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1967”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佛经中最唯美的句子
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佛经中最唯美的句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第1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2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第3句】: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第4句】: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第5句】: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第6句】: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第7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第8句】: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第9句】: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第10句】: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第11句】: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第12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第13句】: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第14句】: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第15句】: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第16句】: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第17句】:益究无上妙道,穷则益坚,老当益壮。
【第18句】: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第19句】: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第20句】: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第21句】: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第22句】:于逆顺境界中无起灭相,始离得增上慢名字。
【第23句】: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第24句】: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第25句】: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第26句】:佛说: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第27句】: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第28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造者是。
【第29句】: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第30句】: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第31句】: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第32句】: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第33句】: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第34句】: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第35句】: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第36句】:个人的性格,影响自己一生,群众的性格,影响万世族亲。
【第37句】: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第38句】: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第39句】: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第40句】: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第41句】:若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求佛相。离生灭而求寂灭。
【第42句】: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第43句】: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第44句】: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
【第45句】: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第46句】: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第47句】: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人们总是忙于奔赴目的地,却往往忽略了路边的风景!
【第48句】: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第49句】: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第50句】: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第51句】: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第52句】: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第53句】: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第54句】: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第55句】: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种布施。
【第56句】:佛菩萨这个爱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第57句】: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第58句】: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第59句】: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第60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