量,浸泡5分钟后取出,切成碎末拌入豆腐丁,加入香油、味精、食盐调拌即成,这道菜吃起来最大的特点,就是香椿芽的味道非常纯正,营养价值自是非常丰富。
这几年,由于人们对绿色食品的热炒,香椿芽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初春时节,刚下来的香椿芽在超市里已经涨到十几块钱一斤的价位,真是堪比肉价。随着季节转暖,香椿的价格开始回落,一般保持在【第2句】:3元左右,这个时候正是储存香椿的大好时节。买来清洗干净后,装袋放在冰箱里冷藏起来,想什么时候吃了拿出来,做出的菜肴绝对味美如初。掌握了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在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能吃到新鲜的香椿芽了!
在农家人眼里,香椿树可以说是浑身是宝。香椿树皮,能清热、燥湿、止血、杀虫,治疗腹泻、痢疾、便血、带下、遗精。香椿树上结的子,叫“椿树铃”。它在香椿叶落的秋风中,犹如风铃系在树梢上,和飞近飞离的小鸟招呼着;如有风寒、胃痛、风湿关节疼痛、疝气肿痛之病,亦可取长长的竹竿将其取下,用水煎服,祛病。盛夏时节的香椿芽叶子,切碎后和在面里面,蒸出来的干粮香嫩可口。若用香椿芽铺篦子,蒸出来的干粮更是别有风味与众不同。
现在又到了香椿飘香的时节,每当品味着美味的香椿,我更多的时候是在寻找过去的记忆,追忆逝去的岁月和岁月中感动的故事,这或许是忆苦思甜的缘故吧。
又到腊肉飘香时的美文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腊肉飘香的季节。以往这个季节,老伴都会提前准备好过年的腊肉。今年也不离外,刚进腊月,老伴就着手准备腌制腊肉了。腊肉有个发酵过程,如同精心酿造等待发酵的美酒,需要时间来成全,在阳光和空气的关照下,一些有益菌继续生长,一点点渗透到腊肉的肌理,不动声色地催化着脂肪和蛋白质,成为新年团圆餐桌上最美味的期待。
小时候,家里很困难,尤其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够吃上腊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但不管怎么困难,母亲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全家春节吃上可口的腊肉。记得有一年,眼看春节来临,因没钱买肉,腊肉没有着落。母亲便想了个苦办法,用平时积攒的口粮找杀了“年猪”的邻居兑换了2斤腊肉,算是过了个春节。而我们自家辛辛苦苦饲养的“年猪”被迫卖了还超支。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过年只杀过一次“年猪”。所以对吃腊肉特别向往,也特别钟爱。
后来家里条件慢慢好转,兄妹们都各自参加了工作,日子过得如芝麻开花一般,吃腊肉便成了家常便饭。每年春节前,母亲都会腌制很多腊肉。记忆中,母亲是位腌制高手,她腌制的腊肉先要把盐炒过,然后等盐冷了后再直接抹到肉上,肉要新鲜的,不要沾水,等盐冷了再均匀的抹在肉上,然后再把这些都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桶里,把最厚的放在下面,薄一点的放在上面,过两天还要翻一下,这样盐味才码得均匀。左邻右舍都知道母亲腌制的腊肉才腊香满口,熏香扑鼻,腊味醇厚,且肥而不腻,瘦不塞牙。如今老伴能掌握一手过硬的腌制技术,也是从母亲那学来的。
我酷爱腊肉,以至后来参军到部队后,母亲都没忘记我这个嗜好。记得那是对越自卫还击战前夕,我们部队正在搞临战训练。有天傍晚,团政治处主任严正荣突然通知我,要我到火车站接母亲。我和几个同乡战友连夜赶到车站,碰到母亲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在这临上战场前夕,只有母亲牵挂儿女,才会这样千里迢迢来看儿子。母亲带来的不仅是我爱吃的腊肉,还给我带来坦然走上战场的坚定信念。多年后每当问起这事时,母亲总是说:“一是放心不下,二是你爱吃腊肉,所以就去部队了。”再后来,我每年回家探亲,给战友们带回最多的也是腊肉,战友们知道我这个习惯后,都会在第一时间与我共同分享腊肉香味。
如今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龂提高,腊肉已不再是稀罕之物。超市常年都能买到,腊肉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腊肉带给人们最多的是无尽的回忆。
闻着飘香的腊肉,品味着时间的轮回,仿佛又有一种回到了家的感觉。与其说是家的感觉,倒不如说是对母亲的思念。
又到桂花飘香时的作文
导语:桂花再次簇拥在我面前,徜徉在桂花树下,回忆没过了我的脑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桂花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篇一:又是桂花飘香时
那次我又来到桂花树下,一阵微风拂过,桂花的香味扑鼻而来,香味还是那麽的迷人,那麽的令人陶醉,只可惜,吸吮桂花香味的人已经不是两个了。
那时,我上小学,童年的时光是那麽的令人难忘,但更令人难忘的是那段纯真的友谊——“哈哈哈,你敢打我”“我就打你”……我和a在桂花树下跑来跑去,跑累了,我们就坐在树下,仰望天空:“哎,你长大想干什麽?”“嗯……我还没想过,能不回答吗?”“嘿!不能”我逼问道。“那我就做一名村姑吧!”她充满幻想的说。“咦,为什么呀?”我疑惑不解。“因为,我要栽桂花树,采桂花做茶叶,让桂花香弥漫全国各地……”一阵微风拂过,院里的小草随风摇曳,我望着a,思索着a所谓的伟大梦想……
最喜欢夜晚,浩瀚的夜空和朦胧的月光永远是那麽迷人,我和a坐在桂花树下吃着刚烙好的桂花饼,“哎,给我留点儿呗”我天生要强。“不,我还没吃够呢!”我噘着小嘴,有些生气。a似乎天生就善解人意“哎呀,我不吃啦,逗你玩呢!你还当真。”说着,她把最后一块儿饼放在了我的手里。一阵晚风吹来,有一丝凉意,我打了一个寒战,但心是暖的。
好景不长,我要跟随爸妈到镇里去念书,临走的时候,她来送我,给我带来了我最爱吃的桂花饼,桂花香顿时弥漫在我的鼻边,好香,我感叹道。“我,我以后不能再和你玩了。”我不舍地说道。“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写信嘛!她似乎很乐观,一点也不伤心。我有些奇怪。“哪,你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哭了。她狠狠地点点头,但并没有流泪。我恋恋不舍地上了火车,猛地一回头,我从车窗里看到她在小心翼翼地拭泪。我惊呆了……
如今,我又在桂花飘香的时候站到桂花树下,往事像播电影似地在我脑海中回荡,微风依旧吹来,小草依旧摇曳,桂花香依旧迷人,她白皙的脸庞依旧在我眼前浮现……
篇二:又是桂花飘香时
刚走出家门,我便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令我顿时神清气爽---那是八月桂花香。
走近那一丛桂花树,霎时间已不是一缕飘香,而是一股又一股浓郁的香。那香味铺天盖地地扑来,把我笼罩在其中,阵阵轻风把香味吹到我面前,似乎我也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株桂花树。小小的桂花儿像点点碎银,又像是一张张稚嫩可爱的笑脸,那香气从每一个灿烂的笑脸中渗透出来,弥漫了整个秋天的空气。此情此景,不禁令我回想起家乡的那片桂花林。
那时的我,还是个稚嫩的孩子,整天和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在田野里,小路上穿梭,而后山那一片桂花林,便是我们玩乐的乐园。每年秋天刚至,桂花们便会把含苞未放的花骨朵绽开,里面的小黄花发出浓浓的香味,香气袭人,我们在林子里闻着桂花香捉迷藏,过家家,好不快活。一阵秋风吹过,桂花树沙沙作响,许多小小的`桂花便被抖落到了地上,如同一个个可爱的精灵,我总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想要接住几朵美丽的桂花,仔细地观察着它,它是那样地娇小可爱,令我着迷。
每逢桂花飘香时,我总能品尝到外婆亲手做的桂花糕,淡淡的鹅黄色,浓郁的香气,甜美的味道,令我回味无穷。我也曾品尝过杭州的特色桂花糕,虽说比外婆做的更细致,但我总觉得味道还是比不上外婆亲手做的桂花糕。虽说这些都已是几年前的事了,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可惜的是,家乡的那片桂花林早已被伐了用作盖楼,而外婆也已经年近古稀,再没有精力为我亲手做桂花糕了,但我对桂花的特殊情感,却早已扎下了根。
桂花是报秋的使者,它四季常青,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盛开在微寒的八月,带给人们温暖的芳香,桂花树不仅是难得的工业原料,还是制作高档家具与雕刻的优质材料;此外桂花还能制成桂花茶,桂花糕等等。一朵桂花并不是很香,但每一朵桂花都奉献出自己的香,拧成一股股结实的香绳,沁人心脾,令人流连忘返。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每一朵桂花虽然只有那么一丁点微不足道的香气,但它们若团结起来就散发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香气,因为这香气中弥漫着它们无私的品质。桂花的这种精神比它的香更香,更值得我们欣赏。
时光飞逝,如今又是桂花飘香时,我要感谢美丽的桂花,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你是秋的使者,我心中的花。
篇三:又是桂花飘香时
又到了秋天了,桂花是这么告诉我的。我喜欢桂花,是因为我喜欢秋天。
桂花和秋天很像,一样拥有不起眼的外表,一样拥有浓厚的底蕴。秋天的桂花终也比不过春天的迎春花,娇小可爱、生机勃勃;比不上夏天的莲花,神圣纯洁、高风亮节;比不上冬天的梅花,傲雪挺立、坚韧不拔。桂花只是如秋天一样,默默的平凡着。
就算桂花怎样普通,我也依然偏爱着它。因为桂花的美好是隐着的,如同含蓄的秋天似的,把自己的美好藏在深处,需挖掘方可发现。
桂花唯一张扬的就是那般香韵了。我与桂花的结缘也是因为这香味。我在街上无聊赖的走着,却嗅到了断断续续的香味,那是桂花乘着风来引我,引我与它相见。不可否认,我是一个大俗人,彻彻底底的大俗人,我被桂花这香气给吸引,却在见到桂花时,失了仪态。
第一次见到桂花的真面目,着实惊了一跳,有着这么美好味道的花朵,如何这般不起眼?我当时总觉得,这桂花怕是连花也算不上,小小的花朵不细细瞧是瞧不见的,那么小的花,如何与别的花比美。怪不得开在秋季,原来是害怕与别的花比美——当时我的确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毫不怜惜的折下一枝,放在家,做了“空气清新剂”。
如今想起,真是后悔不已,怪自己当初的庸俗。桂花的香气虽是怡人,却不是桂花真正的精神所在。桂花的精神正是那一小朵,一小朵的身躯啊。桂花很小,我曾细细端详过:五六片花瓣簇拥着花蕊。或许正是因为它的小,才使得它不易被分离,即使像被我这么不解风情的人折下,也仍是许多花瓣簇拥着花蕊,许多花簇拥着树枝。桂花是明白的,明白他们的平凡、渺小、微不足道,所以它们才联合在一起,一起努力才能发出这么浓厚的香味吧。它们总是在一起,彼此依存,相互依靠。这香味便是它们友谊的结晶吧。
如同秋天一样,隐在香韵外表下的才是它的精神。桂花总是能教给我些什么:人只有在放弃了自我而融入到集体中时,才能体现他的价值所在,才能把自己的平凡、渺小、微不足道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变得强大。
桂花要谢了,秋天是这么告诉我的。我喜欢秋天,是因为我喜欢桂花。
篇四:又到桂花飘香时
踯躅在花开之地,吮吸花飘之香。——题记
桂花再次簇拥在我面前,徜徉在桂花树下,回忆没过了我的脑海。
一
幼时的某年某月,离开父母的我和爷爷奶奶蜗居在工厂旁黄角树林里一个四平米的小房子里,吃,在工厂大锅饭里吃;睡,三人挤在单人床上。
每天下班的爷爷总会拉着我还稚嫩的手,在我欢呼雀跃中穿过车马如流的公路,绕过一个小市场,再走一段下坡的石板路,来到我童年的乐园——长江边的一处沙滩。我最爱的是坐在沙滩旁的桂树林里看火车。
漆黑的洞穴,一副副庞大身躯伴着亮金色的光芒,一节节钢铁巨兽从洞穴里钻出,又在对面的树林中隐没了身躯。
自然我喜欢的是在秋天刚刚露出脸,那一团团一簇簇的桂花开放之时看火车。萦绕在桂花那淡淡的清香中,看着那些小花互相挑逗着,嬉戏着,打闹着。只见傍晚天色渐暗时,夕阳还没有收起他的最后一束光芒,躲在远处的群山中迟迟不肯下去。列车经过时,暖暖的灯光从车窗投下,那一个个金黄的方格框住了米黄色的小花,把它们映得一闪一闪,如同星空。
星空之下,爷爷给我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给我编织了一个布满童话的童年。
定格时间,多温馨的时光,伴着花香。
二
一年后,我们搬离了那里,以前的黄角树林被一辆辆大车拔地而起,又在哪个地方有了一栋高楼,高耸入云。
爷爷在家里养了很多花花草草,不缺一盆桂花。当到了丹桂飘香的季节,整个院子都闻得到那清新的桂花香。
借我回家的爷爷每天路上都给我讲许许多多有关他那花花草草的事,到了楼下时,我每次都假装自己腿疼,扭着爷爷的衣角,让他背我上楼。爷爷从来都不会拒绝,缓缓蹲下,每次我都会听到骨头的脆响,但年幼的我不明事理,反而加之一段助跑,跃上爷爷的背。“火车出发喽!”
睡在爷爷宽大而温暖的背上,吮吸这清淡的芳香,我的童年就如同火车飞快的开走了。
定格时间,多温馨的时光,伴着花香。
三
上初中后,联系少了,一切回忆都没落在岁月长河中,杳无音讯。
但每次回家,都闻得到那扑鼻的桂花香,当爷爷为我打开门,看着爷爷那浑浊的双眼,我的眼睛不禁湿润起来。再也不能让爷爷带我去看火车了;再也不能让爷爷给我讲童话了;再也不能让爷爷背我了……
我的心仿佛拧成了一个小球。
我摘去了几朵新鲜的桂花,捧到爷爷面前,再握住爷爷那饱经沧桑的手,爷爷严重的白雾渐进消散,嘴角也有了意思微笑:“我们一起去看桂花吧。”
平静如水的话语在我的心中泛起了点点涟漪,桂花的香气蔓绕在我们身旁。
是啊,我还可以和爷爷一起看桂花。
又是桂花飘香时,爷爷,我想你了。
篇五:又到桂花飘香时
透过窗户,细望青山,山矮而可亲。清明明的四空,弥漫着桂花的香味,随风传入了每一个呼吸的毛孔中。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又到桂花飘香时。
小时候的我,总喜欢穿着外婆织的衣服,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月光轻轻柔柔地泻下来。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屋前的桂花树,在屋口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小星星,也赶热闹似的对我和外婆温柔地眨眨眼,低低地絮语。一片两片细小的桂花花瓣落在脸上,香香的,我轻轻地撞了撞外婆,问:“外婆,这是什么?”我调皮地把头一扭,花瓣就慢慢地飘落在地上。
“你个小坏蛋。”外婆刮了刮我的鼻子,“这是桂花的花瓣,闻闻看香不香?”外婆顺手从树上摘下几朵来。
我接过桂花闻了闻:“好香啊!”我大喊。
“桂花不仅香,还可以做桂花糕呢!要不要吃呀,小馋猫。”
我跳下躺椅,缠着外婆大喊:“要吃,我要吃嘛。”外婆没办法只能点头答应。外婆拉着我的手,慢慢地回家,临走时我还不忘看一眼那棵桂花树。
第二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我卷了卷被子,随手拿起闹钟一看。天哪!都八点了,昨天还说要和外婆一起做桂花糕,怎么一觉醒来就忘了呢。我一把把被子掀开,急急忙忙地刷好牙,洗好脸,拿了件衣服就往外跑。
打开房门,一股股沁人心脾的香味边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跑向厨房,外婆正在蒸糕呢。可能是外婆看见我了吧,笑眯眯地说:“醒了,快穿好衣服来吃吧。”虽然我对今天的食言有点不好意思,可终究抵不过美食的诱惑,还是坐下了。
外婆从厨房端出来一盆热气腾腾的桂花糕,真漂亮!像一朵朵小花,那么晶莹剔透。可惜我没有看到做法。咬下一口,软软的,甜甜的,但却甜而不腻,还带着股桂花的清香。我一下子吃了五六块,外婆站在旁边欣慰地笑了。
后来,外婆的屋子拆迁了,屋口的桂花树也被砍了。我慢慢长大了,回家上学了。逐渐功课越来越多,随之我去看外婆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在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我意外地收到了外婆的一封信:
可爱的宝贝:
外婆年纪大了,不能常过来看你了,旁边是外婆给你做的你最爱吃的桂花糕。
外婆
我打开盒子一看,还那个样子很漂亮。咬下一口,当初的回忆一下子涌上心头。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划过脸颊,滴落在信纸上。
窗外明月飘在深蓝的天空中,渲染出一圈冰冷的清辉。夜是那么寂静。桂花悄悄地开放,甜美地微笑着,又到桂花飘香时。
每当人们在休闲广场练太极、打球、跳舞、散步时,都要在树下观赏,这时总会有一股清甜的幽香扑鼻而来,人们会情不自禁的深深地吸上几口,然后赞叹不已地说:“真香,真香啊!”
啊!休闲广场的桂花树,我喜欢你!
又到粽子飘香时的作文
天气不知不觉就热起来了,看看日历,端午节快到了。说起端午节,就不能不说粽子。端午节人们过了几千年,过到如今,好像就剩下粽子了,这也难怪现在不少人把端午节叫“粽子节”,也确实够贴切。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几千年下来,大概有六七种说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为了纪念名人,比如屈原、伍子胥、曹娥;第二类是为了迎神,比如涛神、神龙;第三类是为了明确生活禁忌,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恶日,不吉利,所以在这一天禁忌颇多,还要驱邪避凶。说法这么多,谁说的对?不知道,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咱们不去讨论这些婆婆妈妈的事,只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继承好就是了。
端午节其实有很多民俗,在配饰上有豆娘、画额、艾虎、长命缕等,在医疗卫生上有采药、沐兰汤、饮雄黄酒、朱砂酒、制凉茶、挂药草等,在民俗活动方面有赛龙舟、跳钟馗、射箭等,在饮食方面有吃粽子、吃五黄等,林林总总,十几种,但是现在流传最广的就剩下吃粽子一项了,而其他的活动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历史的变迁只在少数地区流行,甚至已经消失了。
端午节在古代有一个别名,叫做“解粽节”。这源于一个小游戏。古人娱乐生活比不了现在,所以想出这么个游戏来,就是在端午这一天大家一起吃粽子,在剥粽叶的时候比谁剥下来的长,最长的.获胜,最短的罚喝雄黄酒一杯。
端午节究竟怎么来的,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粽子到是有比较清晰的历史传承的。要是真的追起来可以追到50万年前,发展了几十万年后,到了春秋时代,人们用菰叶裹米,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食品,到了唐代,包粽子的米就已“莹白如玉”,馅料丰富,形状多样。
唐代粽子中最富盛名的要属九子粽。所谓九子粽,即为九只粽一组,采用不同的馅料包制,九种口味,九种不同颜色的丝线捆扎,吃起来咸甜软糯口味各异,看起来五彩缤纷。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节宴请群臣时吃到九子粽,遂赋《端午三殿宴群臣》诗,赞曰:“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能够赢得皇帝的赞赏,可见九子粽绝非俗物。从此九子粽名扬天下,物传千秋。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月节折杨柳歌五》中有:“折杨柳,作得九子粽,思想劳欢手”的记载。明代学者彭大翼在《山堂肆考》卷十一中谈到端午饮食,援引宋王曾《皇后阁帖子》诗:“争传九子粽,皇祚续千春”来称颂九子粽。
多少年来九子粽已经成为文字,见不到东西了。去年端午节,朋友送我一盒粽子,包装清新典雅,上书三个大字“九子粽”!一看,不觉心中一震,莫非这历史名吃又重现江湖了?莫不是什么小作坊生产的骗人的玩意儿?送走朋友,拿着盒子仔细端详,是“西安饮食公司”生产的,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这么大的企业的产品,应该错不了。打开盒子,九只粽子,九色丝线,再仔细看,九种口味,剥了一个,香甜软糯,着实给人一个惊喜!虽然没吃过唐玄宗的九子粽,但是我相信,我眼前的这盒九子粽肯定不亚于皇上的粽子。最起码,这盒九子粽又重新让我们体会到盛唐遗风,体会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