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诗词名句

聊斋志异林氏文言文翻译

雕龙文库

【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文言文

济南戚安期,素佻达[1],喜狎妓[2].妻婉戒之,不听。妻林氏,美而贤。会北兵入境[3],被俘去。暮宿途中,欲相犯。林伪诺之。适兵佩刀系床头,急抽刀自到死;兵举而委诸野[4].次日,拔舍去[5].有人传林死,戚痛悼而往。视之,有微息。负而归,目渐动;稍稍嚬呻[6];抉其项,以竹管滴沥灌饮,能咽。戚抚之曰:“卿万一能活,相负者必遭凶折[7]!”半年,林平复如故;但首为颈痕所牵,常若左顾,戚不以为丑,爱恋逾于平昔。曲巷之游[8],从此绝迹。林自觉形秽,将为置媵;戚执不可。

居数年,林不育,因劝纳婢。戚曰:“业誓不二,鬼神宁不闻之?即嗣续不承[9],亦吾命耳。若未应绝,卿岂老不能生者耶?”林乃托疾,使戚独宿;遣婢海棠,幞被卧其床下。既久,阴以宵情问婢。婢言无之。林不信。

至夜,戒婢勿往,自诣婢所卧。少间,闻床上睡息已动。潜起,登床们之。

戚醒,问谁,林耳语曰:“我海棠也。”戚却拒

曰:“我有盟誓,不敢更也。

若似曩年,尚须汝奔就耶?“林乃下床出。戚自是孤眠。林使婢托已往就之[10].戚念妻生平曾未肯作不速之客,疑焉;摸其项,无痕,知为婢,又咄之。婢惭而退。既明,以情告林,使速嫁婢。林笑云:”君亦不必过执[11].倘得一丈夫子[12],即亦幸甚。“戚曰:”苟背盟誓,鬼责将及,尚望延宗嗣乎?“林翼日笑语戚曰[13]:”凡农家者流[14],苗与秀不可知[15],播种常例不可违。晚间耕耨之期至矣。“戚笑会之。既夕,林灭烛呼婢,使卧己衾中。戚人就榻,戏曰:”佃人来矣[16].深愧钱镈不利[17],负此良田。“

婢不语。既而举事,婢小语曰:“私处小肿,颠猛不任。”戚体意温恤之。

事已,婢伪起溺,以林易之。自此时值落红,辄一为之,而戚不知也。未几,婢腹震。林每使静坐,不令给役于前。故谓戚曰:“妾劝内婢[18],而君弗听。设尔日冒妾时[19],君误信之,交而得孕,将复如何?”戚曰:“留犊鬻母。”林乃不言。无何,婢举一子。林暗买乳媪,抱养母家。积四五年,又产一子一女。长子名长生,已七岁,就外祖家读。林半月辄托归宁[20],一往看视。婢年益长,戚时时促遣之。林辄诺。婢日恩儿女,林从其愿,窃为上鬟[21],送诣母所。谓戚曰:“日谓我不嫁海棠,母家有义男[22],业配之。”又数年,子女俱长成。值戚初度[23],林先期治具,为候

宾友。戚叹曰“岁月骛过[24],忽已半世。幸各强健,家亦不至冻馁。所阀者,膝下一点[25].”林曰:“君执拗,不从妾言,夫谁怨?然欲得男,两亦非难,何况一也?”戚解颜曰:“既言不难,明日便索两男。”林言:“易耳,易耳!”早起,命驾至母家,严妆子女,载与俱归。人门,令雁行立,呼父叩祝千秋[26].拜己而起,相顾嬉笑。戚骇怪不解。林曰:“君索两男,妾添一女。”始为详述本末。戚喜曰:“何不早告?”曰:“早告,恐绝其母。

今子已成立,尚可绝乎?“戚感极,涕不自禁。乃迎婢归,偕老焉。古有贤姬,如林者,可谓圣矣!

翻译

济南有个叫戚安期的人,平时行为轻佻、放荡,喜欢嫖妓。妻子婉言劝说,他不听。他的妻子林氏,美丽而且贤惠。一次正遇上清兵进入济南,林氏被俘虏去了。晚上,清兵在半路上住宿,一个兵要奸污林氏,林氏假装答应了他。正好这个兵把佩刀挂在床头上,林氏急忙抽下刀来自刎而死,这个兵就把尸体抛在了荒野里。第二天,清兵便拔营离去了。

有人传说林氏已经死了,戚生很悲痛,赶到出事地点,一看林氏还有微弱的气息。他急忙背着妻子回到了家里,见她双目渐渐活动起来,又听到她有轻轻的呻吟声,便扶正她的脖子,用竹管一滴一滴给她灌下点汤水,还能够咽下去。戚生安慰妻子说:“你如果万一能活过来,我要背弃你就不得好死。”

过了半年,林氏恢复了健康,只是她的头受脖子伤疤的牵制,常像是往左看的样子。戚生也不因此感到妻子丑陋,对她的爱恋胜过往日,逛妓院的恶习也从此断绝。林氏自觉容貌丑陋,要给丈夫娶妾,戚生坚决不同意。

又过了几年,林氏仍没有生育,于是又劝说丈夫收下她的丫鬟。戚生说:“我已经发誓不再找第二个女人,鬼神难道听不见吗?即使没有男孩继承宗嗣,也是我命中注定。倘若不该绝后,难道你已经老到不能生育了吗?”林氏于是假托有病,让丈夫独自住在一室;打发丫鬟海棠抱着被子睡在戚生的床下伺倏。

过了很久,林氏私下问海棠夜里有什么情况,海棠说没有什么事。林氏不相信,到了夜里,告诫海棠不要去了,自己到海棠睡觉的地方躺下。过了一会儿,便听列床上响起鼾声。林氏悄悄起来爬到丈夫床上摸索他,戚生醒来忙问是谁?林氏凑到他的耳边低语说:“我是海棠。”戚生拒绝说:“我已经对夫人盟了誓,不敢再变心了。如果像往年那样,还用着你来找我吗?”林氏这才下床出去了。

戚生从此独自睡一处。林氏就吩咐海棠假装成自己去和丈夫同床。戚生心想妻子一生从不肯作不速之客,怀疑此事,便用手摸了摸她的脖子,没有伤疤,知道是海棠,又训斥了她。海棠含羞离去。

次日,戚生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林氏,让她赶快把海棠嫁出去。林氏笑着说:“你也不必过于固执,倘若能得到一个儿子,也就很幸运了。”戚生说:“如果背弃了盟约,鬼神就要给我惩罚,还指望延续宗嗣吗?”第二天,林氏笑着对丈夫说:“大凡农家人,种上庄稼,是否出苗吐穗不一定知道,不过通常播种的农时是不能误的。晚间耕耘的日期到了。”戚生欣然一笑,表示领会。晚上,林氏媳灭了灯,叫海棠来,让她卧在自己的被子里。戚生来了,上床取笑地说:“种地人来了。很惭愧我的工具都钝了,怕是辜负了这么好的农田。”海棠没有说话。接着戚生开始和她作爱。海棠小声说:“我这儿有些儿肿,用力大了受不了。”戚生也就倍加体贴温存行事。过后,海棠佯装起来小便,就让林氏代替了她。从此以后,海棠每当月经来潮,就与戚生同房,然而戚生却不知道。

过了不久,海棠怀了孕,林氏每天让她静坐休息,不再让她侍奉自己了。又故意对丈夫说:“我劝你收下海棠,你不听。假设哪一天海棠冒充我时,你如信以为真,同床后她怀了孕,该怎么办呢?”戚生说:“留下孩子,卖掉母亲。”林氏没再说什么。过了一段时间,海棠生了一个男孩。林氏暗中雇了个奶妈,把孩子抱到娘家寄养。过了四五年,海棠又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长男名叫长生,已经七岁了,在外祖母家读书。林氏每半月就借口走娘家,去看孩子。

海棠年龄日益大了,戚生时时催促着把她打发走,林氏总是答应着。海棠天天想念孩子,林氏也就满足了她的愿望,暗地里给她梳起了少妇的发髻,把她送到了娘家。林氏对丈夫说:“你天天说我不愿嫁出海棠,我娘家有个义儿,已经把海棠许配给他。” [1]

又过了几年,孩子都长大了。正遇戚生过生日,林氏事先忙着准备筵席,等候宾朋到来。戚生感叹地说:“岁月过得真快,不觉已经过了半辈子。幸运的是我们都很健康,家境也不至于挨冻受饿。所缺少的就是孩子。”林氏说:“你太执拗了,不听我的话,这怨谁?然而要想得到儿子,两个也不难,何况一个呢。”戚生笑着说:“既然说不难,明天就问你要两个儿子。”林氏说:“容易,太容易了!”

次日早起,林氏派了车马到娘家,把两个男孩,一个女孩打扮一新,一同坐车回到了家。走进家门,林氏叫三个孩子排成一行,齐声喊父亲,又给父亲叩头祝福长寿。跪拜完了起来,互相看着嘻笑。戚生诧异不解。林氏说:“你要两个儿子,我再添一个女儿。”这才给丈夫详细说了事情的前后经过。戚生非常高兴地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林氏说:“早告诉你,恐怕你赶走孩子的母亲。今天孩子已长成人了,还能赶她走吗?”戚生极为感激,热泪禁不住流下来。于是驾车亲自把海棠迎接了回来,和睦相处白头到老。古来贤惠的妻子像林氏这样,真可以说是德才出众的闺范了!

注释

[1]素佻达:谓平日轻薄无行。佻达,同“挑达”。《诗·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朱熹注:“挑,轻儇跳跃之貌;达,放恣也。”

后多用为轻薄义。

[2]妓:此据铸雪斋抄本,原作“姬”。

[3]北兵:明未亡时,汉人对清兵之称。

[4]委诸野,弃之于荒野。委:丢弃。

[5]拔舍去;拔营离去。

[6]嚬呻:皱眉呻吟。

[7]凶折;犹凶死,不得善终。折,夭折。本谓短命,此谓遭横祸而不得寿终。

[8]曲巷:偏僻的狭巷。此指妓院。

[9]嗣:此据铸雪斋抄本,原作“似”。

[10]托己:假托自己。

[11]执:固执。

[12]丈夫子:男孩。古时子女通称子,男称丈夫子,女称女子子。《战国策·燕策》二:“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

[13]翼日:明天,第二天。翼,通“翌”。

[14]农家者流:《汉书·艺文志》中语,此借为戏谑之词。农家,原指先秦百家中沦议农享的一个思想流派,此惜指农民。

[15]苗与秀:植物初生叫苗,开花叫秀。

[16]佃人:即种田人。

[17]钱镈(jiǎnb6剪博):古代两种锄田用的农具。见《诗·周颂·臣工》。

[18]内婢:谓收婢为妾。内,同“纳”。

[19]尔日:那日。

[20]归宁:旧谓已嫁女子回母家探视。《诗·周南·葛覃》:“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21]上鬟:挽上发髻。指梳成已嫁女子的发式。

[22]义男:养子,俗称千儿子。

[23]初底:指生日。见《离骚》。

[24]骛过:匆匆而过。骛,急,速。

[25]膝下:子女动时依偎于父母膝下,因以称谓孩幼之时。《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后常用为儿女写信于父母的敬辞。膝下一点,谓年幼儿女。

[26]叩祝千秋:跪拜祝寿。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