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3971”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炳烛夜读原文及翻译
语文阅读在考试中占分比重较大,平时多做阅读训练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水平,提高我们写作能力和学习成绩。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炳烛夜读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帮助。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①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⑤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⑥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⑦乎?”平公曰:“善哉!”
【解释】①炳烛:点燃蜡烛 ②于:向,对 ③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④戏:对……开玩笑。⑤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⑥而,能够,又能。⑦昧,昏暗。行,此作并列、行列。昧行,在黑暗中行走。⑧安:怎么
【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yin)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
(D)游于是乎殆
3翻译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孙权劝学》中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
5这篇短文和《孙权劝学》都是谈学习的,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结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体会。
【答案】
1(1)迟,晚(2)怎么
2C
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4年纪大 事务多
5略
【译文】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七十岁了,很想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着呢?”平公说:“怎么会有做臣子的对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呀?”师旷回答:“我这个瞎子哪有胆量同他的国君开玩笑呀!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火光明亮。点燃蜡烛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个好呢?(学好之后)对事物能清晰明理(炳烛之明)怎能与瞎摸瞎闯同样对待呢?”平公听了说:“你讲得很对。”
炳烛夜读阅读答案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第1句】: 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游于是乎始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第2句】: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第3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第5句】: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案:
1.C
2.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
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大意相近即可)
4.年纪大;事务多。(意思正确即可)
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炳烛夜读 阅读答案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第1句】: 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第2句】: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第3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第5句】: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第1句】:C
【第2句】: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
【第3句】:(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大意相近即可)
【第4句】:年纪大;事务多。(意思正确即可)
【第5句】: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王冕僧寺夜读原文翻译
王冕僧寺夜读讲述的是元朝的文学家、书画家王冕少年时一心读书求学,终成通儒的故事。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王冕僧寺夜读原文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王冕僧寺夜读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王冕僧寺夜读翻译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成了精通儒学的人。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王冕僧寺夜读的注释
(1)牧:放牧牲畜。
(2)窃入学舍:偷偷地进入学社。
(3)诸生:学生们。
(4)已:毕,完。
(5)辄:就。
(6)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7)已而:不久。
(8)痴:此指一心一意,沉醉于……
(9)曷不听其所为:何不听凭他做想要做的。
(10)依:靠着。
(11)执策:拿着书。
(12)长明灯:佛前昼夜长明的灯。
(13)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14)土偶:用泥土塑成的佛像。
(15)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16)恬:安然无动于衷的样子。
(17)异之:认为他与众不同。异,形容词作意动用。
(18)录:收。
(19)通儒:博学的儒生。
(20)被:通“披”,穿戴。
(21)亦:也。
(22)陇: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