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诗词名句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雕龙文库

【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出自宋代文学家晏殊的词作《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这首词上下两片对照来写,以上阕场面之热烈,反衬下阕之凄情,怀旧之情一览无遗。这首词写作者在池塘旧地回忆往昔初识佳人。开头两句与结尾两句为今日情事,中间四句为忆旧。绿水池塘,微风送暖,牵动词人对往昔的回忆。当时词人与玉真初次相见,歌舞之情难禁,掐指细数当时与之一起在这儿赏花行乐的人,如今旧友零落过半,自己唯借酒消愁。结句由虚入实,感情沉着,情韵杳渺。表现出词人博爱的胸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伤感。

作品原文

木兰花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作品注释

1、玉真:仙人,借指美丽的女子。

2、重(chóng)头:词的上下片声韵节拍完全相同的称重头。

3、琤琮(chēng cóng):象声词,形容金属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

4、入破:唐代大曲最精彩的部分。各种乐器合作,曲调由缓转急,舞者进场而舞,节奏逐渐加快,因繁弦急响喻为破碎,故名入破。

5、乱旋:谓舞蹈节奏加快。

6、玉钩:帘钩的美称。

7、香阶:飘有花香的台阶。

8、共我赏花人:和自己一同观看玉真歌舞的人。

9、点检:查验。

作品译文

园里池塘泛着碧波,微风送着轻暖;曾记得在这里和那位如玉的美人初次相会。宴席上她唱着前后阕重叠的歌词,歌声如鸣玉一般。随后,她随着入破的急促曲拍,舞动腰肢,红裙飞旋,使人应接不暇。

如今在这白玉帘钩和栅门下面,散发着落花余香的台阶旁边,我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日已西斜,天色渐晚。当时和我一起欣赏美人歌舞的人们,如今详查,大多数早已离世。

创作背景

据考,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晏殊赴永兴军(今陕西长安)任职,张先随其为通判。故晏殊所写这位歌舞妓,当为张先《醉垂鞭》所写的“初相见”的那位女子。

作品鉴赏

这首词写往日初见美人时的欢悦与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在追忆对比中抒发好景不长,人生苦短的慨叹。

首句“水绿”、“风暖”两个细节都暗示出“正是一年春好处。”春天,好风轻吹,池塘碧绿,也是花开的季节。花未明写,于下片“赏花”二字补出.读者自知。“池塘水绿风微暖”,通过眼观身受,暗示词人正漫步园中;这眼前景又仿佛过去的情景.所以引起“记得”以下的叙写。这一句将“风”与“水”联在一起。又隐隐形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动人画面,由池水的波动暗示着情绪的波动。

以下词人写了一个回忆中的片断。这分明是春日赏花宴会上歌舞作乐的片断。但他并没有一一写出,与下片“当”“赏花”等字互见,情景宛在。这里只以详笔突出了当时宴乐中最生动最关情的那个场面:“记得玉真初见面”。紧接二句就写这位女子歌舞之迷人:“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这是此词中脍炙人口的工丽俊语。以“响琤琮”写听觉感受,以“红乱旋”写视觉感受,均甚生动。“琤琮”双声。“乱旋”叠韵。双声对叠韵.构成语言上的回环之美。这一联虽只写歌舞情态,而未著一字评语,却全是赞美之意。

上片写到“初见面”,应更有别的情事。下片却不复写到“玉真”。未尽其言,留给读者去想像。“玉钩阑下香阶畔”,点明一个处所,这大约就是当时歌舞宴乐之地。故此句与上片若断若联。“醉后不知斜日晚”,作乐竞日,毕竟到了宴散的时候。仍似写当筵情事。不过,词的黄昏斜日又常常是象征人生晚景的。此句实兼关昔与今。这就为最后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此词结句只说“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而今无一半”,丝毫未提“玉真”,其实她应包含在“当时共我赏花人”之内。至于她究竟属于哪“一半”,也没有说,却更耐人寻味。

词的上片说“玉真”而不及“赏花人”,下片说“赏花人”不及“玉真”,其实是明写与暗示交替而互见,这种写法不惟笔墨省净,而且曲折有味。

词牌简介

木兰花,词牌名之一。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作品格律

格一(仄韵换韵格)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

格二(仄韵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