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1972”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为您整理了49句带“史臣”的诗句,其中“史臣”开头的诗句22句,“史臣”结尾的诗句10句,“史臣”在中间的诗句17句,供您参考。
“史臣”开头的诗句【第1句】:史臣书绝瑞,钩盾对嘉禾。——出自夏竦《元真殿烧香…书仁宗…并瑞穣应制》
【第2句】:史臣历纪平戎策,壮士遥传入塞歌。——出自南宋·陆游《书事》
【第3句】:史臣叨从祀,宣美愧濡翰。——出自宋庠《大礼庆成》
【第4句】:史臣昨侍玉皇案,爱民一语何孜孜。——出自魏了翁《送杜兵侍以华文待制知遂宁府》
【第5句】:敌国漫轻江似带,史臣能视橘为侯。——出自夏竦《江南怀古》
【第6句】:史臣传与颂台谥,未抵杯中物切身。——出自刘克庄《次韵林太渊二首》
【第7句】:史臣谁汗简,休应谱斯箱。——出自宋庠《陈州献瑞麦图奉诏作》
【第8句】:史臣一张纸,此外谁复录。——出自宋·周必大《己丑二月七日雨中读汉元帝纪效乐天体》
【第9句】:宰臣奏事左墄降,史臣曳履东阶跻。——出自魏了翁《六月十四日…奏事词…上为嘉纳尝》
【第10句】:史臣拜手笔之册,以君所闻还赠君。——出自魏了翁《送黄宜州之郡》
【第11句】:史臣作此语,无异屠沽人。——出自刘度《过兰亭书堂》
【第12句】:天子赐恩礼,史臣书祖风。——出自梅尧臣《李尚书挽词二首》
【第13句】:两序公卿皆赐坐,史臣讲读中阶难。——出自魏了翁《讲筵侍立三首》
【第14句】:史臣叨伟观,炙行愿殚论。——出自宋庠《讲读春秋彻篇侍宴崇政殿奏御》
【第15句】:宝扇真成集陈隼,史臣今得杀青书。——出自北宋·黄庭坚《谢郑闳中惠高丽画扇二首》
【第16句】:鲤湖之水莲双葩,史臣纪异不足夸。——出自陆文圭《题万户府瑞麦图》
【第17句】:皇帝亲政之初旬,史臣了翁侍严宸。——出自魏了翁《送黄宜州之郡》
【第18句】:史臣纪上瑞,外此可无语。——出自陈造《大雪复用前韵呈王尚书》
【第19句】:史臣螭陛闻宣付,日历先书大有年。——出自张公庠《宫词》
【第20句】:史臣知醉德,欲记升中年。——出自唐·赵冬曦《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莲字》
【第21句】:公无爵位在周行,史臣不书名不彰。——出自郑昂《刚显庙》
【第22句】:史臣虽弱翰,行及纪元良。——出自宋庠《皇子庆诞奏御》
“史臣”结尾的诗句【第1句】:直笔在史臣,将来洗箱箧。——出自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第2句】:六世承平有史臣,紬书东洛布成均。——出自范祖禹《和张芸叟左司被赐资治通鉴》
【第3句】:美名光史臣,长策何壮观。——出自唐·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第4句】:短歌虽愧招魂作,或可留传达史臣。——出自刘克庄《临江使君陈华叟哀诗二首》
【第5句】:丈夫誓许国,直笔在史臣。——出自南宋·文天祥《第一百七十》
【第6句】:萧萧华发映乌巾,五十年前故史臣。——出自南宋·陆游《闲咏》
【第7句】:魂应绝地为才鬼,名与遗编在史臣。——出自唐·陆龟蒙《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
【第8句】:吴会商功利,蓬邱辍史臣。——出自杨亿《姚起居赴两浙转运》
【第9句】:才衰莫颂文之德,虚忝词臣与史臣。——出自刘克庄《读大行皇帝遗诏感恩哀恸六首》
【第10句】:黄君下殿再拜谢,尽以圣训关史臣。——出自魏了翁《送黄宜州之郡》
“史臣”在中间的诗句【第1句】:承平将乐事,并入史臣书。——出自宋祁《九日侍宴太清楼》
【第2句】:终加恭谨辞,贤哉史臣笔。——出自张闰《读萧何传有感》
【第3句】:太平同乐意,应有史臣书。——出自宋庠《正月四日侍宴紫宸殿契丹使预会》
【第4句】:翰藩仍庶富,馀付史臣夸。——出自陈造《均州赠应守沈倅》
【第5句】:桥山松柏寒,泪尽史臣笔。——出自南宋·陆游《岁暮感怀以余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
【第6句】:我观史臣篇,疏略记糟醨。——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
【第7句】:黄道再传天子跸,青编重入史臣书。——出自吕祖谦《贺车驾幸秘书省二首》
【第8句】:尝咏贤人诗,未载史臣笔。——出自胡则《酬和二章拜呈慈云大师伏惟采览·和桂子》
【第9句】:堪笑史臣无卓识,却将周党与同称。——出自罗大经《题钓台二首》
【第10句】:是年名大有,敢告史臣书。——出自宋祁《喜有秋》
【第11句】:发挥王子表,不愧史臣词。——出自唐·杜甫《哭李常侍峄二首》
【第12句】:赐金将厚意,并入史臣书。——出自宋庠《群玉殿十二月二十三日锡宴》
【第13句】:凤尾新批天子诏,螭头看载史臣书。——出自强至《马上口占呈记注李才元学士》
【第14句】:只应名不朽,沈志史臣刊。——出自苏颂《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
【第15句】:异日史臣应有考,同时朝士欲无多。——出自刘克庄《三和二首》
【第16句】:久矣常峨豸角冠,未应上缀史臣班。——出自释道璨《和谢君直新除史馆检阅》
【第17句】:传闻访遗事,应走史臣车。——出自王珪《依韵和吴相公史院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