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打工赚钱
在美国,无论到哪儿打工都得经过专门培训,而且无论多粗笨、多简单的操作,都必须持有上岗证书。中学生打工也是如此。一般15岁~18岁的美国青少年,可以在YEOP(青少年职业培训中心)的帮助下找到一份工作。同时,YEOP还提供短期职业培训,以确保中学生们能通过雇主的面试。
职业培训中心提供的比较热门的活儿是洗汽车。在停车场,孩子们大都戴着紫色的帽子,穿着蓝裤子、蓝色T恤衫,手拿抹布,几个人同时动手刷洗一辆车,然后打蜡。他们分工合作,动作快捷,就像一场篮球赛,井然有序。孩子们工作起来又认真又努力,否则老板会立刻让你走人。
在停车场帮人停车也是学生们打工的好差事。美国的停车场尽管很大,但每到节假日、周末,车位都很紧张,有时绕来绕去半个小时也找不到空位。所谓时间就是金钱,所以顾客宁可花钱找人帮忙停车。每到这时,停车场的学生就有钱赚了。
有的中学生则专门给小狗洗澡,这个活儿赚的钱可比洗汽车、帮人停车多。有的学生甚至自己注册宠物洗澡店,在互联网上设立专门的网页,详尽介绍自己的业务。如旧金山就有一家中学生开的宠物洗澡店,店主叫吉米。他自备了一辆车,车厢里装着全套工具。吉米还雇了几个同学,有活就打电话让他们去干。吉米的生意不错,左右邻居全是他的顾客;他也颇踌躇满志,很像个小老板。
快餐店也是中学生们打工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像麦当劳这样的连锁店,几乎全是中学生在收款、上灶、洗碗。另外,在公园、娱乐场所扮演小丑,也是中学生热衷的职业。
女生去别人家做babysitter(保姆)也是一种常见的工作。不过干这份工作一定要考CPR(急救呼吸执照)——万一小孩吃什么噎住了,能及时施行紧急抢救——大约得学20个小时,而没有这种执照的人,家长一般是不会雇用的。许多在家办公的妇女喜欢雇中学生看孩子,因为中学生的工资比成人便宜一半;有的家长则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找个小伙伴,陪着一起玩;也有的家长喜欢雇男中学生来看自己的男孩,目的在于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男性刚强的性格。
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的中学生打工是受法律保护的。联邦《劳工法》里专门有一章,规定了未成年青少年打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及相关福利,凡有雇员的单位必须公开这类文件。
“借钱文化”下长大的孩子
中国人常教育孩子怎么攒钱,美国人则教育孩子怎么借钱。
在美国,不论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会有借钱的记录。一个人若从银行借钱借得越多,社会就越信任他。超前消费是美国人主要的经济生活方式。先交20%的房款,以后每月分期按揭,就会立刻住进一幢宽敞明亮的大屋子;只交几百美元,就可以买一辆漂亮的汽车,余款三五年内付清;无论多有地位的人,上饭店吃饭都用信用卡,到了月底才和银行结账。美国人认为,提前花钱,能刺激自己更积极地工作。而美国社会之所以那么富有,正是靠这类经济原则刺激出来的。
中学生在校时,老师就会教他们怎么借钱。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更要认真学习怎么向政府借钱解决自己的学费,怎么估算利息,怎么从联邦政府和各种基金会贷款。学校里有这方面的专题讲座,而且有专职教师帮助学生填写这方面的表格,指导他们完成贷款程序并最终顺利获得贷款。
从小培养“馈赠意识”
美国是以基督教文明为主体的国家,大部分基督徒都把自己收入的10%捐给公益机构。生长于基督徒家庭的孩子从小受这种文化的熏陶,也把每周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零花钱的10%捐给教会。有的中学生则将节日里从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那里得到的钱,一次性捐给慈善机构,以资助盲童学校、白血病小患者、无家可归的孩子等。越是富裕、有教养的家庭的孩子,这类捐献往往越多。
比捐钱更盛行、操作起来更方便的是捐物。诸如衣服、鞋帽、玩具、书籍等生活用品,一旦自己不需要了就主动捐出去。至于在圣诞节前把自己家中八成新的东西,包括书籍、玩具及日用品擦洗干净,用漂亮的礼品纸包上,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几乎是他们集体的自觉行为。
奉献时间,为社会做一些公益事业也是一种捐赠。这方面中学生常见的活动有:组织一个演出队去老人院演出;为请不起家教的低收入家庭孩子辅导课外作业;到湖边清理污物,等等。
捐赠在美国作为一种文化被认同和流行不只是一种道德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行为(捐赠不需要交税),是一种良性互动。孩子们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是必然的。如美国纽约有一对老夫妻都过了90岁,既快乐又富有,然而他们却登广告声明:我们饱经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现在得了不治之症,再花大量的钱来治病,忍受疾病的痛苦和折磨是不必要的,当我们离开自己的肉身,我们永恒的生命就将开始。随后这对老夫妻双双自杀,把全部财产捐赠给自己一生热爱的广播事业。这对于中国人或许是不可思议的奇闻,但对美国青少年却是正面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