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 英语学习

GRE写作ISSUE题目分析:关于justice的困境

雕龙文库

【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题目】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

  Write a response in which you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claim. In developing and supporting your position, be sure to address the most compelling reasons and/or examples that could be used to challenge your position.

  拿到这道题目的同学基本上会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比较主流的,觉得法律就得遵守,没什么好说的,个人不可能分清什么叫公正什么叫不公正。另一种则比较江湖,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所以应该按照自己的良知行事,绝不向统治阶级的工具屈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其中又以第一种观点占绝大多数。然而不管哪一种观点,说好听一点叫做都比较朴素,也就是说是比较凭感觉判断的,没有特别多的探讨分析,也就是说写不出多少字数。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也无非就是这两个倾向,只不过成熟的观点是通过比较多的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得出的。写好GRE的文章重点在于分析,而分析的基础是搞清楚问题的争议所在,也就是明确讨论的核心是什么。

  【争论焦点】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之处有两个焦点:一是因为抵制法律而付出的代价个人受到制裁以及社会的动荡是否值得,二是个人是否能够有效辨别公正与不公正的法律。

  【焦点一】关于第一个问题:

  相信人都不愿意受到惩罚,因为拒绝交税而被处以更多的罚款,甚至投入监狱。或者因为更剧烈的抵制形式而受到更严重的制裁,正如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值得的。那么问题就是:值得与不值得的标准是什么?

  【正面观点一】我们来看看美国作家,哲学家,《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的观点:

  Henry David Thoreau: Under a government which imprisons unjustly, the true place for a just man is also a prison. .

  显然,他认为值得为了良知而违法,甚至去坐牢。当然我们不能只是因为一个人的名气和他的慷慨言辞而接受他的观点。且看他对这个观点的分析。在他的《论公民的不服从》中,他写道:要么把所有正直的人都投入监狱,要么放弃战争与奴隶制,如果要在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的话,州政府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如果今年有一千人不交税,那不是暴烈、血腥的举动,但是若交税则不然。那是使政府得以施展暴行,让无辜的人流血。如果税务官或其它政府官员问我,正如有位官员问我的那样,那么,我怎么办呢?我的回答是,如果你真希望做什么的话,那你就辞职。如果臣民拒绝效忠,官员辞职,那么革命就成功了。即使假定这会导致流血的话,难道当良心受伤害的时候就不流血吗?从良心的创伤里流出的是人的气概和永生,将使他永世沉沦于死亡之中。

  这一段论述是针对梭罗那个时代在美国仍然存在的奴隶制度和美国对墨西哥人的屠杀。显然,今天所有人都会认为容许奴隶制存在的法律是不正义的,这样的法律存在本身就需要人们付出血的代价,所以为了阻止这种不正义的行为,即使付出坐牢甚至流血牺牲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反面观点一】当然,我们能够看到的现实是,多数人并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比如近期一直炒的比较热的韩寒在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谈革命中就有这样的说法:

  问:你为什么不去领导一场起义呢?

  回答:开玩笑,就算我认同革命,并在上海起义,而且还稍具规模,官方只要一掐断互联网和手机讯号,我估计不用政府维稳机器出马,那些无法用QQ聊天或者玩不了网络游戏看不了连续剧的愤怒群众就足以将我们扑灭,你也别指望着能刷微博支援我,你三天上不了微博就该恨我了。

  这些现实的因素当然也是不得不纳入考虑的。

  【solution】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disobedience和revolution并不是一码事。我们谈论前者的时候却往往会陷入亢奋的情绪,从而想到了后者。事实上,disobey也可以使非暴力不合作的。那么我们大概可以说:人们应该拒绝遵守不公正的法律,如果他能够判断这个法律的确是不公正的话。

  【反面观点二】另一类人的质疑是,法律是神圣而严肃的,任何形式的破坏都会造成社会的动乱。更重要的是,一旦个人判断法律的公正与否被视为合理的事情,甚至被制度化,就会造成个人权利的膨胀,致使法律名存实亡。

  事实的确如此吗?我们来看看Martin Luther King的观点:

  King argued that we should break it openly: An individual who breaks a law that conscience tells him is unjust and who willingly accepts the penalty of imprisonment in order to arouse the conscience of the community over its injustice, is in reality expressing the highest respect for the law.

  可见,他也认为对抗恶法所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

  【焦点二】这也就引起第二个焦点问题:个人是否能够判断法律是否公正。

  【反面观点】关于公正的标准问题,总是比较棘手的,因为这个标准一方面是不断进化的,另一方面,在每一个阶段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能否判断法律的公正性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智力和学识。名人也可能是犯错误亚里士多德就在著作中指出奴隶制和对女性的不公正待遇是符合自然的安排的。圣经当中也指责同性恋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今天,这些观点都被人们否定了。

  即使处在同一个时代,不同人的道德观念也不同。著名的电车困境就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正面观点】但是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我们还是可以用conscience来判断的。正如苏格拉底所相信的智慧来自内心。

  成书于清朝雍正年间的《红楼梦》一书中就大胆的提出了对女性的尊重,甚至描绘了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属于前沿话题的青春期心理性别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贾宝玉同时爱慕林黛玉这样的女性,也爱慕秦钟这样的男孩子。曹雪芹的思想在他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非常超前的。但是《红楼梦》为人们喜爱同时也反映了即使在那个时代,社会上的人群也可以接受先进的思想。

  总而言之,对待不公正的法律到底要不要拒绝遵守这个问题,永远难以回答,也正是这样的困境才让我们不得不持续的探讨,辩论,也让我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思维的能力。

  

  【题目】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

  Write a response in which you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claim. In developing and supporting your position, be sure to address the most compelling reasons and/or examples that could be used to challenge your position.

  拿到这道题目的同学基本上会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比较主流的,觉得法律就得遵守,没什么好说的,个人不可能分清什么叫公正什么叫不公正。另一种则比较江湖,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所以应该按照自己的良知行事,绝不向统治阶级的工具屈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其中又以第一种观点占绝大多数。然而不管哪一种观点,说好听一点叫做都比较朴素,也就是说是比较凭感觉判断的,没有特别多的探讨分析,也就是说写不出多少字数。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也无非就是这两个倾向,只不过成熟的观点是通过比较多的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得出的。写好GRE的文章重点在于分析,而分析的基础是搞清楚问题的争议所在,也就是明确讨论的核心是什么。

  【争论焦点】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之处有两个焦点:一是因为抵制法律而付出的代价个人受到制裁以及社会的动荡是否值得,二是个人是否能够有效辨别公正与不公正的法律。

  【焦点一】关于第一个问题:

  相信人都不愿意受到惩罚,因为拒绝交税而被处以更多的罚款,甚至投入监狱。或者因为更剧烈的抵制形式而受到更严重的制裁,正如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值得的。那么问题就是:值得与不值得的标准是什么?

  【正面观点一】我们来看看美国作家,哲学家,《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的观点:

  Henry David Thoreau: Under a government which imprisons unjustly, the true place for a just man is also a prison. .

  显然,他认为值得为了良知而违法,甚至去坐牢。当然我们不能只是因为一个人的名气和他的慷慨言辞而接受他的观点。且看他对这个观点的分析。在他的《论公民的不服从》中,他写道:要么把所有正直的人都投入监狱,要么放弃战争与奴隶制,如果要在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的话,州政府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如果今年有一千人不交税,那不是暴烈、血腥的举动,但是若交税则不然。那是使政府得以施展暴行,让无辜的人流血。如果税务官或其它政府官员问我,正如有位官员问我的那样,那么,我怎么办呢?我的回答是,如果你真希望做什么的话,那你就辞职。如果臣民拒绝效忠,官员辞职,那么革命就成功了。即使假定这会导致流血的话,难道当良心受伤害的时候就不流血吗?从良心的创伤里流出的是人的气概和永生,将使他永世沉沦于死亡之中。

  这一段论述是针对梭罗那个时代在美国仍然存在的奴隶制度和美国对墨西哥人的屠杀。显然,今天所有人都会认为容许奴隶制存在的法律是不正义的,这样的法律存在本身就需要人们付出血的代价,所以为了阻止这种不正义的行为,即使付出坐牢甚至流血牺牲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反面观点一】当然,我们能够看到的现实是,多数人并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比如近期一直炒的比较热的韩寒在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谈革命中就有这样的说法:

  问:你为什么不去领导一场起义呢?

  回答:开玩笑,就算我认同革命,并在上海起义,而且还稍具规模,官方只要一掐断互联网和手机讯号,我估计不用政府维稳机器出马,那些无法用QQ聊天或者玩不了网络游戏看不了连续剧的愤怒群众就足以将我们扑灭,你也别指望着能刷微博支援我,你三天上不了微博就该恨我了。

  这些现实的因素当然也是不得不纳入考虑的。

  【solution】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disobedience和revolution并不是一码事。我们谈论前者的时候却往往会陷入亢奋的情绪,从而想到了后者。事实上,disobey也可以使非暴力不合作的。那么我们大概可以说:人们应该拒绝遵守不公正的法律,如果他能够判断这个法律的确是不公正的话。

  【反面观点二】另一类人的质疑是,法律是神圣而严肃的,任何形式的破坏都会造成社会的动乱。更重要的是,一旦个人判断法律的公正与否被视为合理的事情,甚至被制度化,就会造成个人权利的膨胀,致使法律名存实亡。

  事实的确如此吗?我们来看看Martin Luther King的观点:

  King argued that we should break it openly: An individual who breaks a law that conscience tells him is unjust and who willingly accepts the penalty of imprisonment in order to arouse the conscience of the community over its injustice, is in reality expressing the highest respect for the law.

  可见,他也认为对抗恶法所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

  【焦点二】这也就引起第二个焦点问题:个人是否能够判断法律是否公正。

  【反面观点】关于公正的标准问题,总是比较棘手的,因为这个标准一方面是不断进化的,另一方面,在每一个阶段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能否判断法律的公正性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智力和学识。名人也可能是犯错误亚里士多德就在著作中指出奴隶制和对女性的不公正待遇是符合自然的安排的。圣经当中也指责同性恋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今天,这些观点都被人们否定了。

  即使处在同一个时代,不同人的道德观念也不同。著名的电车困境就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正面观点】但是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我们还是可以用conscience来判断的。正如苏格拉底所相信的智慧来自内心。

  成书于清朝雍正年间的《红楼梦》一书中就大胆的提出了对女性的尊重,甚至描绘了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属于前沿话题的青春期心理性别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贾宝玉同时爱慕林黛玉这样的女性,也爱慕秦钟这样的男孩子。曹雪芹的思想在他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非常超前的。但是《红楼梦》为人们喜爱同时也反映了即使在那个时代,社会上的人群也可以接受先进的思想。

  总而言之,对待不公正的法律到底要不要拒绝遵守这个问题,永远难以回答,也正是这样的困境才让我们不得不持续的探讨,辩论,也让我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思维的能力。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