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7739”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 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藏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其中一个传说故事是这么说的: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 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最成功的女外交官-文成公主历史故事
导语: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文成公主(625——680),唐朝宗室之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震撼唐朝。当时,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16岁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理,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相传,禄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徙到青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剽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藏族文化作为高海拔地区——世界屋脊一的文化,具有高海拔地区的一切特点。藏人以朴厚、豪壮、博大为美,汲取其他文化,创造了自己的34个藏族文字。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好的庄园”;“拉萨”藏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西藏发源地——神山圣湖,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神山圣湖上的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似冠着银色“金字塔”。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文成公主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文成公主进吐蕃的历史故事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下面是关于文成公主进吐蕃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又派李靖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我国古代民族之一,在今青海省,谷音yù),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国纷纷和唐朝交往,远在西南的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也派使者来了。
当时的吐蕃赞普(吐蕃王的称号)名叫松赞干布,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爱好民歌,善于写诗,受到吐蕃人的爱戴。他的父亲死去后,吐蕃贵族发动叛乱,松赞干布靠他的勇敢才智,很快把叛乱平定了。
年青的松赞干布并不满足吐蕃的贵族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他派出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来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唐太宗也听到吐蕃的名声,愿意跟他们结交,还派使者到吐蕃去回访。
过了两年,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到长安向唐朝求亲,唐太宗没有答应。吐蕃使者怕松赞责备他不会办事,回到吐蕃后,向松赞撒谎说:“唐天子快要答应把公主下嫁给我们啦,因为吐谷浑王也去求亲,才把我们求亲的事给担搁了。”
吐蕃和吐谷浑两国本来就在闹摩擦,松赞干布听了使者的回报,更加怨恨吐谷浑。他马上出动二十万人马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王看吐蕃军攻势很猛,抵挡不住,就退到环海一带。
松赞干布打败了吐谷浑,乘胜打到唐朝境内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又打了个大胜仗。松赞干布骄傲起来,派人威胁唐朝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带兵打到长安。”
唐太宗生气了,派大将侯君集带兵反击吐蕃。吐蕃将士对松赞干布挑起跟唐朝的战争,本来不愿意,看到唐朝派大军前来,都要求退兵。松赞干布眼看蛮干下去,要遭到失败,就向唐朝求和。
唐太宗本来愿意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讲和了。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又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使队伍,备了五千两黄金和许多珍宝的厚礼,到长安去求亲。
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禄东赞传达了他们的年青国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愿,说得娓娓动听。唐太宗心里挺满意,就在皇族的女儿中,挑选一个美丽温柔的,封为文成公主,把她许嫁给松赞干布。
据说,使者禄东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后来,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传着一个“五难求婚使”的动人故事:
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国来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哪一国使者能够解答,就答允跟那国和亲。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禄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蚂蚁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也就带过来了。
第二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的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认出来了。
禄东赞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最后一道是要从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子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禄东赞凭他敏锐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仪态大方的公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说不大可能是事实,但是却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对完成这个使命的使者的赞美。
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从唐朝边境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准备好马匹、牦牛、船只、食物,接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今西藏拉萨)赶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迎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越过雪山高原,到了逻些城。公主入城的那天,逻些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松赞干布还在逻些按照唐朝的建筑格式,为公主专门建造了一座城郭宫殿,给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死去。唐太宗也在前一年病死,接替他的是太子李治,这就是唐高宗。
进藏后感悟人生的作文
人生感悟,顾名思义,就是在生活中产生的对人生的一些感触和觉悟。个人感悟因不同生活经历和个人修养品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也是人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对自身经历事事百态突然的看的清晰通透,因个人素养不同所处地位不同悟性不同而不同。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进藏后感悟人生的作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曾经看过一首诗,“有一种内心的颤动,是当你双脚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有一种心境的开阔,是当你双眼看着这片天空的时候;有一种自由与热情无限奔放与飞翔,是当你驰骋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这里,就是西藏。”当时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心中便对西藏无限神往。自那时起心中便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自己一定要踏上那片神圣的土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4年国庆节前夕,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便酝酿着心仪已久的远行——开车去西藏。经过几天紧锣密鼓的准备,吃的,喝的,用的,甚至是氧气瓶都带上了,等一切准备妥当,给单位请了年假,我们一行四人便开启了向往已久的“西藏之旅”。
我们从梁山县城出发,一路向西,跨过太行山,穿过黄土高原,翻过贺兰山,当晚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期间我们领略了陡峭险峻的太行山,体会到了愚公移山的坚韧毅力和顽强斗志;看到了黄土高原的窑洞,那一排排的窑洞仿佛向世人诉说着我们伟大的党在陕北的“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第二天进入甘肃境内,我们参观了张掖市古老的大佛寺,感受到西域佛教文化的魅力。
第三天我们从格尔木出发,穿过唐古拉山口,正式踏上了西藏的土地。翻过唐古拉山,就是一望无际的那曲草原。这里是牧民放牧的天堂,大自然为牦牛提供了充足的水草,漫山遍野的牦牛、五彩的帐篷与四周的一片绿草和远处的雪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让人心生对大自然的由衷赞叹。
第四天下午,我们到达目的地——拉萨。在拉萨,我们主要参观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布达拉宫堪称是世界上最高的宫殿,坐落在拉萨市中心西北,依山而建,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相传是唐朝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主要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以后主要成为了达(da)赖的生活起居、处理事务和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如今不仅成了佛教徒心中的圣地,更是汉藏文化交流的友好见证。站在宏伟的布达拉宫面前,遥想先人建造这一建筑的艰辛历程,心中不由产生对建设者的无限敬佩。
大昭寺在藏民心中的地位仅次于布达拉宫,有一种说法是“去拉萨没去大昭寺,就等于没去拉萨”。相传也是松赞干布所建,格鲁派鼻祖宗喀巴大师曾在这里创立传昭大法会,各大寺庙推选出优秀的喇嘛讲经说法,以便教学相长,加深对佛经的理解。现在大昭寺仍然是藏民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在拉萨我们停留了两天多的时间,由于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我们听从老乡的建议,第七日驱车来到有着“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
林芝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方,林地面积605公顷,森林覆盖率50%,为中国三大林区,西藏森林的80%都集中在这里,满眼都是绿色,因此空气含氧量相当高。我们的高原反应在这里几乎消失的无踪影了,在林芝工作的同学领着我们观赏了美丽的南伊沟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南伊沟是一处纯天然的沟谷,四周雪山环绕,融化的雪水淙淙流淌,天然植被众多,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湿润,被誉为“中国绿色的森林浴场”,同时这里也是天然氧吧。雅鲁藏布江则不用多说,发源于西藏,经林芝流向印度,是印度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浩瀚的江水在两岸巍峨高山的`映衬下更让人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在林芝停留了三天后,该返程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林芝,沿着美丽的318川藏线,经四川、陕西、河南回到温暖的家中。回想起去西藏的这些日日夜夜,我把留在心中最深刻的印象分享给大家。
一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在西藏的公路上,我们经常碰到藏民家中的牦牛、猪穿过马路,它们行走的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根本不害怕来往的车辆。而后面的车辆则会停下来礼让它们慢慢地走过,而绝不会按喇叭催促它们。这样的场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绘成一幅幅温暖而又和谐的画面。
二是人要敬畏大自然。这片曾经是大海的土地,在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作用下,经过沧海桑田,而形成如今的青藏高原,不仅有让人心醉的蓝天白云和夜晚那满天的繁星,有那高耸入云的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有那牦牛遍地、一眼望不到边的那曲草原,还有那遍布整个西藏的星罗棋布的湖泊,更有那一条条雪山溪水汇聚而成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一切只有伟大的大自然(抑或是上帝)才能创造出来,让人在内心深处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
三是西藏人民有信仰。在西藏,只要有藏民居住的地方就有白塔,白塔就是他们日常修行的场所。一路上,经常碰到不少藏民一步一磕头地向前行进着,他们磕头与我们汉族人不一样,他们磕头真正的是“五体投地”,整个身体趴在地上,四肢和头部必须同时接触地面,然后双手在头部合十叩拜大地和苍天,他们的目光是那样的坚定,他们的动作是那样的恭敬。也有不少藏民一边走一边手摇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听朋友介绍说,他们口中念诵的是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即“唵(an)嘛(ma)呢(ni)叭(bei)咪(mei)吽(hong)”,佛教徒认为反复念诵六字真言,就可以消除人身上的病苦,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增加人的寿命。藏民有转山、转湖、转树为自己和家人祈福的风俗习惯。有的是徒步走,有的是边走边磕头,短的出门三两天,长的往往一年半载,顶风冒雪,风餐露宿,很是辛苦,若不是心中有坚定地信仰支撑,能坚持到底是很难的。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应该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信仰并且为此而努力,无论前方的道路是一帆风顺还是崎岖不平,我们都应该向藏民一样,为实现心中的信仰永远前行,不惧风雨……
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一个让人梦牵魂绕的地方。我爱西藏!美丽的西藏,我们还会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