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句】: 佛学经典参悟生命、人生的句子
诸法无常,诸法无我.何其自信,本自清静,何其自信,本自具足,何其自信.能生万法,何其自信.本无生灭!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您自己可多听静空法师光碟,书籍,有很多.但如果要看,但一定不要看别人毁谤静空发师的.佛法中,开悟明理者,定无见取见.边见.更加绝无对立.再者.信为佛法学习中的基础.所以,非礼勿看,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者也,
一年多后 附录: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盘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推荐每天做为早晚功课念诵)
【第2句】: 请教佛家看待生活的一些句子
【第1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第2句】: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第3句】: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只因为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
【第4句】: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第5句】: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第6句】: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第7句】: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第8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观念,不要使错误的观念落入我们生死的坑道里面,那是很危险的。
【第9句】: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第10句】: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第11句】: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第12句】: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第13句】: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第14句】: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第15句】: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第16句】: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看众生的过错,永远污染你自己,根本不可能修行。
【第17句】: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第18句】: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第19句】: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第20句】: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第21句】: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烦恼什么?
【第22句】: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第23句】: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第24句】: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痴。
【第25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第26句】: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第27句】:心中仅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声音。
【第28句】: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第29句】: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第30句】:如果不是拿无言的诚恳和慈悲的香油,任何东西都无法将伤口的毒针拔掉。你为什么让自己对别人的恶念、忘恩、嫉妒、狡猾而感到气愤呢?争吵、轻蔑、处罚都不能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抹去这一切,反而善待他们,「善行」是让我们息怒的方法。
【第31句】: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第32句】: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第33句】: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第34句】: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第35句】: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第36句】: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第37句】: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第38句】: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第39句】: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第40句】:默默地关怀和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第41句】: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第42句】:有德自然香。
【第43句】:与其你去排斥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第44句】: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第45句】: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
【第46句】:你要感谢指出你缺点的人。
【第47句】: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准确地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第48句】: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第49句】: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第50句】: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第3句】: 佛家看破红尘的话
佛家看破红尘的句子
环境的脏乱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任由心地囤积尘埃,而不知清除污垢,去除恶习。
懂理不懂事,能知不能行,此“理”与“知”就如空花水月,要“理事”相应“知行合一”,才是
真理与真知。
生世间,最苦的莫过于心病,病在不知足,在相互比较,在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须知不
满足的心是最痛苦的心。
仰山禅师问讯沩山禅师次:“未审和尚一夏之中作何所务?”沩曰:“日中一食,夜后一寝。”仰
曰:“和尚今夏不虚过。”
僧问五泄灵默禅师:“如何得无心去?”师曰:“倾山覆海宴然静,地动安眠岂睬伊。”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
月上寒山。
石巩慧藏禅师在厨作务次,马祖大师问:作什么?巩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巩曰:一回入草
去,蓦鼻拽将回。祖曰:子真牧牛。
仰山禅师问讯沩山禅师次,沩曰:子一夏不见上来,在下面作何所务?仰曰:某甲在下面,锄得一
片田,下得一箩种。沩曰:子今夏不虚过。
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须向外问穷通。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依报与
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资财给济。
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
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
我们诵咏的经典虽不多,但若遵照着去实践,并从其中获得正确的见解,断除内心的愚昧,身心也
会得到净化,不再跟随外界的起伏而变化……
问:“如何是微妙?”师曰:“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床前。”问:“如何是极则处?”师
曰:“懊恼三春月,不及九秋光。”
问:“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师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五灯会元》
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依报与空相应,则施
与劫夺,何得何失?
非裸行结发,非涂泥绝食,卧地自尘身,非以蹲踞(住),不断疑惑者,能令得清净。以惭自禁者
世间所罕有,彼善避羞辱,如良马避鞭。
无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唐朝——轶名禅师
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南泉曰:“拟向即乖
”
师曰: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真达不疑之道,
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有一部分是坏的作用,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别人,有一部分是好的作用,
利于自己也利于别人。
因为有迷惘,所以才有觉悟。如无迷惘,何来觉悟呢?离开迷惘,即无觉悟;离开觉悟,也无迷惘
因此,执着于觉悟也是一种障碍。
【第4句】: 佛经里经典的句子.比较能让人看透一些事情的.
六十六条经典禅语 【第1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第2句】: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第3句】: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第4句】: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第5句】: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第6句】: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第7句】: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第8句】: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第9句】: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第10句】: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第11句】: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第12句】: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第13句】: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第14句】: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第15句】: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第16句】: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去反咬他一口吗? 【第17句】: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第18句】: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第19句】: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第20句】: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
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第21句】: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第22句】: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第23句】: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第24句】: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第25句】: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第26句】: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第27句】: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第28句】: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第29句】: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第30句】: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第31句】: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32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第33句】: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
有德自然香。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第34句】: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第35句】: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第36句】: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第37句】: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第38句】: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第39句】: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第40句】: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第41句】: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第42句】: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第43句】: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第44句】: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第45句】: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第46句】: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第47句】: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第48句】: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第49句】: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第50句】: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第51句】: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第52句】: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第53句】: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第54句】: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第55句】: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第56句】: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第57句】: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第58句】: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
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第59句】: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
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第60句】: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
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第61句】: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第62句】: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
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第63句】: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
【第5句】: 求 佛经中开导人看开看透的段落和句子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无量寿经: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
水火盗贼,冤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
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
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
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
身愚神暗,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
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
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
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
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
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
年寿旋尽,无可奈何!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各怀杀毒,恶气冥冥。
为妄兴事,违逆天地。恣意罪极,顿夺其寿。
下入恶道,无有出期。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
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智慧明达,功德殊胜。
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
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
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
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
开示正道,度未度者。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
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
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
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
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
如教奉行,不敢有疑。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
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
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
何等为五: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
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
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
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
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
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淫骄纵,任心自恣。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
心口各异,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
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
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富有悭惜,不肯施与。
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
或在乐处,或入苦毒。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
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
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
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泆;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
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
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
如是之恶,著于人鬼。神明计识,自入三途。
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
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
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
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德尽灭。
寿命终尽,诸恶绕归。又其名籍,计在神明。
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
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
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
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
不识人情,无义无礼,。
【第6句】: 请提供佛家大彻大悟、看破红尘往事的句子
144 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落地,后脚还不肯挪开。
昨日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在今天。145 慈悲心就是清凉地。
慈寄于乐,就是给众生以快乐;悲,就是同情心,能互相谅解、容忍,表现一份宽心、爱心、也就是悲心。146 聪明不是智能,但是智能一定包括聪明。
聪明人得失心重;有智能的人,则勇于舍、得。能舍就能得,得无限的快乐,得安宁的心境。
147 如果我们能做到无我的境界,那么外在的怨恨、苦恼、贪欲便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我的怨恨、我的苦恼和我的贪欲。我都没有了,何来我的痛苦。
148 我们的心如果有喜爱之心,憎恶的偏见也就产生了。由于喜爱便会怕失去,由于憎恶便不希望它来临,于是痛苦便产生了。
149 应急速作善,制止罪恶心。怠慢作善者,心则喜于恶。
若人作恶己,不可数数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则受苦。150 若人作善己,应复数数作;当喜于作善,积善则受乐。
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
151 如果我们喜欢,我们也可以阅读少许的文字,讲少许的教义,但要根据正确的道理来行为。真理不是用来诵唱咏吟的,而是用来实践的。
152 真理的言语是指引我们走向永恒幸福这一最后目标的工具,因此佛陀的神圣语言、神圣经典被称为“圣道迹”。153 给予快乐叫做慈,替对方解决痛苦叫做悲。
将心比心、身同感受叫大慈爱,不分亲属、敌人同样看待的帮助叫大悲。154 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有一部分是坏的作用,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别人,有一部分是好的作用,利于自己也利于别人。
155 因为有迷惘,所以才有觉悟。如无迷惘,何来觉悟呢?离开迷惘,即无觉悟;离开觉悟,也无迷惘。
因此,执着于觉悟也是一种障碍。156 过去的觉悟者们教导我们:别让内心不好的作用兴起造作,要让内心好的作用施展出来,自己关照自己的心…将心净化得完全没有痛苦因子。
157 什么是内心坏的作用呢?就是贪欲、嗔恨、无知、爱欲、固执、愤怒、恐惧、自大、骄傲、恶意、不满、忧虑、焦躁…等等。158 职业易生比较心,事业易生功利心,而志业是启发人本具的爱心、良知,使人无所求的付出。
159 行为言语显现精神文化的内涵,培养宽大的心量,心量大才能发挥大爱,能原谅别人就是最有福的人。160 无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
——唐朝——轶名禅师161 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南泉曰:“拟向即乖。”
162 师曰: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
若是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邪?163 身心清净不受俗世所束缚的涅磐之境,是智慧的觉悟者所追求的最高目标。164 能忍辱不为所动才是最高的苦行。
为害外在的不能称为出家者。被外在所牵绊而苦恼不得自由的,没资格叫做沙门。
165 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自化。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
毒害化为畜生,慈悲化为菩萨,知惠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166 自性变化甚多,迷人自不见。一念善,知惠即生。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知惠能灭万年愚。167 问:“如何是招庆风?”师曰:“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景德传灯录》168 问:“如何是微妙?”师曰:“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床前。”问:“如何是极则处?”师曰:“懊恼三春月,不及九秋光。”
169 问:“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师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五灯会元》170 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依报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失?171 非裸行结发,非涂泥绝食,卧地自尘身,非以蹲踞(住),不断疑惑者,能令得清净。
以惭自禁者,世间所罕有,彼善避羞辱,如良马避鞭。172 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依报与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资财给济。
173 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174 我们诵咏的经典虽不多,但若遵照着去实践,并从其中获得正确的见解,断除内心的愚昧,身心也会得到净化,不再跟随外界的起伏而变化……175 石巩慧藏禅师在厨作务次,马祖大师问:作什么?巩曰:牧牛。
祖曰:作么生牧?巩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祖曰:子真牧牛。
176 仰山禅师问讯沩山禅师次,沩曰:子一夏不见上来,在下面作何所务?仰曰:某甲在下面,锄得一片田,下得一箩种。沩曰:子今夏不虚过。
177 【第1句】: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须向外问穷通。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第2句】: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178 仰山禅师问讯沩山禅师次:“未审和尚一夏之中作何所务?”沩曰:“日中一食,夜后一寝。”
仰曰:“和尚今夏不虚过。”179 僧问五泄灵默禅师:“如何得无心去?”师曰:“倾山覆海宴然静,地动安眠岂睬伊。”
180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