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又是一年父亲节。每当此时,很多人都会谈起父亲。父爱就像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那样,是无言的,严肃的,深厚的。闲暇时,看名家笔下的父子情,会触发我们无限的深思。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在《父亲和我》中重温了他与父亲在一起时的幸福和收获,以及后来分离两岸的痛苦。杨振宁去美国留学前,父亲送他的情景,仍不时停留在他的脑海中。“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突然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我做手势,要我向窗外看:骤然间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崩发,不能自已。”直至今日,杨振宁还时常念起:“父亲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游历甚广。但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父子真情,溢于言表。
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在《父爱之舟》一文中,吴冠中写了他在艰难求学的过程中,父亲给予他的无私的爱。父亲送他入学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床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就是这一只小船,送吴冠中走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关口,承载着父亲对他的深切希望和浓重的爱。
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了她对父亲的记忆。龙应台博士学位读完之后,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龙应台感叹道:“所谓父女一场,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后来父亲去世了,龙应台也结束了她最后一次的目送,完结的目送,完结了传递的父女之爱。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心里,父亲对他一生影响最大。在《酒》《祭父》等文中,贾平凹写到,父亲是个乡村教师,爱朋友爱热闹爱主持别人的事情。父亲对家里人都严厉得很,尤其对作为长子的贾平凹非常严格。父亲的严厉,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就了贾平凹。对父亲的敬畏,使他刻苦地走上了文学之路。父亲日日夜夜跟他唠叨的“做人要宽容、要善良、要谦虚、要好好干事”,影响了他的一生,更成为了他的财富。贾平凹说,他对父亲特别有感情。他父亲只活了六十六岁,因患胃癌去世。“人生的短促和悲苦,大义上我全明白,”贾平凹说,但“面对父亲的死我却无法解脱。”
著名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父亲的爱就像这深沉的大地。这些名家笔下的父亲,更让我们加深了对父亲由衷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