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句】: 关于人文情怀的文章
现代社会拜物主义让人们更耽溺于新的自私中,对邻居、社区甚至世界冷漠,逐渐失去人文情怀;而人们阅读和思辨能力的衰退,对抽象思考无能为力,让平庸化的口号得以盛行,蒙骗群众。
人的进步有两种,一种会自然发生;另一种不会自然发生,必须透过教养、反省、以及自我要求才能完成。前者多半指那些由于匮乏而造成的思想、行为、以及制度上的落后,一旦匮乏解除,受到匮乏制约而造成的野蛮、粗鲁、糙砺不文、纲纪松散等,即会逐渐改善。
这种会自然发生的进步,我们由近代渐开发社会的过程,即可作为印证。去年底,哈佛经济学教授班雅明.富里德曼(Benjamin M. Friedman)在《经济成长的道德后续效果》一书里即指出,经济成长在改善人的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会促进公平、忍让、自由等各种道德品质。
这种因果论虽然很容易找到很多例外,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一般性的进步论却也不容否认。只是这种古典式的进步论虽然仍为多数人深信不疑,但到了近代,这种乐观态度事实上已渐趋稀薄,而这并非没有其原因: 例如,现在的人尽管物质生活改善,但进一步的拜物主义却也让奢华日盛,有理由的自私也更趋普遍。
而除了物质可供消费外,符号、价值,也无一不可被消费,于是价值上的虚无也就更趋普遍,而冷漠则驾驭着人心。于是,新的野蛮、粗暴、剥削遂在虚无的时代气氛下得以复炽。
例如,在国际社会上,新的恃强凌弱已到了无所顾忌的程度,似乎只要编造一个理由,即可以「人道」之名去做最反人道之事。而这种恃强凌弱之所以得遂所愿,一方面固然是大国藉着垄断武力而垄断是非和理由,但更重要的,或许是这些国家的人民居然会对这样的事,或者保持缄默,或者进而积极支持,这是自私投射到了国家这个层次。
因此,这都是对进步的反讽,科技的进步固然造福人类,但武器军火的发达却让大规模杀人更趋容易,也更加造成国际权力和理由的独占;物质的进步固然改善了生活的品质,但拜物的结果,却也让人更加耽溺在新型态的自私中;在目前这样的时代,新的自私更被经济竞争的新模式所强化,人们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并在竞争力不足这种合理化自私的强词里抛弃了对邻居、对社区、甚至于对世界的关心。记取二十世纪教训 由两次世界大战到冷战,再到现在,二十世纪除了物质层面外,到底有多少进步,已委实堪疑。
而最主要的,乃是那种被开阔的人道精神及人文情怀所推动的反省式进步,几乎已不再存在。套用当今美国思想家雅可比(Russell Jacoby)的说法,乃是以前我们有乌托邦(Utopia),现在则是「近视」症(Myopia)。
「乌托邦」是一种具有浪漫情怀的理想主义,它相信人与社会都可以变得更好,并召唤出这种变好的可能性。在十九世纪的作家中,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的写作技巧并非最高,但他活着时会有六十万巴黎人在他八十大寿时走过他的窗台向他致敬,他死时全法国乃至全欧洲都为他默哀,即在于他用作品呼喊出了每个人心里具有更好可能性的那个「自己」。
而人道胸襟及人文情怀的逐渐失去,有着许多原因。极端的乌托邦思想曾造成祸害是原因之一,它让保守者有了污名化乌托邦的口实;近代社会日益多元化,人们为了突显多元之下自己的片面利益,这种片面化也稀释掉了人们对整体性、全面性进步的向往,并造成怀疑主义的盛行;而在现实上,则是资源垄断的程度增加,特定意义的资讯大量生产,也蛀蚀了人们的综合判断能力;当然更不要说一切都消费化之后,推动人们藉着反省而自求进步的「意义」已告衰落了。
当反省已无法存在,一切当然都根据本能而演变。本能的相互厌憎已成了政治最大的动力,本能的恃强凌弱成了人类各种行为的基础,本能的自私自利则合理化了一切冷漠。
而在所有的这些因素里,「阅读文化」的凋零,无疑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从东西方阅读史可知,自从印刷术革命以来,书的确扮演了改变历史及人类本身的角色。
书依靠着文字而书写,它可以描述,可以推理论证;可以谈具体的事务,更可以谈抽象的思维模式和看不见的价值。而十九世纪则无疑是文字文明及书的高峰时代。
阅读图像化的陷阱 但进入二十世纪,尤其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一个新的图像文明已告兴起,再加上阅读还有来自电视、电影、电脑萤幕以及其他种种的竞争,于是人们的阅读遂日益往「轻薄短小」的方向移动,而到了近年,除了「轻薄短小」外,它甚至往「短讯语言」进一步变化,在这样的趋势下,不但严肃着作日趋小众化,甚至写书这种以前被认为极正经的事,也都沦为沽名钓誉的消费品。藉着自我暴露私生活而出书,藉着暴露援交经验而享受大名,都已成了常态而非异态。
出版和阅读的这种变化,对文化的冲击有下列几方面: 其一,乃是人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意愿都大幅衰退,稍微需要多一点思辨能力的着作,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人们即会觉得沉重。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主席达拉.乔伊亚(Dana Gioia)就指出:「当美国人的阅读能力衰退,人们即会变得越来越无法掌握情况,更难有主动而独立判断的精神。
这对于一个自由、创新、有生产性的国家来说,乃是不。
【第2句】: 形容“人文情怀”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人文情怀”的词语有春风送暖,琴心剑胆,唇亡齿寒,东山再起,气吞山河,国泰民安,家国兴盛,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山清水秀等等。
''人文''在词汇广义上讲,是指社会中各种文化现象。
现在流行语的“人文情怀”是指,对某地区性的文化传承、习俗与文化的自然景观产生了依依不舍的情感和怀念。
古往今来好多文人志士在诗词歌赋中都蕴含着人文情怀为人所传颂。
形容“人文情怀”的词语有春风送暖,琴心剑胆,唇亡齿寒,东山再起,气吞山河,国泰民安,家国兴盛,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山清水秀等等。
【第3句】: 有关美好情怀、修养的名言名句
一、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不可教化。
出自:〔古罗马〕贺拉斯:《书札》
介绍:昆图斯·贺拉斯·弗拉库斯(拉丁语: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希腊语:Οράτιος,前65年12月8日意大利韦诺萨 - 前8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统治时期著名的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有《诗艺》等。
二、勤勉、知识和人道,不仅有益于私人生活,而且对公共生活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在促成政治治理的伟大繁荣方面的影响作用,正如在造成个人的快乐和兴旺方面的作用一样。
出自:〔英国〕休谟:《论技艺的提高》
介绍:大卫·休谟(David Hume,公元1711年4月26日—公元1776年8月25日),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三、—个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升华时才成为真正的人。
出自:〔法国〕马尔罗:《寂静的声音》
介绍: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小说家,评论家。他天性能说会道,口若悬河,却从来不谈自己的出身家庭和早年生活,终其一生要人相信他生来就是个成年人。
四、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
出自:〔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介绍: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俄语: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нович черничевский,1828年7月12日—1889年10月29日),俄罗斯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评论家、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
五、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出自:〔美国〕爱默生:《文学与社会目的》
介绍: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5月25日-1882年4月27日),生于波士顿。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第4句】: 求人文关怀的名言
关于人文关怀 关于“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它肯定不是人的本性,从“性善说”观点来讲,善良可能是人的本性,但善良不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真正出现,是民主作为一种需求出现之后。
正因为有了民主,即人生来平等,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智力和能力做出选择,而现行社会的制度无法保障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必须通过人文关怀这样的形式辅之补偿。因为制度不可能解决人类社会所出现的任何问题,包括权力、利益分配、秩序维护等等。
我们知道,人文关怀可能涵盖了道德、法律、经济、历史以及自然科学,但人文关怀是要有前提的:民主之后是法律,再之后人文关怀才作为制度的一个补充发挥作用。在制度还是千疮百孔的时候就祭出人文关怀,只会把制度挤出社会,这个社会就更加混乱和人治了;在一个制度很欠缺的社会里,大力倡导人文关怀是有益人心、有益社会的良好发展的。
例如,在我国,贫穷落后依然存在,制度上对贫穷地区人们的帮助还不是很完善,那么我们适当的提倡捐款、捐物表达人文关怀是有益的。本人曾对人文关怀下过一个定义,即以文化作为载体,大力弘扬人性真善美的一面,为达这一目的所做出的一切活动都归结于人文关怀的过程.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
严肃的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
而党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的实质应该是:在理顺人与其它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