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优美句子

男女老少吃鱼的好句子集锦70句

4941

【简介】感谢网友“4941”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吃鱼-散文欣赏

前几日,接到父亲电话,告知家中鱼塘即将要干(抽干),问我能否回去,电话那头,父亲雄厚有力的嗓音略显低沉而不在年轻,分明在传递一颗盼儿的心,恍惚中,我予以肯定的答复,父亲很是开心,传来一阵朗朗的笑声。

与妻商量一下,岳父也想走走亲家,正好一并回去,只得辛苦岳母留守照料学龄女儿。第二日一大早,简单收拾后,与妻及岳父迎着晨曦,轻松愉悦地踏上返乡归程。

未值客运高峰,赶车、转车,略为匆忙但一路顺风,十时未到,炊烟袅袅,家已在眼前。虽说离午饭时间尚早,母亲已忙得不意乐呼,父母为人宽厚热情,亲家难得过来,更要好好招待一下。

父亲不在家,正与另一家忙着抽塘,稍作调整,母亲便让我骑车拿条鱼回来,中午正好赶上,好机会可不能错过。妻与岳父也要过去,只得步行,刚出家门,与父亲顶头相撞,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亲家!”浑身沾满污泥的父亲与岳父热情地打着招呼。“亲家,你先坐一下,那边还在抽,我得边去,中午就不陪你们吃饭了,晚上和你好好喝几杯。”父亲扔下一条七八斤重的大头鲢子,转身要走。“一起过去吧,看看什么情况。”妻与岳父一心想着走走看看。“也行。”父亲随着我们,坐上电动三轮车,载着三人悠哉悠哉向圩中驶去。

刚下过雨,圩里不便骑行,水泥路后改为步行,踏上久违的田间小路,仿佛回到了童年、少年,油菜、小麦映入眼眸,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田连阡陌雾气徐徐,欢快野鸭戏入水中,谁说乡村不是最美的图画,谁说吾乡不是最美的风景?妻走走停停,一路摘着斑毛花,像是放学归来的`顽童。

鱼塘不大,紧靠田头,为两家共有,塘边站着几个村中长辈,正唠嗑家常,见我回来,极为热情,从小到大,直至离开,我于村中老少印象都不错。水已抽了一天,即将见底,可怜的鱼儿上窜下跳,慌乱不堪,哪里知道使命已然到来,即将成为盘中美餐。

水还在抽,一时半刻不得完工,忙碌的父亲更是担忧我们饿着,不停地催着回去,虽说很想帮忙,三九天气,未有装备,留下非但无用还得添堵,转了几圈,带着妻和岳父原路返回。

摘菜、杀鱼……颇为讲究的母亲在家中已忙得不可开交,妻要上去帮忙,却被拒绝,难得回来一趟,母亲哪里舍得让她动手。

屋后是竹园,与妻转了一圈,掏出几支竹笋,母亲已将饭做好。六菜一汤——咸鸭烧豆腐、菠菜拌豆皮、黑猪肉烧千张、大蒜炒肉丝……等最后一道大菜——红烧鱼呈上时,那满桌美味,早已让我口水欲滴,妻是当仁不让、毫不客气,以极快的速度尝了过遍,直说好吃。“亲家,中午简单了,一个人忙不过来,还有两个菜就不烧了。”“成枝,你陪老丈人喝几杯,晚上你爸再陪。”“亲家母,你太客气了,看你忙得,不好意思了。”岳父与母亲互相客气一番。

母亲为人爽朗明快,做菜更是一绝,在村中是有口皆碑,能吃着母亲的饭长大,莫不是我们今生最大的幸福。

转业后,紧张军旅一下子放松下来,心宽体胖已是难免,正想着控制一下,面对母亲的那一道道佳肴,尤其那道红烧鱼——鲜滑细嫩、色香俱全、咸淡适宜,空中飘着的那缕缕香味,早已调足了味口,又焉能控制得住。忙着降压减肥的岳父更是大口喝酒、大碗吃肉,依然意犹未尽,拿着鱼汤泡了两大碗饭,直让妻看着紧张,喊着老爸少吃一些,母亲于一旁满是乐呵。

晚上,父亲回来后,不免又是开杯畅饮、笑谈人生。

第二日上午,告别父母,包包点点,大鱼小鱼,满载而归。回到家中,妻费力放下沉重的行礼——母亲精心腌制的各类小菜和左挑右选的小物件,还不忘表功一番,“看看,看看,这就是收获啊!”“是吗?”我未答理,不觉口水激荡、乡味暗飘,满腹尽是鱼味——母亲的味道!

吃鱼头杂议散文随笔

过去,我们不会吃鱼,更遑(huáng)论吃鱼头了。一条鱼被置于餐桌上,服务员顺手就将鱼头转去朝向了主位,然后是众目转向坐在主位上的人,相互会意一笑,相互谦让一番,一番鱼文化的弘扬,一番礼仪之邦的实践,主位上的人就用筷子比画着那鱼,嘴里让着他人:你动,你动动……于是都开始动了。先被扒去的是鱼身上的肉,而后是鱼背上的带有小细刺的脊肉,最后是尾上的薄肉,只有鱼头方能留得全颜。

当然,时代也在不断地进步,美食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关于吃鱼,通过南北方的交流,鱼头作为单独的菜品,进入到我们的耳目口舌中。凡是单独成菜的鱼头,必定是大鱼头,顺着中间一劈,鱼头便俯卧于大盘之中,经过烹制,表面浸上鲜红的辣酱,周边铺上绿莹莹的香菜,那鱼头的香味就随之蔓延开来。不过,真正吃起来,大多数人还是把筷子指向与鱼头紧紧相连的那部分肋骨肉,而鱼头部分吃的人还是少,不知是矜持还是什么。

其实,吃鱼的美味在鱼头。郑板桥曾云“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想必一帮文朋诗友在江边酣畅淋漓地饮酒赏月,美人在侧做鱼头下酒菜,这是多么豪爽多么难以忘怀的场景呀!而在旧中国,有则故事就是说土匪刀客以鱼头验“票”的'典故,端上一盘鱼,看“票”先吃鱼的哪个部位。先吃鱼肉的,大约是寻常人家,赎金嘛,就少点;如果一筷子冲着鱼头叨下去,那就绑住肥票了,赎金可以漫天要价。鱼头,只有常吃鱼的人家,才能真的理解与品尝鱼头的美味,而缺衣少食的人家,吃鱼就是为了吃肉。

现今吃鱼,于寻常百姓家也算是寻常菜了,然而,深得鱼头美味的也一定不在多数。与理解和品味一样,真正能把鱼头吃得标准的也为数不多。吃鱼头,也要有顺序。依照鱼唇、鱼脑、鱼皮,然后鱼肉的顺序吃下去,这才能充分领略鱼香、辣香、椒香、卤香的意味。水乡的朋友告诉我吃鱼头的八字诀:一慢一快,一吸一停。鱼皮较为筋道,要细细地品味,鱼唇和鱼脑滑溜则要快,一吸而入,然后停留在口中片刻,感觉松软华嫩,不等咀嚼就已经溶化了。伴着卤水的厚重浓郁,以及醇香激烈,在咀嚼的过程中,不觉间味蕾就变了,唇齿之间也悠悠地冒出一股狠劲和霸气,这分明是一种行走江湖的气概。

对于吃鱼头的兴趣,我还是在部队里学了武汉人吃鱼才产生的。那是一次过年时会餐,连队百十号人在大餐厅里济济一堂,每桌都有大鱼大肉,直吃得天昏地暗,杯盘狼藉,每桌却留下了一个硕大的鱼头没人吃。只见一位武汉籍的仁兄围着桌子转,专捡那鱼头吸吮,食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十个鱼头都被那仁兄给收拾了。看我瞅他吃鱼头,仁兄便把吃鱼头的美味告诉了我,还说只要会用舌头就可以吃鱼了。后来,我在吃过一个鱼头之后,才深得鱼头的美味奥妙。

现在,每逢过年过节,我们大家族数十口人都要聚会,聚会少不了鱼。原来我以为我是独得鱼头美味的,没承想我弟弟的媳妇——也叫弟妹——也好这一口。于是,但凡有一个鱼头,亲友们都把鱼头留给我,有两个鱼头则我和弟妹一人一个,也算是代表男女各占半边天了。全家倒也其乐融融。

妈妈爱吃鱼头散文

记得中学时候,写过一篇看图作文,题目就是《妈妈最爱吃鱼头》。第一幅图:妈妈把鱼肉夹给孩子,说:“妈妈爱吃鱼头。”第二幅图:孩子长大了,妈妈老了,孩子把鱼骨和鱼头夹给妈妈,说:“妈妈最爱吃鱼头。”有一位同学,还在结尾处用了一句话:“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把这图的寓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读到一段文字,大意是女人做了母亲,就喜欢吃鱼头了。也许是当时自己还没有做妈妈,所以并不以为然,觉得如果自己要是当了妈妈,一定不会如此娇惯自己的孩子。或许那时还曾经想过,和孩子分庭抗礼吧,呵呵。

时间总是让人在不断地改变,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历,使人变得成熟。现在我也是孩子的母亲了,我居然也喜欢上了吃鱼头。每次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尽量留下来给孩子。虽然与别人家比,我们的条件还差得很远,可是我愿意为他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喜欢喝羊汤,就把自己的留给孩子;孩子喜欢吃苹果,自己总是能不吃就不吃;孩子喜欢吃鸡蛋,不管要什么样的,什么时候要,我就什么时候给做;孩子喜欢吃八爪鱼,自己就吃里面的咸菜。孩子想要什么玩具,就算手头不宽裕,也总会想办法来满足。……总之一句话,孩子的吃穿用度,孩子喜欢的东西,总是优先考虑,而自己的需求,则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从来不觉得委屈,不觉得是在溺爱。也许当初,那些漫画上孩子的母亲,也如我一样的吧,只是他们忘记了,要教给孩子学会感恩,而将一份宽厚的母爱,酿成了苦酒。

孩子是单纯的,每天都在变化。看着孩子开心的笑容,我心里也就多了几许安慰。每次听着他说“谢谢妈妈”,就像吃了蜜一样;每次咬一口递到我嘴边的吃食,幸福的感觉便会肆意地泛滥;每次看着孩子没大没小的,把自己当成伙伴一样的打闹,便觉得似乎这才是我想要的亲情。他的小拳头打在身上,真的是越来越有力量,有时都感觉要吃不消了。到了娘家,父母总是心疼地告诉外孙:“别那么使劲,都把你妈妈打疼了,你那么大力气,妈妈经不住你打啦。”他们总是感慨:“你们姐弟小时候,可没跟父母这么闹过……”是啊,自己小时候,父母都忙着下地干活,做小工挣钱,养家糊口,没有时间陪我们玩耍。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和父母撒过桥,没有在父母的怀里哭过,更没有像我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嬉戏打闹过。或许正因为这样,我才如此的纵容自己的孩子吧。看着他躺在自己的怀里,搂着自己的脖子,或者是从远处直冲过来,把我撞得差点站不住,都从来不舍得在心底责怪他,只是假装生气地警告他:“都快比妈妈大了,还这么淘气。”其实心里美滋滋的、甜蜜蜜的。看着他,抱着他,就觉得心里是踏实的。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恨铁不成钢,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的滋味。也许真的不需要,他的将来有多大的本事,能有多高的地位、权势和金钱,只要他平安、健康、快乐,就足够了。看着孩子开心,我就会笑,孩子不高兴了,我的`心也在默默地流泪。在我的眼里,他是我快乐的源泉,是我的生命,不管他有多少缺点,也依然是我最最可爱的宝贝。

我想起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母亲的叹气。我把撕毁的日记扔进灶门时,母亲只是默默地将它们付之一炬:“烧吧,烧吧,烧了就都过去了。”现在每次回家,母亲都没完没了的唠叨,似乎是想把小时候没说给我的话,都一股脑地讲给我听。她时常说起我小时候如何的淘气,如何的体弱,如何的惹人喜爱。她似乎时常会觉得,我后来的性格变得内向,都是她当时造成的。我是家里的老大,可是都不如弟弟在家干得活多,净是上学,读书、工作。在她眼里,我依然是当年那个弱不禁风、体弱多病的小女孩。虽然婆家的生活条件,比娘家好了许多,可每次母亲总是把我喜欢的菜,留着让我多吃。

这就是母亲,这就是做了母亲的女人,这就是为什么妈妈最爱吃鱼头!时至今日,我真的觉得这句话,再不只是原来的样子,里面装满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不是我用语言能说得清的。将来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自己的感觉,我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杂记与悬疑散文随笔

惊闻重庆女作家杜虹病逝,其遗体根据自愿已在冰冻状态下被送到位于美国洛杉矶的Alcor总部(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遗体头部将被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冷冻50年。这则冲击性的新闻陡然令我回想起一些自己与杜虹相关的一些往事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重庆《文化生活》编辑部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一本文学丛书《雾城春晓》,该丛书收录了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重庆人的文学作品。那其中就收录了杜虹的一篇名为《约会》的小说,我的一篇名为《和平使者》的小说也收录其中,而且两篇小说几乎是挨着的,我那篇在前,杜虹那篇在后,目录上一目了然所以给我印象清晰。

杜虹比我大几岁,那个年代我们都很年轻,都为文学而忘情创作。我们当时在一些文学聚会中碰面,后来她被称为了作家,并且成为出版社编辑。想来一定是在编辑享誉海内外的科幻长篇小说《三体》的过程中深受其熏陶的缘故,她最后的选择充满了《三体》特有时光凝滞与时光穿梭氛围的味道。而我只是曾经创作过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斗转星移我从事了电子技术开发,在电子技术领域找到了另一片蓝天。如今要在网络上找到我曾经的文学作品基本不可能,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宣有网络版这回事。但若“百度”我的`名字加电子技术或无线电之类的字词,一些专业文章或报道才可发现我的踪迹。所以网络时代人们总会以某种形态存在,难以遁形。

我从网络媒体得知作家杜红离世,她曾经的样子我已有些模糊。但记忆中杜虹的诗歌给我的印象还是清秀的;杜虹的小说、散文给我的印象是跳跃的丰富的,而杜虹的冷冻却给我的是一个五十年时光的悬疑。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