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10024”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句】:表达秋意渐浓的句子
【第1句】: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第2句】:每一抹秋色,每一缕秋意,惹人喜爱,留恋不知返。或许,这就是秋意的奇妙之处,这便是秋景的美妙之处,喜欢秋天的人,总是会寻一处秋景,置身其中,而乐不知疲。
【第3句】:无情的秋雨吹打在窗棂上,溅落了一身的雨滴,看窗外池塘边,碧天的荷花散落一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雨无情,雨打清荷,花落谁家。
【第4句】:秋日里的阳光,也不再像夏日里的那么毒辣,伸出手去,挡住眼睛,然后慢慢将胳膊伸直,分开五指,在五指间的罅缝里静看阳光,别致的暖,别致的感触,别致的欢心,不再刺目。
【第5句】:秋天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无边的秋意,悄然来了。每一个喜欢秋天的人,面对盎然的秋意,总是不能拒绝的,会在秋色渐浓的日子,迎接秋的到来吧。
【第6句】:远山之上,秋意渐浓,或簇拥或疏离的红叶,在秋风的摇曳下,不动变化出让人惊羡的美景。秋意正浓,心情正好,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日子,很好。
【第7句】: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另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第2句】:表达秋意渐浓的句子
【第1句】: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第2句】:每一抹秋色,每一缕秋意,惹人喜爱,留恋不知返。或许,这就是秋意的奇妙之处,这便是秋景的美妙之处,喜欢秋天的人,总是会寻一处秋景,置身其中,而乐不知疲。
【第3句】:无情的秋雨吹打在窗棂上,溅落了一身的雨滴,看窗外池塘边,碧天的荷花散落一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雨无情,雨打清荷,花落谁家。【第4句】:秋日里的阳光,也不再像夏日里的那么毒辣,伸出手去,挡住眼睛,然后慢慢将胳膊伸直,分开五指,在五指间的罅缝里静看阳光,别致的暖,别致的感触,别致的欢心,不再刺目。
【第5句】:秋天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无边的秋意,悄然来了。每一个喜欢秋天的人,面对盎然的秋意,总是不能拒绝的,会在秋色渐浓的日子,迎接秋的到来吧。
【第6句】:远山之上,秋意渐浓,或簇拥或疏离的红叶,在秋风的摇曳下,不动变化出让人惊羡的美景。秋意正浓,心情正好,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日子,很好。
【第7句】: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另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第3句】:赏菊表达心情的语句有哪些
【第1句】:赞美菊花
《咏菊》
唐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兰确铭》
晋 王淑之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和郭主簿》
晋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赋得残菊》
唐太宗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云安九日》 (35作文)
唐 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唐 吴履垒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菊花》
唐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赵昌寒菊》
宋 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重阳后菊花》
宋 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九月十二日折菊》
宋 陆游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残菊》
宋 梅尧臣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菊花》
宋 朱淑贞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赋十月菊》
金 元好问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菊》
明 沈周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咏菊》
宋 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第4句】:描写秋意浓浓的诗句有哪些
【第1句】:太原早秋
唐代: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译文:
秋色渐渐浓郁,花儿都在睡觉,秋燥如火。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北方的云也把秋色带过了汾河。
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区太原上空的月亮,而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故乡的绮楼上,她的身傍。思念家乡的心就象这绵绵不断的汾河水,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
【第2句】:塞鸿秋·浔阳即景
元代: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译文:
万里奔流的长江,像一匹白色的素绢;对岸几处小点,像是染上了青色的颜料,那是淮地的远山。几片白帆,箭一般地驶过了江面;而近处的高山上,长长的泉流飞下,犹如一道流电。
天色渐渐昏黄,暮色中的云层难以分辨,仿佛化作了这满地的露点。一钩新月模仿着扇形,在天上高悬。逼近了,逼近了,成“一”字的横线在空中排开,那是北方飞来的大雁。
【第3句】:声声慢·秋声
宋代: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译文:
菊花黄黄的开放在那深深的小巷,枫叶红红的映照着低矮的门窗,凄凉一片都是那秋天的声音。豆子开花的时候却来了下雨的声音,那中间还夹带着风声。稀稀疏疏一夜二十五点也就到了五更,高高的谯楼大门,却锁不住那些声音。
老朋友离我那么远,请问是哪一个摇晃着玉佩发出了声音,原来是那屋檐底下的风铃声?系着彩绸的号角发出的声音一直吹到月亮落下了却还在那里慢腾腾,渐渐地那军营里的人马才接连不断地骚动起来了,可是四周却又扬起了胡笳的声音。
邻居的灯光闪烁着,灯前还有那女人为军人在石砧上捣衣的声音。谁知她一边捣衣一边咕咕叨叨地诉说着愁苦一直诉说到天明,碎碎琐琐咕咕哝哝的,就像那数不清的秋蝉哀鸣。她诉说得没完没了,还把一半分给那天空的大雁,让大雁代替她的怨声。
【第4句】:秋怀
宋代: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译文:
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第5句】:秋日三首
宋代:秦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译文:
已是降霜时分,邗沟里,水还是清澈的,天上万颗星星,映在水里,和船是那么近。原以为岸边茭蒲之地,没什么人家,忽然传出了言语几声。
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没有风,小院里也没有落叶,几只虫子相对,正在吐丝。
望弯弯淡虹,像是挂在小西楼上似的,鹁鸠因彩虹出现而尽情地鸣噪追逐。怎样才能求得盛妆的女子相对而舞,我喝酒正香,把彩虹作锦帛赏给她们。
【第5句】:描写秋意浓浓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第6句】:描写秋天菊花的句子
1。
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菊花作为歌咏描绘的对象,形成了独特的菊文化。古画里就有“梅、兰、菊、竹”四条屏。
不少诗词把菊花人格化,当作安于贫穷、不慕荣华、有骨气的人的象征。“黄花晚节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征人的品质的高洁。
晋代陶渊明写了许多菊花诗,赞美“秋菊有佳色”,描绘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令人神往的境界。 为写菊花诗,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欧阳修讨论菊花诗的事,也很有意思。
据《西清诗话》载,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读了之后,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
又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 ”王安石回说:“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
他们争论的重点是菊花落与不落。菊花落还是不落呢?其实,这只是品种的不同,虽然大多数菊花品种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种的菊花是落的,只不过较稀罕罢了。
2。 古今吟菊的诗词歌赋,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有的吟其色,有的赞其姿,有的歌以咏志,有的借景抒怀,美不胜收。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陶渊明自然独占鳌头。
据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逢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
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他家位于庐山下的栗里村。
每到秋来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他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斟自饮。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尽自己自由舒适的生活情态。 那其中《和郭主簿》一首中写到: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诗人高度赞赏“霜下杰”,以这菊花的品格和气质自励,后人因陶渊明有此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菊迷陶渊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在重阳节穷得没有酒喝,只好在园里摘了大把大把的菊花来吃,这时忽然有朋友王弘送酒来了,这故事就叫“白衣送酒 ”。
陶渊明每日每夜都劳作于山间野地,他用斧头斩去杂草,斩去心中万般苦闷,这才惊觉,自己原本是南山的儿子,菊花的朋友。他耳不闻是非,于是省气;口不评是非,于是省心。
这才有了《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3。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吟菊》诗: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凌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4。黄巢的《题菊花》,却又别有一番风味。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5。宋代重阳咏菊花词也是汗牛充栋,最著名的莫过于女词人李清照的重九《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端老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还有其他一些,上面是比较著名的。 。
【第7句】:描写菊花的句子
菊花,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等,是中国传统名花。
菊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擢颖凌寒飙”、“秋霜不改条”的内质,其风姿神采,成为温文尔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菊花也被视为国粹,自古受人爱重。 “春兰兮秋菊,传葩兮代苞……”(屈原《九歌.礼魂》)春兰高洁清雅,秋菊隽美多姿,是上古人民祭祀迎神的圣洁之花。
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是以素雅坚贞之品性见美于人。屈原汲汲于修养,“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秋菊之落英”为人格修养之佐餐。
餐菊落英还曾引来诗坛一场有趣的公案。宋代王安石《残菊》诗有“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句,欧阳修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
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向有“拗相公”之称的王安石反唇相讥曰:“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
中国菊花品种之多,难倒了博学的欧阳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辞官归田后的陶渊明,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
这种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人们从中获得的文化快感涌动于心底千余年,这是中国文化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观,一种生存哲学。于是,陶渊明被戴上“隐逸之宗”的桂冠,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
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真如明俞大猷《秋日山行》所说:“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因此,菊花有“陶菊”之雅称,“陶菊”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气。
东篱,成为菊花圃的代称。“昔陶渊明种菊于东流县治,后因而县亦名菊。”
(《花镜.菊花》)陶渊明与陶菊成为印在人们心里美的意象。 陶菊在历代文人诗词中都被人格化,或赞其品貌,或美其风神,或借以言志:朱淑真“宁可抱香株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寒菊》)她“不与百卉同其盛衰”(宋史正志《菊谱前序》),“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冷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一身傲骨,特别是“晚艳出荒篱”、“伴蛩石缝里”(唐王建《野菊》)的野菊花,生命力更为旺盛。 菊花在九九重阳应节而开,所以有“节花”之名。
“九”与“久”、“酒”谐音,所以,重阳除了赏菊、登高外,必饮菊花酒,以求延年益寿。宋李清照在佳节重阳日思念远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函寄明诚,其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秋风摧残下的菊花还瘦,清丽高雅,文雅优美,透出脱俗的人格襟怀。 重阳赏菊自唐宋以来成为风俗,苏州亦很盛。
清顾禄《清嘉录.菊花山》记载苏州赏菊之俗:“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千盎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抬……或于广庭大厦,堆叠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明唐寅《赏菊图》,画面上二株长松,前后遥接,间以点点红枫,写出一片秋意。长亭坡间石上,二翁并坐,一人扬手欲语,一人穆坐似聆听然。
右侧有石桌,罗列杯盘,一童生火,二童正料理品茗,另一童则捧瓶灌溉。数丛秋菊散植岸边,以朱黄二色点出满园金黄。
塘边巨岩用大斧劈,墨色上重下轻,墨气蕴藉,以苔点攒簇石罅暗处,更显苍劲。远处化去,仅在松颠微露峰头,和色点出青峰三四,隐没云际。
诗云:“满地风霜菊锭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菊花在园林中不仅地栽、盆植,而且大量出现在建筑小品和雕刻图案上。菊花与兰花、梅花和竹通称为“四君子”。
成为历代文人画家不倦的创作母题。宅园大厅里陈设的清式太师椅靠背上,往往是四把椅子一套,其中就有靠背上分别雕刻着“梅、兰、竹、菊”图案,象征着四君子,以映衬人物。
古代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常常成为组合图案中的吉祥符号,如菊花与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就成为“益寿延年”的象征等,园林漏窗也不乏菊花图案。 菊花华丽、闲寂的风度十分投合日本皇室贵族和文人墨客的情趣,长期成为日本皇室的象征,平安朝的宫廷贵族、文人墨客仿效中国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赋诗探韵,酒为菊酒,杯为菊杯。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抒发出的归隐情趣,也引起不少古代日本人的共鸣,他们在园林中广植菊花,以营造野趣。在江户初期画家菱川师宣所画的《余景作庭图》中,有一园画满菊花,并注明:“此名为菊水之庭……池之周围结菊篱以植菊,以陶渊明之诗心而作。”
菊花能却老延龄。据东汉应劭的《风俗通》记载,“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
其山有大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复穿井,悉饮此水,上寿百【第2句】:三十,中百余,下七八十者,名。
【第8句】:形容“菊花美”的词语有哪些
1,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花的国度,自古爱花佳话不胜枚举,诸如屈滋兰九畹,陶令采菊东 篱,谛仙醉卧花荫,老杜对花溅泪,林逋子鹤妻梅……
2, 诗有精品,花有奇葩,“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百花丛中,菊花向以“花中君子”而名扬天下。“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菊花尤其为那些不趋世俗、节操高尚的志士仁人、迁客骚人所钟爱。屈原在遭谗被逐后,写《离骚》以寄志:“朝饮木兰以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了屈原洁身自好、永远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格。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向往大自然,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归故园,慨然赋《归去
来辞》:“三径犹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以菊为友,其乐陶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便被后人誉为“黄花风神”。“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那菊枝摇曳的篱笆小院,几乎成了文人雅士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如唐人元稹诗云:“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极妙地道出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让人感悟到了那种特殊的爱菊之情以及
对菊花历尽寒霜而后凋的高洁气质的赞美。
3, 菊花,那种经风霜而不凋的坚贞品格尤为诗人钟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晚节留香,为人称道。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赋得残菊》诗中还以新颖的构思,对“香浓晚笑,风劲浅残香,细叶凋轻翠,园花飞碎黄”的即将凋谢之菊,发出了“还将今岁色,复结后年芳”的感慨,既赞扬了残菊风姿不减,余香犹在的顽强生命力,又对来年复荣充满了信心。
4,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自汉初起,人们还每逢九九重阳,同亲朋好友或家人一起食菊糖,饮菊酒,将菊花插于鬓角之上,以祈长寿如意,兼以谈诗论文或漫话家常,别是一番情趣。魏人钟会《菊花赋》中道:“何秋菊之奇兮,独华茂乎凝露。于是季秋初月,九日数并,置酒华堂,高会娱情,百卉雕瘁,芳菊始荣,纷葩晔晔,或黄或青。”极生动地描绘出了秋菊的争奇斗艳以及九九重阳的喜庆气氛。郑谷诗云:“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重阳佳节,秋高气爽,丛丛秀菊,带着晶莹的晨露,散发出缕缕清新淡雅的幽香,怎不令人心旷神怡。而欧阳修却认为饮酒赏菊乃是人生一快事:“霜林落后山净山,野菊开时酒正浓”、“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咏尽秋日佳趣。 同是咏菊,我们却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里体味到了另一种意境和
5, 他深深为菊花“蕊寒香冷蝶难来”而惋惜、而不平,由此发出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感慨。而另一首咏菊诗则更加激越、豪壮:“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这位古代英雄的心中眼里,满城凌寒傲霜的菊花,就是千千万万身披盔甲的农民起义军战士,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豪迈粗犷,占尽秋光,展示了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扭转乾坤的胜利景象。这两首诗将赏菊与推翻封建王朝的远大抱负连在一起,感情豪迈,想象新奇,意境瑰丽,可谓前无古人。为抗金南征北战的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戎马倥偬之际不忘赏菊,在一个月朗星稀的秋夜,策马去池州翠微事赏菊,写下《池州翠微享》动人诗篇。以后,人们把岳飞观赏过的大贡菊命名为'帅旗”,至今在菊花品种中独树一帜,号称“菊中之王”。
6, 而借菊寄情的诗歌,最著名的莫过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醉花荫》词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将缠绵相思怨别之情,通过赏菊咏出,令人回味再三。
7, “虽无艳色惊群木,却有清香压九秋”。秋意渐浓,当你在路旁篱下、田野山崖,看到那在寒风中摇曳吐艳的枝枝黄花,你是否也会被自然界中那弱小而顽强的生命所震撼、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