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祝福文案 > 节日祝福

社区干部被表彰后简短感言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如何加强社区干部的管理

街道社区改革以来,一大批经过公开选拔,依法选举产生的社区干部走上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岗位。

新上任的社区干部素质强、学历高、年龄低、干劲足,为社区工作带了新气象。

然而,如何管理好这些社区干部,已作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强化教育,建立有效的培训提高机制 随着社会的转型,企业的改制,大批人员回归到社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内容、范围不断更新、扩大,重要性日益明显。

社区干部作为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力军,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已作为左右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立有效的培训提高机制十分必要。

培训工作可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是区一级的培训,培训内容为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社区干部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培训以每年一次为宜。

其次是街道一级培训,培训内容为基本的社区工作理论、方法及业务知识,可根据工作的需要,采取短时间、多次数的方式随时举办。

通过区、街道两级的培训,一要提高社区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

社区干部作为最基层的工作人员,直接面对广大居民群众,要将政府的各项惠民措施及时、准确的传达给社区居民,并且承担着维护一方稳定的责任,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是其做好工作的前提。

二要提高社区干部思想意识。

社区工作繁杂、琐碎,社区干部必须具备“四心”。

第一是爱心。

社区干部要经常与社区的弱势群体打交道,为其办理低保,提供再就业服务,只有直正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才能把社区工作做细,做扎实,让弱势群体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第二是耐心。

社区居民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对国家的政策不是很了解,到居委会办事有时会说一些偏激的言语。

社区干部要耐心地解释,不能与之争执,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第三是细心。

社区干部要经常巡视社区,走访居民,发现公用设施损坏要及时协调处理,发现有何困难要尽力帮助解决,如果不细心是很难了解到这些情况的。

第四是平常心。

社区工作很平凡,很单调,压力大,待遇低,而且很多居民对社区工作不了解,不关心,不支持,这就要求社区干部要有平和的心态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要提高社区干部的办事能力和业务水平。

社区工作需组织、协调的事情较多,社区干部要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

社区居委会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也协助政府做一些工作,因此必须掌握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和绩效。

通过培训提高机制的建立,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为社区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监督,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机制 根据《海港区社区居委会干部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给合街道办事处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社区干部考核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规则,强化日常管理。

制定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居委会成员分工责任制、请销假等制度,用好的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实现社区干部的规范管理。

二是完善考核,强化年终评比。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每年年底对社区干部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从“德、能、勤、绩”四方面入手,分为街道考评、居民代表测评、居委会成员自评三部分。

第一是街道考评。

街道办事处根据社区干部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考核表,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项,由街道各部门考核打分。

第二是居民代表测评。

街道办事处组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由社区干部向居民代表述职。

第三是居委会成员自评。

居委会成员工作在一起,互相了解,相互打分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经三部分的考核,综合后总体排队,向其公布。

对优秀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落后的予以批评,确实不适合社区工作的干部,按照法定程序予以罢免。

通过考核管理机制的建立,强化对社区干部的监督,促使其增强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三、强化落实,建立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 社区工作任务重、困难多,要使社区干部能够安心于社区工作,必须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

社区干部多为下岗失业人员,要养家糊口,其工资水平应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和市、区财政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改善其生活水平。

同时,应大力提高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做到“有钱干事”。

二是完善硬件设施,改善工作环境。

大多数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较差,办公用房面积小,办公设施短缺,水、电、暖不齐全,有的居委会办公室没有暖气,社区干部一到冬天只能多穿衣服,硬挺过冬,工作环境的改善已刻不容缓。

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解决。

第一,多筹措资金,选择地址为居委会建房。

第二,严把规划验收关,新开发小区在规划中必须按规定配全公用设施,验收时街道办事处参加,保证公用设施及时到位,不致流失。

第三,对以前规划中有居委会办公用房而开发商未提供的,要跟踪清理,要回办公用房。

三是打通“能上”的渠道,提高政治待遇。

对综合素质高、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干部,党委、政府可考虑吸收到公务员队伍中来,从而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提高社区干部的积极性。

通过激励保障机制的建立,真心爱护、真情关怀广大社区干部,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社区干部对在职党员在社区活动不活动现象不敢管理

一要重建社区民主自治主体,为在职党员进社区拓宽渠道。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体制转轨,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平台,其功能越来越明显。

传统的社区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模式。

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

  二要增强党员意识,创新工作平台。

首先要增强在职党员的党员意识,尤其是要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

党员身份意识就是时刻记得自己就是一种责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直接体现着党的形象,影响着党的威信,党员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党员身份,才会自觉自愿地,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维护党,才能时时、事事、处处自觉维护党的形象。

反之,必然会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对党的感情,自由散漫、随心所欲、我行我素,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败坏党的形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党员的管理中要严格教育。

其次是创新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平台。

要充分考虑到在职党员的实际情况、作息时间、辖区单位自身活动安排以及在职党员的服务意愿,尽可能多地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倡导和组织在职党员以各种方式参与社区事务。

在这方面,西陵区的“社区党员工作室”比较典型。

“社区党员工作室”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社区自管党员服务社区的积极性,而且也能成为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有效平台。

比如,建立在职党员包片为社区居委会服务的制度,规定服务项目,定期深入居委会现场办公,为社区服务。

社区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与包片的在职党员挂钩,并建立责任制,同时建立一种社区居委会考核社区内在职党员的工作机制,把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工作置于社区群众监督之下,成为其年度各项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以促进在职党员认真履行职责等等。

在职党员参与到“社区党员工作室”的建设中去,还能进一步放大“社区党员工作室”的效应,使其对社区居民产生更深刻的持久的影响。

  三要建立起良好的利益激励机制。

要建立在职党员服务活动贮存回报制度。

这首先必须实现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制度化、常规化。

要建立起规范的进入机制、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包括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的登记管理制度、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承诺制度、在职党员进社区管理台账、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情况公示与考核制度等等,并以此作为单位对在职党员进行考核、评先、提拔的依据。

同时,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制度化还应该做到制度性和志愿性相结合。

比如,登记社区在职党员参加服务的时间,在党员自身需要帮助时可以得到同样的服务;服务天数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的某种奖励(如休假);进社区的在职党员在社区购物、消费及其他评优等享受优惠或优先,社区每年适时对进社区的在职党员进行表彰等等。

要想担任居委会的干部必须经过哪些程序?任职后将有哪些权利?

一、完善机制体制,发挥城市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 社区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终端”,是传递党政关爱的桥梁。

各社区要切实履职尽责,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实现“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要加强社区居委会体系建设,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引导社区多元建设主体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要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明确软、硬件建设标准,积极争取发改委和财政部门增加投入,发挥市场多元主体作用,多渠道落实资金,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开展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要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探索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新方法,整合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协调处理群众利益问题,加强社区舆情掌控,强力推进网络问政,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在城市社区建立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重大舆情报告、疏导与防控机制,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要着力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构建社区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围绕人、财、物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制度和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等,着力形成自律与他律、要求与制度相衔接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 二、改善民计民生,发挥社会救助的保障兜底作用\ 保障社会底线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是时代赋予的最紧迫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基本民生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务。

各社区务必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从改善民生入手,切实构筑底线公平。

要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做好城市低保对象调查、认定、审核、资金发放等工作,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其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要制订社区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置小组和应急小分队,组织相关应急预案演练、人员培训和相关应急知识普及工作,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切实增强社区灾害应急处置及防灾减灾能力。

要加强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劝导和生活救助,引导其到救助管理站求助,同时加强辖区内精神病人基本情况调查,逐一建卡立档,强化监管,确保管控万无一失。

要大力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攀穷亲”、“结穷对”、“帮穷户”,对社区困难群众进行帮扶。

要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搭建社区居民自助互助平台,增强社区扶贫济困作用。

要重视福利彩票销售,积极配合开展福彩销售进社区工作,大力搞好公益宣传,树立“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的福彩公益形象。

要建立健全监督保障和工作评价体系,推行“乡、村两级联查联审制”、“城乡低保听证评议制”、“票决制”、监督员制度和资金发放打卡直发制度,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社会救助的申请、调查、审批、公示等程序,不断增强社会救助工作透明度,使社会救助工作真正成为阳光操作、对象准确、管理规范、社会满意的民心工程。

\ 三、深化服务内涵,发挥公共服务的利民惠民作用\ 为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本质。

各社区务必把为民、利民、舒民、安民、娱民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深化服务内涵,努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确保居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要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搭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网络和社区服务热线等服务平台,为推进社区服务奠定基础。

要健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网络,落实促进就业服务政策,完善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对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基本技能培训服务,积极开展创造“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促进和吸纳下岗职工在社区就业。

要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警察和居民自治相结合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安置帮教、守楼护院等活动,认真做好对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努力打造平安社区。

要着力打造宜居社区,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建立健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业主管理和物业服务“三驾齐驱”的社区环境卫生治理格局,完善社区环保听证制度和环境卫生考核评比制度,探索建立社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为居民提供卫生环保、物业管理、日常综合维修和绿化维护等基础性服务,促进社区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

要切实贯彻娱民宗旨,以社区市民学校为载体,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通过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努力打造文明社区。

要建立社区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推行就业信息、致富信息、家政服务信息等居民需求的信息公布制度,为辖区居民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

要强化为老服务,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大力发展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老年医疗保健、社区老年文化体育教育、社区老年参与社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向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迈进。

要切实改进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依托社区工作站无偿为群众提供代理服务,主动为民解难,切实为群众提供方便。

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文体和教育服务、社区公共安全和商业服务体系,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需求的生活服务圈,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

要加强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创先争优活动,以“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科学发展”为主线,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从社区实际出发,大力开展党员岗位承诺、设岗认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推进社区服务水平的提升。

\ 四、加强培育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补充协同作用\ 社会组织具有凝聚城乡居民有效参与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

各社区务必大力扶持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逐步构建政府服务机制同民间服务机制互联、政府服务功能同民间服务功能互补、政府服务力量同民间服务力量互动的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提供服务”的积极作用。

要推行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备案制度,消除社区社会组织成立门槛,发展社区自治和服务多元主体,活跃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改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

要协调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的自助和互助性服务活动;帮助部分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要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强化章程的核心地位,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组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现代组织制度,推动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努力扩大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要着力推进社会组织创先争优,充分利用社会组织职能和资源优势,结合“先锋岗”、“示范岗”创建等活动,搭建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慈善捐款”等公益事业,积极做好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帮扶弱势群体等工作,树立“诚信自律、服务社会、开拓创新、特色品牌”四个新形象,切实提高社会组织美誉度和公信力。

\ 五、夯实工作基础,发挥社区队伍的支持支撑作用\ 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

各社区务必高度重视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精神面貌好、整体素质优、工作作风实、创新能力强的社区人才队伍,为社区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要加强社区干部自身素质建设,努力提升队伍“战略思维、科学发展、开放创新、执行落实、沟通协调”五大能力,培育“顾全大局、真抓实干、亲民爱民、勤奋学习、清正廉洁”五种作风,提高社区工作效能。

要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准入制度,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开发,加快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步伐,加大社区配备和使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力度,积极开展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拓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范围。

要普遍建立社区志愿者组织,搭建社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开辟社区志愿服务基地,连通社区志愿服务供需渠道,组织和指导社区志愿者广泛开展社区救助、助残、优抚、居家养老、再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

要推行社工人才和社区志愿者注册、培训、时间储蓄和“星级”评定表彰等管理制度,提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要建立社区工作队伍档案数据库和社区人才储备制度,使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向专业化、知识化不断迈进。

要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帮扶服务,对残疾流浪儿童、精神病人、艾滋病病人、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和社会功能缺失人员进行疏导和矫治,帮助他们修复功能、回归社会。

(作者系四川省达州市民政局局长)

看看组织部优秀公务员是怎么评选出来的

关于村正常正职生活补助申请:  补助对象条件  享受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的对象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第1句】:连续担任一般村干部满9年及以上的定工干部;  

【第2句】:男年满60周岁及以上,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现仍健在的);  

【第3句】:镇村(街)逐级审查并公示无异议。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享受一般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  

【第1句】:因触犯法律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2句】:离职后不支持镇村(街)工作,有违法、或参加的  二、补助标准  

【第1句】:以担任一般村干部的职务和任职年限为依据,确定年补助标准。

凡是年满三届(九年)的定工干部每年补助360元,每增加一年增加40元,最高不超过760元。

  

【第2句】:间断任职的,以最长连续任职时间为任职年限,不作累加计算。

  

【第3句】:连续任正职不足9年的,又担任过其他职务的,按副职累加计算年限。

  

【第4句】:连续任职8年以下正、副职,未办理,家庭困难的党员村干部镇党委、政府在党内温暖工程中给予一定的照顾。

  

【第5句】:补助对象在任职期间已办理村干部,现领取的养老金达到或超过本办法规定的补助标准不再享受一般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不足的可以补齐,但不得重复享受;参加低保的以此类推。

  

【第6句】:曾经享受过一次性生活补助的离职村干部,其当时补助抵消后,依据本办法继续享受。

  

【第7句】:补助对象去世的,停止发放生活补助。

  三、资金来源及发放办法  

【第1句】:生活补助资金每年发放一次,由镇政府统一在次年的春节前打卡发放到位。

  

【第2句】:一般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资金,由镇、村按1:2的比例共同承担,其中镇财政承担1\\\/3,村级转移支付承担2\\\/3。

  四、审批程序  

【第1句】:个人申请。

符合享受补助条件的一般离职村干部向所在村“两委”提出书面申请,任职简历、任职文件或其他机关证明材料。

  

【第2句】:离职村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评议。

村(街)成立一般离职村干部评议小组,对提出申请的一般离职村干部所任职务、任职年限及离职原因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村“两委”组织党员议事会成员、村民代表进行。

  

【第3句】:村“两委”初审。

评议会议后,结合评议情况,村“两委”会对申请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初审并将审查结果在党务、村务公开栏及申请人所在的村民组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公示无异议后上报镇党委。

  

【第4句】:镇集中审核。

镇成立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党政办和农组办工作人员组成的审核小组,对补助对象逐人进行审核,提出明确意见。

  

【第5句】:镇党委政府审批。

召开镇党委扩大会议审批,将补助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担任职务、任职年限及享受补助标准等分别在镇村(街)公开栏内同时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无异议后,报镇党委、政府审批。

公示期间接受群众举报,并及时复核,并将复核结果予以公布。

  五、相关要求  

【第1句】:村(街)党总支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文书是具体责任人,对享受生活补助的人要逐人检查,严格把关,确保补助对象全部符合条件。

享受生活补助的一般离职村干部,须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与镇党委、政府保持一致,今后,凡违法乱纪以及违反等规定参与串联活动,聚众上访的一经发现,立即停发其生活补助。

  

【第2句】:精心操作,规范程序。

各村(街)要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做到“四不准”:即:不准简化程序走捷径;不准随意扩大补助对象和范围;不准擅自提高或降低补助标准;不准弄虚作假。

否则,一经发现,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群众举报补助对象年龄、职务、任职年限不实等问题,镇党委在接到举报后一个月内,认真调查、核实,并根据情况妥善处理。

  

【第3句】:建立档案,完善资料,以村(街)为单位,将一般离任村干部个人申请、简历、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党员议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材料、生活补助审批表、一般离任村干部摸底登记表及证明材料分类归档,作为村干部档案管理的内容之一,逐步规范完善。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