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篇一】初中春节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
那几天,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伯父问我:“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写毛笔字吧。”听了伯父的话,我真高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
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篇二】初中春节
记得儿时,过春节每户人家都要打年糕。我只见过一次用石臼打年糕的场景。将煮熟的糯米饭放入石臼中,两个年轻力壮的男子,一人一锤,锤打着石臼中的糯米饭,另一个人则双手沾水,不断地翻动石臼中的糯米饭团,这样不停地锤打翻转,将糯米饭团打得是又白又嫩、又细又软,从石臼中取出,用手搓成各种形态的年糕:有圆饼形的、有长条形的、有方块形的,更有的做成了一条条的鱼,以庆贺来年的收成“年年有余”。
记忆中,每逢过年,除了要吃年夜饭,收压岁钱外,还一定要吃年糕。年糕最地道的做法便是白水煮了。雪白的年糕在翻滚的水中,柔情地舞蹈着,从锅底开出一朵又一朵水芙蓉,晶盈剔透。经过沸水的煮养,等到起锅,年糕已是滑溜溜、白嫩嫩的了。此时再蘸上一点糖,送到嘴里,甜在心里,寒冷的冬天一下子变得温暖起来了。
继续向前走。我看见一个小摊贩正做着一串串的油炸年糕,小摊主红光满面,连做生意的小车上也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不一会儿,有几个人围在他摊前吃炸年糕了。来的人是越来越多,炸年糕是越吃越香。
我最向往的吃法便是火煨年糕了。大冬天的,最好是雪花纷飞的,生一火炉子,看着通红的炭火,置一铁架子在炭火上,再把切成薄片的年糕放在铁架上,慢慢地用炭火煨。此时的年糕便像极了一只小羊羔,小羊羔的肚子越膨越大,越膨越大,简直成了一个白色的小气球。然而只要你用筷子捅破它干脆的皮儿,一下子,它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了下去。煨熟的年糕,里嫩外焦,烫得你是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就是不愿放手。就着松脆的皮,馋嘴急忙想尝一口,咬到嘴里还不停地翻动着,生怕烫到了……一家人围在火炉边烤着火,吃着煨年糕,更是一番温馨的滋味。
关于年糕的回忆着实让我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温暖了不少。那些祥和的人与事,那些温馨的人与事,永远为家乡的春节营造了温暖、热闹而又和谐的气氛。
在淡淡的糯米香中,我感觉,自己与家乡的春节、与家乡的年糕又近了。
【篇三】初中春节
祭拜完后,过了十二点钟,大人,小孩都可以去睡觉了。
父亲说的津津有味,我听得都入神了。
正月初一在声声祝福中到来;从一个个拜年的手势“拜”来;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走”来。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必须早早起床,因为这一天人们要到祠庙拜太公,小学六年级作文《家乡的春节作文》。这个活动非常热闹了!人山人海,祠庙内外都放着爆竹。小孩们一个个捂着耳朵,大人们则跪在跪垫上拜太公。这天非常的特别,一整天只能够吃斋,过了正月初一才不用守这条规则。
多数铺面都在正月初六开张有一句话:“六六大顺,顺顺利利”所以人们就选在正月初六开张。正月初七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了,这天人们又一家人坐在一起举杯共饮。
七日之后元宵上市,一下子又掀起一阵阵高潮。正月十五每个人都要在家中吃汤圆。
听着,听着,我仿佛置身其中直到父亲叫我,我才回过神来。
家乡的春节太吸引人了!有机会我要常回家乡过春节!
【篇四】初中春节
时间像飞箭,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冬爷爷送走了秋姑娘,大地便披上了亮闪闪的银装,伴随着飞舞的雪花,我们期待已久的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春节是我的幸福时光,一想到“春节”这两个字,笑容就不由得在我脸上绽放开来。
离春节还有约一个月时,我就开始盼望春节早一点到来,恨不得今天就是大年三十。我这么渴望春节早点到来,因为能攻拿到大把大把的压岁钱,穿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服,还可以好好地享受各种各样的美食……这简直太令人向往了!
每年的春节,我总是能拿到好多的压岁钱,再把它们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免得被爸爸妈妈拿走。
还有,就是穿上自己几天前挂在衣橱里的新衣服。每天晚上我总是要看一眼新衣服,每天都在想穿上新衣服给大家看,炫耀一番。妈妈不让,只能在镜子前穿给自己看。真盼望春节早点来,让我可以穿上那套想了已久的新衣服。
最后,那就是可以大饱口福了嘛。平时不准吃得糖果啦、油炸食品啦……在春节统统“开禁”,我可以好好地吃夫子庙那些诱人的小吃,一想到色香味俱全的小吃,我的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心里一阵窃喜,心想:过春节真好!朦胧中仿佛看见了自己左手拿着一串红得发亮的冰糖葫芦,右手拿着一根热气腾腾、金黄金黄的油炸鸡大腿。
过春节可真好,我真希望春节早一点到来!
【篇五】初中春节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春节,等呀!等,终于等到了年初一的晚上。也许你会问:盼初一干吗?大年二十九才好玩呢!那是因为妈妈答应在初一的晚上带我去滨河路看灯。
初一晚上,我穿上我的旱冰鞋,在妈妈的陪同下一路狂滑着来到了滨河路。快到达目地时,我便远远的看见天空中盛开的礼花,还有黄河两岸灯火通明的街道,就好像两条神龙降临人间,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春节。
不知不觉,我和妈妈已经到了滨河路,远处的中山铁桥放射着迷人的色彩,园型的桥拱上装上了形状一至的彩灯,黄河两岸也有无数的彩灯相衬着,远远的望去,整个中山桥仿佛一条火龙横卧在黄河之上,欣赏着兰州黄河两岸迷人的夜色。
在看近处,公路两旁的大树上都挂满了彩灯,还不停的变换着色彩,每盏路灯上都挂着大大的红灯笼和中国结,照得整条道路都非常的亮,红的、绿的、蓝的很多的彩灯,这街道已变成五光十色的彩虹街了。
在这美丽的灯光下,我们很快的来到了中山桥,嘿!这桥今天变得格外的迷人,整个桥梁上都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让这雄伟壮观的中山桥又增添很浓的节日喜庆的`气氛。黄河在这因为有了中山桥的点缀而显得更加迷人,而这桥因为有了这黄河的衬托而更加的雄伟。
虽然已经很晚了,可我和妈妈都还不想离开这美丽的滨河路,这壮观的中山桥。我多想一直的看着这美丽的夜色啊!这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我更希望天天都把我们的滨河路打扮的如些漂亮。
【篇六】初中春节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作文--春节风俗的习惯。传统文化有刺绣,观灯,武术和剪纸。
其中传统节日中的第一大节日是春节。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 ”,从这天起,百姓便开始忙碌起来了,热闹起来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大街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到了大年三十,百姓贴着春联,门神,对联,还在门上把福字倒着贴,表示福到的意思。出门在外的人都回来了,晚上除夕夜家百姓聚在一起,高兴的吃团圆饭,边吃边看春节晚会,当然饭桌上不可缺少的是饺子,春节作文《作文--春节风俗的习惯》。大家在一起 还要熬夜,叫守岁。当十二点春节钟声敲响时,百姓兴高采烈,欢天喜地的放烟花,迎接春节的到来。空中燃放的烟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把漆黑的夜晚点亮的像晴天一样,希望他把我们的愿望实现。
第二天大年初一,百姓互相拜年,小朋友们最喜欢压岁钱。初二走亲访友,正月十五吃汤圆,预示着春节即将过完。
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很多,它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
【篇七】初中春节
春节没过多久,我就在这儿给大家拜个晚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
随着大年三十晚上夜幕降临,下午从南京赶回来的大叔、二叔和我爸在一大家子吃完年夜饭后便按老规矩,把一个个鞭炮拿出去按一字排开还将好几个整个礼花也捧出去排好。他们三人还是老样子一人拿着一盒火柴,因为不吸烟的缘故,只见火柴在盒儿上一划就冒出了火花,将鞭炮点燃,就赶快溜到一旁,’双手紧紧捂着耳朵,随着“咻”的一声接着的便是“啪”的爆炸声,新年便如期而至了。我和姐姐弟弟便会收到奶奶派发的红包。20xx,我们来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
只有过年大叔和二叔才会带姐姐和弟弟回来和我们团聚,也只有过年奶奶才会放开大圆桌,铺上红桌毯,满桌子的菜,都是奶奶精心准备的爱心菜。三个儿子,三个儿媳,三个小孩,我们都会在桌子上夹到自己爱吃的。红酒是二叔从法国带回来。一家人的晚餐无比热闹,有对奶奶的祝愿,有对我们的期盼,谈笑风生中有他们对自己工作行程安排和新一年的打算。同时也是在向奶奶汇报过去一年的忙碌,工作和生活的情况。让奶奶在家能放心。
千门万户曈曈日
想起年前,奶奶妈妈洗洗涮涮,大家巴不的太阳公公晚些再晚些回家,洗被晒被,打扫厨房卧室,买菜储备,我负责擦窗拖地。二层小楼让我们忙活的闪闪发亮。我们在等待亲人的归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家每户的大门上贴着红红的对联,窗户上贴着的窗花和福子也不甘落后。红的耀眼,红的喜庆。每个人都穿上了新衣裳,喜气洋洋的。大年初一一大早我便开始拜年,我的弟弟来打头阵,他凭着自己背的新年祝词赢得了村里人的笑容,看着他一口气说这么多,亲朋好友都觉得开心和热闹。小孩的糖和红包,大人们的烟,虽有寒风掠过,大家脸上的笑容就像那高高门墙上挂着的红灯笼,在风中左右摇曳,十分兴奋十分自在,十分亲切。
年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年初五,大叔和二叔带着姐姐和弟弟又回南京去了,他们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努力和拼搏了。而我也将开始我新的旅程了,看看书,做作业,十四岁的我要努力活出我的精彩,虽然现在的我很不起眼,小心我会偷偷赶超我自己的懒惰。强大和强化自己。争取20xx向自己和我的亲人们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像那门前的红灯笼,红的光鲜亮丽,红的喜气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