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公元2015年4月26日,农历三月初八,对于彬县北极镇农门村村民来说,是一个揪心的日子。一场罪恶的车祸无情地夺走了他们最信赖的原任支部书记,他们公认的好人田种玉的生命。当他的亲人悲痛欲绝的将他从急救室抬向太平间时,他的从宝鸡文理学院赶回来的外孙女婷婷不顾一切地推开人群扑在他的身边,用稚嫩的双手捧起爷爷的脸,声泪俱下地喊:“爷爷!你咋成这样了啊!你咋不言喘里,孙女和你说话啊!你聋了吗?咹。。。”噩耗像疾风一样很快传到了村里,翘首久望的村民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死认一个理,好人应有好报!像他这样一个一心想着别人的好人,老天会保佑他的!他们希望奇迹出现,盼望他能活着回来,因为村上还有好多事需要他操持。然而,人们良好的愿望只是对他的祈祷,接踵而至地乡亲们亲眼见到的却是他那叫不喘,喊不醒的遗体。见到这种情景,几个古稀老人立即扑倒在地,嚎啕大哭。他们心痛啊!折不起这么好的兄弟啊。有人怨天,说天没心,咋就把这么好的人收走了;有人怨车,说车不长眼,咋就碰这么好的人呢?人们哭怨,只能叙发一种纯真的感情,但无论如何都唤不回他们可敬的人啊!
对于自己的小家,田种玉同志是肩挑重担的顶梁柱,负重耕耘的老黄牛。1957年,他刚满十四岁,年轻力壮的父亲就因病撒手人寰,撒下他娘母六口人,两个妹妹,两个弟弟,最小的还不足三岁。生活对于还未成年的他来说是残酷的。对他的第一个打击是他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去上学,尽管念书是他的最爱,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他必须舍弃!生活在折磨他,也在考验他,在这个一贫如洗、拖累极重的家庭里,作为长兄,他必须用瘦弱的双肩挑起沉重的担子,他从退学以后,就开始为生产队放羊,真是把苦吃尽了。那时天旱少雨,草木枯萎,放羊必须爬沟溜渠,翻山过岭,走很远很远的路,经常饿的肚子贴在脊背上直不起腰,饥了就在草丛中、树底下寻觅能吃的东西充饥,渴了就俯下身喝一饱沟渠里的水。他从十七岁开始就跑五十里路去百字沟担煤、担碗到北极、永乐街去卖,长几个钱补贴家庭,又跑三十里路到罗店担柿子去七十里路以外的湫头,四村换糜子、甜萝卜,回来让母亲做成菜饼让弟妹们吃,经常累得筋疲力尽,但为了这个家,再苦再累他也心甘情愿。在哪饥饿肆虐的年代里,一家人得以平安地生存下来,多亏他的顽强抗争和细心呵护。
他的中年是在极度紧张和重负中度过的,他的六个孩子,都出生于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那时缺衣少吃,他硬是紧紧巴巴地把他们拉扯大。到了儿婚女嫁的年龄,他实在是把心操碎了。按照农村习俗,孩子结婚,要花不少钱,他有四个儿子,要比常人付出几倍的辛苦,给娃娶一个媳妇,他身上要脱上一层皮,没钱还强装硬汉子,不向熟人张嘴,硬着头皮高息结款,为给人还账,熬煎的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事过了,就在口里捋,地里刨,然后一分不少地把人账还清。艰难紧困的生活使他养成了三个习惯:一是舍不得吃;听他老伴说他一辈子上街几乎没买的吃过东西,有一次上街,身上装着五毛钱,看到晋糕嘴馋的想吃,但把钱攥到手里攥出了水,就是舍不得花,最后买了一把小茶壶拿了回来。去年老两口上街,到了吃饭时间,老伴说:“就丢下咱老两口了,咱买两碗羊肉泡一吃,回去就不做饭了。”他当时没吭声,转了一圈,手塞在兜里摸了一阵,然后说:“咱回,吃喔里啥哩!”二是舍不得穿;村里人很少见他穿新衣服,常见的是出透了汗但洗的很干净的旧衣服。儿女们这几年光景过好了,都瞅着机会孝敬他,好衣服也买了几身,他几乎一件都没沾过身,就是舍不得穿,还推辞说新衣服穿上不畅快!三是舍不得花钱;他临难后,亲人们从他身上掏出两张欠条,是修路时村上打给他的,还有十二元七毛钱,和一把小蒜,钱是初六集上卖小蒜的钱,小蒜是初八早上挖地拾的。在他经常紧锁的箱子里翻出四千多元现金,其中三千元是北京打工的三儿子春节时塞在他手里叫他零花的钱,他一分没动,整整齐齐的放在箱子里,另外一千多元时他平时卖落果、药材、小蒜攒的。见到这些钱,儿女们个个心酸。也是啊,只有庄稼人才知道柴米贵啊!家里花销的钱一分一厘都是他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的,他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几半花啊!他怎能不顾家自己随便去乱花钱呢?有一年,他紧困的连称茶叶的钱都没有,就让三峰上树摘了一笼绿杏,提到街上卖了四元钱,才称了半斤茶叶。去年春天老伴对他说:“他大,咱把儿女养活大了,咱花上些钱到外边逛一下,见一下大世面。”他如释重负的回答:“能行!等消闲了再说。”但时间对他来说是多么金贵啊!结果天天都推,终究没有去成。
在处理公私关系问题上,田种玉同志始终坚持先公后私,舍小家顾大家。他是在村上三十几名党员的极力推荐下担任支部书记的。他不负众望,凭着满腔热情,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废寝忘食的工作姿态走上岗位的。接手时,星龙小学刚建成,欠工队建校款两万多元,学校围墙,伙房急需建设,水塔失修,群众吃水困难,村庄道路泥泞,群众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解决。他上任后,几乎放下家务事,一头扎在村里,带上村组干部上门入户说服群众,很快收清了拖欠款并筹措资金,修建了学校围墙、伙房,维修了水塔,挖埋好管道,引水到户,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吃上自来水。修村上道路,难免伤害一些人的利益,有人百般阻拦,他就和村干部上门逐户说明利害,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保证了修路的顺利进行。修路缺资金,他就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根据群众承受能力分两次进行,先处理好路基,铺上石子,解决道路泥泞问题,过了几年,又全部打成水泥路。零六年夏季修七龙路时,镇上硬性规定由村上打基础,碾压路面,上石子。当时镇上没有一分钱,群众苹果没下来,集资款无法收。工程紧的火烧眉毛,他就瞒着老伴拿出几年卖玉米的钱,和村主任田栓旺凑齐了两万元交给工队,才保证了工程予期开工。这笔钱他整整瞒了老伴九年。去世前几天,他给二女儿海霞说:“我零六年把家里卖玉米的钱给村上垫上了修路款,要了几年没要回来,你妈经常问,我都指东打西哄过去了,至今借条还装在身上,不知道咋给你吗交代啊!”他为修路垫了款,但人们亲眼看到的却是全村只有他和几户群众门前仍然走着石子路,无不为他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所感动。
今春村干部换届时,还有一些党员极力鼓动老村长说服田种玉重新担任支部书记。老村长推心置腹地说:“老支书为大家的事把心都操碎了,现在年纪大了,当支书对他来说是苦差事,应叫他好好歇歇,再不能让他为大家的事费心劳神了啊!”
田种玉同志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他爱村如家,在职时,他把村委会办公室打扫的窗明几净,院里的草铲得干干净净,还务了花,栽了两棵柏树。干部群众回忆说,那时去大队办事,开会,一进院就给人干净、敞亮、温馨的感觉。如今人走茶凉,大队院都荒了。那时群众经常见他单独一人或带着两个大队干部扫路、铲草、刷树。当时有干部提出固定专人打扫,为了不给群众增加额外负担,他认真地说:“象这些上不了桌面的事,以后再别提了,打扫卫生根本不用雇人,咱捎带的就做了。”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他担心学校教学楼渗水,就爬上楼顶去扫雪,被大儿子看见了,又担心又心疼地喊:“你老瓜了吗?你没思量你多大年纪了,村上把年轻人都干啥去了,要你爬那么高去扫雪!把你掉下来绊了谁管你?”而他一门心思想的是楼渗水的事,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危。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但对集体的事很上心,村里谁家房漏水,谁家墙塌了,谁家院里需要铺砖打水泥,无论贫富贵贱,只要吭一声,他都逢叫必到。村上丧葬之事,只要叫到他,他都义不容辞,放下家里事去当总管,领上一伙子侄打墓、打扫卫生、搭棚、杀猪宰羊、寻桌弄凳,立桌掌盘,自始至终,一管到底。每次起灵下葬,他都提前跳下墓坑,整修墓壁,清理墓室,灵柩移入墓室,他用手推肩扛,把灵柩放正放好,然后用土坯或砖封好墓口,每次都是一身土一身泥。直至亡人入土为安,他才如释重负地装上一袋烟,饱吸几口,然后绕着坟丘转两圈,哪里少一掀土,多一掀土,他都要认真整理一番才放心的离去。他为村上的事,群众的事,经常忙到黑尽夜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这时候时间才属于他自己的,他泼上一壶茶,装上一袋烟,打开电视,喝茶、抽烟、看新闻、听秦腔,经常电视开着,他却呼呼地睡去。【星火作文网 www.easyzw.com】
田种玉同志是廉洁自律的模范,心系群众的楷模。他死后,群众赞叹最多的有一件稀奇事,是他担任支部书记期间村上几乎没有干部在外吃饭、住店的票据。他的出发点是穷日子穷过,群众的每一分钱都是汗水换来的,必须精打细算。他上任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干部外出开会,出差自费。村上曾经为改水修路的事在县、市跑过资金,几乎没花大家一分钱。每次去镇上开会过了吃饭时间,远一点的村在街上食堂吃饭,时间长了有的干部又提出吃饭的问题,他始终没有答应。有几次镇上开会下起了大雨,镇上干部有意留他们在街上吃饭,他还是对随同的干部说:“咱只有几里路,抬脚就到,咱回!”看到他身体力行,又是长辈,以后就没人再提起吃饭的事了。
他一生足不出户,都躬身在大地上劳作,当支书后足迹遍及家家户户,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挂记在心。谁家穷,谁家富,谁家因天灾人祸受到打击,谁家因疾病受到摧残,鳏寡孤独,拙妇笨汉,谁家门朝那边开他都满把吃豆子—心里有数。所以国家每次发放的救济款他都能及时送到最困难的群众手中,从不趋炎附势,挑肥拣瘦,偏灯向火。群众评价他能把一碗水端平,是穷人的好当家,是知冷知热的好心人。
田种玉同志非常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关心的事他总是身先士卒,走在前头,任劳任怨,不计报酬。2012年冬季,有人提出修庙的事,他走访了一些群众,结果众愿所归。他在村上威望高,他一倡导,大家热情很高,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刷齐了九孔烂窑,填平了院内几处大坑,自动捐款,盖起三间庙宇,把原在土窑内的如来等诸佛移至庙内。结果庙修成后没买过一包烟,没吃过一顿饭,没额外多花一分钱,账目公布的清清楚楚,这又使群众感到稀罕。在群众眼里,他把修庙看的比自己盖房都重要,不但修庙时从早到晚不离人,庙修成了他就拿着铺盖干脆住到庙里,看护庙院、打扫卫生、铲草、垫院、擦拭佛像,勤快的如同皇宫里的丫鬟,虔诚的就像佛门弟子。对于他的死,很多人大惑不解,感到很痛惜,有人甚至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见人就捶胸顿足,哀叹不已。“咹!你说咋把这么好的人说没就没了。。。”村上几个文化人的解释是他一生做好事,积德行善,被佛看中了,要收他为徒,古历三月初八正好是佛的吉日,就把他带走了。但一些人还是难以接受,他们哀叹:“哎!那么好的人死了把人心疼的,听说好人死了到那一世还是好人。”
田种玉同志是龙门人心中的丰碑,永远活在他们的心里,在任支部书记期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和家族谋私,关心群众,爱民如子,深受村民的拥戴和敬仰,他的优秀品行临近的人也耳熟能详。他死后前来吊唁的多达六百多人,多为平头百姓,鲜有仕宦之人,除亲属外,不少慕名而来,吊唁的花圈多达上百个。目前在农村,住房规格也许是富有的象征,当人们看到这个曾经担任过十多年支部书记的人,门前还走着石子路,还和三个已婚的儿子挤在几间砖木结构的旧房子里,而且房间连一件值钱的家具都没有。才猛然醒悟:噢!原来干部里边也有穷人!但当人们缓缓步入灵堂,跪拜祭奠后留心观察,才会发现,这房间有两件东西令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一样是墙上贴的十张奖状,记载着他任支部书记期间,先后十次被县委、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在这旧房间熠熠发光;一样是墙上整齐的悬挂着一排农具,个个擦的铮铮明亮,记载着他一生热爱劳动,对故乡,对土地的浓浓深情。在他的灵堂正中挂着一副匾,上面写着:“终生简朴留典范,一世耕劳留家风”,比较贴切地反映了他勤劳的一生。
寸步不离守在灵前的除孝子外,是他两个花季年龄的外孙女,爸爸在外工作,妈妈经常外出唱戏,她们从小就在爷爷、奶奶的千般爱抚,万般呵护下长大,为了表达对爷爷那份情谊,她们买了整整一袋纸钱,不停地一张接一张焚烧,两眼捧泪,喃喃自语,诉说着爷爷千般万般的好处,把少女纯真的丝丝柔情、绵绵蜜意,用一柱香,一张纸传递给爷爷,表达她们悠悠的思念。这不是美丽的传说,是动人心扉的情景。看到此情此景,谁不感动涕零呢?啊!让我变成一只大鸟吧!我要飞向天涯海角,衔来一束最美的花,捧献给这位活在人们心中的老人,以寄托我的敬慕之情。
田种玉同志遗体送往坟茔的那天早上,天气晴朗,微风习习,为他送行的人摩肩接踵,本村的,邻村的,几乎把整个坟茔挤的水泄不通,人们虽然无回天之力让他生还,但要争着在这最后的时刻再看他一眼,送他一程,为他填上一把土,以表达对他深深的缅怀之情。
人生的追求各不相同,有人追求权利,因为有权才会拥有一切;有人追求金钱,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他却赢得了人心,人们才用心去追忆他,怀念他。只有他才是最大的赢家。这就是被鲁迅称为脊梁的一位普通的中国农民,日复一日的在大地上劳作,在大地上走出了自己灿烂的人生。正如一位哲人所言:“谁为百姓做了好事,百姓就会记住你的音容,谁为土地做出了贡献,这块土地就会留下你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