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5131”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戊子中秋记游阅读及参考答案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佳节也,胜景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蒸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 挈:带领。
B.客来当有不速者 速:快速。
C.从园南穿篱出 穿:穿过。
D.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 窃:私下。
答案 B [速:邀请。]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一行所览胜景的一组是 ( )
①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 ②则日已落,苍烟四生 ③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 ④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 ⑤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 ⑥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答案 A [⑤属于对作者一行人的行踪的描述;⑥是作者的感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秋节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名人在随园聚会,一起游览金陵名胜,作者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B.姑苏唐眉岑带着主人的儿子到随园来玩,他做饭的手艺很好,以蒸猪头最为拿手。
C.在渔夫的指点下,一行人登上大仓山,看到西南角有闪着银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涌而出,那就是长江。
D.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随园鸟瞰图,向读者展现了随园的美。
答案 B [“主人的儿子”错误,应是唐眉岑自己的儿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快乐过后想到会把它忘记,就必须借助文章使它保存下来,古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
(2)江中帆船如月亮中的桂树影一般,分辨不清。
【参考译文】
佳节、胜景、四方的名流,这三者会合到一起,不是偶然的事。因为不是偶然的事,却能偶然得到,真是快乐。快乐过后想到会把它忘记,就必须借助文章使它保存下来。古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
乾隆戊子年中秋节,苏州唐眉岑带着他的儿子住在随园,向我列举他的烹饪本领,以蒸猪头最为拿手。而且说:“这东西一个人难以吃下,如果现在做好,哪里就有客人来呢?”我说:“暂且置办齐,或许会有不速之客来。”不久,泾县翟云九进士来了。过一会儿,真州尤贡父到了。又过一会儿,南郊陈古渔到了,这时太阳还没有落下。眉岑说:“我们四个人都是外地人,没有游览过金陵的胜景,何不出去游玩一下?”这三人很高兴,穿上鞋站起来,快速(向外走),却不知道眉岑是想要让客人饥饿以便使他们有好胃口。
从随园南面穿过篱笆出来,到了小龙窝,两个山峰之间夹着一条长长的溪流,桃林和麻田散发着清香。来了一个渔夫,引领着客人登上大仓山,见西南角闪着银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涌而出,渔夫说:“这就是长江。”江中帆船如月亮中的桂树影一般分辨不清。沿着山向东到蛤蟆石,高起的土地像天空一样中间高四面低。整个金陵都在脚下漂浮,渔夫说这是谢公墩。我长久居住在金陵,多次见人指点谢公墩的位置,都不如这里空阔且四面都可看到。我私下想这墩不过是一堆土罢了,能够使谢公产生出世思想的,必定是这里!即使并非如此,而谢公地下有灵,也一定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而去其他地方的。从蛾眉岭登上永庆寺的亭子,太阳已经落山,四处升起了苍茫的云雾,远看随园的楼台,像罩上了一层轻薄的面纱,参差交错互相遮掩衬托,又像用镜子看自己的影子,自己喜爱自己的俊美。(我)这才知道不从它的外面观看,竟然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多么快乐。
回到随园时,月亮十分明亮,饭菜已经完备,美酒已经斟好,那猪头蒸得烂如泥,客人都觉得味道鲜美而吃个不停,直到大醉。酒席上分了八个题目各作诗文,叫我作记。唉!我过了五十三个中秋节,年幼时的情景已不记得,长大后没有什么好记的。如今因为一个猪头的缘故,能和众贤才沐浴在云山雾海之中,游遍古迹,于是清清楚楚好像真值得记下来。然而人生在世百年,没有哪一年不逢节日的,没有哪一处不遇到朋友的,这中间真值得记的事又有多少啊!因为这个缘故,我握着笔又感到很悲哀。
《宝山记游》阅读答案
宝山县城临大海,潮汐万态,称为奇观。而予初至县时,顾未尝一出,独夜卧人静,风涛汹汹,直逼枕簟 ,鱼龙舞啸,其声形时入梦寐间,意洒然快也。
夏四月,荆溪周保绪自吴中来。保绪故好奇,与予善。是月既望,遂相携观月于海塘 。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境,予大乐之。不数日,又相携观日出。至则昏暗,咫尺不辨,但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须臾天明,日乃出,然不遽出也。一线之光,低昂 隐见,久之而后升。《楚词》曰:长太息兮将上。不至此,安知其体物之工哉 ?及其大上,则斑驳激射,大低与月同。而其光侵眸 ,可略观而不可注视焉。
后月五日,保绪复邀子置酒吴淞台上。午晴风休,远波若镜。南望大洋,若有落叶十数浮泛波间者,不食顷 ,已皆抵台下,视之皆莫大舟也。苏子瞻记登州之境,今乃信之。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慷慨悲歌,至日暮乃反。
注释: 簟(dian店):竹席。 海塘:为阻挡海潮而修筑的堤岸。 低昂:起伏,升降。 体物之工:表现事物工巧,精确。 侵眸:刺眼。 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时间。
【第9句】:以下加点的实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称为奇观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保绪故好奇,与予善 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C.及其大上 及鲁肃过寻阳
D.今乃信之 忌不自信
【第10句】: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例句:安知其体物之工哉
A.久之而后升 B.又数刀毙之
C.辍耕之垄上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第11句】: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相对疑非人世境,予大乐之 (2分)
▲
(2)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慷慨悲歌,至日暮乃反。(3分)
▲
【第12句】:作者与朋友在宝山观赏到了哪些奇观,请概括。(3分)
▲
参考答案:
【第9句】:(2分)A
【第10句】:(2分)D
【第11句】:(5分)(1)面对这样的景象,怀疑不是人世间能有的景致,我感到非常高兴。(3分)
(2)向南面远望大洋,像有十几片落叶漂浮在波浪之间。(2分)
【第12句】:(3分)月下观潮 海上日出 午间海景(一点1分)
《宝山记游》的阅读答案
此文写月光下的海涛,写海上的日出,写风平浪静时的大海,都能抓住各自的特点,给以逼真的描绘。下面我们来看看《宝山记游》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借鉴。
宝山记游
管同(清)
宝山县城临大海,潮汐万态,称为奇观。而予初至县时,顾未尝一出,独夜卧人静,风涛汹汹,直逼枕簟[1],鱼龙舞啸,其声形时入梦寐间,意洒然快也。
夏四月,荆溪周保绪自吴中来。保绪故好奇,与予善。是月既望,遂相携观月于海塘[2]。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境,予大乐之。不数日,又相携观日出。至则昏暗,咫尺不辨,但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须臾天明,日乃出,然不遽出也。一线之光,低昂[3]隐见,久之而后升。《楚词》曰:“长太息兮将上”。不至此,安知其体物之工哉[4]?及其大上,则斑驳激射,大低与月同。而其光侵眸[5],可略观而不可注视焉。
后月五日,保绪复邀子置酒吴淞台上。午晴风休,远波若镜。南望大洋,若有落叶十数浮泛波间者,不食顷[6],已皆抵台下,视之皆莫大舟也。苏子瞻记登州之境,今乃信之。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慷慨悲歌,至日暮乃反。
注释:
[1]簟(diàn店):竹席。
[2]海塘:为阻挡海潮而修筑的堤岸。
[3]低昂:起伏,升降。
[4]体物之工:表现事物工巧,精确。
[5]侵眸:刺眼。
[6]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时间。
【第9句】:以下加点的实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称为奇观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保绪故好奇,与予善 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C.及其大上 及鲁肃过寻阳
D.今乃信之 忌不自信
【第10句】: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安知其体物之工哉
A.久之而后升 B.又数刀毙之
C.辍耕之垄上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第11句】: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相对疑非人世境,予大乐之 (2分)
(2)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慷慨悲歌,至日暮乃反。(3分)
【第12句】:作者与朋友在宝山观赏到了哪些奇观,请概括。(3分)
参考答案:
【第9句】:(2分)A
【第10句】:(2分)D
【第11句】:(5分)(1)面对这样的景象,怀疑不是人世间能有的景致,我感到非常高兴。(3分)
(2)向南面远望大洋,像有十几片落叶漂浮在波浪之间。(2分)
【第12句】:(3分)月下观潮 海上日出 午间海景(一点1分)
《宝山记游》阅读训练及答案
宝山记游
管同(清)
宝山县城临大海,潮汐万态,称为奇观。而予初至县时,顾未尝一出,独夜卧人静,风涛汹汹,直逼枕簟,鱼龙舞啸,其声形时入梦寐间,意洒然快也。
夏四月,荆溪周保绪自吴中来。保绪故好奇,与予善。是月既望,遂相携观月于海塘。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境,予大乐之。不数日,又相携观日出。至则昏暗,咫尺不辨,但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须臾天明,日乃出,然不遽出也。一线之光,低昂隐见,久之而后升。《楚词》曰:长太息兮将上。不至此,安知其体物之工哉?及其大上,则斑驳激射,大低与月同。而其光侵眸,可略观而不可注视焉。
后月五日,保绪复邀子置酒吴淞台上。午晴风休,远波若镜。南望大洋,若有落叶十数浮泛波间者,不食顷,已皆抵台下,视之皆莫大舟也。苏子瞻记登州之境,今乃信之。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慷慨悲歌,至日暮乃反。
注释:簟(dian店):竹席。海塘:为阻挡海潮而修筑的堤岸。低昂:起伏,升降。体物之工:表现事物工巧,精确。侵眸:刺眼。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时间。
【第9句】:以下加点的'实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称为奇观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保绪故好奇,与予善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C.及其大上及鲁肃过寻阳
D.今乃信之忌不自信
【第10句】: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安知其体物之工哉
A.久之而后升B.又数刀毙之
C.辍耕之垄上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第11句】: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相对疑非人世境,予大乐之(2分)
▲
(2)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慷慨悲歌,至日暮乃反。(3分)
▲
【第12句】:作者与朋友在宝山观赏到了哪些奇观,请概括。(3分)
▲
参考答案:
【第9句】:(2分)A
【第10句】:(2分)D
【第11句】:(5分)(1)面对这样的景象,怀疑不是人世间能有的景致,我感到非常高兴。(3分)
(2)向南面远望大洋,像有十几片落叶漂浮在波浪之间。(2分)
【第12句】:(3分)月下观潮海上日出午间海景(一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