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祝福文案 > 其它祝福

幼儿园端午祝福语散文聚集60句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端午节美文(通用10篇)

导语:年年有端午,岁岁人不同,端午节有的人喜欢发表一些文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美文(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美文1

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尖隙缝里,空留刹那间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伫立的张望的季节。

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交织在淡蓝日渐依稀可辨的紫陌。纷至沓来的是,荷韵的清凉,蚕豆的淡甜,粽子的飘香。

而你,踏着深深浅浅的梦行,飘香四溢行歌,裹着碧绿的心事,永恒不变的五月的涉水的相逢,于端午节邂逅而牵念。满嘴的香溢于唇齿相依,盈满开来。不知不觉,走进了不管是屈原的记忆,抑或是伍子胥悲壮的历史,与此同时民间加以丰富而传奇,些许期盼驱邪些许警示,无不共同灿烂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期待中沐浴了,去年刚成为法定的国家休息日。翘首,以湖北‘端午申遗’取得初步进展,虽然比韩国“江陵端午祭”整整晚了四年,但是,同样说明了我们中国对待非遗的进一步的重视。

告别了一月的梅弄,二月的铁梗海棠含苞待放了,于是大团大团的樱花迫不及待烂漫了三月。暮春的落红,寂寞了四月,然而,一抹芳香,萦绕于烟波的江南,徜徉在你我的记忆深处,守望中滑入了夏的荷韵。在经年的十指路口,彷徨地张望,不忍心的回首,蓦然。相识,相知,珍惜,内疚参差不齐。忘不了飘香摇曳的约定,如是用永恒的遥远跋涉生命的长河。

知道么,我们不需要人生的跨季,就如你浅浅的来,淡淡的释放五月的阳光,呼吸潮湿的干燥空气。涟漪了层层叠叠折射忧郁的蓝色,只是去怀想六月飞雪的疼痛,在疼痛中学会用蓝色,挽留,弥补缺陷的完美。

其实,五月是温馨的,随手掬得的阳光,如你的心情漾漫,穿过了岁月的枝摇叶蔓,倒映守望的繁华,情亲的牵挂,解读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蕴涵。

于是,五月也是浪漫,即使暖和的风,风的背后也篆刻了温柔的背影,拂拭着你容颜的沧桑。别忘了,只是让我们别忘了,曾经的美丽,曾经的那些牵手的相约,点点滴滴稀稀疏疏的日子。依然,一分悸动,心跳的声音需要我们去聆听,知道么?心瓣的律动,如诗的平仄,倾泻在笨拙的指尖,与你收拾。

我们,也许知道,五月初五丈量不了了你我的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知道,用心走过的五月,一直记录着你我的生命每一撇,每一捺,不管,你在我梦里,还是在梦外,同样值得我们回味。

或许如此,嘴角扬起的笑容,会阅读沧桑的相濡以沫;果真如此,眼角晶莹的泪珠,不仅仅是疼痛,更,抑或是幸福的抒写,相约的美丽。

  端午节美文2

抹去尘封的往事,老家过端午节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我年纪还小,清寒的岁月因为端午节显得丰富热闹,而端午节则因我的童趣变得格外亲切,格外深刻动人。

在老家,房子一间连着一间,破旧的古屋历经了久远的时光,沧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蜗居在一起,虽然拥挤简陋,却分外和谐,彼此客客气气。十几户人家即使有时有一些小吵小闹,但是,大部分时候却很是和蔼可亲。人与人见面时,脸上挂着亲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话家长里短,问寒嘘暖。

小时候,端午节随清风吹送,风度翩翩地来了。林家的老屋顿时沸腾起来。每一户人家都会买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们一起包粽子。家里居然能煎、炸、炖、炒,一个个厨房里的香味传来,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气爽,沁人心脾。

传统的节日里,粽子却很朴素,料子就简单纯一色一样的糯米。心灵手巧的老家的亲人们,一边有说有笑,一边手里忙个不停,艺术般的手,炉火纯青地包着粽子。宽大的竹叶,经过细心地清洗,折成特别的形状,包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糯米。棕树的细长的叶子做牢固的“线”,捆绑着弄好的棱角分明的棕叶,恰当到极点。粽子,经过较长时间的水煮,一个个分外迷人。吃在嘴里,香在心头,妙在竹叶包装里的独特的形状。

我迫不及待地剪开粗线,剥开竹叶,张开大嘴,用锋利的牙齿,吃着有嚼劲的粽子,内心自然非常喜欢。那种特别的滋味在小时候猛烈地刺激着我的舌尖。于是,每一年的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一种渴望,一种等待,一种难得的记忆。

我思想里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亲的带领下,先去摘采必备的艾草。端午节前,艾草在屋后,在田野岸边,在山坡上,长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青青的外貌,翠绿如抹。柔柔的叶子,气味浓浓,香味悠长。我们摘采完,兴致勃勃地捧回家里。

母亲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让我们去做。我们拿着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艾草,去完成我们的光荣任务。艾草摘下来时,一棵棵精神抖擞,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闻一下那久违了一年的气味。纯真的妹妹靠近用力闻一次,捏捏鼻子,摇摇头,不喜欢艾草的气味。我连说带笑,说艾草会给我们带来好运,能抗菌驱邪。这是亲爱的母亲告诉我的。妹妹睁着大大的眼睛,点点可爱的头,十分相信我的言语。

我拿下一株,态度极是认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门框的小孔里。每一个门都挂上了艾草,显得格外耀眼。艾草亲和力仿佛极强,在我们的努力下,连猪圈,鸭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会保佑猪鸭等牲畜兴旺,健康成长。我乐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带来的乐趣。

那个时候,我还会端着一盆略带红色的“云红”水。我先取一个干净的脸盆,放上洁净的水,打开一小包红色的粉末状的药粉。那就是我们闽南语说的“云红”。在脸盆里撒上一小包“云红”,水里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云红”,悬浮在水里的这里那里,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母亲有时还让我们喝几口,说是药水清清,对人有益。我毫不犹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后,热情高涨,用小手一次次泼出“云红”药水,洒在每一个房间里,还有天井里,床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洒上。我们甚至走进猪圈,不顾臭味熏天,洒脱地挥洒“云红”药水,把熟睡的猪吓得站立起来,哼哼地叫着,心虚地走着。

端午节,那种风味,那种节日的气氛,博得滔滔不绝的亲切感。那样子,足以写下吟咏不绝的诗句,写在我记忆的纸上,也能成为一段段思念绵长的故事。端午节,因为母亲笑吟吟的面貌,让我倍加想念。爱上端午节,更是思念爱意无边的母亲。

  端午节美文3

小时候过端午,真有一种过节的味道,不像现在生活好了,平时什么好吃的都能买得到,过年过节的气氛也就淡化了。

小时候最盼望过节,首先是春节,其次就是端午节了。因为端午节又戏称“撑伤节”,因为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小孩子又控制不了,所以就容易多吃,多吃就撑伤了。

记得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总会买来艾叶和蒿枝挂在门上,据民间风俗的说法是为了辟邪,还买来粽叶和糯米包粽子。我们姐妹俩首先将带着清香味的粽叶一张一张地洗干净,粽叶细长细长的,上面有可爱的白点点花,白点点花越多的粽叶就越香,洗干净后我们把粽叶用毛巾擦干,放在桶里备用。每到端午,母亲总要买两种彩色的植物染料“红饭叶”和“杨咪咪花”来熬汤染糯米,一是为了好看,二是为了增添植物的清香味。母亲将糯米淘洗干净,把糯米分别放入这两种彩色的染料中浸泡,浸泡半个小时左右,白色的糯米就变成了紫色的和黄色的,并且还带着植物的清香味,看着就养眼。

然后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母亲用灵巧的双手把粽叶做成一个圆锥形的模样,然后把彩色的糯米放在里边,用粽叶杆戳戳,戳实了把粽叶盖下来压紧,左手紧紧地捏住粽子捏出四只角,右手把粽叶盖在上面捏紧向右一折,用麻线栓紧,一个美丽的粽子就包好了。然后再包一个紧挨着第一个,再包一个紧挨着第二个……不一会儿,一串粽子就包好了,栓在一起就成了一串,看着一个个饱满的粽子,像一个个胖胖的娃娃,可爱极了!

我们跃跃欲试,也想试试。母亲就手把手地用心指导,可笨拙的我们却怎么也学不会,在母亲手里听话的粽子在我们手里怎么也不听话。弄了半天不是米撒了就是底漏了,要不就包扁了,怎么捏也只有三只角,捏不出饱满的四只角。我们急得满头大汗还是学不会。可我们不气馁,经过反复实践,我们终于勉强包成了四只角的粽子,虽然样子难看,但米总算没有撒出来,我们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学会了一项生活技能,我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母亲还会用棕叶编织成提篮的样子,装上糯米,一个个可爱的小提篮就做成了,这是我们女孩子的最爱。

粽子包好后,用凉水泡上一晚上,第二天端午节的早晨,母亲很早就起来煮粽子了,煮上一个小时左右,清香可口的粽子就煮好了。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一人手里提着一串,再带上一小包白糖,就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下课时,打开香喷喷的粽子,蘸上白糖,吃到嘴里,软糯顺滑、香甜可口、回味无穷。同学们在一起还交换着吃粽子,有肉馅的、有大枣馅的、有不包馅的,各种味道,好吃极了!

放学回家,母亲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有包子、饺子、卷粉、米线、鸡蛋面等。我们又有机会学包饺子了,我们首先将肥瘦适中的肉剁好,拌上韭菜,放上作料,馅就做好了,我们把皮拿在手里,将馅放在皮上,笨拙地捏着,怎么捏也不好看,一不小心馅还露了出来,但我们还是很认真地包着、学着。调皮的我们有时会将洗好的硬币包在饺子里,谁吃到就是谁的福气。饺子下锅后,不一会儿就漂了起来,像一群小白鹅,胖胖的、圆圆的,咬一口下去,一股肉香飘了出来,令人垂涎欲滴。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们忍不住大吃特吃,一不小心就吃撑了。

吃完饭提着一串粽子,抓上一把煮熟的蚕豆芽我们就出去了,约上几个小伙伴去爬山。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县城的城子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有几个红色的小亭子。我们几个小伙伴比赛爬山,只听到一个人喊:“预备,开始!”我们就像小兔子一样蹭蹭蹭往上爬,爬上山顶,我们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小脸蛋红扑扑的。往山下一看,小城的风貌尽收眼底。我们在山上大喊大叫、嬉戏打闹,在亭子里吃东西,童年的乐趣就在放飞在这节日的氛围里。

晚饭更加丰盛,有鸡肉、炒瘦肉,炒猪肝等。对于生活在物质匮乏年代的我们来说真像过年一样。我们又是一顿饱餐,心想这个节日太好了,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到好吃的东西。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母亲不停地给我们夹菜,吃着好吃的饭菜,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争着抢着吃得很香,浓浓的亲情飘荡在圆圆的饭桌上。

童年的端午节,留给我们的是幸福快乐的记忆!

  端午节美文4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唐·文秀)

一位文人,一份誓死的情怀;一条江河,流淌千年。

一个节日,一种纪念的文化;一腔眷恋,流传人间。

龙舟竞技,伴随着热闹的呐喊,穿过幽幽的挂满艾草的街头巷尾。端午节,古老而传统的节日与活动,连同一份朴素的情愫和纯洁的思想,全都融入了浓浓的端午粽香。这缕端午的粽香啊,悠悠飘散,飘了千年。

端午节,“端”字有“初始”之意,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为如今的“端午”。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最受人们认可的便是纪念屈原。

2011年百度端午节logo正是以爱国诗人屈原为主题元素。诗人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他忠贞爱国,为满朝奸邪所不容,楚怀王不辨忠佞,将屈原贬至南方荒蛮之地。终于在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听闻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自知报国无望,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便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死后,江边百姓纷纷引舟竞渡,打捞屈原,并将粽子抛洒在汩罗江中,以免江中鱼虾啃食他的身体。逐渐地,每逢五月初五,人们就养成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办诗会、喝雄黄酒的习俗,以此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名人,他才华横溢,独创了“骚体诗”;他品行高洁,遗世独立,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为我们世代所敬仰。时至今日,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并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人言:粽子分明的棱角,象征着屈原刚正不阿的性格;雪白的糯米,代表着他出淤泥不染的品质‘而那颗红枣,正是屈原对楚国的一颗赤子之心。“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响彻在屈原的故乡。

悲壮的传说、留香的艾草、飞渡的龙舟、甜美的粽子……端午节的每一个元素都无不让人感到文化的厚重的积淀与传承,让我们在向幸福前进之时也不要忘记秉持中国的传统文化,时时回望先人,遥寄哀思。

  端午节美文5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洒雄黄酒,佩香囊……在家乡,端午不仅仅是因为要纪念屈原了,还有包粽子的乐趣,吃粽子的甜蜜,赛龙舟的振奋……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豆沙馅的,蜜枣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洗了,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压就紧了,拿出馅儿按入米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

端午节的早晨,妈妈要去买那些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今天,每家每户的门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实,悬挂艾草,还可以驱虫蚁。用完餐,妈妈会烧那艾草给我们洗洗,听说它有去寒湿消炎等作用。这时候,满屋都是淡淡的药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轻气爽。

在端午这天,必定是要赛龙舟的,可是爸爸说我们这已经好久没划了。于是他给我们讲往年的龙舟竞渡。“端阳的下午,小孩们都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他们都会挤去码头或者河边,掌声,呐喊,尖叫,口哨,锣鼓让你听不见你自己在说什么。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龙舟让你目眩神移。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没有亲眼目睹的人是没有办法体味当中的激动和振奋的。”

在这天,人们可以放肆地欢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过年一样担心明年,也不用考虑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个平民的节日,一个没有约束的日子。

  端午节美文6

每逢端午节,就会放一天假,家家会包粽子,看赛龙舟比赛。可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过端午节又为什么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原来,端午节起源于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楚国王室贵族,可因为楚王身边遍布奸佞,屈原屡次被流放。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接到了楚都沦陷的消息,他万念俱灰,来到汨罗江边,跳江自尽。沿江的百姓知道这个噩耗,纷纷驾船来到江心,将一筒筒米倒进江里面喂鱼,以防鱼吃掉屈原的遗体。后来,划小舟演变为赛龙舟,竹筒倒米演变成包粽子。农历五月初五成了中国人民为纪念屈原而特定的节日——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奶奶家吃粽子。刚一进屋,一阵清香就扑鼻而来,是粽子的香味,诱人的香味把我肚子中的小馋虫一下子就勾了出来,搅得我一个劲儿流口水,毕竟一年吃不了几回粽子。开饭了,看着餐桌上的鱼和炒土豆,我和小弟弟谁也没动筷子,我们都在等那香喷喷的粽子。粽子来了,小弟弟马上就抢了一个用黄线捆的粽子(奶奶说捆黄线的粽子是豆沙馅的),可包开粽子一看,是个蜜枣的。于是,他又迫不及待地包开了第二个、第三个……直到第六个才包到豆沙馅的。小弟弟一边埋怨奶奶骗人,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可口的粽子。一会儿,他的小脸上、鼻子上就洒满了白米粒。那滑稽的花脸儿,逗得我忍俊不禁。伴着好吃的粽子,凉凉的糯米带着粽子叶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可现在很多人更喜欢过外国的情人节、圣诞节,外国节日反倒比我们的传统节日过得更红火,真让人不舒服。我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那么深刻的含义,又有可口的美食解馋,我们还是应该让我们的传统节日越过越红火,让端午节的习俗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端午节美文7

今天让我欢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我从妈妈那刚一打听到,就高兴的欢蹦乱跳。因为呀!这个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第5句】: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的来源是由于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很多人有个疑问: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比赛划龙船呢?事情是这样来的。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爱国,为皇帝出谋划策,但有些红眼病者觉得屈原势力太大,多管闲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谎言,把屈原撤了职,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经常到汩罗江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着块大石跳河自杀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处波浪起伏,哪儿有屈原的什么痕迹。大伙很伤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也让江里的鱼虾、蛟龙、鱼。等动物饱了肚子,就不再伤害屈原的身体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办了,后来他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的小船改为赛龙船。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啊!端午节的由来可真多呀,我喜欢端午节的美、喜欢端午节的热闹、喜欢端午节的粽子,喜欢屈原那种爱国精神,当然我还喜欢最好玩的赛龙舟!你喜欢端午节吗?

  端午节美文8

古往今来,关于“端午”的传说很多。我翻了一下书,大约有纪念伍子胥的,有纪念屈原的,有纪念孝女曹娥的,有纪念女诗人秋瑾的,但主要还是纪念屈原的。

屈原何许人也?屈平(约前340年_约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大大增强。后来,屈原因政治斗争,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的传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他的尸体。他投江时,正是农历5月5日,其后人们每年都在这一天煮粽子来纪念他,这就有了端午的来历。关于这一传说,可以用唐代文秀的《端午》诗为证,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对于屈原的遭遇,历代文人感慨万千,写了不少诗词歌赋。如唐朝卢肇的《竞渡诗》、宋朝梅尧臣的《五月五日》、宋朝苏轼的《浣溪沙》、宋朝欧阳修的《渔家傲》、老舍先生的《七律。端午》等等,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或寓古于今,或凭吊,或追思,或喟叹,都是难得的作品。但我更看重一个无名氏做的《满江红·端阳前作》。这阕词的原文是:“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这阕词既写景,也写人,情景交融,如诉如泣,是一阕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实,无论抱负,无论秉性,无论才华,无论修为,屈大夫都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因仰慕屈原,今年4月份,我与几个朋友游览三峡,到了屈原的故里秭归,探访了屈原的遗迹,倾听了屈原的传说,加入了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感受了纪念屈原的民俗歌舞。身临其境,才感觉“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

又逢端午,吃着粽子,想着屈原,写下这些文字。

  端午节美文9

临近端午节前夕,孩子们听到要过节都高兴的发出了欢快的笑声,幼小的孩子们都等着大人们包粽子,讲故事。而我们也将人世尘俗抛掷脑后,投入到节日的欢乐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节,我很想念屈原前辈。屈原是谁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楚王时期有一个人叫屈原,那时他怀着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荐,可却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绝和抹杀,最后,楚王因不耐烦将他逐到边疆,后来,屈原觉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钟爱国家可没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罗江。那个地方的人觉得他很伟大,为了纪念他,他们不想让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鱼吃粽子别吃屈原的尸体,后来称这一天为端午节。这一天便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你们听了故事一定很感动吧!其实我也感动的一塌糊涂呢!

可是听了这个故事,我虽然敬佩他,但我觉得,他不应该就这么结束自己,是个人就会有不足之点,他肯定也会有不足之点,他应该继续学习和改正他的不足之点,从而改变的更好,而不应该因为一点挫折就当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这点而不去投江的话,他将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说起粽子的口味,每个地域的传统各异,每个家庭的习惯不同,每个人的喜好也各有千秋。有的人喜欢吃白白的碱粽,沾上浓郁的蜂蜜,一口咬下去纯纯的美味;有的人喜欢黑黑的肉粽,装满莲子、香菇、鸡蛋、卤肉,丰富的口感让人心满意足。这还仅仅是粽子界最常见的两种口味,市面上还有五谷粽、蜜枣粽、桂圆粽、蛋黄粽、豆沙粽,甚至现在还有香芒粽、榴莲粽、泡椒牛肉粽。当然,不管是甜的糯的,咸的Q的,还是重口味的,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美文10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煮蛋、包粽子、划龙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按我们这里的习俗,要在迁移个月左右腌一批鸭蛋,带到端午是在拿出来享用,而腌蛋用的泥经过我舅妈的改良,加入了一些补血补气的药材,这样腌出的鸭蛋不仅有营养,而且蛋黄还会有一股清香,吃起来既醇厚又适口。

而端午节有一个重头戏—包粽子,我们全家也毫不含糊。包粽用的糯米是“老上金”的砍价手,我的外婆选出的精良的糯米,价格低廉不说,颗颗饱满圆润,蒸出的粽子甭提多香了。但是包粽子不能光有米没馅儿啊!于是馅料就决定了一个粽子的好吃与否:甜香的豆沙馅;咸香的咸蛋馅;浓香的枣馅…….花样繁多的馅料让粽子的味道变化无穷。想想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端坐在桌前,吃着粽子,这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谈完了吃,我们再谈谈我们这的划龙舟,龙舟是将一艘船船头装上“龙头,船尾安上”龙尾“,船身则用颜料彩绘龙鳞。划行时一名船手击鼓,若干名船手划船,还有一位队长在船头前看方向,并为队员呐喊助威。比赛时两船相争,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着浓厚的历史价值。

我们这照惯例还要在门上贴上剑兰,斩断一切不好的事物。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现出了我们这的人对端午节的尊重和重视。

有关端午节的美文

端午的诗情远不止这些,这个节日是为一位伟大的诗人而设,全中国的百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怀念屈原,但龙舟竞渡在有水的地方倒是不分南北的一致。我曾在汉江上游的安康观看过盛大的龙舟节。“扒龙船”(福州话)是为了寻找那位为理想投江的诗人——结果成就了一项惊天动地、万民同乐的竞技;包粽子,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全中国的'人们都在这天包粽子纪念诗人,但全中国的人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包。广西的枕头粽,浙江的火腿粽,厦门和泉州的肉粽堪称粽中极致,最为富丽堂皇——它是咸肉粽:火腿、鸡、松花、花生——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味囊括其中。

在福州,母亲包的粽子非常结实,她总是把专用的草绳固定在一处,一头用牙咬着绳子的另一端,拼全力把粽子勒得紧紧的——母亲此时有一种惊人的爆发力——因为母亲的缘故,到了北方之后,常常感叹他们包的粽子总松松垮垮的,好像总在敷衍,比母亲的手艺差多了。福州粽子大体用花生或赤豆和着糯米做材料,不咸也不甜,糯米加上很重的碱(这是福州粽子的特色),橙黄色深到发暗,糯米碱面的香气,加上竹叶的香气,非常的迷人。吃时蘸糖,与别处的粽子不同,它靠的是本色的味道。

闽都端午活动的重心是龙舟竞渡。闽江流过城市中心,是极佳的竞赛场所。竞渡之前来自四乡的龙舟分别在闽江各处整装待发,龙潭角、鸭姆洲、仓霞洲各处都有健儿的身影。当然正式的比赛是在江面开阔处,万寿桥下是中心,龙舟从上渡方向顺流而下,到了中洲,正是冲刺的时节,此时锣鼓喧天千舟齐发,气势极为雄伟。当日我家住仓前山程浦头,离江甚远,也还是冒着夏日的苦暑前往观战。这时候热辣辣的太阳直接照射着,毫无遮拦,即使如此,也不能减去我们的热情。清代一首榕城竹枝词:“凉船过处水生风,鳌鼓声喧万桨同。若个锦标先夺得,蒲葵扇系手巾红。”(董平章)写的就是这个场面。

龙舟赛事缘起于悲苦的寻觅,而终于化成了民间的节日喜乐。渐至今日,不仅中国,遍及世界各处,成为一项体育项目。这是中国人伟大的创造。正如我在关于清明的那篇文字说的,我们的祖先能够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清明如此,端午也如此。端午是一年节庆中诗意非常浓郁的节日:香香的端午,它的芬香来自五月的田野,更来自历史的人文积淀,是自然界的芬香,也是诗歌的芬香、文化的芬香。

端午节的美文精选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端午节最为热闹了,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时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乡下。那时的端午节使我难以忘怀。

与平时的过年过节一样,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外婆总会让我乖乖坐在床边,给我讲一些过节的规矩,例如“不许乱说话““不许偷吃冷粽子”“不许与小伙伴打闹”“不许玩水”……我总是批频频地点头。外婆就让我早早睡下,好让明天能有个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厨房,此时外婆已把厨房里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灶台上绑着几捆桂叶和桂绳,白白嫩嫩的糯米静静地躺在盛满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灶台上放着的几个小碟,里面盛着各种各样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红塘。

于是,我就坐在桌上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看着外婆忙碌着。

乡下的灶台是两边的,一边用来烧水,一边用来煮菜煮饭,外婆就把早已洗干净的鸭蛋放入大锅里,用木瓢从另一个热水锅里舀几瓢水放入大锅中,然后还细心地放入一小勺的盐,接着就往灶里添了几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边,开始给我编络子了。

外婆的手由于长期劳动已经粗糙的像树皮一般了,但却不失灵巧,三下五除二一个用红绳编成的络子就编成了。

此时,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捞起一个最大的用红纸沾水染成了红色,再用干布擦拭干净,装进络子里,挂在我脖子上。接着,外婆就往我兜里装着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兴,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龙舟赛了。

外婆总是把我送到大门口,嘱咐着要我快些回来吃粽子。我总是一溜烟就消失了。

小伙伴们此时都差不多到齐了,由邻家的大姐姐当头,领着我们这一群小毛孩到河边看赛龙舟。由于河道较小,所以就挥辛教醯牧?郏?刻趿?鄱加?3个人,12个人划桨,1个人打鼓喊口号,“【第1句】:【第2句】:嘿呦,【第1句】:【第2句】:快快、”12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动作整齐地划着,两条龙舟你追我赶地向前驶去。

可是,小孩子会知道看什么呢?我们只不过图个热闹罢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会儿,便觉得无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则不然,他们总喜欢沿着岸边追着龙舟跑,由于划桨的人力度较大,几乎每个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溅着的痕迹。

锣响了,大概是舟到终点了吧,刚好东西也吃完了,站起身,与伙伴们拉着手高高兴兴回家去。

太阳也慢慢爬到正空中,外婆家的厨房里已经飘出了桂叶的清香了,我就连忙蹿进厨房里,去挑已出锅的个大的粽子。一般我都会坐在门槛上把那个粽子吃得干干净净,偶尔会剩下几颗糯米粒给鸡吃,看着大公鸡的贪吃样,我也被逗乐了……

尽管如今过端午节,母亲每年都会包粽子,编络子给我,尽管母亲的手艺一点也不比外婆逊色,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真怀念儿时的端午节啊!

端午的粽子:

很多年没有回老家过节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习俗很多,而我记着的不多。

系百索子。奶奶每年都会把五色的丝线拧成细绳,很长很长。第二天早晨起来,我的胳膊上早已系上了。不用说,是奶奶第一个来到我的身边。

贴符。每年,门框上都要贴符的。有的是用单色的黄纸折的,有的则是用五色纸编的。奶奶也曾经教我折过,到现在已经淡忘得一干二净了。

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习俗:地里也埋百索子。那时,奶奶说,埋在地里的百索子会变成花蛇,保一年丰收。虽然我很顽皮,却从来没有挖过那些“蛇”,害怕它们出来咬人。后来才知道,那是老人们瞎编的故事,用来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别的习俗我真是记不起来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来个粽子却不能忘记。

粽子包起来不太容易,必须把粽叶折好,否则会“露馅”的。虽说难包,种类也不少:大米包的红枣粽子,小米包的蜜枣粽子,还有江米包的什么粽子。

煮粽子要用大锅,时间也得很长。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还是不给我吃,太难熟了。刚刚出锅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饱了,才知道舌头上起了泡。

马上,这些喷香的粽子会被放进盛满凉水的盆里降温,那时我早已吃饱了。

后来的许多天,一日三餐总会有粽子的。

街上卖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来没味。这叫什么粽子,简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绪,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端午节的活动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关于端午节作文—归来兮,屈子魂:

我一直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有灵魂的,它们是神秘而沉默的隐居者,寂寂而生,寂寂而亡,也许我们与它们一辈子无缘相见。但我也相信,总会有那样的电闪雷鸣,将那些久冻成冰的隐藏者劈开,融解,使它们心心相映,魂魄相通。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楚民们祭祀龙王爷的大日子。汨罗江上,正划着龙舟游玩以度假日的楚民们,突然听到屈原投江的噩耗,都争先恐后地划着自己的龙舟向屈原投江的地方飞奔而来。男人们在江中寻找,女人们则将祭品投入水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10天后,人们才找到屈原的遗体,含泪将他葬在江边,又将屈子住过的故宅改祠以祀。

温馨的端午节美文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在我的家乡莒南,童年时的端午节很简单,很朴素,但很热闹。那个年代农村很贫穷,文化落后,我根本不懂得什么“古代大诗人屈原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这一深厚文化底蕴,只知道当地兴起和流传下来的一种浓郁的风俗是:佩戴五色线、香荷包,到野外拉露水,采艾蒿和野茶叶,吃粽子,煮粽蛋。

佩戴五色线和香荷包。在节日前人们就早早抽时间把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绣花线和香荷包准备好了。到了端午节这天,早晨起床后把五色线系在脖颈、手腕、脚腕上,把香荷包戴在胸前,可以防止野兽、害虫侵袭,保护人身,祛病健身。孩子们的.身上一下子多了这两种稀罕物,心里美滋滋的,赶快与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比比谁的好,闻闻谁的香,从中得到乐趣。五色线一直佩戴到节后下大雨时,才铰下来放到流淌的河水中,说是冲到大海里可以变成鳝鱼和勾鱼。香荷包大都是一种绣品,又很讲究,可以长时间佩戴和保存。五色线放到河流中后,是否已经变成鱼了?在梦中经常出现我钓到了鳝鱼和勾鱼的情景。这就是端午节戴五色线对我的影响,永远挥之不去。

端午节前后的气候比较湿润,早晨露水较大,节日这天妇女和儿童都要早起床,在日出前,带着毛巾、手帕,到山坡上去,用毛巾、手帕把灌木丛叶子上的露水沾满后,反复地擦脸、擦腿、擦手,感到精神爽快,皮肤细嫩漂亮,不生皮肤病。带露水的毛巾和手帕,拿回家中再让家人也擦擦脸,享受其益处。这项内容完成后,就到山上采集艾蒿、野茶叶。艾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浓重的香气,可以入药,农村人都很喜欢它,采回家后,先把少部分插到大门和堂屋门上避邪,剩下的放到阳光下晒到半干,扭成草绳子,再晒干备用。既可以治病,也可以在夏天点燃放在室内,发出浓郁的香气驱蚊虫,调节室内空气。

野茶叶是当地山上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叶子比真茶叶子小、厚,借端午节这天的灵气,采集回家晒干,烧水喝代替真茶,这就是农民节俭过日子的事例。

农历五月,山坡上各种奇花异草竞相争艳,繁花似锦,万紫千红。成群结队的妇女、儿童,在山坡上说笑、唱歌,热闹非凡。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但小时候只能是一种向往、一种理想,年年盼,年年只能画饼充饥。因为我们村前面是山,后面靠海,没有旺塘,不种稻子,不产大米和黏米,更没有芦苇,自出生到16岁,我还未见过包粽子的,后来有一次,外祖父在市场上买了几个带回家,让我们见识和品尝一下。只记得是用芦苇叶子包着黍子米和大枣,特别好吃。就吃了这一次,觉得很稀奇,在村内的孩子中总感到光彩和自豪。

现在,我虽已经老了,但端午节留给我的印象是我一生回忆不尽的温馨。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