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1992年5月19日和20日,福州市教委和《福建日报》先后表彰和报道了福清一中初三年级的吕秋云同学“舍己为人,五年如一日坚持照顾八旬老大娘”的感人事迹,并授予她“雷锋赖宁式青少年”光荣称号。当我采访她时,她面对接踵而来的赞誉只报以谦虚的一笑,诚恳地说:“我所做的一切与模范人物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一名中学生,为生活困难的老人家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心和力,这是应该的。”秋云同学只是这么淡淡地说了几句。果真如此简单吗?还是让我们回头看看秋云同学这五年来怎样用她的心和力编织了一首感人的诗篇。
秋云同学与王大娘结下不解之缘,是在她读五年级的时候。当时,秋云同学在实验小学读书,她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而且还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她常常领着伙伴们为烈士家属、残疾人搞卫生,做好事,因为她深深知道,那些缺乏劳力、缺乏亲人照料的人们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与关怀啊。那时候,年将八十的王大娘孤身一人住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常在实验小学门口摆小摊,挣点钱度日。
秋云同学每次走过校门口,望见大娘蜡黄的脸、黯淡的眼神时,总是为大娘晚年的境况感到心酸。于是,在她的提议下,伙伴们与她一起挑起了照顾大娘生活的担子。每逢星期日,秋云同学和伙伴们就一起聚到那间狭小的屋里,帮老人提水、扫地、洗衣,修修补补,发现大娘缺什么用,就赶去街上购置。到了节日,同学们买上糕点和水果到大娘家庆祝一番。家里有啥好吃的,大家总不会忘记为大娘也准备一份。那间很不起眼的小屋,顿时增添了温暖,开始有了活力,大娘的脸上渐渐地有了光彩,眼睛渐渐地有了生气。有一回,大娘瞅着秋云同学和伙伴们,感慨地说:“真没想到,活了这大把年纪,会招来你们这些用钱买不到的孝顺的孙男孙女,邻居们都羡慕死了。”秋云同学的心最细。她看见大娘的小摊生意不好,就借故用自己的钱买大娘摊上的东西;她发现下雨时大娘的屋顶漏水了,就叫来个子高的男同学买来塑料布钉在天花板上;她看到大娘的墙上灰黑一片,就与大家动手上涂料,刹时“蓬华生辉”。年复一年,她和大娘的感情加深了,两人就像亲奶奶与亲孙女一样相处。有一次,秋云同学在街上看见一枚精工仿制的戒指代用品很适合老人的心意,便急忙回家去掏出积蓄的钱买下了送给大娘戴,大娘不知有多高兴,现在还戴着呢。
秋云同学和伙伴们助人为乐的行为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一致赞赏和支持。可是时间久了,也有一些难听的话传到他们耳里:“这些小孩吃饱了撑着没事找事干。”“没啥了不起,他们不过图个表扬罢了!”“真是一群小傻瓜”秋云同学的伙伴,有的憋不住了,想不干,可是秋云同学却亮亮堂堂地对伙伴们说:“咱们做的是好事,怕什么,让那些爱嚼舌根的人去说吧,别理会他们!”1989年,秋云同学考进了福清一中,功课比小学多了,并担任班级工作,但她仍然坚持为大娘做家务活,还组织班上同学建立“学雷锋,学赖宁”小分队,利用课余与假日时间,轮流照顾大娘。
今年,秋云同学被保送直升高中一年级,她说功课再重,活动再多,也不会放弃给大娘带去人间的真情,要一如既往地把大娘当做亲奶奶一样照顾,让老人家在有限的晚年里愉快地生活。我听着秋云同学诚挚的话语,望着秋云同学明亮的眼睛,我知道在她那一颗水晶般的爱心上镌刻着两个字:“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