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8813”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天柱山大峡谷散文
走进天柱山大峡谷,山水清音时刻在心中激荡。先秦琴师伯牙擅鼓琴,钟子期擅听,奏响了一段天地之音与知音千古的友谊。我不会琴艺,但对《诗经》描述古琴的句子向来持景仰的态度,更为钦佩的是琴声里流淌出志在高山流水的情怀。于是,我把这亿万年峡谷里的秋风和鸣,鸟啭莺啼,危崖上流泻飞瀑,平缓处的潺潺流水,古村里的鸡鸣犬吠想象成天地巨琴演奏出的琴音。有着“华东第一瀑”之称的通天瀑排山倒海、推波逐浪般巨响撼动了山谷,将静谧拒绝在几里开外,有着“十面埋伏”的境味。我走到危崖底下去拍照,想把它的声色定格在镜头之中。之前一直在瀑潭边仰望与戏水的一群游人走了,我站在他们的位置,反复地去拍,变换角度,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拍飞流直下,拍清泉石上流,拍危崖顶端露出的一小块天空上的云朵,拍成了精的怪石古树。
不紧不慢地在谷边小道上走走停停,可以沉下心来观看一番和想象一通。阳光透过九月的天空从树叶间漏下来,落到有些幽深的小道上,疏疏落落的。登上通天瀑左侧的游道,转身望向远处,有一处村落躺在闲适的秋阳下,墙体闪着白光,屋瓦炫目刺眼,明晃晃的,透露出了外界的`现代。我把目光移至村落的四周,茂密的竹海在秋风中显得有些轻飘,摇晃出柔和的线条,似乎受了感染,都沉入山水清音当中了——这是不是峡谷的弦外之音?屋前一浪浪稻田,黄灿灿的,隐约着稻香和土地的气息,隐隐望见一两个村夫在田埂上走。我坐在水泥步道上边抽烟,边和同行的摄影协会朋友林潜生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我想起钢筋水泥丛林之外,竟有着这样一处让人欣羡的恬淡和寂静,该是怎样的美好!
爬上通天瀑上端俯瞰,那一群游客的影子渐渐渺小了,在林间忽隐忽现,之前看见的零散瀑布成了一气呵成,承转启合的瀑布群了,将恢弘和壮观踩在了脚下,安放在了心里,充满着豪气。记得有人说过,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废土石。具体谁说的我记不得了,大致是这个意思。今天看来,这句话有失偏颇。这山这水,这危崖,其实是有着生命和灵性的,它们呈现出高不可攀而令人敬畏的冗长神性,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按照自然的秩序排列出缜密的组合。在通天瀑下面我一直在仰望,可望而不可及,当我站在了它上面,身后同样有着让人仰止的所在。前面是裙衣瀑,虎掌潭,葫芦潭,百兽饮水……轻盈飘逸洋洋洒洒,盛满了一潭潭青碧,盛满了大地的心事。大峡谷位于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柱山的脚下,经历了20亿年的地质变迁,留存着丰富水文地质遗迹,以水景为主,是天柱山一处重要的地质科考点。每走到一处,我都会愣愣的多望上几眼,流泉、飞瀑、碧潭、肖人状物的怪石,青山翠竹,餐风宿露,接受着时间的淘洗,已经修炼成荣辱不惊的长者了。而我,不过俗人一个,在它的面前,显露的只有稚嫩与青涩。
《诗经》多水,《诗经》的佳人多在水一方;《庄子》多清新的田野之风,满田野疯跑的孩子。而它们仿佛是峡谷的应景之作。并不像我期待的那样,我没有美丽的遇见,只看到几个山村孩子卖娃娃鱼。往峡谷深处走,地势开阔处,有一处古朴的农庄,外墙剥落了,与屋前的农田,松林、竹海一起古老着、生态着、蓬勃着。这里多水,故而多桥,水从桥下缓缓而过,与秋虫、鸟儿凋啾出美丽的忧伤。当谷外吹满现代之风时,这时依然一派“小桥流水”的诗境。由于正值秋天,我自然联想起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写得萧瑟伤怀了些,但写出了游子的情怀,某些写景与峡谷的秋天有些契合,对于离开家乡多年栖身县城的我而言,我之于家乡,同样属于一个游子。眼前铺排出熟悉的农家意象时,忽然有了久别重逢的感动。路边有几处利用翠竹搭起的简易秋千,几个游客坐在上面边荡边笑,旁边有几位老妇人卖草鞋,我歇下脚与他们聊了起来。妇人说峡谷内遍生野桃,花开五色,古时称为桃园。这里土厚水深,常年雾气氤氲,产的竹笋笋衣脆嫩香甜,还流传着“孟宗孝母”的故事。孟宗是当地有名的孝子,其母卧病不起,很想吃竹笋,当时正值隆冬腊月,孟宗去毛竹林寻找,因笋子是春季所产,无竹笋可挖。孟宗扶竹大声哭泣,乞求竹子施恩,感动了山神,山神在竹根上一指,顷刻地裂三寸,一株鲜黄嫩笋露出地面,孟宗捧着竹笋回家了却母亲心愿。从此之后,毛竹冬季也出笋。后人为彰显孝子孟宗美德,称毛竹为“孟宗竹”,在日本至今仍沿用此名。
我在想,但凡有山有水的地方,必汲尽天地之灵气,必定流传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我们不必去探究真假,重要的是符合儒释道文化精髓与价值取向。无论是“孟宗孝母”,还是我国最早炼丹术的创始人左慈,都曾经让这个地方的生活更加鲜活,更加动人,更加朴素,毫不伪善。
通天瀑的水声渐渐远了,连潺缓的溪流也轻着声音生怕惊扰了桃园世界的寂静,只要还在峡谷内,就像生活在地质年代,岩浆喷涌冷凝后,如今峰石横陈,水流激荡,同样像生活在桃花源里,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萦绕耳畔,羁绊心绪的会是高士隐者的情怀与颇为古风的生活方式,而且,有着天籁虫鸣,高山流水的陪伴,让人在静寂的秋光下生出美好的情愫。
在通天瀑一侧步道旁,我坐在一棵已经凋谢的樱花树下,想起今年春天带儿子在树下拍照的情形,雪白的樱花树下绽放着儿子童真的笑脸,因为这樱花而像春天般让我动容。在它的旁边,我看见了挂在野桃树枝头上一朵在秋风中吐蕊的桃花,我感到很神奇,西风已经把自然吹出了秋的意象,而桃树却把春天留在了秋天的枝头。在我不远处,有人在反复拍着簇拥的几朵红花,说那是彼岸花,后来在桃园湖边,我又看到了这耀眼的红,这让我想起了古希腊神话中跌入诅咒轮回的女海神曼珠沙华,终究花开荼糜,叶落彼岸。这彼岸花让峡谷的秋天充满了春意,也充满着神性和禅意。
从大峡谷的南大门走到北门,已近薄暮,漫天的红霞已隐退于天柱群峰背后,我心里还在想着通天瀑,想着清新的田野之风,也在想恬淡安然桃园美景曾经的欣与喜,苦与痛,无可抑制,在心底蔓延流淌。
天柱山的刻石散文
在安徽天柱山山麓,一条山溪顺着山势穿越跋涉,潺潺的溪流优雅的敲打着两侧的石壁,映衬着上面的刻字,于是人们称之为山谷流泉文化园。园子里苍松翠柏,幽竹休篁辉映着溪中的流水,把园子衬托的幽雅宁静的很。
我来的时候正是秋天,三两飘零的落叶在懒懒斜照的秋阳下烘托出秋的适意。园子里的刻石密布在山溪两侧的石壁上,被岸侧的树木环绕着,因为刻石被涂上了艳丽的颜色,让秋天自然的黄红生命主打色都成了陪衬。我第一眼看见这些密密匝匝的刻石就不由有些愣神。那是十年前的一天,我陪一个远道而来的少年同学来这里闲逛,无意间被它深深震动。震动的不只我一个人,还有同来的学友以及来这里游览的许多人。他们的目光被深深的吸引,陷入深深的思绪又都化成不断的唏嘘与嗟叹。我们被参天的树木,盎然的花草,枝头的飞鸟,悠长的溪流,流星般的刻石包裹的全然不觉,体味到了什么叫物我两忘。那一时刻,我甚至觉得那不是刻石,分明是一轶轶篆刻在石壁上的青史,是盛开在石壁上的灿亮霞光,是抱着琵琶浅唱低徊的青春美少女,是涤荡风尘两袖清风的青衫士子,并由此演绎出一块块会说话会歌唱的石头,这是上天赐予的传神之作。
天柱山的浅秋丝毫觉察不出萧索和荒凉之意。即使经历深秋的冷冻霜寒,红枫也不能遮挡刻石的色彩,而是努力的向刻石的颜色靠近。炫目的红色把刻石的苍然之美推向极致,不由倏然击中我的内心,让我在历史的卷册里沉浮恍惚。那时刻我心明眼亮,通体透彻,在历史和现实间生出不可言说的明亮和怡悦。我在爬满苍苔的石壁上细细的辨认,企图找出尘封于历史烟尘中的某个背影、某个场景、或是人们来此的某种理由,而不想通过听取导游背诵般的讲解来了解其中的秘密,或者说是关于这里美的.秘密。因为世上美的事物需要经过亲历和感受,在思考中窥探的。
我常常久久地静想,天柱山凭什么让皇帝垂青,文人钟爱,游人推崇。园子里汇聚了从唐代到当代的近400方石刻,诗词赋铭记文体兼备,楷行草隶镌五体俱全,名冠安徽全省。它融进了许多文学的元素与时光的记忆,本身就是一轶历史,一部文学典籍,一个发现美、探寻美、思索美的大观园。
在园子里的一个亭廊里,一个古代仕女打扮的现代女子正在古筝上忘情的弹奏着高山流水,声音从弦上汩汩流淌出来,同时也流淌着时光的印记和情绪。琴音在园子里回荡,溪水、鸟鸣、清风、云朵于是停驻在了枝头,听她独自弹唱。在如水般浸润的琴音里,我仿佛看见了历代文人们一路驱驰的脚步,在此反复吟哦的身影。当在石壁前精雕细琢的石工背影慢慢淡去,那些刻石便将天柱山的历史和美的秘密呈现在了我的面前。就在我专心倾听琴音的时候,我仿佛觉得自己成了历史故事中的主人公。美有时会让人产生一种忧伤和怜惜的感觉,一如此时我对园子的依恋已经深化成款款深情,心理填满了一切关于美的东西。
我曾无数次在园子里进进出出,大多数是出于工作需要。然而,每次羁绊住我的目光的往往是这里的幽雅的环境和折射着历史光芒的刻石。春天,这里是一首浪漫的唐诗,红梅点点,花草飘香;夏天,这里是一幅泼墨山水画,苍松翠柏,青翠欲滴;秋天,这里是一曲激情狂想曲,枫红似火,漫天归流;冬天,这里是一阕婉约的新词,林木疏淡,梵唱悠然。由此,我想到春天用嗅觉、夏天用视觉、秋天宜触觉、冬天用听觉来感受这里的美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不论是哪一季,也无论用那种感官来感受它,你都会不由自己的捧出心灵。
风起了,沿着风来的方向看,让我们回溯到那个叫做唐的朝代,然后经过宋元明清,风最终停留在了上个世纪90年代。这些刻石乘风而来,凡经历风的淘洗的事物大抵是自由的,自由带给刻石生命的圣洁的光环,摆脱折戟沉沙的阵痛,散发着飘逸之气。否则,它们又如何能行旅千年?而且让人觉得它们会将美一直进行到底。我沿着溪边的小径徘徊,注视着点缀在石壁上的刻字,犹于与古代文人们面对面地对话。那些洋溢着儒家风骨和山水情结的刻字仿佛大仁大智之人予以我启迪,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久的涉足山水之间,我又属于谁者?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我心底有那么的坦荡、润泽、豁达与大爱吗?
于是,我知道了这些刻字为什么能羁绊住我的目光,挽留住我踯躅的脚步了!
大多数时候,园子里都是一派宁静。静静的注视着这些刻石,我倾听到了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等文学大家在此留下的趸音。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情绪低落的情境下,一经来此,便使浮躁不安的内心泊歇于山水间。他们怜惜万物的大爱都化成了一个个优美的句子,一个个俊逸的字迹与沧桑的石壁一起经历风霜雪雨、晨风夜露,然后凝结成永恒的华美篇章。我不知道他们来此之前经历了怎样的浩荡长风,是否也像人们所说的曾经飘蓬流散、泪湿青衫,但我却感受到了他们在这里隐身物外的脱俗超凡。将大爱献给山水,所有的伤痛皆成美丽。
在这个园子里,所有的景物都成了他们思索和写作的主题,进而化成某个美景、某个意象,那经过反复锤炼的句子在时光中传承延续,让整个园子充满了文学和生命的气息。
在这种气息里,所有来自尘世的喧嚷和浮躁都化成平静,并趋向于无。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夜幕从空中降了下来。那些刻字落在了溪水中,犹于落在水底的点点繁星,在薄暮下与水奏响了美的乐章。你会觉得它们仅仅是刻字吗?它们分明是一道道山水的圣谕,一个关乎大自然之美的宣言。
风中飘散着秋露的清寒与泥土的味道,天上偶有飞鸟和云朵浅浅的划过,显现出秋日的闲淡与适意。秋枫一日日红了起来,浸透着激情和浪漫情怀的生命色,与刻字和谐相融。我久久的凝视着刻石,忽然有一种彻悟的惊觉,这些刻字传递着幸福和大爱,散布着快乐与希望。于人生,于生命,此时在心底涌起莫名的忧伤和期许。“半夜朝风起,常年涧水流”,想来,人生也需要这样的心境罢!
情结天柱山散文
人生,就像一座高峰
五月一日,闲得无趣,便随同蒋鲜花、郑阳娇、陈一慧去爬了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境内,处于长江北岸,第一次北上登山,心情不免有些激动。五月,已入夏。外面正热火朝天,但却丝毫没有消磨我们爬山的意志。
经过几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高山脚下。田野间碧绿的菜田,淡淡的香樟味,顿生一种感觉,陶渊明那闲步田间的雅意。
抬头望去,密密麻麻的树,像一帷巨大的幕铺盖着山坡,望不见山顶。高耸的天柱山,就像一根巨大的擎天柱,直入云端。站在这巨人的脚下,才知道以前爬的庐山是那么渺小。
天柱山,不愧被汉武帝尊为“南岳”.等斯山,给人的不仅是一种开阔的视野,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心境。
李白诗云:“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可谓道出游客的呼声。凡至此者,未登山,则情早已满于心。
登山,不仅仅是一种体力活动,也不是为了看风景,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陶冶,是一种情结。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盛爱登山,他们或结伴而行,或孤身前往,或平道而往,或曲路攀行。而登山必至顶峰,山顶乃是他们心中的归宿,是一种人生的挑战与体念。
人生那能处处得意,失意是必然的,也是人生的必要。心情烦闷时,人生低迷时,喜欢结伴,或者一个人,登山山顶,感受自然的豁达胸襟,那么一切的沉浮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今至天柱山,亦如此。觉得此时的自己像是当年的杜甫,诗人当初登山不也道路险阻,但诗人没有屈服,而是直奔峰顶,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一种大胸襟,于是我顿觉鼓舞,直往山攀。
每攀一步,都勾起我无限遐想。林木葱茏,稀落的鸟声,谷口前潜水碧波荡漾,变幻无穷的瑰丽景色。转一个弯,天地一新;上一道岭,风光又异,使人应接不暇。这里雾潮云海,瑰丽壮观,兼具黄山之雄奇、庐山之幽秀。既有奇松怪石、飞瀑流泉,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
置身于天柱山,既能感受到塞北的`戈壁、滩石,又能领略到江南的秀丽婉转。他,是一个多情的女子,自古吸引着文人墨客的心,这种发自内心的情结。
情结天柱山,不仅仅是种行为,而是一种归宿,一种心灵的寄托。他的巨臂可以紧紧给你温暖、安全感;他的素手可以轻轻抚摸内心的伤痛。来到此山,一切的烦恼,便像那山头的白云舒展开来。
当年苏轼仕途失意,孤身一人,爬上这天柱山,不同样饱受险道之苦吗?然而诗人并没有退缩,他心中只有峰顶,这其实是一次人生之旅,诗人乃是同生命攀登,登顶后,那轻松畅快的心境,非诗人而无可会之。于是,东坡眷恋起这里的景致,他仿佛听到了天柱山的脉搏和心跳,是奔放的,豪迈的,就像那山下的长江水,浩浩荡荡。
诸如白居易、王安石、黄庭坚等皆至天柱山。他们不是莫名而来,而是带着一份情结。当白居易置身于天柱山,不禁吟出“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这是多么的豪壮,动魄人心;当王安石登山天柱山的飞来峰时,不禁写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又是多么的雄心壮志,感染了多少沉迷的人们。是天柱山赋予了诗人灵感,他就像一个懂得人心的巨人,高大却那么谦和。
文人们来此,已经不是纯粹的欣赏自然景物,而是在读一种心的呼喊。渐渐地,随着历史的沉淀,这种呼声,已经成了一种情结,一种心的归宿。
是啊,人生,就是一座高峰,爬山,是最磨练心志的。那经过艰难险阻的登顶之乐,是沁人心脾的。于是,像品一杯酒,浓浓的香醇着整个大地;或是像呷一口清泉,淡淡的滋凉着燥热的心入到心田,就成了一种情结,像就一样,越久越香;像泉一样,越清越凉。
大峡谷寻幽的散文
久居闹市,身心俱噪,很多时候便想偷闲片刻,走进灵山秀水里去躲一躲。
就有那个深秋的日子,就有那个与我同心的死党肖,竭心竭力,组织了一次“大峡谷之旅”!
因由简去,但我不能不跳开文题,说几句肖,肖兰心蕙质,是与我一同从黄龙岗滚过来的女子,也是我生命流程中最重要的女子,在我以往的空间日志中经常点到她,风风雨雨,不离不弃,走过这些年,我们间的姐妹情谊更深了。
九月底,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家长从重庆、贵州又转道张家界回来,见我第一句话:
“哎!张家界大峡谷可以一游!”
于是,赶忙“电告”肖,电话那头,是肖憨憨的笑应:
“哦,哪天去游游呗!”
精明能干、善良热心、淳厚豁达的肖,便成了这次“大峡谷之旅”的“组织部长”(枫二为之册封,肖出色的组织能力初露端倪,怕是以后再也难得辞掉部长一职了,这是后话!)
10月20日,周六,无雨;一行十九人,全是“根连根、藤扯藤”的亲戚,组成一个亲友团,包了平安旅行社一辆中巴,还请了帅哥导游陈,上午九点多从小城往张家界大峡谷进发。
张家界位居湘西,走常张高速不过三个钟头的车程,很近;大峡谷是张家界远嫁的女儿,一直躲在与我们紧邻的慈利县三官寺乡,一年前,才羞羞答答地走到人前,如果车子跑得快,两个钟头就可到了大峡谷,更近了。得老天庇佑,我们竟然与奇山异水为邻,这也是我那次坐在沅江边儿上思索活着的十条理由之一。
20日上午十一点多,我们到了大峡谷入口处,肖早就联系好午餐,(每人230元的旅游费,包括车费、门票费、居然还供应两顿饭,真不知肖是怎样在旅行社游说的'?!这家伙,好像也不是巧舌如簧呀?!呵呵!)这是我旅游以来所吃过的最过瘾的旅游餐,不止是因为合口味,湘西人的淳朴厚道,在此餐桌上略见一斑了,好实在的饭菜!好实在的湘西人!
上午十二点多,天色昏暗,秋风轻拂,细雨斜飞,大峡谷之旅正式开始!
导游陈帅哥立在检票处,笑道:
“千万记住:拍照不走路,走路不拍照!”
大峡谷栈道之险,寡言的家长在我临走之前破例反复叨叨:
“那道子就是从山崖上凿出来的,坡度几乎垂直,后面一个人脚踩下去,似乎要踩在前一个人的头顶上,所以你得小心点,不要‘晃’(粗心),一级级踩踏实了,千万不要边走路便拍照!”
怀揣一颗小心,走进景区,嗨,一线天大峡谷也叫西天门的就在眼前了!
立在山顶,往下窥探,我不能不再一次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
这是怎样的峡谷呢?
壁立的两座山崖,执手可牵,可不知何故,谁也不肯先伸出自己的手,就那么凝目相望,一千年,一万年,上亿年,无法挣脱心灵的羁绊投进对方的怀抱,但是谁也不愿离开谁,一腔痴情借了山溪倾诉,托了山风传递,天空的辽阔因了这份苦恋变成了狭窄,然而这飞鸟消纵即逝的一线天却又衍化为一种永恒的精神。
走进去吧,走进峡谷心底去,看一看那是怎样的一种永恒——
踩着木板铺就的台阶,一步步走下去,每走一步,离峡谷之心就近了一层,仿佛能听到峡谷心底千百年的呐喊了,那是天地间至真至情的呼唤!哦,忘了,我是寻幽来的!
站在三叠游道平台上,默默伫立在飘渺的云雾中,抬头回望,天梯升天;俯首鸟瞰,栈道入地;我就这样伫立于天地间,一种纵深处的寂寥携了仙岚,四围里漫过来,顷刻,尘世喧嚣遁去,纯净的清幽紧紧包裹了我,彼时,我懵了,恍惚间,我已躺在山崖阔大的怀抱里,伸手触摸到了它那结实有力的肌肤,慢慢儿,我亦为石崖!
巍巍石崖,横空挺立,傲然肃目,千古不化,不为无芳而沉沦,不因清寒而萎琐,以博大的胸襟以恢弘的气度,将质朴纯真自然粗犷逶迤成一种永恒,让世人仰瞻!
“嘿嘿,来!回头一眸!”
神思遐想间,身后一声吆喝,原来是一直断后的大哥在叫。
闻声,众人皆止步、回头、嬉笑着;于是或娇憨,或妩媚,或爽朗,或腼腆,合了那石崖,那古木,那栈道,那云岚······全被大哥收进了他的相机里。
或许怕了那清幽过头,一条集交通、娱乐、观光、环保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滑道建在大峡谷一线天、南方红旗渠、谷底栈道三景点之间,分为上下两段,全长约六百米,一色花岗岩拼砌,岩面精工打磨过,色泽明亮,光滑如玉,槽深45厘米,宽50厘米,足够一人安居其间,坐在滑道内,两手扶壁,刺溜而下,忘了自己姓氏名谁身在何处,这是一条遗忘年龄的滑道!这是一条过滤沧桑的滑道!呵呵,那个一脸异国风情的郝小姐滑到中途,又折转身,爬往滑道进口,重新来过,可爱的女子!
终于来到谷底!
近在咫尺的两列山崖,相向而立,默然无语,然而无数条飞瀑神泉,却从山顶俯冲而下,天光中,那飞溅的水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一条清溪,静卧在峡谷间,聆听石崖千年心语的她,满眸柔情,盈盈欲滴;溪流两岸,植被繁茂,山花烂漫,时闻小鸟鸣叫在翠绿里,偶见蝴蝶翻飞在花草中;淡淡的云雾,在溪水上方缭绕,行走在沿溪边搭建的木板游道上,恍如登临仙界!
“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张家界的山是纯粹的,张家界的水也是纯粹的,张家界大峡谷更是将这种纯粹演绎到极致!走进大峡谷,那翠微峰,你伸手可触;那琉璃水,你俯身即掬。就这样,你走进了这山,你走进了这水,但是你弄不清是山孕育了水,还是水滋养了山;你只知道山在水里,水在山中,山水相依,氤氲为诗,缠绵成画。就这样,你走进了大峡谷的心底!
散落在这山这水里的人儿,唯恐扰了那份天籁,唯恐踩了那份清幽,不敢高声喧哗,不敢行步匆匆,悠悠的、静静的——
看吧,天河飞流!珍珠墙!翠潭揽瀑!日月潭!林芝沐浴!千丘田!飞狐下山!神龟峡!仙人洗面!怪谜洞!佛手遮天!燕子岩!一帘幽梦!怡心亭!清溪上,三桥俏立:一路平安桥,送你入幽景;柳暗花明桥,渡你出险滩;心想事成桥,助你登仙界!······每一处景致,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或有一段动人的传说,随了名字,去看,惟妙惟肖;听了传说,去想,遐思悠远!其实,也就是那山崖,那岩壁,那树木,那花草,那瀑布,那溪流,那栈道,那小桥,偶尔闪过一座小木屋,一个小亭子,很拙朴的样子,这些景物不事雕琢,自然天成,单个看起来,也不怎么起眼,可是相搭在一起,却成了迷人的景致,这就叫相映成趣?我想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眼前这一切景致,已是有了灵魂的生命载体,千姿百态地彰显了生命的本真——清幽寂寥!
生命的终极归宿,应该是返璞归真!
所谓孤独,便是天然!在纷繁喧嚣中学会独处,性水澄澈,心珠自现,何须寻幽?
绕溪而行的游道,九曲十八弯后,汇成了一座小水库,两岸青山,一泓碧水,有野鸭嬉戏水中,有白鹭斜飞水面,一行十九人乘坐了一艘小舟,悠悠驶往对岸,那是大峡谷的出口!
这时候,太阳出来了!
上岸,回望,深秋夕照里,“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哦,大峡谷的秋天,更像一位圣者,无语昭示了生命的本来意义!
我懂了!
出门,十九人;回家,十九人!人依旧,但心如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