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贴对联的风俗与讲究,一直延续至今。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当时叫“门对”,后来也称“春贴”、“对联”。到了明代,春联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抒发美好愿望,还包含了许多忠孝节义的思想内容。清代以后,春联的形式式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对联”这一称呼。
一:春节贴对联的风俗与讲究
讲述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过春节贴春联儿也是我们中国老百姓的一个重要习俗。虽然今天我们很多人都生活在城市,搬进了楼房,但每逢春节的到来人们还是会去商场超市购买一幅自己喜欢的春联贴在自家门口,如果谁家有人书法好,还会亲自动手来写一幅自己喜欢的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着时代背景,抒发着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所以贴春联可以说是春节期间的一件大事,贴春联与贴年画一样,也是由贴门神演化而来。
春联的历史
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老百姓会把用桃木做成的桃梗,挂在屋门口的年画旁边,用来辟邪,这桃梗就是春联的雏形。据《淮南子》记载,桃符也就是桃梗,就是用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能够驱邪降幅的咒语,一年一换。
那时的桃符还不是今天老百姓印象里的春联,那么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的诞生,则要追溯到明朝。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以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需写春联一副。从此以后春联得以在全国推广,一直沿袭到了今天。
贴春联的讲究
在咱们民间的习俗中贴春联的过程也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春联贴的不好,甚至贴错了,不仅会闹笑话,还会影响到一年的好运气。其实要区分上下联是有窍门的,关键在最后的一个字,根据春联的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来结尾,也就是普通话中的三声四声。那么下联则是平声,也就是普通话的一声二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色起平收。
贴春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在左边。那么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臂柱来区分,之所以这样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春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前面我们讲过“二十四扫房子”,民间还有一句谚语说:二十四,写大字,意思是过了腊月二十三就可以写春联了,但什么时候贴春联呢?贴新的春联最好的时间是除夕的下午到傍晚,这段时间顺序应该是由外面向里面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最后才能贴到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从外面流向里面,把旧的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气,贴上新的春联,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每到贴春联的时候,长辈们开始熬浆糊,搬梯子,小朋友们则捧着春联跟在大人的旁边,抢在前面,撕下旧的春联待大人们把浆糊抹匀之后,在地上手中的春联,这样一幅崭新而通红的春联就被张贴在了门窗上,过年的气息也一下子浓烈了起来,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万象更新,贴春联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望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而且从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春联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家家户户所独有的家训、家风,是我们中国人过年一个不可或缺的习俗。
*** :
李方舟 张悦鑫
二:贴对联的风俗与讲究50字优质回答:
贴对联的风俗与讲究有如下:
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优质回答:
1、左右联勿贴错:张贴春联时,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一般来说,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2、贴春联的时间: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因为过了除夕,万象更新,所以赶在除夕晚上贴好春联,寓意最好。现在人,在除夕当晚,都忙着做年夜饭、看春晚,有的还要祭祀,事情较多。趁着下午晚饭前这段空闲时间贴上春联,光线也好,应该是最合理的时间了。3、单数寓意着吉利:在大门贴春联,记得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春联普通都有上下两联加上一个横批或者是在中间贴福字。对联又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春联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的表现,也彰显着我国人民的文化和智慧。贴对联的习俗最早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对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清朝的梁章矩编写的《槛联丛话》中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详细论述。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三:贴对联的风俗与讲究作文
作文一:
春节的习俗春节是个传统的节日,也有很多传统的习俗,比如贴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 *** 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章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
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放鞭炮,扫尘,年画,拜年等。贴春联是春节的习俗之一,可以赶走邪灵,带来美好的明天。
作文二:
春节习俗为什么到了春节我们都要放鞭炮,贴春联呢?
原来,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当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来吃掉无辜的人们。因此,每当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都跑到了别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袭击。有一年,一位老人来到了村里,一位老婆婆看他这么可怜,就给了他一些吃的,并说:“老人家,您快去别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会把你吃掉的。”
老人说:“只要你让我在这住一晚,我就帮你把年给赶走。”就这样,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给留了下来。到了晚上,一阵阵吼叫声从远处传了过来。“啊!啊!”老婆婆说:“老人家,‘年’来了,我们怎么办?”老人不紧不慢地说:“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说着,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饭来。随即,灶堂里发出了噼哩啪啦的声音,传到了年的耳朵里,年便有些怕了起来。年回头又看见灶堂里的火光,又听见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声,吓得大惊失色,便逃回到了山里。
这时,老婆婆才知道“年怕响声,怕火光,怕红颜色”。从此,中国人家家户户在春节的时候都要放鞭炮,贴红纸,做好吃的。贴红纸太单调。有人就在红纸上画点东西、写点字。慢慢地,大家在红纸上写上各种心里话,祝愿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话,渐渐地就形成了现在的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