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借助学生好奇的心理以猜谜语吸引学生,导入新课,接着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观察了这12个数字的位置特点;
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特别指出我们现在只学习时针和分针,不涉及秒针。;
3、有12个大格子。这样,学生基本了解钟表的外部结构。接着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交流三个钟面的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拨一拨、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整时的教学。在这过程中,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整个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我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对于“早睡早起”、“看电视”、“睡懒觉”等情节都有切身体会,通过“你想对小明说什么?”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进行认识与评价,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把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教育融入学习活动之中,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练习的形式过于单一,一直采取了一种教师出示时间学生读、写的形式,试着变换一种角度——教师读时刻,学生拨时刻的形式。我想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会看不会拨的情况出现,更能有效的增强教学效率。另外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定的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能活跃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语言也是一种吸引他们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我还是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努力使自己更好地成长起来。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虽然有部分小朋友能说出整时,但由于孩子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孩子: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学生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学生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借助学生好奇的心理以猜谜语吸引学生,导入新课,接着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观察了这12个数字的位置特点;
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特别指出我们现在只学习时针和分针,不涉及秒针。;
3、有12个大格子。这样,学生基本了解钟表的外部结构。接着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交流三个钟面的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拨一拨、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整时的教学。在这过程中,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整个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我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对于“早睡早起”、“看电视”、“睡懒觉”等情节都有切身体会,通过“你想对小明说什么?”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进行认识与评价,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把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教育融入学习活动之中,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练习的形式过于单一,一直采取了一种教师出示时间学生读、写的形式,试着变换一种角度——教师读时刻,学生拨时刻的形式。我想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会看不会拨的情况出现,更能有效的增强教学效率。另外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定的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能活跃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语言也是一种吸引他们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我还是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努力使自己更好地成长起来。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1.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高涨的学习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情绪,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向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立刻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学生十分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透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用心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玩中学数学。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带给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用心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潜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结合超多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面,结合教学资料,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必须的难度,因此需要超多的操作活动学习。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为学生带给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用心性,及时反馈交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1.教师语言不够精练。作为教师,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性,尤其是数学课堂上更要严谨、标准、规范,这方面我做的不够。也许是这几年来一向在教低年级的缘故吧,显得在课堂上语言罗嗦、重复、不精练。
2.学生学习习惯需加强培养。由于一年级学生来到小学才一个多月,来自各个幼儿园,课堂常规大不相同,在这一个月里,许多习惯还没有养成,如:课堂上当我提出问题时,有些小朋友不举手很快地说出答案;请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认真倾听
3.组织教学还不到位。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难度了: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潜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和语言表达潜力。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准备了“钟点学习器”。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钟表)
然后出示了钟表店里的各种样式的钟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点学习器”上的时针、分针。紧接着,通过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在认识整时时,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动中与整时相关的主题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认钟表,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画面内容。
2、集中展示“整时”的4个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让孩子们在“钟点学习器”上拨一拨整时时刻。随后的半时教学和整时教学步骤基本相同。在认识了整时、半时之后,我又出示了电子表计时,让孩子们了解电子表计时方法,学会正确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表示整时、半时。最后,我安排了一组“认一认”的练习,要求学生会认,并能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计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判断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
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进一步认识钟面。
2、出示活动钟表(时针、分针可以转动的),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即:1→2→3→4→……→12→1→2→……经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认半时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3、认、拨几个特殊易混的时刻,如:12时、12时半、6时、6时半,让学生进一步区分整时和半时的不同。
4、让学生回家试着在真实的小闹钟上拨整时和半时,进一步感受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后,我还有这样的一个思考:
如果课堂上的学具不用“钟点学习器“,而改用真正的钟表(小闹钟),效果会怎样?当孩子们在小闹钟上拨一拨时,是不是就自然地观察到了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更利于半时的认识?但同时我又有以下困惑:
1、真实的钟,时针、分针运动时有滴答滴答的声音,是否会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2、孩子们本来动手能力就差,在钟上拨整时、半时是否更难?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熊二迟到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了按时、守时、惜时的教育,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闹钟是钟表王国中的一员,从而揭开认识钟表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时间稍微有点长,后来经王老师建议将猜谜语这个环节直接让学生自己猜并说明理由,可以加深学生对闹钟作用的认识。
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自己发现总结有12个数字、有分针和时针、怎样区分分针和时针等等。在学习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方法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几个钟面上的时刻,再观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整时的方法。在学习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时,我是设计学会一种方法后随后进行练习,中间有“拨钟比赛”“猜谜语”等穿插其中劳逸结合,整个过程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在评课的过程中王老师也给我提了一个小建议,在“拨钟比赛”里老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拨一个时间学生共同猜整时,然后同桌合作,对方说一个时间同桌拨出来,对方播出一个时间同桌说出时间,这样更能增强同桌合作交流的机会。
我设计的意图是希望每个学生能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好孩子,所以我每个孩子发了一份小的时间作息表,上面有几时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写作业、按时休息,学生自己填写后可以遵顼这个作息表,做时间的小主人。这个作业设计获得了王老师的肯定。但是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跟孩子强调时间写整时,这样的话就跟本节课密切联系,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例如:时针和分针的顺时针旋转,学生手里的学具表齿轮向上拨动,指针是顺时针旋转,在讲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小小的细节是的个别学生对于顺时针分的不是特别清楚,我应该先在讲台上进行多次演示,再让学生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顺时针的意思。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我还需要注意细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多设计一些可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跟同桌合作交流的环节,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本周我们学校进行了“师徒同课”展示。我讲解的是《认识钟表》这一节课,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去认钟面、认时间、写时间,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把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分寸把握的不够,没有做到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究新知,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节奏有些快,容易导致学生对重难点掌握不全面。应该把孩子作为教学的主体,多引导学生发现、思考、总结知识点。
2、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评价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平时在自己班级里的上课,对每个孩子的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做到一些相应的课堂评价,表扬激励他们,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在其他班级上课这方面我还是有所欠缺的,说明平时并没有把课堂评价真正的形成自己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的语言比较匮乏,今后要加强表扬的方式和语言的总结能力。
3、钟表和时间一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有所接触,这节课应该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认识时间的有关知识,在巩固练习中《小明的一天》中,要多引导学生学会完整的形容图意,再书写时间,并且让学生明白合理时间的重要。
4、小组合作可以更丰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结合生活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最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本周我们学校进行了“师徒同课”展示。我讲解的是《认识钟表》这一节课,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去认钟面、认时间、写时间,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把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分寸把握的不够,没有做到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究新知,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节奏有些快,容易导致学生对重难点掌握不全面。应该把孩子作为教学的主体,多引导学生发现、思考、总结知识点。
2、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评价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平时在自己班级里的上课,对每个孩子的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做到一些相应的课堂评价,表扬激励他们,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在其他班级上课这方面我还是有所欠缺的,说明平时并没有把课堂评价真正的形成自己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的语言比较匮乏,今后要加强表扬的方式和语言的总结能力。
3、钟表和时间一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有所接触,这节课应该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认识时间的有关知识,在巩固练习中《小明的一天》中,要多引导学生学会完整的形容图意,再书写时间,并且让学生明白合理时间的重要。
4、小组合作可以更丰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结合生活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最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八
《认识钟表》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幅学生放学回家后通过电话向老师汇报回家时间的生活情境图引出挂钟,通过对挂钟上不同时刻的直观认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正确读写整时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一年级组的三位老师在形成共案的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又各有特色地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通过课件演示了分针的转动是怎样引起时针的转动的。学生好初步了解了时针一天要转两圈,以便能区分钟面上的时间可以干什么事情。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九
《认识钟表》一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把这课作为家长开放日的公开课。但是由于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对教案没有熟透,加上略有紧张,导致这节课完成的非常不好。
我以帮助懒羊羊按时起床,送它一个小闹钟引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钟。这一部分完成的还可以。
(一)认识钟面: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果多媒体课件能够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依次呈现,效果会更好。在认识分针和时针时,可以适当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认识整时:给学生三个钟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发现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就是整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拨钟,一个小朋友读出时间,加深对整时的印象。这一部分,我认为自己对整时的概念还不够强调。在拨钟之前,可以自己先示范拨钟,再让学生拨一拨,而我却采用了十分简单的多媒体方式。
(三)整时的写法:介绍2种整时的写法。虽然写法简单,但从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与我上课时没有强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电子表示法,那两点如何写好,如果我稍微强调下,学生可能写得更美观些。
1、小明的一天;
2、两个特殊的时间:12时和6时;
3、大约8时;
4、钟表的演变。这一部分,我讲的还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题只是点到,没有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印象不够深刻。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
《认识钟表》一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把这课作为家长开放日的公开课。但是由于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对教案没有熟透,加上略有紧张,导致这节课完成的非常不好。
我以帮助懒羊羊按时起床,送它一个小闹钟引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钟。这一部分完成的还可以。
(一)认识钟面: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果多媒体课件能够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依次呈现,效果会更好。在认识分针和时针时,可以适当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认识整时:给学生三个钟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发现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就是整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拨钟,一个小朋友读出时间,加深对整时的印象。这一部分,我认为自己对整时的概念还不够强调。在拨钟之前,可以自己先示范拨钟,再让学生拨一拨,而我却采用了十分简单的多媒体方式。
(三)整时的写法:介绍2种整时的写法。虽然写法简单,但从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与我上课时没有强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电子表示法,那两点如何写好,如果我稍微强调下,学生可能写得更美观些。
1、小明的一天;
2、两个特殊的时间:12时和6时;
3、大约8时;
4、钟表的演变。这一部分,我讲的还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题只是点到,没有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印象不够深刻。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一
《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资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准备了“钟点学习器”。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必须要珍惜。(谜底:钟表)然后出示了钟表店里的各种样式的钟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之后,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点学习器”上的时针、分针。紧之后,透过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
在认识整时时,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动中与整时相关的主题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认钟表,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画面资料。
2、集中展示“整时”的4个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让孩子们在“钟点学习器”上拨一拨整时时刻。随后的半时教学和整时教学步骤基本相同。在认识了整时、半时之后,我又出示了电子表计时,让孩子们了解电子表计时方法,学会正确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表示整时、半时。最后,我安排了一组“认一认”的练习,要求学生会认,并能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计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注重孩子们的动手潜力的培养,透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用心参与到活动之中来。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决定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进一步认识钟面。
2、出示活动钟表(时针、分针能够转动的),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即:1→2→3→4→……→12→1→2→……。经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认半时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3、认、拨几个特殊易混的时刻,如:12时、12时半、6时、6时半,让学生进一步区分整时和半时的不同。
4、让学生回家试着在真实的小闹钟上拨整时和半时,进一步感受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潜力。
课后,我还有这样的一个思考:
如果课堂上的学具不用“钟点学习器“,而改用真正的钟表(小闹钟),效果会怎样?当孩子们在小闹钟上拨一拨时,是不是就自然地观察到了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更利于半时的认识?
但同时我又有以下困惑:
1、真实的钟,时针、分针运动时有滴答滴答的声音,是否会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2、孩子们本来动手潜力就差,在钟上拨整时、半时是否更难?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二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三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四
《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资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准备了“钟点学习器”。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必须要珍惜。(谜底:钟表)然后出示了钟表店里的各种样式的钟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之后,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点学习器”上的时针、分针。紧之后,透过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
在认识整时时,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动中与整时相关的主题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认钟表,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画面资料。
2、集中展示“整时”的4个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让孩子们在“钟点学习器”上拨一拨整时时刻。随后的半时教学和整时教学步骤基本相同。在认识了整时、半时之后,我又出示了电子表计时,让孩子们了解电子表计时方法,学会正确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表示整时、半时。最后,我安排了一组“认一认”的练习,要求学生会认,并能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计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注重孩子们的动手潜力的培养,透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用心参与到活动之中来。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决定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进一步认识钟面。
2、出示活动钟表(时针、分针能够转动的),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即:1→2→3→4→……→12→1→2→……。经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认半时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3、认、拨几个特殊易混的时刻,如:12时、12时半、6时、6时半,让学生进一步区分整时和半时的不同。
4、让学生回家试着在真实的小闹钟上拨整时和半时,进一步感受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潜力。
课后,我还有这样的一个思考:
如果课堂上的学具不用“钟点学习器“,而改用真正的钟表(小闹钟),效果会怎样?当孩子们在小闹钟上拨一拨时,是不是就自然地观察到了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更利于半时的认识?
但同时我又有以下困惑:
1、真实的钟,时针、分针运动时有滴答滴答的声音,是否会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2、孩子们本来动手潜力就差,在钟上拨整时、半时是否更难?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五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多媒体课件是帮助老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师不应该完完全全被课件所牵引。对于一个游刃有余的专家型的教师来说,课件应该是为他所用,而不是教师的整堂课的思维围绕着课件走。面对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灵活机动,巧用教育机智。
2、教学重点要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多次在练习训练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在反复说、反复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并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课堂生成,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跳板。在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的游戏环节,有一个学生在拨6时整的时候,错误地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弄反了,他拨的是“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6”,而作为教师,我没有立即发现。通过这节课,我也反思自己:课堂上,要多问几个“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能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吗?”“谁有不同的想法?”其实,这是个很好的课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没有及时发现,并充分利用。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