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10073”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老舍文章解读:母鸡
《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口语化,京味隽永、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教学片断(一)
师:可是现在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因为老舍先生认识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鸡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大声读句子
师:自由读课文第58节,读读、圈圈、划划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生:学生自由读圈划词句理解(师巡视)
组织交流
生: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从挺着脖儿、歪着头儿、挺着身儿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中可以看出这只母鸡自从有了一曲鸡雏后非常小心,对自己的孩子很负责。
生:(对前面一个同学发言进行补充)警戒的意思是:警惕、戒备。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这只母鸡警惕、谨慎、警戒是一位负责、慈爱的好妈妈。
生: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我觉得这只母鸡非常勇敢,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而且把它们赶出老远。(读句过程中强调赶出老远。)
生:老师我有补充,课文前面提到它永远不反抗公鸡,但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连大公也怕它三分可以看出它非常的勇敢。(读句中凸现连、也这两个字)
生:这位鸡母亲负责、慈爱、辛苦,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是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自从有了鸡雏后,它连晚上休息时也变得非常警惕,一有动静它便放声啼叫。
生:而且它的叫声顶尖锐、顶凄惨(夸张强调顶的读法)
师:顶是什么意思?(适时发问)
生:顶特别,到了极点。
师:请你再来读读这句句子,把这种顶尖锐、顶凄惨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这里把鸡雏和母鸡进行对比,每一个鸡雏都吃得胖胖的,而母鸡自己却瘦了不少,说明鸡妈妈很慈爱自己舍不得吃都省下来给自己的孩子吃。
师:(出示图片:鸡妈妈和一群雏鸡)鸡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伟大因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读第9自然段
分析:
课文的第58节通过对母鸡保护鸡雏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写,生动展示了一位母亲的形象。引导学生围绕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爱的伟大。作为教师从旁协助在关键处或指导朗读,或引发思考,或提示点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心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学片断(二)
补充拓展资料(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帮助学生理解老舍为什么对母鸡会有前后如此大的变化并体会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师:现在让我们在来听听母鸡的叫声,你又听懂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进行说话训练
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
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 。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 。
(学生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操练)
组织交流
生: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孩子们有危险,快到妈妈这里来,妈妈保护你们。
生: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宝贝儿快过来,妈妈发现这里有好吃的,快来吃呀!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人们啊快醒醒了,有黄鼠狼来了,快来救救我的孩子啊!
师:我们目睹了母鸡的坚强、无畏、无私和不辞辛苦。在这其间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母性的光辉和力量令我们不禁对母鸡肃然起敬。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齐读课文的最后2小节(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受了母鸡平凡后的伟大读出了感情)
分析: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她的讴歌与诠释从未有过终止。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深情地讴歌到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母亲通过文本细读我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在品析词句,体会情感的学习过程中,在朗读感悟母鸡对鸡雏的平凡细节中自然地联想到生活的场景,层层推进,勾起对母爱的回忆,从而揭示出:母亲是伟大的,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题。
总评:
《有效教学艺术》一书中说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本,首先要让课本变成学生的读本。要会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从会读课本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读课本,读出兴趣来,读出学习问题来,读出学习成果来。
中国古代教育家韩愈认为,读书要手批目视,口咏其言,心唯其义。意思是说,翻阅读本,朗读其词,要用心思考和体会书中所讲的含义。读书要读出含义,领会含义,读出含义来,这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点。
老舍文章母鸡课文内容及教案
在老舍先生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跃然纸上。老舍文章母鸡课文内容及教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
原文
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母鸡》的教案
朱煜
【设计说明】
《母鸡》一课是根据老舍先生的散文《母鸡》改编而成的。全文主要分成“讨厌母鸡”和“不敢再讨厌母鸡”两个部分,中间用“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连接。文章结构清晰,作者语言特色鲜明,不管是内容还是主题,都容易使学生接受。
在解读课文时,我发现作者对材料详略的处理颇具匠心。夸奖母鸡的部分重点写,为的是突出文章中心;批评母鸡的部分简要写,为的是既形成对比给人留下一个立体的母鸡形象,又不喧宾夺主。另外,文中还多次使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词句,以表达作者的感受。由此,我将上述两点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主要教学环节分成以下板块:(1)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提问的方法,然后梳理出核心问题,以此引出后面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2)重点学习“不敢再讨厌母鸡”的部分。通过找句子、读句子、分析句子以及想象练习等言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题的同时感受作者语言特色。(3)学习“讨厌母鸡”的部分。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情感色彩,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从内容、作用以及作者情感表达的角度体会前后对比的表达方式。(4)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体会作者在处理材料详略时有着自己的意图。这样的引导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另一方面亦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通过上述环节,我希望能立足于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引导其学习作者的表达,并加以运用,以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同时受到良好的人文熏陶。
【教学过程】
【第1句】:复习旧知。提问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母鸡》。大家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看屏幕上的句子。(出示句子: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这句话是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生:第四自然段。
师: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边读边思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上学期我们学过抓住重点词提问的方法,当大家第一次读这句话时,脑海中是否产生过疑问?
生:为什么作者先说不喜欢母鸡,后来又喜欢母鸡了?
生:是什么原因导致作者对母鸡改变了看法?
生:为什么看见一只孵出小雏鸡的母鸡后,作者就改变了看法?
师:三位同学的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不过你问得比之前两位同学更到位。我们就围绕你的问题来学习。
【第2句】:体悟语言,感受主题
师:作者一开始对母鸡是什么看法?
生:作者之前很讨厌母鸡。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作者讨厌母鸡的程度,请找出来。
生:一向。
师:什么叫“一向”?
生:一向就是一直。
师:作者后来的态度呢?
生: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师:你说得真好,直接从文中找到了答案。刚才一位同学说,作者是看见一只孵出小雏鸡的母鸡后,才改变了看法。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只母鸡。请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找出描写母鸡的句子。
(生读课文)
生:我找到的是“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师:这句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这是一只什么都不怕的母鸡。
师:能否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生:勇敢。
师:你真会概括。
生:我找到的是“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这句话说明母鸡很警惕,一有风吹草动就把小鸡召唤到它身边来。
师: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知道为什么要送给他掌声吗?因为他不仅交流了找到的句子,还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我从刚才那位同学找到的句子中,感受到一位母亲保护儿女时的勇敢和专注。
师: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的?
生:歪、挺、看、警告。
师:你不仅找到了句子,而且还能从句中的字词获得独特的感受。请大家一起读这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预备作战”是怎样的情景?
生:是紧张的情景。
师:可是我刚才没有听到“紧张”。应该怎么读?
生:语速要快一些。
(生再读)
师:这次读得真好,把轻重缓急都读出来了。第六自然段中也有描写母鸡的句子,找出来,说说体会。
生:我找到的是“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母鸡的母爱,因为它找到食物后先要检查一下,然后才叫孩子来吃。
师:你从这个细节中获得了感受。
生:我找到的是“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已却消瘦了许多”。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母鸡为了孩子把自己都饿瘦了。这是一个负责、慈爱的母亲。
师:你归纳得真好。
生:我找到的是“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从句子中我感受到母鸡为了孩子竟然敢和大鸡争斗,真是勇敢。
生:我从刚才这句话里发现,原来母鸡不敢反抗公鸡,做了母亲之后,竟然敢和公鸡争斗,这里用到了对比的写法。
师:你真厉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请大家一起读这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同学们将“消瘦了许多”读得轻一些,很好。请看屏幕上的句子。
(师出示课件:【第1句】: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
【第2句】: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 )。”)
师:课文中有些内容没有写出来,请大家来补充。大家可以从这两句话中任选一句来说。想象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还可以想一想你的爸爸妈妈有了好吃的东西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孩子们,孩子们,这里有你们爱吃的东西,吃饱了就能快快长大。”
师: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说两个“孩子们”?
生:因为这样可以体现出母鸡对小鸡的关心。
师:说得好。
生: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宝宝们,有危险,快到我身边来,我不会让你们受到伤害的。”
师:从你的语气中,我感受到了母鸡的急切。
生: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孩子们,你们一定饿了,快来吃吧。你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多吃点。我都已经检查过了,很安全。”
师:从你的话中,我猜得到你的妈妈平时也是这样说的。
生: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孩子们,快过来,黄鼠狼来了。不过有妈妈在,你们别害怕,妈妈会保护你们的。”
师:你不仅说出了紧张的感觉,还说明了原因。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大家想象得这么好,作者为什么不写出自己的想象呢?
生:因为作者想给我们留下遐想的空间。
生:因为作者已经通过一些词句把我们想象的内容写出来了。比如“紧叫”。
师:我想,作者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学习。
(生自读课文)
生:我找到的是“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我从句子中看到了母鸡的耐心和辛苦。
生:我找到了“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这说明母鸡对小雏鸡很负责,不想让孩子受到伤害。
生:过去母鸡是咕咕叫个不停,可是做了母亲之后,小鸡啄它,它竟一声不吭。这说明它很慈爱。
师:同学们的交流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大家一起来读。(出示课件)
生(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第3句】:比较语言。体会情感
师:刚才的交流中,好几位同学都说到了前后对比。请大家看看这两段话,比较这两段话,说说它们的区别。
(师课件出示句子:
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有的时候,它不这样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
生:被删除的词写出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
生:“没完没了”写出了母鸡的叫声影响了作者。“如怨如诉”写出了母鸡叫声的难听,“小疙瘩”写出了作者心情不愉快。
师:其他同学可以学着刚才这个同学的样子继续交流。
生:“永远不反抗”“欺侮”写出了母鸡的欺软怕硬。
生:“发了狂”写出了母鸡的骄傲炫耀。
生:“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写出了作者非常讨厌它。
(生齐读前后对比的段落)
【第4句】:梳理详略。探究写法
师:作者既写了讨厌,也写了不讨厌,从篇幅上看,他主要想表达什么?
生:主要是想表达不敢再讨厌母鸡,想说天底下母爱最伟大。
师:所以后半部分写得多一些,并且用一句话来总结,而前半部分就没有总结句。那能不能索性把前半部分删除?
生:不可以,因为有了前半部分,可以与后面的内容形成对比。
生:前面的内容起到了类似铺垫的作用,不能删除。
生:前面的内容让我们知道了母鸡孵出小鸡后的改变。
师:是的。文章前半部分线索是往下走的,到了后半部分,就往上走了。(板书线索走向)文章这样有起有伏才好看。
师:老舍先生通过这篇文章赞颂了母爱。他自己也有一位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亲。在母亲去世后,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纪念她。课后我会把这篇文章和巴金先生的《狗》发给大家,《狗》的写法和《母鸡》很像。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出示课件)
【第1句】:阅读《我的母亲》,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
【第2句】:阅读《狗》,根据文后思考题琢磨作者对“怕狗”和“不怕狗”的详略处理的用意。
母鸡 老舍
《母鸡》是老舍的散文代表作,描写了老舍对母鸡的讨厌转变成赞扬的情感变化,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老舍《母鸡》原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母 鸡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赏析
《母鸡》是老舍的散文代表作,主要描写了“我”对母鸡由最初的“讨厌”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以此来赞颂母爱的伟大。这篇文章之所以被选入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七册“作家笔下的动物”一单元,在我看来,《母鸡》一文有这么几个突出特色。
【第1句】: 语言简洁精炼,自然朴实。
简洁精炼几乎是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的共性,不管是说明文、记叙文或是散文,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兴趣的培养,这是必须的。而老舍先生作为语言大家,他的语言一直是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范例。《母鸡》一文也是特色鲜明地表现了其高超的语言水平。如首句,一个“讨厌”而可爱之气全出,平白如话而亲切自然。再如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母鸡不同的叫声,或是“没结没完”地“嘎嘎”“乱叫”,或是“细声细气”地“扯长了声如怨如诉”,同是鸡的叫声,却又异常泾渭分明,令人有如闻其声之感。除了口语化和准确性外,老舍的作品“京味儿”十足。老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标准的普通话里时而穿插了北京口音。如第五自然段的儿化音“挺着脖儿”、“一个鸟儿”、“歪着头儿”、“挺着身儿”,第八自然段的“顶尖锐、顶凄惨”等,都充满了情趣和生活气息。
【第2句】: 细致而深刻的白描手法和对比手法。
对母鸡的形态描写不加过多的修饰语、不多着笔墨,只抓住其主要特点,同时恰当地结合对比手法,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效。如第二自然段“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却会对“那最忠厚的鸭子”“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母鸡阴险凶狠、欺软怕硬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3句】: 欲扬先抑且篇幅适宜。
作者对母鸡的感情从开始的“讨厌”到最后的“不敢讨厌”即又爱又敬,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但文章的主基调还是喜爱母鸡,赞扬母鸡对鸡雏们的母爱的。所以文章的主体在第四段(过渡段)以后,从母鸡像卫士一样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戒、丝毫不畏艰险地守护着鸡雏们的安全,从母鸡把找到的吃的先给鸡雏们吃,赶走“外来入侵者”,从母鸡不厌其烦地教导鸡雏们生存的本领,任由它们以啄自己来练习啄食的技能而一声不吭,从夜里不眠不休的站岗放哨般得守卫,从这些的刻画中令人不由地对母鸡,对那份伟大的母爱肃然起敬。这种母爱是人与动物共通的。母亲都是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自己的孩子而不己知,只求奉献,不思回报。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真情流露地记叙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另外,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四年级小学生的教导,让他们由母鸡对雏鸡们的爱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爱,懂得领悟,试图回报。同时,母鸡的形象也就此改观了。
【第4句】: 与《猫》的比较阅读。
《猫》是老舍的另一篇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且是在学习《母鸡》之前上的,同一类型、同一作家的作品,相似的表现对象,因此做好《母鸡》与《猫》的比较既是教学目标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有利于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性的理解;在比较中领略文章的特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一,《猫》也同样是以精细独道的观察,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把动物的写活了。
其二,在比较中领略文章的特色。如在《猫》一文中,老舍先生自始至终都在用语言表达对猫的喜爱,可在《母鸡》中,老舍先生却是先讨厌,再改变心思,最后不敢再讨厌母鸡,对母鸡的感情有着前后的强烈对比,通过思考老舍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原因体味欲扬先抑手法的妙处。
《母鸡》的语言简洁精炼,自然朴实,结合白描手法、对比手法和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紧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是篇不可多得的美文。
母鸡-老舍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跟,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他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不论是在院子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子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 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象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他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