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很久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为他的爱国主张没得到国王的采纳,便整日忧国忧民。楚国国土沦丧时,他满怀忧愤地跳入汨罗江自尽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后来,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用包粽子的风俗来纪念他。
2005年端午节,我也跟奶奶学包粽子。其实,包粽子并不复杂:
首先准备好糯米、碱粉、粽叶、绳子等原材料,以及筷子、小汤匙、盆等工具。糯米要洗净,泡3小时,滤干,再加适量的碱粉拌匀;粽叶要用新鲜的、2寸左右宽的芦苇叶,洗净、浸泡;绳子最好是用棕叶,它既坚韧又和芦苇颜色一样。
第二,把芦苇叶先折成漏斗状,舀几勺糯米倒进去,用筷子戳紧;然后,将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再用棕叶条捆紧。捆的时候,用牙齿咬住绳的一头,另一头用手拼命拽紧,在粽腰处扎实打结,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裹好的粽子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底部三个角,顶部一个角,像结实的、碧青的圆锥形植物石头。
第三,把粽子放入高压锅里煮半个多小时就够了。最好是放在大锅里,水浸过粽面,用旺火煮3小时左右,焐一夜,第二天烧热后再吃。这时,粽子那特殊的民间之香弥漫开来。
吃粽子时,先解开粽绳,剥开粽叶,蘸上白砂糖,然后咬上一口,软而不粘,甜而不腻,还有白糖在齿间产生“喳啦喳啦”的细响,特别有味。
通过学包粽子,我不但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我还知道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