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4719”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疯狂过后的平静句子
【第1句】: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
【第2句】:静心享受,享受静心----静心能让压力的灰尘得以沉淀、洗涤,让压抑的情绪得到尽情地释放,让匆忙的步调得以舒缓。----静心能让满怀烦恼的心在洗涤之后,晶莹剔透,更能感受无穷无尽洒落在天地之间的爱与宁静。
【第3句】:在黑暗里,取出杯子,喝干了酒,千头万绪,恨事那么多,不知道挑哪一宗来咬牙切齿才好,索性全抛在脑后,安静睡觉。
【第4句】:一直觉得,若能找一静僻之地,静心,静悟,静静思考,时时看看美丽的苍穹,时而品品手中的.香茗,时而挥洒手中的笔墨,时而让钢笔在纸上舞动,在配以安静的乐曲,静静的,静静的,想想白天,想想生活,想想每一个人,那就好了。
【第5句】: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第6句】: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第7句】:许多人并不相爱,却可以相处一辈子,爱是非常容易令人厌倦的。
【第8句】:也许一个人在真正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微笑,也只好微笑了。
【第9句】:我知道,生活越接近那平淡,内心越接近绚烂。经历了世事的智者,终于领悟到,太过用力太过张扬的东西,一定是虚张声势的。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它更干净、更纯粹,更接近那叫灵魂的地方。
【第10句】:有一种存在无声无息,就在清宁的世界氤氲的花开。风羁草色随心倾,如梦浮生禅心静。
【第11句】: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第12句】:爱一个人决不潇洒,为自己留了后步的,也就不是爱。
【第13句】:聪明人,无谓争意气。
【第14句】:静下心来,把思想掏空,去聆听自己的心跳,此刻,不说是幸福,也算是享受。
【第15句】:心如止水,怎会为花开花谢落泪?心如沾泥絮,又怎会追逐东风上下狂呢
【第16句】: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
【第17句】:如果爱一个人,千万不要与他同居或是结婚。维持一个辽阔的距离,偶遇,可以爱慕的目光致敬,轻俏温柔,不着边际地问:“好吗?”一年一次已经足够。
【第18句】:细数人生的过往,都是一部属于自己不朽的传奇,伸出双手,握一缕清风,融一抹优雅文字,把它们挽成生命的小花,别在发间,用流年的笔记下点滴的过往,记下铭心的春秋,把心刻在文字里来诠释人生...
【第19句】:幸福就是整理衣服时,在去年过冬的衣服里翻出好几十块钱。
【第20句】:静心,静语。轻轻闭上眼睛,用耳去捕捉交织在身旁的声波,用心去细细勾勒身边的世界,这就是倾听的感觉。倾听——静心的乐曲。
【第21句】: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第22句】:哭要一个人躲着哭,笑要全世界陪你笑。
从沧桑中走出的平静的经典散文
“我确定我就是那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而你是我的猎物,是我嘴里的羔羊,我抛却同伴独自流浪,就是不愿别人把你分享………”当我第一次听志民唱起这首沧桑、空旷、穿透人心灵的歌,看着他披着湿湿的长发陶醉于自我的那种神态和表情,以及那酷似刀郎富有磁性的声音,我早已沉醉其中。我相信,这是一个用心在歌唱,用生命在歌唱的人。我在想假如志民不做画家,他肯定是个歌者,一个浪迹天涯、打动上苍的歌者。
认识志民是在他的画廊。那时孩子想学特长,四处打听,飞天艺术画廊在县内的画廊中算是早期的、正规的。加之志民和他的爱人又是画家中的伉俪,不管是在业内还是在外界口碑俱佳,就报了他的班。时间久了,他自然成了女儿的老师,成了我的朋友。
志民的画,像极了他这个人。平实中蕴含着深邃,质朴中流露出唯美,带给人无尽的想像。欣赏其画:像是聆听一首韵味悠长的民间小调,也似俯身捡拾记忆中的`片片忧伤,像穿越时空带你走进一个空灵的世界,又似一股汩汩流出的山泉沁入你的心田。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森林,浪迹于大漠戈壁,散步在诗画田园,跳跃于溪水山涧……
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兄弟五人出了三个画家,且均有建树,这在沂源乃至于省内外也不多见。天资聪颖的他受哥哥的影响,从小就迷恋上了画画。起初是拿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后来为了写生,经常一个人去离家不远的鲁山,画着画着一呆就是一天,有时夜里干脆蜷缩着身子就睡在石缝间,伴随他的只有山风风呼啸,野狼嚎叫,和清晨起来一身湿透的露水。
由于母亲去世得早,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困难可想而知。恰恰因此也磨炼了他的意志,拥有了一种独立生存的能力和一颗质朴善良的心。地里的活得干,家里的活也得干,里里外外外都是一把好手。本来就心灵手巧的他,加之天长日久地锻炼,更加的多才多艺。剪纸、绣花、木雕、陶艺、壁画,样样精通。说起善良,在我眼里就是他的本色。有一次,志民无意中读到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见他极力地想去掩饰夺眶而出的泪水。回头再回头恐怕被别人看见,但我还是感觉到那大颗大颗的眼泪在滴落。
飞天艺术画廊,像极了书画家举办艺术沙龙的地方。你来我往,谈古论今。有展览大家透个信一起投稿,获个奖大家一凑喝个酒,活跃而又和谐的一个群体。志民以其中庸和宽厚的性格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好兄弟,仿佛他就是一个圆心。这些年,他很注重和其他画家的交流与学习,默默无闻地走在追求艺术的路上。从朋友那里得知他多次荣获全国展览的奖项,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我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尽管这条路艰辛而又漫长。
“从沧桑中走出的平静”,这仅仅是我读懂了他内心世界的一点而已。
平静的心经典散文
黑暗,寂静,房间的空调发出轻轻的声音,屋外的灯火辉煌,只有自己,处在这黑与光的世界,喧闹躁动的心,变得无比的平静。耳边Jay那种模糊不清的音调,却是如此的清晰。伤感的心,平静的心,忽然对所有的事情看得是如此的明白,过往的'对错,不过是人心的稚嫩所致,没有什么是注定的事情,只有人心,才能决定我们的人生之旅。
我们常常是处在一种大环境之下,在大势所趋的推动之下走向不同于自己内心的表象,好的,坏的,不过是人多决定了一切。我们其实都很爱安静,却无法真正做到这些。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只有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那种感情才冒出来,重重的击打你的心。我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人,越来越大,经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很多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我们的心正走向平静,走向成熟,我们知道未来的路很漫长,焦急的心不会带来任何好处,人生,用平静的心去面对,却是如此的难。
桑中
桑中朝代:先秦
原文: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采摘女萝在何方?就在卫国沐邑乡。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姜。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麦子在哪里?就在沐邑北边地。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弋。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芜菁哪边垄?就在卫国沐邑东。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庸。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注释
①爰:于何,在哪里。唐:植物名。即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沫(音妹):卫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北。乡:郊外。
②谁之思:思念的是谁。孟:老大。孟姜:姜家的大姑娘。姜、弋、庸,皆贵族姓。
③桑中:地名,一说桑林中。要(音邀):邀约。上宫:楼也,指宫室。一说地名。淇:淇水。
④葑(音封):蔓菁菜。
鉴赏
这是一首情诗。分歧只在于是暴露世族贵族男女淫乱成风之作,还是青年男女的相悦之词。《毛诗序》云:“《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朱熹等持前说者大多是受《毛诗》影响,并举姜、弋、庸乃当时贵族姓氏为证。而持后说者往往纯从诗意把握,认为全诗轻快活泼,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炽烈爱情,并无讽刺之意,更谈不上是贵族男女淫乱后的无耻自白。
从诗本身来看,前者证据不足,仅凭姓氏难以论定主人公身份。况且,诗序本就是汉儒以“比兴”解诗的产物,其对诗旨的解释时有牵强附会之处。但后说似乎又过于主观。按近人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又云:“其祀桑林时事,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所咏者,是也。”孙作云亦有同样的见解。鲍昌《风诗名篇新解》推衍郭氏之说,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淫乱’”。这种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可以说是很中肯綮的。
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有关,在此不作详论。但若从现代美学角度来看,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等题材,在审美上和爱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构同形关系,因为炽热的情欲与绿意葱茏的草木都可给人带来勃然的欣悦。所以,以“采唐”、“采麦”、“采葑” 起兴,在含蓄中有深情,形象中有蕴意。
“兴”以下的正文中,主人公完全沉浸在了狂欢后的甜蜜回忆里。除每章改换所欢爱者外,三章竟然完全相同,反覆咏唱在“桑中”、“上宫”里的销魂时刻以及相送淇水的缠绵,写来又直露无碍,如数家珍。似乎以与多位情人幽会为荣乐,表现了一位多情浪子渔色后的放荡、得意心态,其句式由四言而五言而七言,正是这种心态的表露,尤其每章句末的四个“矣”字,俨然是品咂、回忆狂欢之情时的感叹口吻。近人或认为孟姜、孟弋、孟庸当是一人,若如此,似不合《诗经》中运用复沓的家法。《诗经》中用复沓虽只更换个别词汇,但无论更换的是动词、名词,诗意上多有所递进或拓展,比较典型的如《周南·芣苢》中的“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一字之差,却记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若此诗中三姓实指一人,一者整首诗三章全为重复,不免过于臃肿拖沓,毫无意味;二者也与“群婚性的男女欢会”的诗意不合。因此不取此说。
此篇在今天看来虽然格调不那么高,但音韵谐和,读来圆美流转,琅琅上口。若依自古以来的“用诗”体例,抛开其隐含的本意,作为一首热烈活泼的情歌来看,也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