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诗句】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出处】唐·王昌龄《长信怨·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意思翻译】天色微明,捧着扫帚打扫宫 殿,因被冷落心生愁怨,拿起“团扇”顾影自怜,徘徊低回,难以消除 寂寞、无聊的心情。诗句表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宫妃哀怨难遣,孤寂怨愤 的心情。
【全诗】
《长信怨·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唐].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全诗赏析1】
《长信秋词》被《乐府诗集》编入《相和歌辞·楚调曲》,题作《长信怨》。原为组诗,共五首,这是第三首。长信为汉宫名,题为《秋词》,是因为它是拟托汉代班婕好(婕妤为宫中女官名)在长信宫中某个秋天的情事的缘故。班婕妤美而能文,曾得宠于汉成帝,后来成帝移情于赵飞燕、赵合德姊妹,畏遭妒害而请求到长信宫去侍奉太后,以了馀生。相传古乐府《怨歌行》就是她所作:“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开篇即用团扇诗意,当昭阳殿那边还在贪睡(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清早(“平明”),长信宫这边的班婕好却已经在打扫完清洁,聊之际,手拈团扇,心事重重。秋天不用团扇的,诗中“团扇”只是个小道具是勾起抒情主人公回忆的触媒。它所唤起的,也就是那首“团扇诗”(《怨歌行》)的喻意——以秋扇见弃,喻君恩的中断。
后两句进而即景抒情,就当空飞过的一双乌鸦为喻。诗人的虚构中,这对乌鸦因为浴着朝阳,因此毛羽金光灿灿,改变了其本来面目,相形之下,竟是人不如鸦了。这个比喻使人联想起晚唐孟迟的《长信宫》:“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乍看来,孟诗的比喻更为新巧,双关着赵飞燕的名字。但王昌龄绝句中的比喻有两点是独到的:一是突破“拟人必于其伦”的限制,而是将“寒鸦”和“玉颜”这两个毫无可比性的东西作比,结果美不如丑,颠倒黑白极矣,·究其原因则在于前者沾了“日影”,而后者失了“君恩”也。二是寒鸦带昭阳日影而来,实写景色,比喻从鸦色日影信手拈来,所以含意更加丰富。
【全诗赏析2】
前首写长信秋夜,这首写秋晨。
奉帚,指持帚洒扫。南朝梁诗人吴均《行路难》 “班姬失宠颜不开,奉帚 供养长信台”,应是此诗所本。
黎明即起,打开殿门,洒扫庭除,迎来长信宫又一个凄清的秋晨。供奉 太后的生涯是这样清苦、单调。洒扫之余,百无聊赖,只有拿着团扇在庭苑 里徘徊。秋节既至,团扇已无用,所以用“且”字承“秋”,且,姑且、聊 且的意思。说明抒情主人公此时拿起团扇,不是为了驱除炎热,而是一时有 惑于中,形诸行动。“将”,“与”的意思。诗人以“将”、“共”呼应, 把人与物——团扇直接联系起来,说明在“凉飙夺炎热”时,它们被弃置的 共同命运。徘徊,沉思的样子,抒情主人公拿着秋扇,究竟在想些什么?于 是引出下面两句。
玉颜,极言容貌的光润、皎洁; 寒鸦,极言其猥琐、乌暗。诗人在《西 宫秋怨》中说“芙蓉不及美人妆”,以花比人,花尚不如人; 这里以玉颜和 寒鸦比,人竟不如寒鸦。反常的比拟引起审美注意,于是末句申明其由: 昭 阳在东,平明日出,先得阳光。所以寒鸦自东飞来,还能带着太阳的光泽。 长信在西,玉颜因得不到阳光而显得黯淡。语意反常而合理。这里,日影象 征帝王之恩。寒鸦,一如“露井桃”,借指侥幸邀宠、得幸一时的小人。 “时薄朱颜,谁发皓齿”,君恩无定,何以为容! 从“不及”、“犹带” 中,流露出不服、不甘的深深的怨怅之情。
封建社会中,人臣的得宠于帝王,正如宫女的承恩一样,不在于才貌, 而在于帝王一己之好恶。常常是佞幸者得恩宠,忠直者遭忌恨,所谓“承恩 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杜荀鹤《春宫怨》 ),王昌龄在这类宫怨诗中所抒 发的,绝不仅仅是宫闱之恨,还寓含着封建士人自信有美才而不甘于沉沦下 僚的悲慨。因此,它们被认为是“托兴深远”,“含蕴无穷”,有风人之旨的佳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