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句】: 古语:真宗幸凛渊的意思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
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 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
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 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
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 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
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1]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这是李纲的七首咏史词之一。
写的是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侵略军深入宋境,京师震动。主和派力主迁都避敌。
寇准独排众议,力主真宗亲征澶渊。结果打败了辽军,保住了疆土,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在今河南濮阳。 澶渊之盟距李纲时期已有一百多年了,已成为历史。
但历史往往有某些相似之处。宋钦宗时金国对大宋的侵略无异于当年辽对宋的侵略,且又过之。
李纲在词中叙述史事,目的是以古喻今,对钦宗进行讽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希望钦宗能从真宗幸澶渊的史实得到启示,振作起来,抗金卫国,不要一味怯懦逃跑。
首句“边城寒早”。从边境自然气候的早寒,烘托战争威胁之严重。
骄横恣肆的胡虏,竟敢远来侵占中国甘美的泉水,丰茂的草原,“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敌人的铁骑纵横,他们披着毡裘,冒着大雪,使一方国土受到严重的骚扰。
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庙堂,指朝廷。
折冲,指抗击敌人。坤维,地的四角。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1004年,辽兵大举入侵,“急书一夕凡五至”,真宗惊慌失措,无计抗击辽兵,召群臣商议对策。
宰相寇准力主真宗御驾亲征,真宗感到很为难。参知政事江南人王钦若主张驾幸金陵;四川人陈尧叟主张驾幸成都。
成都远离汴京,故说“坤维”,即地角之意。不论南逃或西逃,都是主张放弃中原,包括汴京在内。
把辽兵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土地,拱手送出去。真宗问寇准:到底怎么办?寇准答道:“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
今陛下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奈何……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宋史·寇准传》)真宗不得已,勉强同意亲征。
真宗到澶渊南城,群臣畏敌,又请求圣驾就此驻扎,不再前进。又是寇准力排众议,据理力争。
真宗乃渡澶渊河(即“径渡大河清晓”),直达前军。所以李纲满怀热情地写道:“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
“亲行天讨”就是天子代表上天亲自讨伐有罪的人。此指抗击辽军。
“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
对真宗亲征澶渊,李纲在词中极力夸张、铺叙,热情地、形象地描绘了天子御驾亲征的仪仗之盛,威仪之大,恰与钦宗的畏缩逃跑构成鲜明对比,一扬一抑,从侧面对钦宗作了委婉的批评。 “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
皇帝亲征,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大大振奋了民心,宋辽两军在澶州对峙,当辽国统军挞览出来督战时,被宋军用弩箭射死,挫败辽军。于是,“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宋辽议和,互立誓书,订立“澶渊之盟。” 本来澶渊之战,形势对宋有利。
由于真宗畏敌之心未除,而主和派王继忠、毕士安和曹利用等洞悉真宗隐衷,力主和议。和议的结果是战胜国北宋反而向战败国辽国每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不但胜利果实化为乌有,反把辽军从战场上没有得到的财物拱手送辽,自愿居于屈辱地位。这真是历史上的大笑话。
本来,当辽使请和时,寇准不许。辽使坚请,寇准要“邀使者称臣,且献幽州地”(《宋史·寇准传》)。
真宗惟恐和议不成,主和派又诬蔑寇准“幸兵以自取重”(《宋史·寇准传》)。寇准不得已,勉强同意和议。
这次和议的结果虽不够理想,条件也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但皇帝毕竟亲征了,军事上毕竟取得了一次胜利,阻止了辽军攻势向内地推进,保住了京都,保住了中原,没有丧失土地。寇准应该是有功的,但事后却被投降势力排挤,被贬往陕州。
处于南北宋之交的李纲,在他浮沉起伏的宦海生涯中,颇有与寇准相似的遭遇。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围汴京,钦宗表面上表示要亲征,保卫京城,实则内怀恐惧。
投降派宰相白时中和李邦彦等乘机劝钦宗弃城逃跑。当时任尚书右丞的李纲却振臂一呼,登城督战,击败金兵,保住了京城,立了大功。
事后却被罢免,削去兵权,远谪扬州。高宗时虽曾一度为相,积极准备抗金,但仅七十五天,措施尚未及见成效,又被罢相贬斥。
他虽有寇准之才,但时势不允许他成就类似寇准的业绩,这时南宋的国势已远不及真宗时期,而高宗的怯懦畏敌,却超过了真宗。李纲所受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却甚于寇准。
现实使李纲明白:要想如澶渊之盟那样用银绢换取和平已经不可能了。但由于李纲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热爱,对侵略成性的骄虏无比痛恨,他在主观感情上不愿意接受这个严酷的现实。
所以,他对寇准功绩的赞扬,也是希望能有像寇准这样的忠臣力挽狂澜,也寄托着他的自勉和身世之感。他对真宗的歌颂,也是对高宗的激励,因为曾御驾亲征的真宗,比起一味逃跑的高宗毕竟大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
[1]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纲(1083—1140),字伯纪,福建邵武人。1112。
【第2句】: “喜”字的三字词语有哪些
【第1句】:喜吟吟
【读音】:xǐ yín yín
【解释】:快活的样子
【造句】:当吴敦夫来到天山宴会厅时,百名孤儿喜吟吟地齐声问候:“爷爷新年好!
【第2句】:喜洋洋
【读音】:xǐ yáng yáng
【解释】:形容非常得意或异常欢乐的样子
【造句】:他起先有礼貌地点点头,随后他脸上露出了那种喜洋洋的,会心的微笑。
【第3句】:喜滋滋
【读音】:xǐ zī zī
【解释】:形容心里很高兴。
【造句】:她儿子来看望她,她心里喜滋滋的。
【第4句】:喜津津
【读音】: xǐ jīn jīn
【解释】:得意的神情。
【造句】:他得了第一名,整个人都是喜津津的。
【第5句】:喜迁莺
【读音】:xǐ qiān yīng
【解释】:词牌名;曲牌名
【造句】:喜迁莺真宗幸澶渊边城寒早。
【第6句】:喜虫儿
【读音】:xǐ chóng ér
【解释】:报喜信的人;指称媒人。
【造句】:一大早喜虫儿的欢笑声就把我们吵醒了。
【第7句】:喜冲冲
【读音】:xǐ chōng chōng
【解释】: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造句】:他喜冲冲的进去了。
【第8句】:喜相逢
【读音】:xǐ xiāng féng
【解释】:明 代朝服样式的一种。
【造句】:他们二人在这喜相逢了。
【第9句】:法喜食
【读音】:fǎ xǐ shí
【解释】:指佛法。谓闻法欢喜,可以长养善根,增益慧命。
【造句】:《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
【第10句】:进门喜
【读音】:jìn mén xǐ
【解释】:指新婚日所怀的身孕。
【造句】: 《小说家》1984年第3期:“凭着一种本能,她知道这是‘有’了,说不定,还是那种‘进门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