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16050”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那个星期天》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那个星期天》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第1句】: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第2句】: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第1句】: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第1句】:回忆上节课所学,指名学生说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第2句】:这节课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学习作者是如何真实表达内心感受的。
【第2句】: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第1句】: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我”的心理,在旁边做好批注。
【第2句】: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第3句】:小组汇报。
(1)出示: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的焦急无奈。
(4)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学生自主交流:这段话写出了什么的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我”的怅然失落。
(5)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交流:为什么这里要写母亲的反应?侧面描写表现出“我”当时的`失望委屈。
(6)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蹲”“依偎”“闭上眼睛”)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
(板书: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第3句】: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第1句】: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第2句】:小练笔: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第4句】: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第1句】: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2句】: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讨论。
【第3句】:全班交流。
(1)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
(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则是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
【第4句】:总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
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本单元主题是写出真情实感,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篇课文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变化以及他是如何写出这些情感的变化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画出关键词句、写下读书感受、交流学习所得的方式围绕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既给了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又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小练笔“写一次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为后面的习作教学打下基础。课堂教学达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那个星期天》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第1句】:会写“媚、蚁”等15个字,会写“蚁穴、翻箱倒柜”等15个词语。
【第2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我”在一天里心情的变化。
【第3句】: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
【第4句】: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点。
-第一课时-
【第1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第1句】:导入新课。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往往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史铁生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那个星期天》。
【第2句】: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第3句】: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xx),中国作家。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意蕴深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代表作有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第2句】: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第1句】: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第2句】: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急遽(jù) 惆怅(chóuchàng)
【第3句】: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惆、怅、偎、逝”,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惆、怅、偎”书写时要左窄右宽;“逝”字注意“辶”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第3句】: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1句】: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但是因为家务繁忙,结果一次次爽约。)
【第2句】: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总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写母亲一次次爽约,“我”心情逐渐落空。
第三部分(7):写“我”因出去的希望落空而崩溃大哭,母亲安慰“我”。
【第4句】: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第1句】: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第1句】: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的第一次盼望,请一位同学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2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探索作者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
【第2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一)读课文中有关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第1句】:“……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满怀期待的心情)
【第2句】:“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通过描写天气和“我”的动作,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
【第3句】:“这段时光不好挨。”
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时光不好挨”的?
【第4句】:“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院子很大,空空落落”(通过描写“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通过写“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第5句】:“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这里也从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思考: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更加真实)
(二)读课文中有关下午“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第1句】: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通过细致地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急切地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第2句】: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三)读课文中有关黄昏“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第1句】:思考:为什么说光线的变化是“漫长而急遽”的?(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第2句】:“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我”无比悲伤、绝望。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的悲伤无以言表。“闭上眼睛”“荒凉”表明内心的绝望、无奈。)
(四)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和光线的变化。
人物心情:
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伤心—彻底失望
光线: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第3句】:再读课文,思考感悟。
【第1句】: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细致的叙述,真实自然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体会。
【第2句】:交流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我”的失落和母亲的无奈,以及这种失落和无奈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母爱。)
【第4句】: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第1句】:《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都运用了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匆匆》一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运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而《那个星期天》则运用了融情于事的方法,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在所描写的人、事、物中,在叙述中表现“我”不断变化的情感。
【第2句】:学习本文写法,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那个星期天
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彻底失望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教学反思
【第1句】:教学时注重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心情。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谈感受,唤起学生的感知体验。
【第2句】:教学中,对比《匆匆》,就两课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展开讨论,明确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
《那个星期天》优质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那个星期天》优质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那个星期天》优质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第1句】: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第2句】: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第3句】: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第4句】: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第1句】: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第2句】: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第1句】:回顾所学,质疑导入
【第1句】: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第2句】: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
【第3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针对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
【第4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第5句】:简介作者。
史铁生(1951—2010年),中国作家、散文家。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第2句】: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第1句】: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查工具书的形式弄懂意思,不懂之处及时请教他人。
【第2句】: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盼望:殷切的希望。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吓唬:使害怕,恐吓。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耽搁:拖延时间。
沉郁:低沉郁闷。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急速。
惊惶:惊慌。
依偎:亲热的靠着,紧挨着。
【第3句】:再次感知,理清思路
【第1句】: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第2句】:那课文是按怎么的顺序来写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概括。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第3句】:教师追问: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
“我”的心情。
【第4句】:是的,本文主要写了“我”在这一天里等候母亲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那么课文的抵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对比句子:
(1)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
(2)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2)句通过罗列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第4句】:重点研读,体会心情
【第1句】: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的变化。
【第2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第3句】: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第4句】:预设: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我”的兴奋。
(3)“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
(5)“男孩儿蹲着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里写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
【第5句】:总结: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板书: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第5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1句】:总结全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第2句】: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第1句】: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第2句】: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第1句】: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第1句】:回忆上节课所学,指名学生说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第2句】:这节课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学习作者是如何真实表达内心感受的。
【第2句】: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第1句】: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我”的心理,在旁边做好批注。
【第2句】: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第3句】:小组汇报。
(1)出示: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的焦急无奈。
(4)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学生自主交流:这段话写出了什么的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我”的怅然失落。
(5)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交流:为什么这里要写母亲的反应?侧面描写表现出“我”当时的失望委屈。
(6)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蹲”“依偎”“闭上眼睛”)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
(板书: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第3句】: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第1句】: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第2句】:小练笔: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第4句】: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
(1)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
(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则是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
4.总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
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本单元主题是写出真情实感,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这篇课文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变化以及他是如何写出这些情感的变化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画出关键词句、写下读书感受、交流学习所得的方式围绕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既给了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又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小练笔“写一次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为后面的习作教学打下基础。课堂教学达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那个星期天》优质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第1句】:会写“媚、蚁”等15个字,正确读写“蚁穴、翻箱倒柜、念叨”等15个词语。
【第2句】: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体会“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第3句】: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
【第4句】:感受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
教学重难点
【第1句】:默读课文,感受“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第2句】: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策略
【第1句】:生词教学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惆怅”可以结合课文情景和“我”当时的心境来理解;“惊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家务繁忙的母亲面对“我”突如其来的哭泣只是惊惶,而并没有责怪,充分体现出母亲对“我”的疼爱。
【第2句】: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事物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我”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的心情变化。
【第3句】:习作运用
学习作者在描写“我”等待母亲带“我”出去玩时是如何消磨时间的侧面描写,又或是借助周围环境描写来烘托自己的心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写的`时候,注意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把情感真实而自然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第1句】: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第2句】: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第1句】:会写“媚、蚁”等15个字,正确读写“蚁穴、翻箱倒柜、念叨”等15个词语。
【第2句】: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读题目,提疑问
【第1句】:质疑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预设: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题目呢?
【第2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去解惑吧。
【第3句】: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史铁生的资料,相互补充。
(2)教师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21岁时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我与地坛》、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1998年首届鲁迅文学奖。
(3)回忆旧知,抓住特点。
上学期我们也学过一篇有关“盼望”的课文《盼》,谁能把那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地说一说?(《盼》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小女孩盼望下雨穿上新雨衣的故事,把小女孩万分期待的心情描写得十分生动)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板块二走入文本,理清脉络
过渡:不同的经历,同一种期待的心情,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那个星期天》,一起去文中深入探讨小男孩的期盼历程。
【第1句】: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词语。
【第2句】:检查学生字词认读的情况。
课件出示:
媚(mèi)蚁(yǐ)叨(dāo)绊(bàn)谅(liàng)
耽(dān)糅(róu)绽(zhàn)惆(chóu)怅(chàng)
搓(cuō)惶(huáng)吻(wěn)偎(wēi)逝(shì)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惆怅、惊惶、荒凉、耽搁、依偎、消逝、急遽、念念叨叨)
【第3句】: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却一直没等到,伤心、失望之时得到母亲安慰的经历。
【第4句】: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交流汇报,理清脉络。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6):讲了“我”从兴奋期待到疑惑暗生,但依然在焦急无奈的心情中耐心等候,最终彻底失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讲了“我”最后失望委屈以致伤心到哭泣,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只有加强生字词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并正确运用到生活中去。科学合理地进行问题的设置,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时抓住课堂中的有利时机提问,能启发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第1句】:感受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体会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多么重要。
【第2句】: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写出成长体验;摘抄好词好句。
【第3句】: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
课时目标
板块一整体感知,体会人物感情
【第1句】:小男孩那么真切地希望母亲能够实现他小小的愿望——在一个星期天带他出去玩。可是母亲最终没能履行诺言,小男孩的心情怎么样?
【第2句】: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找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
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语句并做批注。
思考“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3句】:默读描写早晨时“我”心情变化的片段,圈画出相关语句。(第2~5自然段)
课件出示: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这段时光不好挨。
焦急又兴奋。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
(1)指名学生朗读。
提示:抓住“阳光明媚”“焦急又兴奋”“空空落落”“念念叨叨”等词,体会“我”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2)说一说:你从这些词语里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这段时光不好挨”写出了“我”在耐心等待;“空空落落”写出了“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3)师生合作朗读。
【第4句】:默读描写下午“我”心情变化的片段。(第6自然段)
(1)“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课件出示: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学生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再不”“再不”“决不”三个词,体会男孩“盼”的心情)
(2)指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件出示: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①读一读,说说环境描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②学生交流。
预设: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烘托出在漫长的等待中,“我”的期盼落空;用环境来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
【第5句】:默读描写黄昏时“我”心情变化的片段。(第7自然段)
(1)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课件出示: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抓住“甩、拉”等表示动作的词来感受母亲的形象)
(3)从这些动词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从“甩、拉、亲吻、说”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中,我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所以惊惶;可以感受到其实母亲是很爱“我”的,只是被家庭生活所迫,因为有做不完的家务事而忽略了“我”,忘记了自己的承诺。
(4)分角色朗读。
【第6句】:师生共同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
学生交流,整理总结。
课件出示:
心情变化:期盼——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
时间(光线)变化: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和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我”在一天期盼中的心情变化和特别的成长体验。
板块二细细品味,感受人物性格
【第1句】:再读课文,感受人物性格。
在这个星期天里,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她是一位好母亲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从课文第7自然段母亲的一些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她因为家务缠身而没有兑现承诺,并因此感到自责、不安,可以看出她对“我”的疼爱,她是一位好母亲。
【第2句】:“我”既然这么希望出去,为什么不是直接拉着母亲去,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等待母亲做那做不完的一件又一件事?
(1)学生交流。
(2)示例:文中的“我”乖巧又懂事,体谅母亲的辛劳,所以才一直都在等待,而并没有任性撒泼。
【第3句】:回想自己的亲身体验,你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虽然母亲最终没能兑现她的承诺,但是小男孩也并没有抱怨母亲,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多多体谅一下辛苦工作的父母。
【设计意图】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探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需扮演好舵手的角色,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联想,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真正落实从语文课本走到生活当中去。
板块三领会主旨,学习写法
【第1句】: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感想?
父母要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不然可能会对他们造成难以忘怀的伤害。孩子也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2句】:通过对比,体会写法。
课件出示: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点拨。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课件出示:
相同点:都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感同身受。
不同点:《匆匆》一文中,作者借助描写景物和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进行了语言、环境、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细腻真实地向我们表达了“我”在那一天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融情于景、事物当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第3句】:积累语言。摘抄本课好词好句,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
【第4句】:小结: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我们要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
【第5句】:推荐阅读。
作者史铁生的写作风格深沉凝重,优美隽永,引人深思,给人带来启迪。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健全而丰满的思想。《那个星期天》选自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阅读,了解一个全新的史铁生。
【第6句】:聊经历,悟主旨。
同学们,大人们可能无意间给我们许诺过一些事情,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布丁,也许是你期待已久的一个玩具,也许他们最终并没有实现我们小小的心愿,你愿意与大家分享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吗?
(1)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经历。
(2)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语文老师最大的功德就是让学生爱上阅读。我推荐阅读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他的其他优秀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再让学生聊聊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亲身体验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主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那个星期天》节选自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文章主要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了由盼望、兴奋、期待、到焦急无奈再到失望、委屈等心情变化的过程。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我”的心情历程。为了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语文要素,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
【第1句】: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期盼”经历。
通过品读文中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这一天的心情变化,体会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多么重要。这种体会是感同身受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第2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让真情自然流露。
作者从语言、环境、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细腻真实地向我们表达了在那一天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融情于景、事物当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特别是通过写光线的变化来烘托人物心情的写法,值得学生借鉴。因此,在课堂的结尾,我引导学生由本课延伸到作者的其他作品,并积累好词好句,将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到实处。
那个星期天作文
那个星期天作文1
小学一二年级时,学业轻松,天天玩似的,每天如此,双休更加轻松,每周五晚上就写完了作业,后面两天日子就只有玩了,这日子和神仙一个样,可就是这无忧无虑的日子里却有了一次期盼。
那个星期天,爸爸本是应该带着我去院子里踢会球的,那是爸爸许久之前就答应的。盼着盼着,星期天就来了,可每个星期天房子里都找不到爸爸的身影。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妈妈的回答总是一样,爸爸去上班了。之前还会嘟囔几句,可每次都会被妈妈说,爸爸不上班,哪会给你买好吃的呀?日子久了,我也不敢再说了。
可是那个星期天,叫醒我的不再是闹钟,而是爸爸和蔼的声音,儿子起床了,爸爸今天陪你玩个够。我立马坐起来,什么?我没听错吧!可以玩,还玩个够。刷牙、洗脸、吃早饭,好像现在一秒如千金。今天是一个不错的天气,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小鸟也在唱着欢乐的歌。
我与爸爸正准备开始,爸爸的手机响了起来,我已经忘了爸爸说了什么,可爸爸说完之后的事我还记得,爸爸说他要去医院一趟,之后爸爸回到家里,换完衣服,就去医院了。
爸爸下午两点多回来了,但我一下子睡到了四点。醒来时就见爸爸在电脑上敲来敲去,我静静地站在一边,心里不断发出疑问:难道爸爸忙昏了吗?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小鸟也归巢了,窗外只有风吹到树叶的“沙沙”声,等爸爸忙完就是六点了,我就在爸爸身边抱着球站到了六点。
见爸爸拔了U盘,走吧,现在玩还不晚,爸爸看了看我,抚摸了一下我的头,叹了一口气。“咣当!”一声,爸爸又出去了,我呆呆的站在那里,眼里流下了泪,心里五味陈杂,直到妈妈叫我,才回过神来。
那个星期天,那呆呆抱着球的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个星期天作文2
随着一天又一天的学习,又到了假期。但我永远记那个假期的星期天,久久不能忘怀。
那个星期天,天气忽冷忽热.。早上晴空万里,过了一会儿,又下了沥沥细雨。但是吃了中饭后雨又停了下来。在一条街上,有一些小吃,我一人带着三十元准备去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去买我心仪的积木。我哼着小调,走到一个卖面筋的摊面上点了两根面筋充充饥。胡椒粉的味道使我无法抗拒,张嘴就咬,立刻就吃完了一根。
突然,一位衣着寒酸的.老人向我走来,他个子不高,清瘦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后面背着一个大满补丁的蛇皮袋,左手栓着简易的“拐杖”,右手拿着一只碗。头上有许多“白糖”显然经过了雨的“洗礼”。我在离他最多三步远的地方站定。猛一转头,他笑了笑,把盆子晃一晃,示意里面空空而已。我盯着他许久却不出声。几分钟后,他默默绕着我走开了。我转过头,继续盯着他,打量一番后,我看了看面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绕过了人们,跑到他面前把面筋给了他。正面打量着他,肚子明显凹了下去,他只是笑了笑又走了。我望着小店又望望老人,不知如何是好。“哗哗”天上下起了大雨,我望着天,做出了决定。狂奔着跑到老人面前。此时,寒风呼啸,大雨倾盆,他一边发抖一边走向落脚点。我从口袋里掏出钱,灌篮似的放进盆里。我们两个久久对视,此时街上只有我和老人,没有没伞,孤独的对视,我把他扶向落脚点。我望着小店的方向摇头叹气。他拍拍我的肩膀,我回过头,他又笑了笑,我也对他笑。半饷雨停了,可惜没有彩虹,我走了。但在路上我数次回头望望老人,他招招手,朝了反方向走去。我眼角溢出抹不掉的泪……
虽然我没能买到自己心仪的积木,可那个星期天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动和快乐!
那个星期天作文3
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欢乐,而我家的欢乐就更有些特殊的味道。
那是寒冬里一个充满阳光的星期天,爸爸买了一大块肉,准备改善一下生活,全家人好好吃一顿香喷喷的红烧肉。我们一家人可是好长时间没有吃一顿像样的饭菜了,你说,我们能不高兴吗?
晚上,妈妈把切好的肉放在锅里,又把锅放在炉子上,点着打火灶,然后像往常一样,来到我们的“集体学习室”,各自忙活起来。我们全家四口人都在忙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爸爸是高三英语老师,他捧着《快乐英语练练练》像着了迷似的,有时还在那本蓝色的“秘密本”上记着什么;妈妈捧着《妇产科护理学》这本书一行一行地仔细看了起来;我在攻老师布置的难题,一会演算,一会画画;白天“疯”够了的弟弟,乖乖地坐在小桌旁做他的数学题,遇到难算的就扳着胖乎乎的小手指数数,还像模像样的呢。
“老公,你看这个该怎样理解呢?”突然,妈妈认真地讨教起爸爸来。“咱俩一块讨论这个问题吧。”爸爸合上“秘密本”,坐在妈妈旁边小声地说了起来。“姐姐,我的数学题做完了,你快给我改改呀。”弟弟看来也快忙完了,他伸了伸腰,松了一口气,对我说。“好,我看看你能得几分。”我拿出红笔,翻开弟弟的作业本,像老师一样批批画画,这时一家人早把别的事抛得九霄云外了。
正当我们都在认真学习的时候,一股焦糊难闻的气味在房间里弥漫开来。“怎么有股烧糊的味啊?”我奇怪地问。
“糟了!”爸爸妈妈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道。他俩跑进厨房一看,只见那一锅好端端的红烧肉,此刻已变成黑乎乎的锅巴了。爸爸苦笑了一会,做了个鬼脸,诙谐地说:“算了,就算咱给灶王爷的年礼吧,咱这啃书本的滋味也不赖。”一句话把我们都乐了。
这个晚上,我们一家人虽然没能吃上一顿解馋的红烧肉,可我们读书学习收获很大哩,这是精神食粮啊,学习同样给我们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不过,吸取了这次教训,以后我们家绝不会再发生这样的蠢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