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五年级必背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那你知道五年级必背名言警句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必背名言警句,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必背名言警句1
【第1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第2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3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4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5句】:多行不义,必自毙。
【第6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7句】:业精于勤,荒于嬉。
【第8句】: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第9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10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11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12句】: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第13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14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15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第16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17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18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19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20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第21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第22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23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第24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第25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26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27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第28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29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第30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第31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第32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第33句】:前车覆,后车戒。
【第34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35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五年级必背名言警句2
【第1句】: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第2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3句】: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第4句】: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第5句】: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第6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第7句】:当一个人只有很有限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时,他自然会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管我怎么忙、怎么累、怎么不舒服,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和我的儿子一块玩,一块读书。
【第8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9句】:天才之舟,在汗水的河流里启程。
【第10句】: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第11句】: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第12句】: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第13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第14句】: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第15句】: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第16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第17句】:我从未知道过有什么苦恼是不能为一小时的读书所排遣的。
【第18句】: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第19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第20句】: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第21句】: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第22句】: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第23句】: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第24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第25句】: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第26句】: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第27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第28句】: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第29句】: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第30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第31句】: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第32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第33句】: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第34句】: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第35句】: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第36句】: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第37句】: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第38句】: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第39句】: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第40句】:脚步怎样才能不断前时?把脚印留在身后。
【第41句】: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书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来的东西。
【第42句】: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第43句】: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五年级必背名言警句3
【第1句】: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2句】: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第3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第4句】: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第5句】: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第6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第7句】: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第8句】: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
【第9句】: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第10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11句】: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第12句】: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第13句】: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第14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15句】: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第16句】: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第17句】: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中考必背的名言警句(精选50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主要是指人们普遍熟悉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词等。名言警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警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考必背的名言警句(精选50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句】: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第2句】:与别人交流有助于自己的思想修养。——(法)蒙田《随笔集》
【第3句】: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德)普朗克
【第4句】: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巴尔扎克
【第5句】: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法)狄德罗
【第6句】:我们一生中的错误有一半是在探索如何思考和思考如何探索中犯的。——丘·柯林斯《警句集》
【第7句】:进取是人生的要务。——(英)约翰逊《懒汉》
【第8句】:思想往往是感情的复制品。——(法)拉·罗什夫科《箴言录》
【第9句】:人,总有根据前人思索过的记忆来使用眼睛的习惯,因而一切东西都一定还有未被探索到的地方。——(法)福楼拜
【第10句】: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第11句】:他的思想是他的王国,他的意志是他的法规。——威·柯珀《真理》
【第12句】:不管你喜不喜欢思考,人类就是因思考而存在。——(英)坎布尔
【第13句】: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似地随手阅阅它。聪明的人用心地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德)保罗
【第14句】:所谓完善的人,就是心胸宽广,富有献身和牺牲精神,誓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人。——(美)塞德兹
【第15句】: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及其动机加以反省,并且觉得其中若干是对的,若干是不对的,他便是一个能辨别是非的人。——(英)达尔文
【第16句】: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德)爱因斯坦
【第17句】: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第18句】:生活里没有旁观者。——(捷克)伏契克
【第19句】: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第20句】:大脑是意识的堡垒。——大普利尼《博物志》
【第21句】:思维就是与自己交谈。——(西班牙)乌纳穆诺
【第22句】:世间最大的麻烦在于蠢才十分肯定,智者却满腹狐疑。——(瑞士)罗塞尔
【第23句】: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第24句】:一种思想历久不衰并不是好事,因为思想本身最终总是要变得陈腐的。——(美)桑塔亚那
【第25句】: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壮举一样,无需鼓吹。——菲·贝利《浮士德》
【第26句】: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27句】:思想的价值和思想的影响力是成正比的。——布尔沃·利顿《卡克斯顿一家》
【第28句】:人只有靠眼睛才上升到天上;因此理论是从注视天空开始的。最早的哲学家们是天文学家。天空使人想起自己的`使命。——(德)费尔巴哈
【第29句】:人只是一枝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但却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法)帕斯卡尔
【第30句】:人并不是只有一个圆心的圆圈;它是一个有两个焦点的椭圆形。事物是一个点,思想是另一个点。——(法)雨果
【第31句】:如果不献身给一个伟大的理想,生命就是毫无意义的。——(菲)何塞·黎萨尔
【第32句】: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约·诺里斯《论思考的益处》
【第33句】:一个执迷不悟的人是一个不会改变主意也不愿改变主意的人。——(英)王尔德
【第34句】: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代的人们。——(英)萧伯纳
【第35句】:优美的思想在哪里停止飞舞,迫害狂就在哪里开始。——(俄)谢德林
【第36句】: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俄)托尔斯泰
【第37句】:世界万物的哀喜都取决于人的世界观。世界观可以给事物蒙上暗淡的色彩,也可以给它们染上绚丽的光泽。——克莱泽《永远跨不过去的桥》
【第38句】:人,只有一个公、私;天下,只有一个邪、正。——〔宋〕朱熹《朱子语类经略》卷三
【第39句】:怀疑即思考,思考即人生。——(英)康拉德
【第40句】: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古希腊)柏拉图
【第41句】:坏思想很快变为坏行动。——(英)莎士比亚
【第42句】:生命就是思想。——马可·奥勒利马斯《沉思录》
【第43句】:一个人只要有思想,他就是自由的。——(美)爱默生《处世之道》
【第44句】: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人生不单单是以年月日计算的,事实往往是最好的日历。——(英)迪斯列里《维尔夏》
【第45句】: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美)爱因斯坦
【第46句】:你若要人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歌德
【第47句】:别人活着是为了吃喝,而我吃喝是为了活着。——(古希腊)苏格拉底
【第48句】: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像。——(美)爱因斯坦
【第49句】: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密的思索。——(英)牛顿
【第50句】:笔是思想的舌头。——(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坷德》
2024年高考必背经典名言警句
【第1句】:热爱、报效祖国
【第1句】: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第2句】: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第3句】: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
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第4句】: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第5句】: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第6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宋?欧阳修)
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第7句】: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 (宋?欧阳修)
释: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第8句】: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于谦)
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第9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第10句】: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谨)
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第11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第12句】: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明?瞿式耜)
释: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第13句】: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唐?令狐楚)
释: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虑回故乡。
【第14句】: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宋?谢枋得)
释:因为民族的大义高于一切,为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忠君爱国的礼节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为国牺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第15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
释: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要决心饿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待我们从头把国土收复回来,再去朝见皇上。
【第16句】: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 (元?萨都刺)
释:想到祖国的疆土需要猛士来保卫,我哪能长年呆在自己的家乡呢?
【第17句】: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唐?韩愈)
释:本想为国家清除有弊病的事情,怎么肯因为年老体衰而顾惜自己的晚年呢?
【第18句】: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明?张家玉)
释:大丈夫为国战死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这是英雄事,纵然就是死了也能使史册上留下好名声。
【第19句】: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 (管仲)
释:不为了自己所爱的亲人而危害国家,所以说国家比亲人还要亲近。
【第20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戎轮台。 (宋?陆游)
释:僵卧在孤村自己并不觉得悲伤,还想着为国家去保卫边地要塞。
【第21句】:中华,中华,我所至爱,为国捐驱,死而不愧。 (清.徐骧)
释:中华呀中华,我是最热爱的,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
【第22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明?戚继光)
释:孤立无援地在海上战斗了十年,多么希望朝庭的支持。自己和将士们保卫祖国的一片心血,象洒向千峰的浓霜一般,把峰上的秋叶都染红了。
【第23句】: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杨继盛)
释: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在天地之间,赤胆忠心可照千古;活着时没能为国尽力,留下忠心也要报效国家。
【第24句】:九州难画华夷限,万死思回天地心。 (清?丘逢甲)
释:帝国主义不断侵占我国土,很难划分华夷的界限;自己为了拯救祖国的危亡,准备万死不辞。
【第25句】: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南朝 .鲍照)
释:有危机的时候可以看出大臣们的气节,世乱的时候可以看出谁是忠良。(你看)前方的将士为了报效国家,不怕为国牺牲。
【第26句】: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唐?陈子昂)
释:感到边关多事之时自己思念要报效祖国,拔出宝剑离开乡里去从军保国。
【第27句】:一饭感恩无地报,此心许国已天知。 (宋?李伸之)
释:你请我吃饭喝酒示恩都没有用,因为我以身许国之心苍天已经早就知道了。
【第28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辛弃疾)
释:只要能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名垂于世,头生白发又有何妨。
【第29句】: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 (近代?宁调元)
释:自己愿以冲天的热血,来实现建立新的共和国的志向。
【第30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宋?陆游)
释:死了后一切事都成了空的,但我悲伤的是没见到祖国统一。等到宋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别忘了在祭奠时告诉我.
【第2句】:居官为政之要
【第1句】: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第2句】: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第3句】: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第4句】: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宋.王禹戎)
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第5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 )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第6句】: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第7句】: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北齐 . 刘昼 )
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第8句】: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第9句】: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 (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第10句】: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
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第11句】: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清.程祖洛)
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第12句】: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 。 (唐.陆龟蒙)
释:吴王夫差做的每件事都足以丢弃国家,并不只因为西施胜过六宫嫔妃所造成灭亡的。
【第13句】: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宋.李觏)
释: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第14句】: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列子.说符》)
释: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第15句】:明主好要,暗主好详。 (荀子)
释:聪明的人爱好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好详尽罗索。
【第16句】: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 (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第17句】: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汉.王符)
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第18句】: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
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第19句】: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三国.诸葛亮)
释: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第20句】: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 (《战国策》)
释: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
【第21句】: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 (三国.诸葛亮)
释:生气发怒的时候也不去侵犯没有罪过的人,高兴喜欢的时候也不迁就顺从那些该杀的人。
【第22句】:驽马驰,骏马悲;驽马肥,骏骨朽。 (清.梁佩兰)
释:骑着劣马跑时,骏马就会悲伤;把劣马养肥了,就使骏马的骨朽了。
【第23句】: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颦笑之微、敝绔之贱,亦勿轻予。(明.张君正)
释:对于国家有功的人,就是对他们奖赏千金,封赠提拔,也不应吝惜;没有功劳的人,对他们就是笑一笑这样的小表示、一件破旧的裤子,也不要轻以给予。
【第24句】: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 (宋?杨时)
释: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第25句】: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祖谦)
释: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第26句】: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宋.林逋)
释: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第27句】: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释: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
【第28句】: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 (明.方孝儒)
释:能够探讨出《诗经》的无穷含义,才会明白风雅颂是世间的好词。
【第29句】:只手遮天曾几时,万人有口终须说。 (明.瞿式耜)
释:想个人一手遮天曾经几时有长久的呢?人们都有口总会要说话的。
【第30句】: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宋.曾巩)
释:凌乱的柳条还未完全变成青黄色,借着东风的势就狂舞起来,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初中必背的文学常识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的是文学常识的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必背的文学常识,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常见借代词语
【第1句】: 桑梓:家乡
【第2句】:桃李:学生
【第3句】: 社稷、轩辕:国家
【第4句】:南冠:囚犯
【第5句】: 同窗:同学
【第6句】: 烽烟:战争
【第7句】:巾帼:妇女
【第8句】:丝竹:音乐
【第9句】:须眉:男子
【第10句】:婵娟、嫦娥:月亮
【第11句】:手足:兄弟
【第12句】:汗青:史册
【第13句】:伉俪:夫妻
【第14句】:白丁、布衣:百姓
【第15句】:伛偻,黄发:老人
【第16句】:桑麻:农事
【第17句】:提携,垂髫:小孩
【第18句】:三尺:法律
【第19句】:膝下:父母
【第20句】:华盖:运气
【第21句】: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第22句】:庙堂:朝廷
作者及作品
【第1句】: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第2句】: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第3句】: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第4句】: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第5句】: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第6句】: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第7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第8句】: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9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第10句】: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第11句】:“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第12句】: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第13句】:《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第14句】: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第15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第16句】: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第17句】: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第18句】: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第19句】: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中国文化常识
【第1句】: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第2句】:三国:魏、蜀、吴。
【第3句】:“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第4句】:“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第5句】: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第6句】: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第7句】: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第8句】: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第9句】: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第10句】:岁寒三友:松、竹、梅。
【第11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第12句】: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第13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第14句】: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第15句】:《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第16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第17句】: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第18句】: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第19句】:“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第20句】:三皇:天、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第21句】:五金:金、银、铜、铁、锡。
【第22句】:五味:酸、甜、苦、辣、咸。
【第23句】:五行:金、木、水、火、土。
【第24句】:“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第25句】: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第26句】: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第27句】: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