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2676”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鲁迅小说《兔与猫》鉴赏
导语:《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以“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迅小说《兔与猫》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第1句】:《呐喊》反封建思想的具体表现
《呐喊》写于1918―1922年,此时正值五四精神高扬时期,反封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揭示“病态的”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文化
《狂人日记》对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作出了宏观把握;《孔乙己》、《白光》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内容和对知识分子身心的伤害;《明天》、《药》批判了落后的封建医疗观念,封建迷信、昏庸的中医延误了人的生命;《故乡》揭露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的控制和扭曲;《风波》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生活习惯对人的支配;《狂人日记》、《故乡》、《阿Q正传》等从侧面揭露了封建经济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关注封建社会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的人们
特写封建社会的贫苦农民,如《阿Q正传》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描摹封建社会乡村百姓的群像,如《风波》;关注封建社会中最弱的寡妇、病儿、尼姑,如《明天》、《药》、《阿Q正传》等,关注被封建科举戕害的知识分子,如孔乙己,以及《白光》中的陈士成,等等。
(三)挖掘这些不幸的人们的精神病苦或国民性的弱点
如《明天》中单四嫂子承受的精神折磨,《阿Q正传》里阿Q的“精神胜利”,《药》、《孔乙己》、《故乡》、《风波》等民众精神的麻木迟钝,以及《端午节》、《白光》中新旧知识分子的病态心理,等等。
(四)深刻认识到反封建的艰难
如《阿Q正传》、《风波》、《头发的故事》是对辛亥革命的反思,《端午节》、《兔与猫》等是对现实生活中革命不利因素的真知灼见。
【第2句】:《兔与猫》赏析
《兔与猫》在《呐喊》中看似不大起眼,甚至容易使人把它当作一篇散文来读。比起《阿Q正传》、《药》等名篇,《兔与猫》似乎清浅得多,但是细读起来却似浅而深,而且体现了《呐喊》中别具一格的童趣和可爱。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呐喊》这部小说集统一的思想艺术成就和风格。
鲁迅先生在辛亥革命后,长久地沉于书籍、“沉入国民”中,悄无声息。而要想让脑中回旋的旋风似的思想与情感沉淀、凝炼,则需要漫长的努力。这些思想与情感的魅影不时窜出, 使日常生活在其叠印下显得“异样”,也还原出生活的本质。《兔和猫》中普通市民后窗院落里悠闲散漫的'一幕生活,经鲁迅先生毫不费力的一看,钻透出驳杂的意味。
这种驳杂源于生活中“兔”和“猫”两种气息的侵染。小兔天真有趣,在善良的人们面前觅食、玩耍、繁殖后代,毫不设防地袒露它们充实、自在的生活,而黑猫阴险残酷,兔和猫之间肯定发生过多次攻与防的瓜葛,黑猫一攻再攻,兔儿防不胜防。而这些状况,人们无法亲鉴。温柔与凶残的驳杂时刻存在, 却又如一层透明的雾,弥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这透明的生活,因人们用心生活的不同程度,变得可深可浅。
对于孩子们与邻居们来说,与小兔有关的这一幕生活是清浅的。他们只关注小兔袒露在人前的那些快乐生活。孩子们眼尖得能最先看到洞口只探一探头立刻缩回的兔弟弟,这一幕将给他们的童年生活留下神秘的快乐。而邻居们当小兔们在日光中出现时才格外热心地观赏,小兔们一会儿欢腾一会儿躲闪,这充满动感的生活节奏点缀了他们平乏无味的日常生活。但是,对于自己视线之外的小兔的生活,孩子们与邻居们都无暇顾及,阴天一到,小兔几天不在眼前出现,他们就都忘了。
“惟有三太太是常在那里喂他们菠菜的,所以常想到”。付出,才会记住;付出越多,才越不会忘记。小兔在人后更为真实具体的生活,只有那些为小兔投注了心思的人才能了解。三太太和“我”都用心于其间,与孩子们邻居们相比,他们与小兔的联系是深的,尽管他们对小兔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
三太太在小兔的生活上布了最多的心思。首先,小兔是她花大价钱让小使特地买的。只有她天天给小兔喂食,也只有她愿意为兔儿劳心劳力,亲自掏兔窝,人工喂奶,救了小兔们。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现实投入,看似琐碎无用,却能渐渐转化为一种心力,这种心力让三太太能对小兔们各时期的现实处境作出任何人无法企及的准确判断。她对猫保持着最清醒、最持久的提防,胜过了“我”。对小兔的生活环境和习性,三太太也最为熟悉,她能留心到母兔的奶,留心到兔毛。如此细致的注意力,只有不断实心地投入感情与精力才能具备。
三太太每次看到兔,不如说是每次“看”到猫,甚至主要“看”到的是猫,她尤其关注和兔有关的各种现实联系的分析。而“我”,常常看到兔儿的“神”。小兔一买来,初次见面时“我”就能通灵地看到它们的天真烂漫和思乡情绪。又如,在小兔的日常活动中,我能目击它们“像飞起一团雪”似的弹跳,或者大兔“用前脚推他孩子的脊梁”。小兔的生命活力只有“我”能细心赞赏。
用心,使得三太太和“我”没像孩子与邻居们那样忘却,同时,在用心的过程中逐渐探得了生活的层层深意。三太太用心于具体的现实生活,她为了小兔嬉笑怒骂,跳出跳进,过得酣畅淋漓。她对小兔的感情不同于邻居和“我”,不是远隔的,而是现实中的真切交融,也比孩子们对小兔的喜爱更为复杂深切。她能一不做二不休地连掏两个兔洞,她的养兔法能入《无双谱》,这些“兴致”,都赖真切情感的驱迫。容入了心思,也便激活了隐匿于平常生活之下的激情与创造力。三太太是个活得带劲儿的人。三太太恨猫,“我” “仇”猫。与三太太的“气愤、失望和凄凉”比,在得知小兔被猫害了之后,“我”只有“凄凉”,而且是当小兔事件过去好久之后,当三太太也因兔家族的繁荣而忘了旧事的时候,我记得比三太太长。我没有了现实情绪的汹涌波动,而是越过具体事实,用更沉静的感情,用心于世界的生命与生存状态,努力还原那些生命情节中空白的内容,给予它们应有的价值,并为捍卫这些价值采取更本质更切实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